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372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检测功能的插座电连接器及
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的插座电连接器,如中国大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0720046652. 4(中国 台湾对应案专利申请案号96216771 ;美国对应案专利号US2009/0075517A1),公开了一种 检测端子和插头电连接器的金属体接触而达成检测的结构,检测端子与该插座电连接器的 金属壳体分别连接于电路板上的检测电路。当插头电连接器插入该插座电连接器时,插头 电连接器的金属体分别接触检测端子及插座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也就是说,检测端子需 要通过插头电连接器的金属体与插座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达成电性导通来达到检测的功 能。 上述现有专利在插座电连接器内的插接空间内增加设置检测端子,如图1所示, 需要在插座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10a的舌板lla的内部增加开槽12a或是开洞,且使检测 端子20a的接触部21a由该开槽12a凸伸出舌板lla上方。然而,舌板lla本来就是薄且 长的悬臂结构,如此更会减弱舌板lla的结构强度及影响其他讯号端子的安装强度。 而且上述现有专利的检测端子安装在插接空间内,在愈小型的插座电连接器中这 个插接空间更加狭小,检测端子若安装在这个狭小的插接空间内,其尺寸及弹性都会大幅 縮减,容易造成检测端子的损坏及失效。 另一种现有的插座电连接器,如2007年9月3日申请的中国大陆实用新型专利申 请号CN200720046919.X(中国台湾对应案专利申请案号96215951)所公开,该插座电连接 器包括绝缘本体,设有基部及由基部延伸出的舌板;导电端子,容置于绝缘本体中,设有 位于舌板上的接触部;一对检测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其分别设有可相互接触的第一对接 部和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在舌板的延伸方向上为前后设置或者于与舌板 相垂直的方向上为上下设置。 上述现有专利的检测端子安装在插接空间内,该对检测端子为直立式的前后设 置,在愈小型的插座电连接器中这个插接空间更加狭小,高度更小,检测端子若直立地安装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其尺寸及弹性都会大幅縮减,容易造成检测端子的损坏及失效。 又上述专利的第二实施例的两支检测端子设置在舌板上,如前所述同样需要在插 座电连接器的舌板内部增加开槽或是开洞,而舌板本来就是薄且长的悬臂结构,如此更会 减弱舌板的结构强度及影响其他讯号端子的安装强度。 因此,本发明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知识的运用,而提出一 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以检测插头电连接器是否已插入的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 —金属壳体,其前端形成有一插口,该金属壳体设有多个接脚;一绝缘本体,其容
纳装设在该金属壳体内,且该绝缘本体与该金属壳体共同构成一连通该插口的插接空间,
该绝缘本体包含一基部、一从该基部朝该插口方向延伸的底板、一位于该底板的上方且从
该基部朝该插口方向并与该底板平行延伸的舌板及一从该基部底面延伸至该底板且连通
该插接空间的安装槽;多个导电端子,其设置于该舌板;以及两个检测端子,其安装在该绝
缘本体的安装槽内,该两个检测端子分别为第一检测端子与第二检测端子,该第一检测端
子包含一主体、一 由该主体延伸的焊接脚及一 由该主体延伸的接触臂,该接触臂中段处形
成一推压部,该接触臂末端处形成一接触部,该推压部从该安装槽朝该插口方向凸出至该
插接空间内且位于该舌板下方,该第二检测端子具有一接触臂,该第二检测端子的接触臂
末端处形成一接触部,该两个检测端子的接触臂自左右朝相反的方向互相延伸,而且该第
二检测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接触部后方;其中,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推压部
受到外力作用而朝后移动时,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接触部接触该第二检测端子的接触部。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 —插座电连接器,其包含一金属壳体,其前端形成有一插口,该金属壳体设有多
个接脚;一绝缘本体,其容纳装设在该金属壳体内,且该绝缘本体与该金属壳体共同构成一
连通该插口的插接空间,该绝缘本体包含一基部、一从该基部朝该插口方向延伸的底板、一
位于该底板的上方且从该基部朝该插口方向并与该底板平行延伸的舌板及一从该基部底
面延伸至该底板且连通该插接空间的安装槽;多个导电端子,其设置于该舌板;及两个检
测端子,其安装在该绝缘本体的安装槽内,该两个检测端子分别为第一检测端子与第二检
测端子,该第一检测端子包含一主体、一由该主体延伸的焊接脚及一由该主体延伸的接触
臂,该接触臂中段处形成一推压部,该接触臂末端处形成一接触部,该推压部从该安装槽朝
该插口方向凸出至该插接空间内且位于该舌板下方,该第二检测端子具有一接触臂,该第
二检测端子的接触臂末端处形成一接触部,该二检测端子的接触臂自左右朝相反的方向互
相延伸,而且该第二检测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接触部后方;以及 —插头电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及一金
属体,其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其中,该插头电连接器插入该插座电连接器时,该金属体推
顶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推压部移动,使该第一检测端子朝后弹性变形,而且该第一检测端子
