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管及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97500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炉管及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炉管及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半导体制造技术中,很多工艺中会用到炉管,比如热氧化、扩散以及淀积等。 以热氧化为例,可将硅片放置在炉管中,通过向炉管内输入氧气,利用高温使氧和硅之间发 生化学反应,从而在硅片表面生长一层二氧化硅。 图1为现有炉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加热器(Heater) 11、 由石英构成的反应腔(Quartz tube)12、底盖(C即)13以及晶舟(Boat)14。各部分均是可 拆卸的。 其中,底盖13和晶舟14相连,并能在外界驱动系统(未图示)的驱动下带动晶舟 14上下移动;晶舟14用于装载硅片,通常,一次可装载100 150片硅片,如图1所示,每 个格子上可放置一片。当需要装载硅片时,底盖13带动晶舟14向下移动,离开反应腔12, 硅片装载完毕,底盖13带动晶舟14向上移动,进入到反应腔12内,并和反应腔12 —起构 成密闭结构。另外,反应腔12上设置有进气口 15和出气口 16,用于输入反应所需气体和排 出废气。 加热器11位于反应腔12外,用于对反应腔12进行加热。在大多数炉管的设计中, 加热器11的主体部分呈现圆柱形状,并采用石棉等材料制成的顶盖17封住顶部。通常, 加热器11的主体部分的最外层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中间是一层绝热层,主要是为了防止反 应腔12内的温度向外扩散,绝热层里面为加热电路,由环绕在绝热层内壁上的电阻丝等构 成。 为了使加热更为均匀,加热器11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分为4或5个温区(Zone), 每个温区的加热电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分别用于对反应腔12内的不同区域进行加热。 如图2所示,图2为现有加热器11的不同温区的示意图。假设共分为A、B、C、D、E 5个温 区;可以看出,虽然对于不同的温区来说,其不锈钢层和绝热层是连接在一起的,但是加热 电路是完全独立的。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这5个温区分别用于加热反应腔12的上部、上 中部、中部、中下部以及下部5个不同的区域。 另外,通常,每个温区均可设置一个温度控制器(未图示),其厚度与加热器11的
不锈钢层加绝热层的厚度基本相同,可从加热器11外壁伸入到内壁侧,用于检测每个温区
的温度并反馈给控制系统,以便系统根据需要对每个温区的温度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图l所示仅为一种可能的炉管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实际需要
的不同,炉管中可能还会包括其它组成部分,由于与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无直接关系,故不
再一一介绍。 上述加热器ll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一旦加热器ll中的某一个 温区的加热电路出现故障,由于各个温区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整个加热器11都需要进行 更换,也就是说,没有出故障的温区也要进行更换,这无疑导致了更换成本的增加。[0010] 另外,为了方便批量生产和节约成本,现有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硅片的直径越来越 大,相应地,炉管及加热器11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重;那么,当需要对加热器11进行更 换时,拆卸起来会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热器,能够节约成本且便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一种炉管,能够节约成本且便于拆卸。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种加热器,位于炉管中的反应腔外;所述加热器包括N个彼此独立,互不连接的 子加热器;所述N的取值与加热器中的温区数相同,每个子加热器为一个温区;按照每个温 区对应的加热区域的不同,所述N个子加热器依次叠加在一起。 较佳地,所述每个子加热器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包括不锈钢层、绝热层和加 热电路。 —种炉管,包括加热器、反应腔、底盖以及晶舟;所述晶舟用于装载硅片,所述底 盖与所述晶舟相连,带动所述晶舟进入或离开反应腔,并在当所述晶舟进入反应腔时,所述 底盖与所述反应腔构成密闭结构;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反应腔外,用于对所述反应腔进行 加热; 其中,所述加热器包括N个彼此独立,互不连接的子加热器;所述N的取值与加热 器中的温区数相同,每个子加热器为一个温区;按照每个温区对应的加热区域的不同,所述 N个子加热器依次叠加在一起。 较佳地,所述每个子加热器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包括不锈钢层、绝热层和加 热电路。 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将原有加热器设计成多个彼此独立、互不连接的 子加热器,每个子加热器即为一个温区,这样,如果其中一个子加热器的加热电路出现故 障,那么只需对该子加热器进行更换即可,其它子加热器仍可继续使用,从而节约了成本; 而且,每个子加热器的体积和重量相比于原来的加热器会有明显降低,拆卸起来也比较方 便。

图1为现有炉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加热器的不同温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一种改进的加热器,即将原有加 热器11设计成多个彼此独立、互不连接的子加热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依据之前的介绍可知,现有加热器11中,虽然每个温区的加热电路是彼此独立的,但由于每个温区的不锈钢层和绝热 层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因此一旦一个温区的加热电路发生故障,整个加热器11均需要进行 更换。而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中,将一个加热器11设计成多个子加热器31, 子加热器31的个数与加热器ll中的温区数相同,假设本实用新型中为5个;每个子加热 器31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包括不锈钢层、绝热层和加热电路。5个子加热器31彼此 之间完全不相连,也就是说,不但加热电路是彼此分开的,而且不锈钢层和绝热层也是分开 的。在实际应用时,根据各子加热器31对应的加热区域的不同,将各子加热器31依次叠放 在一起。比如说,子加热器A、 B、 C、 D、 E分别用于加热反应腔的上部、上中部、中部、中下部 和下部,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按照从上到下分别为子加热器A、子加热器B、子加热器C、子加 热器D和子加热器E的顺序,将这些子加热器依次叠加在一起。从外观上看图3所示加热 器将和图2所示加热器11是一样的。 这样,如果其中一个子加热器31的加热电路出现故障,那么只需对该子加热器31 进行更换即可,其它子加热器31仍可继续使用,从而节约了成本;而且,每个子加热器31的 体积和重量相比于原来的加热器11均会明显降低,那么拆卸起来也会比较方便;再有,本 实用新型所述方案只涉及到加热器的改动,不会对炉管中的其它组成部分的结构产生任何 影响。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 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加热器,位于炉管中的反应腔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N个彼此独立,互不连接的子加热器;所述N的取值与加热器中的温区数相同,每个子加热器为一个温区;按照每个温区对应的加热区域的不同,所述N个子加热器依次叠加在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子加热器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包括不锈钢层、绝热层和加热电路。
3. —种炉管,包括加热器、反应腔、底盖以及晶舟;所述晶舟用于装载硅片,所述底盖与所述晶舟相连,带动所述晶舟进入或离开反应腔,并在当所述晶舟进入反应腔时,所述底盖与所述反应腔构成密闭结构;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反应腔外,用于对所述反应腔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N个彼此独立,互不连接的子加热器;所述N的取值与加热器中的温区数相同,每个子加热器为一个温区;按照每个温区对应的加热区域的不同,所述N个子加热器依次叠加在一起。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子加热器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包括不锈钢层、绝热层和加热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和炉管,该加热器位于炉管的反应腔外;所述加热器包括N个彼此独立、互不连接的子加热器;所述N的取值与加热器中的温区数相同,每个子加热器为一个温区;按照每个温区对应的加热区域的不同,所述N个子加热器依次叠加在一起。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案,能够节约成本且方便拆卸。
文档编号H01L21/00GK201540880SQ20092020843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5日
发明者宋大伟, 董彬 申请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