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0506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不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如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手提电脑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和日益完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走进日常生活的梦想已成为可能,并且在电动汽车普及的过程中孕育着巨大的商机,而车载大容量动力电池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这为电动汽车车载动力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池的可靠性、安全性是锂离子电池制作过程中的一个技术难点和重点,特别是电池的极柱与极组极耳的连接状况都是直接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环节。对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电池极柱与极组极耳之间普遍采用平行端面铆接配合, 并没有专用的铆钉定位装置,这样使得电池极柱与极组极耳之间铆接时只能保证一定的铆接配合效果,不容易保证铆接的松紧度,并且外形也不美观,但是,对于目前的车载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对电池极柱与极组极耳铆接配合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当车载大容量锂离子电池使用过程中进行大电流放电时,如果极柱与极组极耳间连接不好,那么会造成电池内部接触不良,使得极柱温度升高,造成较大的质量负担和生产成本,不利于提高单体电池的质量比容量,而且内部连接配合不牢对电池集流效果非常不好,会出现电池容量偏底和内阻过高情况,而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实际工况中所出现的大功率输出情况非常明显,局部内阻过高会导致内部出现过高的局部温升,造成电池内部产生气体,内压过大,使电池的极化现象更为明显,直接导致电池使用寿命缩短并出现较高的安全隐患。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装置,其可以保证电池极柱和极组极耳在铆接时相连接部位的紧固性,满足电池极柱铆接工艺要求,同时保证铆接的松紧度。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其可以保证电池极柱和极组极耳在铆接时相连接部位的紧固性,满足电池极柱铆接工艺要求, 同时保证铆接的松紧度,避免由于电池极柱和极组极耳接触不良而出现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池的长时间正常使用,有利于广泛地在生产中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包括有基座主体 1,所述基座主体1的顶部具有一个极柱放置槽10,所述极柱放置槽10的右端与电池极柱2 相卡接。其中,所述极柱放置槽10的右端开口且与电池极柱2的左端相卡接。[0009]其中,所述电池极柱2的左端顶部间隔开有两个极柱定位孔4,所述电池极柱2的左侧壁上横向开有一个极组极耳插槽,所述极组极耳插槽中插入有待铆接的电池极组极耳;每个极柱定位孔4中插入有一个铆钉3,所述铆钉3依次贯穿所述电池极组极耳、 极柱定位孔4后与基座主体1顶面相接触。其中,所述极柱放置槽10底面设置有三个铆钉帽定位孔5。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其可以保证电池极柱和极组极耳在铆接时相连接部位的紧固性,满足电池极柱铆接工艺要求,同时保证铆接的松紧度,避免由于电池极柱和极组极耳接触不良而出现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保证电池的长时间正常使用,有利于广泛地在生产中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对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铆钉铆接形成具有平头、圆弦、内外翻边等多种美观外形的铆钉帽,并且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中铆接基座上设置有铆钉帽定位孔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基座主体,2为电池极柱,3为铆钉,4为极柱定位孔,5为铆钉帽定位孔, 10为极柱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特别适用于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该装置包括有基座主体1,所述基座主体1的顶部具有一个极柱放置槽 10,所述极柱放置槽10的右端与电池极柱2相卡接,具体为所述极柱放置槽10的右端开口且与电池极柱2的左端相卡接。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池极柱2的左端顶部间隔开有两个极柱定位孔 4,所述电池极柱2的左侧壁上横向开有一个极组极耳插槽,所述极组极耳插槽中插入有待铆接的电池极组极耳。每个极柱定位孔4中插入有一个铆钉3,所述极柱定位孔4用于插入所述铆钉3, 所述极柱定位孔4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所述铆钉3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具体实现上,参见图1,在需要铆接电池极柱2和电池极组极耳时,所述电池极组极耳的一端插入到电池极柱2左侧壁的极组极耳插槽中,然后所述铆钉3依次贯穿所述电池极组极耳、极柱定位孔4后与基座主体1顶面相接触。因此,用户通过敲击铆钉3的顶部, 即可以在铆钉3的底端形成铆钉帽。参见图2,具体实现上,为了进一步固定电池极柱2,保证电池极柱2和电池极组极耳在铆接时保证相连接部位的紧固性,避免出现电池极柱2和电池极组极耳接触不良的问题,同时保证铆接的松紧度,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基座主体1顶部的极柱放置槽10底面设置有三个铆钉帽定位孔5,所述铆钉帽定位孔5可以对用户敲击铆钉3后形成的铆钉帽进行配合定位,即铆钉帽与铆钉帽定位孔5相互进行定位配合,从而保证了在铆接电池极柱2和电池极组极耳时不会出现偏移的问题,保证了电池极柱2和电池极组极耳在铆接后接触良好,提高了铆接质量。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基座主体1为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坚固耐用;所述基座主体1为独立的装置,便于随时移动和更换;所述铆钉3为采用纯铜材料制成。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其可以保证电池极柱和极组极耳在铆接时相连接部位的紧固性,满足电池极柱铆接工艺要求,同时保证铆接的松紧度,避免由于电池极柱和极组极耳接触不良而出现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池的长时间正常使用, 有利于广泛地在生产中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对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铆钉铆接形成具有平头、圆弦、内外翻边等多种美观外形的铆钉帽,并且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座主体(1 ),所述基座主体(1)的顶部具有一个极柱放置槽(10),所述极柱放置槽(10)的右端与电池极柱(2)相卡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放置槽(10)的右端开口且与电池极柱(2)的左端相卡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柱(2)的左端顶部间隔开有两个极柱定位孔(4),所述电池极柱(2)的左侧壁上横向开有一个极组极耳插槽, 所述极组极耳插槽中插入有待铆接的电池极组极耳;每个极柱定位孔(4)中插入有一个铆钉(3),所述铆钉(3)依次贯穿所述电池极组极耳、极柱定位孔(4)后与基座主体(1)顶面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放置槽(10)底面设置有三个铆钉帽定位孔(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包括有基座主体(1),所述基座主体(1)的顶部具有一个极柱放置槽(10),所述极柱放置槽(10)的右端与电池极柱(2)相卡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极柱铆接定位装置,可以保证电池极柱和极组极耳在铆接时相连接部位的紧固性,满足电池极柱铆接工艺要求,同时保证铆接的松紧度,避免由于电池极柱和极组极耳接触不良而出现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池的长时间正常使用,有利于广泛地在生产中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文档编号H01M2/30GK202205836SQ20102060137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1日
发明者刘凤龙, 张娜, 李敬 申请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