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888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凸轮以 驱动盖体滑动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88205882 (美国对 应案专利号US6116936)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于承接芯片模块(如中 央处理器)并提供其至电路板的电性通路,其包括具座孔的基座,该基座其 上设有端子收容槽以容纳端子,该基座上盖设有盖体,其可相对于基座有限 度的滑移,且于其上设有对应端子的通孔及盖孔。另,于基座座孔及盖体盖 孔共同容置有提供驱动作用的驱动件,该驱动件可驱使基座及盖体产生相对 滑移,请参阅图l,该驱动件10a上设有两卡槽lla,且驱动件10a—侧设 有弯折状的弹片20a,该两卡槽lla配合弹片20a可使盖体于两个位置固定, 从而使盖体相对于基座处于开启与关闭状态。
上述专利虽然揭露了驱动件10a可与弹片20a配合而使盖体固定在开启 与关闭的位置,但是上述构造必须另外设置一个弹片20a,而新增的弹片20a 会使得零件数量增多,同时导致模具成本及组装成本的增加。
另一种现有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84218008 (美国对应案专利号US5730615),揭露出一种零插入力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包括 一上盖,其中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各垂直延伸出一侧板,于侧板内侧形 成有多个凹陷部; 一底座,与该上盖相结合,在该底座的侧边上至少设有一 凸耳,可被收容于上述多个凹陷部之一中,并可滑移到至少另一凹陷部内, 对插入此连接器内的电子组件产生锁合或开启的作用。
但是上述构造的缺点为上盖从开启位置移动到锁合位置的过程中,凸 耳脱出凹陷部时,会顶抵上盖的侧板的内壁面,同时会向外顶开侧板,此时 会使得侧板外张造成上盖变形,并且凸耳与侧板的内壁面的摩擦会增加驱动 上盖带动芯片模块移动的力量,如此会影响芯片模块移动到正确的锁合位
4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既有的构造下以最少的模具 变动方式而使盖体可稳固地定位于开启位置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包括: 一座体,其设有多个端子孔,该座体一端部设有一容置室,该座体于该容置 室的内壁凹设有一弧形的定位槽道,该定位槽道与该容置室连通,该定位槽 道两端设有第一端壁及第二端壁; 一盖体,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座体上,该 盖体设有一对应于该容置室的容置孔及多个对应于这些端子孔的穿孔;多个 端子,其分别设于相对应的端子孔;以及一凸轮,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座体 的容置室且容设于该盖体的容置孔,以驱动该盖体相对该座体在一开启位置 与一闭合位置之间滑动,该凸轮设有一伸入该定位槽道内且与该凸轮同步移 动的定位部,该定位部移动至与该定位槽道的第一端壁抵接时,该凸轮转动 至一第一位置,且该盖体滑动至该开启位置,而该定位部移动至与该定位槽 道的第二端壁抵接时,该凸轮转动至一第二位置,且该盖体滑动至该闭合位 置;其中该座体于该定位槽道内部靠近该第一端壁的位置设有一挡块,该凸 轮转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定位部处在该定位槽道的第一端壁与该挡块之 间,以使该盖体定位在该开启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简单且容易设置,能
在既有的构造下,以最少的模具变动来达成,因此不会大幅增加制造成本, 因此当凸轮转动至第一位置而驱使盖体滑动至开启位置时,可通过定位槽道 的第一端壁与挡块的配合将凸轮的定位部限位,而将凸轮定位在该第一位 置,以使盖体能稳定地定位于开启位置。同时,在盖体滑动至闭合位置的过 程中,也不会产生盖体与座体之间的摩擦而增加驱动盖体带动芯片模块滑动 的力量,使得盖体及芯片模块能移动到正确的闭合位置。


图1为现有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驱动件及弹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座体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A部分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座体与凸轮结合的立体图。 图8为图7的B部分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座体与凸轮结合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的C部分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座体与凸轮结合的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的D部分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座体与凸轮结合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的E部分放大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a驱动件