的接触部接触该第二检测端子的接触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插座电连接器的狭小空间内,取得 较大的检测端子安装空间,使检测端子具有足够的尺寸及弹性,令检测端子更为耐用及接 触稳定。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 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现有插座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与检测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6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插设有插头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 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插设有插头电连接器的立体剖视 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插设有插头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 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现有技术] 10a绝缘本体 12a开槽 21a接触部[本实用新型] l插座电连接器 11顶壁 121接脚 13插口 20绝缘本体 211组接槽 213凸±央 23舌板 232下表面 24安装槽 30导电端子 32接触部 40'第一检测端子 42固定臂 43焊接脚 441推压部 50第二检测端子 51主体 521固定部
lla舌板 20a检测端子
10金属壳体 12侧壁 122缺口 14插接空间 21基部 212组接槽 22底板 231上表面 233凹陷部
25端子槽
31焊接部
40第一检测端子 41主体
421固定部
44接触臂
442接触部
50'第二检测端子
52固定臂
53焊接脚[0055] 54接触臂 541接触部 2插头电连接器 60金属体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座电连接器1及电连接器组合,请参阅图9所示,该电连接 器组合包含该插座电连接器1及一可插接于该插座电连接器1的插头电连接器2。其中该 插座电连接器1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该插座电连接器1包括一金属壳 体10、一绝缘本体20、多个导电端子30、一第一检测端子40及一第二检测端子50。 该金属壳体10是以金属材料制成,该金属壳体10包含一顶壁11、及由该顶壁11 两侧往下延伸的两个侧壁12,该顶壁11与两个侧壁12前端共同构成一插口 13。该两个侧 壁12底部分别往外延伸形成多个接脚121。各侧壁12分别设有一延伸至其后端面的缺口 122。 该绝缘本体20容纳装设在该金属壳体10内,该金属壳体10与绝缘本体20共同 构成一插接空间14(请配合参阅图7所示),该插接空间14连通于该插口 13。该绝缘本体 20包含一基部21、一底板22、一舌板23及一安装槽24,其中该基部21底端面靠近两侧处 内凹形成组接槽211与组接槽212,该两个组接槽211、212与该安装槽24相连通。该基部 21两侧分别往外凸设有一凸块213,该两个凸块213嵌合于该金属壳体10的两个缺口 122, 以使该金属壳体10套设定位于该绝缘本体20。 该底板22是从该基部21朝该插口 13方向延伸形成。该舌板23是从该基部21 朝该插口 13方向并与该底板22平行延伸形成,且该舌板23位于该底板22的上方。该舌 板23具有一上表面231及一下表面232。本实施例中,该舌板23的上表面231间隔地布设 有多个端子槽25 (请配合参阅图6及图7所示),所述多个端子槽25延伸至该基部21后端 面。该舌板23的下表面232具有一朝上方向凹陷的凹陷部233。该安装槽24是从该基部 21底面延伸至该底板22且连通该插接空间14。 所述多个导电端子30是以具有导电性及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并弯折成适当形 状,所述多个导电端子30对应地组装于该绝缘本体20的端子槽25内。请配合参阅图7所 示,各导电端子30 —端弯折形成一焊接部31,该焊接部31伸出该绝缘本体20外。各导电 端子30另一端弯折形成一接触部32,该接触部32伸入该插接空间14内,用以与置入于该 插接空间14的插头电连接器2(请配合参阅图IO所示)的端子(图未示)接触,而达成电 性连接。 该第一检测端子40是以具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该第一检测端子40包含一主体 41、一固定臂42、一焊接脚43及一接触臂44。其中该固定臂42是由该主体41往该绝缘本 体20方向延伸形成,该固定臂42 —侧凸设有一固定部421。该固定臂42往上插设于该绝 缘本体20对应的组接槽211内,且以该固定部421干涉于该第一组接槽211的内壁,使该 第一检测端子40能稳固地组装固定于该绝缘本体20的基部21。 该焊接脚43是由该主体41底端往远离该绝缘本体20方向延伸形成,且该焊接脚 43伸出该绝缘本体20外。该接触臂44是由该主体41前端弯折延伸形成,该接触臂44中 段处弯折延伸形成一推压部441 ,该推压部441从该安装槽24朝该插口 13方向凸出至该插 接空间14内且位于该舌板23下方。该接触臂44末端处形成一接触部442。[0064] 该第二检测端子50是以具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该第二检测端子50包含一主体 51、一固定臂52、一焊接脚53及一接触臂54。其中该固定臂52是由该主体51往该绝缘本 体20方向延伸形成,该固定臂52 —侧凸设有一固定部521。该固定臂52往上插设于该绝 缘本体20对应的组接槽212内,且以该固定部521干涉于该第二组接槽212的内壁(请配 合参阅图8所示),使该第二检测端子50能稳固地组装固定于该绝缘本体20的基部21 。该 焊接脚53是由该主体51底端往远离该绝缘本体20方向延伸形成,且该焊接脚53伸出该 绝缘本体20外。 该接触臂54是由该主体51前端弯折延伸形成,该接触臂54末端处形成一接触部 541。具体而言,上述的两个检测端子40、50安装在该安装槽24内,该两个检测端子40、50 的接触臂44、54是自左右朝相反的方向互相延伸,而且该第二检测端子50的接触部541位 于该第一检测端子40的接触部442后方;因此,使得该第一检测端子40的推压部441受到 外力作用而朝后移动时,可连动该第一检测端子40的接触部442往后接触到该第二检测端 子50的接触部541 ;通过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1。 