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027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稳固、可靠夹持软性电路板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因其高度的挠曲特性及轻薄的结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诸多电子设备中。
于2002年8月8日公开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2/0106924号在其发明背景中揭示了一种现有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一转动盖枢转配合,内部并收容若干端子,每一端子均具有抵顶端及接触端。绝缘本体两侧设有枢接槽,枢接槽前端由一承接部封闭。转动盖具有抵顶部,抵顶部两侧设有凸轮,凸轮枢接于绝缘本体的枢接槽内,并于其内转动。
使用时,首先将所述现有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转动盖掀开,此时,通过绝缘本体的承接部的阻挡限制,转动盖的抵顶部恰与端子的抵顶端在水平方向上相互抵靠。而后,将软性电路板插设于端子的抵顶端与接触端之间并向下旋动转动盖。此时,通过绝缘本体的承接部对转动盖的凸轮的限制及端子的抵顶端对转动盖的抵顶部的引导,使转动盖的抵顶部在向下转动的同时并逐渐水平移入端子抵顶端及软性电路板之间。当转动盖旋转至水平闭合状态时,转动盖的抵顶部完全置入端子抵顶端及软性电路板之间,此时,端子的抵顶端向下抵顶转动盖的抵顶部顶面,转动盖向下抵顶软性电路板,由此夹持软性电路板,而实现软性电路板与端子接触端之间的电性接触。
但是,在上述转动盖的旋转并平移过程中,因端子的抵顶端与接触端之间的高度小于软性电路板与转动盖的抵顶部厚度之和,故而,首先插入的软性电路板势必对随后移入的转动盖的抵顶部作用一向外的抵抗力,使转动盖的抵顶部存在向外运动的趋势。然而,由于抵顶部两侧的凸轮受绝缘本体的承接部的限制而无法向外运动,此时,转动盖的抵顶部中部极易受所述向外的抵抗力作用自端子抵顶端与软性电路板之间挤出,而无法有效抵顶软性电路板,从而使得软性电路板无法稳固、可靠的夹持于现有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内。
此外,所述现有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转动盖是在向下旋转闭合的同时一并向端子抵顶端及软性电路板之间作平移运动。在此过程中,转动盖的抵顶部作用于端子的抵顶端,使端子抵顶端在竖直方向具有较大的弹性偏移量而易于疲劳变形,无法有效作用于转动盖的抵顶部,使其抵顶软性电路板,从而亦无法实现软性电路板稳固、可靠的夹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能够实现软性电路板稳固、可靠的夹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绝缘本体与一滑动盖活动配合,内部并收容若干端子。绝缘本体水平布置,具有插板空间,供外部软性电路板由前向后水平插入,绝缘本体内部开设若干端子槽,两侧设有引导槽。若干端子对应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槽内,具有接触端及抵顶端,接触端与外部软性电路板电性接触。滑动盖两侧底端设有转轴,转轴置入绝缘本体的引导槽内,并于引导槽内旋转及平移。所述转轴旋转而带动滑动盖向下旋转至水平位置,且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盖的末端位于端子抵顶端的前端的前侧;所述转轴由前向后平移而带动滑动盖水平插入端子抵顶端与外部软性电路板之间,且端子抵顶端向下抵顶滑动盖,滑动盖向下抵顶外部软性电路板。
如上所述,当滑动盖旋转至水平位置时,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通过绝缘本体的引导槽所提供的足够的平移空间,使滑动盖的末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端子抵顶端的前端的前侧,从而在滑动盖的平移过程中,使滑动盖的两侧及中部能够一同插入端子的抵顶端与软性电路板之间,由此避免滑动盖中部与软性电路板间的脱离失配,从而实现软性电路板稳固、可靠的夹持。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通过滑动盖水平插入端子的抵顶端下方,使抵顶端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弹性偏移量,而不易变形失效,以致无法抵顶滑动盖,由此进一步实现软性电路板稳固、可靠的夹持。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绝缘本体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滑动盖处于掀开状态时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滑动盖转动至闭合状态时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滑动盖平移到位时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软性电路板连接器,10.绝缘本体,11.基板,12.底板,121.滑动槽,122.止挡块,13.侧板,14.插板空间,15.第一端子槽,16.第二端子槽,17.引导槽,18.焊接槽,19.插接孔,20.端子,21.上臂,22.下臂,23.抵顶端,24.接触端,30.固定块,31.插接部,32.止挡部,33.焊接部,40.滑动盖,41.转轴,42.楔块,43.抵顶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绝缘本体10与一滑动盖30活动配合,内部并收容若干端子20及一对固定块40。
绝缘本体10水平布置,具有一基板11,基板11底端及两侧分别向前凸伸出底板12及侧板13。底板12在顶面中部开设插板空间14,插板空间14继续向后延伸至基板11内部,用于收容外部软性电路板(图中未示),底板12在顶面两侧镂空出滑动槽121而形成止挡块122。底板12及基板11前端面中部分别开设彼此相对的若干第一及第二端子槽15、16,第一及第二端子槽15、16分别纵向向后延伸并贯通底板12及基板11后端面(如图6所示),且第一端子槽15的顶面及第二端子槽16的底面均与插板空间14连通。侧板13前端面开设引导槽17,引导槽17与滑动槽121连通并纵向向后延伸至止挡块122前端面所在平面。如图2所示,引导槽17的前端底部向下延伸形成焊接槽18,后端底部向后延伸形成插接孔19,其中,焊接槽18底部与外界连通,插接孔19前后两端均与外界连通。