lla卡槽 20a弹片
10座体
11前端部
12后端部
13端子区
131端子孔
14容置室
141枢接部
142枢孔
143弧形凹槽
15定位槽道
151底壁
152 弧形侧壁
153挡块
1531 斜面154第一端壁
155第二端壁
16卡块
17扣接部
171长孔
172 凸缘
18滑座
181 滑孔
盖体21本体
211穿孔
22侧板
221 扣槽
23前端部
24后端部
25容置孔
26弹性勾件
261弹性臂
262 勾部
28滑块
29插孔
上山7 顺子凸轮41盘部
411 环形槽
412 凸块
413定位部
42枢轴部
43偏心部
44操作部50支撑片
51 通孔
52 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第一实施 例,该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用以承载芯片模块(图未示),包括一座体IO、 一盖体20、多个端子30以及一凸轮40。其中该座体10以绝缘材料制成, 且具有一前端部11及一后端部12,座体10上表面靠近前端部11位置设有 一端子区13,端子区13设有多个呈矩阵列式的端子孔131。该座体10两侧 另设有多个卡块16。
座体10的后端部12上表面向下凹设有一容置室14,请配合参阅图5及 图6,容置室14邻近于端子区13,座体10在容置室14内部设有一枢接部 141,枢接部141穿设有一枢孔142,枢接部141两侧分别设有一弧形凹槽 143。
而容置室14内壁凹设形成一与该容置室14连通且呈弧形的定位槽道 15,定位槽道15包含由该座体IO形成的一底壁151、连接于该底壁151的 一弧形侧壁152以及连接于该弧形侧壁152的两末端部的第一端壁154与第 二端壁155,本实施例中,该底壁151靠近该第一端壁154位置往上凸设形 成一挡块153,挡块153两侧分别设有斜面1531。
该盖体20以绝缘材料制成,并呈矩形盖体状,其包含一本体21及由该 本体21两侧向下延伸的侧板22,该本体21上设有多个对应于座体10的端 子孔131且可容纳芯片模块的针脚(图未示)的穿孔211。该两侧板22的内 面凹设有多个与卡块16对应的扣槽221 (请配合参阅图3)。
该盖体20具有与该座体10的前端部11与后端部12相对应的前端部23 与后端部24,盖体20的后端部24设有一对应于座体10的容置室14的容置 孔25。
凸轮40包含有一盘部41、 一枢轴部42、 一偏心部43以及一操作部44, 盘部41的底面相对于枢轴部42还突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凸块412。枢轴部 42自盘部41的底面向下延伸,盘部41的底面于枢轴部42的周围形成环形槽411。偏心部43自盘部41的顶面向上突伸而成,并与枢轴部42呈偏心设 置。操作部44自偏心部43的顶面向上延伸而成。另,所述盘部41的外缘 往该座体10的定位槽道15方向凸设有一与该挡块153对应的定位部413, 定位部413与凸轮40同步移动。
请参阅图4并搭配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时,这些端子30 分别插设于相对应的端子孔131,而盖体20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座体10上, 且该盖体20的两侧板22内面的扣槽221对应收容该座体10两侧的卡块16
并提供其一定的滑移空间。
请参阅图7至图10并搭配图2及图3所示,凸轮40的枢轴部42可转 动地容设于座体10的枢孔142中。盘部41可转动地容设于座体10的容置 室14内,且定位部413伸入该定位槽道15内。偏心部43及操作部44容设 于盖体20的容置孔25中。通过使用一工具驱动该操作部44,即可使凸轮 40转动并带动定位部413在定位槽道15内移动,当凸轮40的定位部413移 动至与定位槽道15的第一端壁154抵接时,凸轮40即处在一第一位置。而 当定位部413移动至与定位槽道15的第二端壁155抵接时,凸轮40即处在 一第二位置。
同时在凸轮40转动时,其偏心部43可驱动盖体20滑动,当凸轮40转 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盖体20即相对座体10滑动至一开启位置(如图4), 而当凸轮40转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盖体20即相对座体10滑动至一闭合 位置。
此外,座体10的枢接部141伸入凸轮40的盘部41的环形槽411内, 以提供凸轮40转动的定位,而凸轮40的两个凸块412也对应伸入该容置室 14的两个弧形凹槽143内,且凸轮40转动至该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各 凸块412分别挡止于各弧形凹槽143两端的内壁,用以限制凸轮40的转动 角度;通过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在欲与芯片模块结合时,先将凸轮40 转动至该第一位置(即盖体20滑动至该开启位置的状态),令凸轮40的定 位部413位于定位槽道15的第一端壁154与挡块153之间,而使该凸轮40 被定位在该第一位置,以使该盖体20可稳固地定位在该开启位置,且令盖 体20的穿孔211与座体10的端子孔131可以正确的对位。如此一来,在将芯片模块置于盖体20上时,其具有的针脚即可顺畅地插入于盖体20所对应