由于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1的舌板23的下表面232设有凹陷部233,使得安 装该第一检测端子40的空间增大,因此可使该推压部441的厚度延伸至该舌板23的凹陷 部233内,以增进第一检测端子40的强度与弹性。或者,在该舌板23的上表面231安装有 导电端子30而下表面232未设有凹陷部233时,可使该第一检测端子40的推压部441的 厚度延伸至该安装槽24内(图未示)。或者,在该舌板23的上表面231安装有导电端子 30且该下表面232具有凹陷部233时,可使该第一检测端子40的推压部441的厚度延伸至 该凹陷部233及该安装槽24内。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电连接器1用以设置于一电路板(图未示)上,该第一检测端 子40的焊接脚43及该第二检测端子50的焊接脚53分别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预设的检测 电路,由此组成一用以检测该插头电连接器2插入的检测开关,而该金属壳体10的接脚121 则可以电性连接于一接地电路用以使金属壳体10提供接地遮蔽的效果。请参阅图9及图 10所示,该插头电连接器2的结构属现有技术,包含一绝缘本体、多个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 端子及一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的金属体60,因此附图中仅显示出金属体60。 当该插头电连接器2插入该插座电连接器1时,该金属体60推顶该插座电连接 器1的第一检测端子40的推压部441移动,使该第一检测端子40朝后变形,而且该接触部 442往后接触该第二检测端子50的接触部541,因此导通该电路板的检测电路,达到检测该 插头电连接器2是否已插入的功能。 请参阅图11至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插座电连接器1的第二实施例,其中相同 的元件仍与第一实施例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 该第一检测端子40'的形状不同,其接触部442位于该推压部441的后方。另外, 在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检测端子50与该金属壳体10为分离设置的构件。而在本实施例 中,该第二检测端子50'与该金属壳体10为一体成型的构件。其中该第二检测端子50'的 接触臂54是由该金属壳体10的侧壁12底部弯折延伸形成,因此可将第一实施例中的主体 51、固定臂52及焊接脚53等结构省略,而利用金属壳体10的接脚121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以与第一检测端40'的焊接脚43构成检测开关。该接触臂54末端处也形成有一接触部 541,该第二检测端子50'的接触部541同样位于该第一检测端子40'的接触部442后方;因此,可达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插座电连接器的狭小空间内,取得较大的检测端子安装空间, 使检测端子具有足够的尺寸及弹性,令检测端子更为耐用及接触稳定。 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 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都包含于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因此予以说明。
权利要求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金属壳体,其前端形成有一插口,该金属壳体设有多个接脚;一绝缘本体,其容纳装设在该金属壳体内,且该绝缘本体与该金属壳体共同构成一连通该插口的插接空间,该绝缘本体包含一基部、一从该基部朝该插口方向延伸的底板、一位于该底板的上方且从该基部朝该插口方向并与该底板平行延伸的舌板、及一从该基部底面延伸至该底板且连通该插接空间的安装槽;多个导电端子,其设置于该舌板;以及两个检测端子,其安装在该绝缘本体的安装槽内,该两个检测端子分别为第一检测端子与第二检测端子,该第一检测端子包含一主体、一由该主体延伸的焊接脚、及一由该主体延伸的接触臂,该接触臂中段处形成一推压部,该接触臂末端处形成一接触部,该推压部从该安装槽朝该插口方向凸出至该插接空间内且位于该舌板下方,该第二检测端子具有一接触臂,该第二检测端子的接触臂末端处形成一接触部,该两个检测端子的接触臂自左右朝相反的方向互相延伸,而且该第二检测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接触部后方;其中,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推压部受到外力作用而朝后移动时,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接触部接触该第二检测端子的接触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舌板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 面,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舌板的上表面,该舌板的下表面具有一朝上方向凹陷的凹 陷部,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推压部的厚度延伸至该凹陷部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舌板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 面,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舌板的上表面,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推压部的厚度延伸至该 安装槽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舌板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 面,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舌板的上表面,该舌板的下表面具有一朝上方向凹陷的凹 陷部,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推压部的厚度延伸至该凹陷部及该安装槽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基部的两 侧分别设有一与该安装槽连通的组接槽,该第一检测端子还包含一由该主体往该绝缘本体 方向延伸的固定臂,该固定臂插设于其一对应的组接槽内;该第二检测端子包含一主体、一 由该主体往该绝缘本体方向延伸的固定臂、及一 由该主体往远离该绝缘本体方向延伸的焊 接脚,该固定臂插设于另一对应的组接槽内,该焊接脚伸出该绝缘本体外,该接触臂由该主 体弯折延伸形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检测端子与该金 属壳体为一体成型的构件,该第二检测端子的接触臂由该金属壳体弯折延伸形成;该绝缘 本体的基部设有一与该安装槽连通的组接槽,该第一检测端子还包含一由该主体往该绝缘 本体方向延伸的固定臂,该固定臂插设于该组接槽内。