每一端子20水平布置并大致呈U型,包括上臂21及下臂22。其中,上臂21前端向上弯折形成抵顶端23,下臂22前端向上凸伸出接触端24。每一固定块30包括纵向延伸的柱状插接部31,插接部31前端分别向上、向下凸伸形成止挡部32及焊接部33。
滑动盖40横向延伸并大致呈扁平板状,滑动盖40两侧底端向外凸伸出转轴41,两侧中部向外凸伸出楔块42。如图6所示,滑动盖40后端中部横向开设抵顶槽43。
请参阅图3,组装时,若干端子20的上臂21、下臂22分别对应收容于绝缘本体10的第二端子槽16及第一端子槽15内。滑动盖40保持掀开状态置入绝缘本体10内,滑动盖40的转轴41嵌入绝缘本体10的引导槽17并在其内前后滑动。固定块30的插接部31沿绝缘本体10之侧板13的引导槽17插入插接孔19内,由此实现固定块30与绝缘本体10之间的稳固组装。固定块30的止挡部32封闭绝缘本体10的引导槽17前端,用于止挡滑动盖40的转轴41,由此防止滑动盖40与绝缘本体10脱离失配。固定块30的焊接部33置入绝缘本体10的焊接槽18内,用于与一外部电路板(图中未示)焊接,由此将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100焊固于此外部电路板上。
请参阅图3至图6,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100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前,首先将软性电路板以零插入力沿水平方向由前向后插入绝缘本体10的插板空间14内(图中未示),同时并通过引导槽17所提供的足够的滑动空间将滑动盖40滑动至适当位置,以使滑动盖40向下旋转至水平位置时,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盖40的末端处于端子20抵顶端23的前端的前侧,而尚未伸入端子20的抵顶端23下方。而后,作用外力于滑动盖40,使滑动盖40通过转轴41于引导槽17内的枢转而沿图3箭头所指方向向下转动,并使滑动盖40的楔块42卡入引导槽17内,此时,如图4所示,滑动盖40处于水平闭合状态,而尚未伸入端子20的抵顶端23与软性电路板之间。然后,沿图4箭头所指方向推动滑动盖40,使滑动盖40的转轴41沿绝缘本体10的引导槽17逐渐向后平移。当滑动盖40的抵顶槽43向后逐渐伸入端子20的抵顶端23下方而处于抵顶端23的前端的后侧时,滑动盖40的抵顶槽43处的顶面向上抵顶抵顶端23使其开始向上挠性弯曲,直至滑动盖40的转轴41滑至引导槽17后端,滑动盖40恰止挡于绝缘本体10的止挡块122前端面处。此时,端子20的抵顶端23置入滑动盖40的抵顶槽43内,向下紧密抵顶滑动盖40的抵顶槽43处的顶面,由此限制滑动盖40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同时,滑动盖40向下抵顶软性电路板,从而实现软性电路板稳固、可靠的夹持。
如上所述,当滑动盖40旋转至水平位置时,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100通过绝缘本体10的引导槽17所提供的足够的平移空间,使滑动盖40的末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端子20抵顶端23的前端的前侧,从而在滑动盖40的平移过程中,使滑动盖40的两侧及中部能够一同插入端子20的抵顶端23与软性电路板之间,由此避免滑动盖40中部与软性电路板间的脱离失配,从而实现软性电路板稳固、可靠的夹持。此外,本实用新型软性电路板连接器100通过滑动盖40水平插入端子20的抵顶端23下方,使抵顶端23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弹性偏移量,而不易变形失效,以致无法抵顶滑动盖40,由此进一步实现软性电路板稳固、可靠的夹持。
权利要求1.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一滑动盖活动配合,内部并收容若干端子,绝缘本体水平布置,具有插板空间,供外部软性电路板由前向后水平插入,绝缘本体内部开设若干端子槽,两侧设有引导槽;若干端子对应收容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槽内,具有接触端及抵顶端,接触端与外部软性电路板电性接触,抵顶端向下抵顶滑动盖;滑动盖向下抵顶外部软性电路板,两侧底端设有转轴,转轴置入绝缘本体的引导槽内,并在引导槽内旋转及平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旋转而带动滑动盖向下旋转至水平位置,且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盖的末端位于端子抵顶端的前端的前侧;所述转轴由前向后平移而带动滑动盖水平插入端子抵顶端与外部软性电路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盖后端开设抵顶槽,端子的抵顶端置入抵顶槽内并向下抵顶滑动盖于抵顶槽处的顶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盖两侧设有楔块,所述楔块卡入绝缘本体的引导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固定块,固定块具有止挡部,所述绝缘本体两侧设有与引导槽连通的插接孔,该固定块沿引导槽插入插接孔内,该止挡块封闭绝缘本体的引导槽前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软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与一滑动盖活动配合,内部并收容若干端子及一外部软性电路板。端子具有抵顶端,绝缘本体设有引导槽,滑动盖设有转轴,转轴置入引导槽并于其内旋转及平移。转轴旋转而带动滑动盖旋转至水平位置时,在水平方向上滑动盖的末端位于端子抵顶端的前端的前侧。之后,当转轴平移而带动滑动盖滑动时,滑动盖两侧及中部一同水平插入端子抵顶端与软性电路板之间,且端子抵顶端具有较小的竖直弹性偏移量而向下抵顶滑动盖,滑动盖向下抵顶软性电路板,由此实现软性电路板稳固、可靠的夹持。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775873SQ200520054478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8日
发明者黃仲信, 高怡久, 彭勇锜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