的穿孔211中并伸入于座体10的端子孔131中,而不会受到阻碍。
此外,由于挡块153两侧具有斜面1531,因此当凸轮40转动而带动其 定位部413在定位槽道15内移动时,可通过斜面1531的导引而在越过该挡 块153时能够较为顺畅。
另外,请再参阅图2及图3所示,座体10在容置室14至端子区13之 间可进一步设有至少一扣接部17,而盖体20并在容置孔25至穿孔211之间 设有对应于座体10的两个扣接部17的两个弹性勾件26。在本实施例中,是 设有两间隔设置的扣接部17,但不以此为限。扣接部17包括有一朝座体10 前、后端部11、 12方向延伸的长孔171及一由长孔171的长边内壁凸设的 凸缘172。盖体20的每一弹性勾件26包括一朝座体10延伸的弹性臂261及 一突伸的连接于弹性臂261的末端部的勾部262,上述长孔171的长度大于 弹性臂261。
当盖体20与座体10组合后,弹性勾件26的弹性臂261伸入长孔171 中,且勾部262位于长孔171内且勾扣于凸缘172,从而使盖体20的弹性勾 件26弹性地勾扣于座体10所相对应的扣接部17。当盖体20移动时,带动 弹性勾件26相对座体10的扣接部17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弹性勾 件26勾扣于扣接部17以形成一下压力,以有效降低盖体20向上翘曲的现 象。
另外,请再参阅图2及图3,座体10的后端部12还可向上延伸有两滑 座18,各滑座18穿设有一滑孔181,滑孔181可更进一步地贯穿座体10的 后端部12下表面,盖体20于其后端部24可延伸有对应两滑座18的滑块28, 两滑块28凸伸于相对应的滑孔181中,以有效降低盖体20向上翘曲的现象。
同时,盖体20移动时,滑块28随之移动但仍位于滑座18的滑孔181 中,而滑块28的顶面抵住形成滑孔181的顶壁,而扣合住盖体20的后端, 并通过上述弹性勾件26及扣接部17的设计,使得盖体20于此处区域中还 具有一稳固的下压力,并且凸轮40乃是限位于这两勾扣构件(即弹性勾件 26与扣接部17以及滑块28与滑座18)之间,故可将凸轮40转动时会对盖 体20产生翘曲的应力下压,更能降低盖体20往上翘曲的现象。
此外,请再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可进一步包括一支撑片50,支撑片50设于座体10与盖体20之间,而盖体20的后端 部24还开设有两个插孔29分别位于容置孔25的两侧。
支撑片50具有一呈矩形状的通孔51及由相对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弯折延 伸的一固定部52,且支撑片50的通孔51对应于座体10的容置室14及盖体 20的容置孔25。两固定部52插设入盖体20的两插孔29中,凸轮40并穿 过支撑片50的通孔51且抵触通孔51的内壁,使得支撑片50与盖体20连 动;更进一步地说明,凸轮40的操作部44穿过通孔51,而偏心部43抵触 于通孔51的内壁。当凸轮40转动时,偏心部43推移支撑片50,盖体20与 支撑片50同时连动,通过支撑片50可防止凸轮40磨耗盖体20的容置孔25 的内壁,以防止产生扩孔的现象而使得操作使用状况不良。
更进一步地解说,在本实用新型变化实施例中,当未设有支撑片50时, 凸轮40的偏心部43直接驱动盖体20由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当设有 支撑片50时,凸轮40的偏心部43直接驱动支撑片50,通过支撑片50带动 盖体20由开启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
请参阅图11至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的第二实 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
该挡块153由该定位槽道15的弧形侧壁152靠近该第一端壁154位置 凸设形成。因此,可同样使该凸轮40的定位部413处在该第一端壁154与 挡块153之间,而使凸轮40被定位在该第一位置,以确保盖体20可稳固地 定位在该开启位置。
综上,本实用新型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具有如下述的特点及功能
1、 本实用新型只要变动少部分的模具即可在既有的构造下于座体与凸 轮分别设置挡块与定位部,不但构造简单且容易设置,可维持原本的零件数 量,因此也不会增加模具成本及组装成本。当凸轮转动至该第一位置时,其 定位部位于定位槽道的第一端壁与挡块之间而使凸轮被定位在该第一位置, 以令盖体稳定地定位于开启位置,使得盖体的穿孔与座体的端子孔对应在正 确的位置,让芯片模块的针脚可顺利的插入。
2、 在盖体滑动至该闭合位置的过程中,也不会产生盖体与座体之间的 摩擦而增加驱动盖体带动芯片模块滑动的力量,使得盖体及芯片模块能移动 到正确的闭合位置。