7. —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插座电连接器,其包含一金属壳体,其前端形成有一插口 ,该金属壳体设有多个接脚;一绝缘本体,其容纳装设在该金属壳体内,且该绝缘本体与该金属壳体共同构成一连 通该插口的插接空间,该绝缘本体包含一基部、一从该基部朝该插口方向延伸的底板、一位于该底板的上方且从该基部朝该插口方向并与该底板平行延伸的舌板、及一从该基部底面 延伸至该底板且连通该插接空间的安装槽; 多个导电端子,其设置于该舌板;及两个检测端子,其安装在该绝缘本体的安装槽内,该两个检测端子分别为第一检测端 子与第二检测端子,该第一检测端子包含一主体、一由该主体延伸的焊接脚、及一由该主体 延伸的接触臂,该接触臂中段处形成一推压部,该接触臂末端处形成一接触部,该推压部从 该安装槽朝该插口方向凸出至该插接空间内且位于该舌板下方,该第二检测端子具有一接 触臂,该第二检测端子的接触臂末端处形成一接触部,该两个检测端子的接触臂自左右朝 相反的方向互相延伸,而且该第二检测端子的接触部位于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接触部后方; 以及一插头电连接器,其包含 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及 一金属体,其包覆于该绝缘本体外;其中,该插头电连接器插入该插座电连接器时,该金属体推顶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推压 部移动,使该第一检测端子朝后弹性变形,而且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接触部接触该第二检测 端子的接触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舌板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 面,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舌板的上表面,该舌板的下表面具有一朝上方向凹陷的凹 陷部,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推压部的厚度延伸至该凹陷部内。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舌板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 面,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舌板的上表面,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推压部的厚度延伸至该 安装槽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舌板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 面,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安装于该舌板的上表面,该舌板的下表面具有一朝上方向凹陷的凹 陷部,该第一检测端子的推压部的厚度延伸至该凹陷部及该安装槽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7、8、9或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基部的 两侧分别设有一与该安装槽连通的组接槽,该第一检测端子还包含一由该主体往该绝缘本 体方向延伸的固定臂,该固定臂插设于其一对应的组接槽内;该第二检测端子包含一主体、 一由该主体往该绝缘本体方向延伸的固定臂、及一 由该主体往远离该绝缘本体方向延伸的 焊接脚,该固定臂插设于另一对应的组接槽内,该焊接脚伸出该绝缘本体外,该接触臂由该 主体弯折延伸形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7、8、9或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检测端子与该金属壳体为一体成型的构件,该第二检测端子的接触臂由该金属壳体弯折延伸形成;该绝 缘本体的基部设有一与该安装槽连通的组接槽,该第一检测端子还包含一由该主体往该绝 缘本体方向延伸的固定臂,该固定臂插设于该组接槽内。
专利摘要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该插座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及第一、第二检测端子,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构成一插接空间,该绝缘本体包含一基部、一从该基部朝该插口方向延伸的底板、一位于该底板的上方且从该基部朝该插口方向并与该底板平行延伸的舌板及一从该基部底面延伸至该底板且连通该插接空间的安装槽;该两个检测端子安装在该绝缘本体的安装槽内,分别设有一接触臂,其末端形成一接触部,该两个接触臂自左右朝相反的方向互相延伸,第一检测端子具有一凸出至插接空间内的推压部,第二检测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第一检测端子的接触部后方。该电连接器的检测端子安装空间较大,使端子具有足够的尺寸及弹性从而更为耐用及接触稳定。
文档编号H01R13/71GK201438517SQ200920149919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2日
发明者魏坷昌 申请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