ii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而局限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故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 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座体,其设有多个端子孔,该座体一端部设有一容置室,该座体于该容置室的内壁凹设有一弧形的定位槽道,该定位槽道与该容置室连通,该定位槽道两端设有第一端壁及第二端壁;一盖体,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座体上,该盖体设有一对应于该容置室的容置孔及多个对应于所述端子孔的穿孔;多个端子,其分别设于相对应的端子孔;以及一凸轮,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座体的容置室且容设于该盖体的容置孔,以驱动该盖体相对该座体在一开启位置与一闭合位置之间滑动,该凸轮设有一伸入该定位槽道内且与该凸轮同步移动的定位部,该定位部移动至与该定位槽道的第一端壁抵接时,该凸轮转动至一第一位置,且该盖体滑动至该开启位置,而该定位部移动至与该定位槽道的第二端壁抵接时,该凸轮转动至一第二位置,且该盖体滑动至该闭合位置;其中,该座体于该定位槽道内部靠近该第一端壁的位置设有一挡块,该凸轮转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定位部处在该定位槽道的第一端壁与该挡块之间,以使该盖体定位在该开启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槽 道还包含由该座体形成的一底壁以及连接于该底壁的一弧形侧壁,该第一端 壁与第二端壁分别连接于该弧形侧壁的两末端部,该挡块由该底壁凸设形 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挡块为 两侧分别设有斜面的挡块。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槽 道还包含由该座体形成的一底壁以及连接于该底壁的一弧形侧壁,该第一端 壁与第二端壁分别连接于该弧形侧壁的两末端部,该挡块由该弧形侧壁凸设 形成。
5、 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 体于该容置室内部设有一枢接部,该枢接部穿设有一枢孔,该凸轮具有一盘部、 一自该盘部底面向下延伸的枢轴部、 一自该盘部顶面向上突伸且与该枢 轴部呈偏心设置的偏心部以及一自该偏心部顶面向上延伸的操作部,该枢轴 部可转动地容设于该座体的枢孔中,该盘部可转动地容设于该座体的容置室 内,该偏心部及操作部容设于该盖体的容置孔中。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 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弧形凹槽,该凸轮突设有对应伸入该两个弧形凹槽的两个 凸块,各凸块分别挡止于各弧形凹槽两端的内壁以限制该凸轮的转动角度。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两侧设有多个卡块,该盖体具有一本体及由该本体两侧延伸的侧板,所述穿孔 设置于该本体上,该两侧板内面凹设有多个扣槽,所述扣槽对应收容所述卡块。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 支撑片,该支撑片设于该座体与该盖体之间,且具有一对应该容置室与该容 置孔的通孔,该凸轮穿过该通孔且抵触该通孔的内壁,该盖体设有两个插孔, 该支撑片弯折延伸有插设于所述两个插孔的固定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具 有一邻近该容置室的端子区,所述端子孔设置在该端子区,该座体在该容置 室至该端子区之间设有至少一扣接部,该盖体对应该扣接部设有一弹性勾 件,该弹性勾件勾扣于该扣接部,且该弹性勾件可相对该扣接部移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 端部延伸有具滑孔的滑座,该盖体延伸有滑块,该滑块凸伸于该滑孔中。
专利摘要一种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包括一座体、一可滑动地设置于座体的盖体、多组设于座体的端子以及一凸轮,座体与盖体分别设有对应的容置室与容置孔,容置室内设有一定位槽道,定位槽道一端设有一第一端壁,座体在定位槽道内靠近第一端壁处设有一挡块,凸轮可转动地设置于该容置室且容设于该容置孔,用以驱动盖体滑动,凸轮设有一伸入定位槽道内的定位部;当凸轮转动而使定位部抵接于定位槽道的第一端壁时,盖体即相对该座体滑动至一开启位置,此时可通过定位槽道的第一端壁及挡块将该定位部限位以定位该凸轮,从而使盖体定位在该开启位置。本实用新型的零插入力插座连接器,可在既有的构造下以最少的模具变动方式而使盖体可稳固地定位于开启位置。
文档编号H01R13/627GK201340943SQ20082020977
公开日2009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8日
发明者何宜泽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