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923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组,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鳍片及底板紧配式散热模组,属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散热器的工作原理为散热鳍片通过导热管、底座和需要散热的发热源结合,再配合主动冷却组件及散热装置的辅助传导,对各种发热源进行散热,这样多片散热鳍片就形成了大面积的散热组合。现有的散热模组,大致分为以下两种其一,采用焊接技术,散热鳍片或鳍片组与底座通过导热介质粘结在一起,同时散热鳍片或鳍片组需要进行化镍处理,其成本过高,工序多,另外导热介质多为化学物质,化镍的过程中会产生污染;其二,采用铆合串接技术, 鳍片或鳍片组与表面开有许多L型、V型、U型凸台,以及用于放置鳍片的沟槽的底座铆合在一起。当底座凸起部分受到挤压后产生变形,倒向预设的鳍片方向,而鳍片单面受到力的挤压,将产生侧向弯曲变形;且底座与鳍片结合的表面,因有各种凸起部分,表面不平整。弯曲变形的鳍片加上不平整的表面,影响产品美观的同时更影响空气在其间的流动,从而影响产品的散热性能;加上此种铆合技术,使鳍片与底座接触面小,影响热量的传递,且凸起部分加工复杂,浪费工序、浪费材料,而在铆合时,各种形状的凸起,是靠模具的冲头做成V 型,挤压凸起的材料,使其倒向装有鳍片的沟槽侧,从而起到夹紧鳍片的效果,而散热器的设计,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鳍片数量,用以增加散热器的迎风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性能, 故鳍片与相邻鳍片之间的间隙是相当有限的,致使模具的V型冲头的强度不足以使底座凸起的材料产生流动,常出现鳍片与底座边缘部分结合牢固,而中间却结合松脱,严重影响结合力度及导热、散热性能。
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工序少、节约了人力和生产成本、可进行量化生产的鳍片与底座紧配式的散热模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散热模组,包括散热鳍片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U形沟槽,而所述的散热鳍片底端折弯后压平形成双料厚折边,双料厚折边通过材料挤压固定在上述的U形沟槽中,通过采用双料厚折边结构,使得散热鳍片根部强度大幅加强,并大大增加了散热鳍片与底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及散热性能,且双料厚折边的高度是不受限制的,从而减少了散热鳍片及底座的U形沟槽深度的尺寸管控,减少半成品制造的不良。此外,上述的双料厚折边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缺口,缺口处的双料厚折边的高度低于U形沟槽的深度,当然也可以使整个双料厚折边的高度低于U形沟槽的深度。当散热鳍片放入U形沟槽后,利用冲压模具的铆合点挤压U形沟槽两侧的材料,使其向U形沟槽内流动,从而夹住散热鳍片,部分材料变形后流入双料厚折边上形成的缺口中,使散热鳍片固定在底座上,不易脱落,散热鳍片与底座的铆合方式采用铆点硬挤压底座材料的铆合技术,只要使底座表面材料微量流动,就能实现散热鳍片与底座的紧密结合,另外底座与散热鳍片配合面的背面,即使用功能面,平面度很高,使用时整个散热模组与芯片的结合面增加,使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再一次得到提高。进一步,上述的散热鳍片为多个单片散热鳍片独立形成的散热鳍片组或者相邻的单片散热鳍片连接形成的散热鳍片组,其中,如果为相邻的单片散热鳍片连接形成的散热鳍片组,则上述的单片散热鳍片上端分别设置有弯折边和扣爪,扣爪扣接在设置在弯折边上的凹槽内。上述的散热鳍片上可以不带导热管,也可以设置有至少一根导热管,散热鳍片上还设置有贯穿孔,以便导热管穿过,而在上述的底座的下部设置有导热管槽,所述的导热管穿过散热鳍片后弯折固定在导热管槽内,还可以将导热管槽内的导热管的下表面设计成一平面,其与底座的下表面齐平,使用时一起与芯片贴合,增加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鳍片底端折弯后压平形成的双料厚折边结构,在大幅提高散热鳍片根部强度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散热鳍片与底座的结合面积,使散热器的导热性能、散热性能得以改善;且散热器采用铆点硬挤入底座材料的铆合方式,散热鳍片两侧面同时受到底座表面流过来的材料的挤压,不仅使得散热鳍片与底座牢靠结合,且不产生歪斜现象,成品平整、美观,消除底座因凸起结构铆合带来的阻塞散热空气流动的影响,使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得以提高;另外,根据实际散热需要,散热鳍片与导热管紧密串接后,再与底座铆合,使得导热结构与散热部件紧迫结合,整体的散热性能成倍提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U形沟槽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鳍片与底座铆合前的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鳍片与底座铆合后的结合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设置有导热管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为设置有导热管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
1、散热鳍片
1-3、缺口
2-1、导热管平面
3-2、底座的下表〖
1-1、贯穿孔1-2、双料厚折边
1-4、扣爪2、导热管
3、底座3-1、U形沟槽
4、铆合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U形沟槽放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鳍片与底座铆合前的状态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鳍片与底座铆合后的结合图。如图1-图6所示散热模组,包括散热鳍片1和底座3,所述的底座3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U形沟槽3-1,而所述的散热鳍片1底端折弯后压平形成双料厚折边 1-2,双料厚折边1-2通过材料挤压固定在上述的U形沟槽3-1中,通过采用双料厚折边1-2 结构,使得散热鳍片1根部强度大幅加强,并大大增加了散热鳍片1与底座3的接触面积, 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导热及散热性能,且双料厚折边1-2的高度是不受限制的,从而减少了散热鳍片1及底座3的U形沟槽3-1深度的尺寸管控,减少半成品制造的不良。因为散热鳍片1与底座3是通过被挤压后流入的材料从侧面挤住散热鳍片1的双料厚折边1-2的,所以,散热鳍片1的双料厚折边1-2的高度不受限制,可大于或等于U形沟槽3-1的深度,亦可小于等于U形沟槽3-1的深度。此外,上述的双料厚折边1-2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缺口 1-3,缺口 1-3处的双料厚折边的1-2高度低于U形沟槽3-1的深度,当然也可以使整个双料厚折边1-2的高度低于U 形沟槽3-1的深度。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设置有导热管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为设置有导热管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7-图9所示上述的散热鳍片1为多个单片散热鳍片独立形成的散热鳍片组或者相邻的单片散热鳍片连接形成的散热鳍片组,其中,如果为相邻的单片散热鳍片连接形成的散热鳍片组,则上述的单片散热鳍片上端分别设置有弯折边和扣爪1-4,扣爪1-4扣接在设置在弯折边上的凹槽内。上述的散热鳍片1上可以不带导热管2,也可以设置有至少一根导热管2,散热鳍片1上还设置有贯穿孔1-1,以便导热管2穿过,而在上述的底座3的下部设置有导热管槽, 所述的导热管2穿过散热鳍片1后弯折固定在导热管槽内,还可以将导热管槽内的导热管 2的下表面设计成一平面,其与底座的下表面齐平,使用时一起与芯片贴合,增加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为当散热鳍片1放入U形沟槽3-1后,利用冲压模具的铆合点挤压U形沟槽3-1两侧的材料,使其向U形沟槽内3-1流动,从而夹住散热鳍片1,部分材料变形后流入双料厚折边1-2上形成的缺口 1-3中,使散热鳍片1固定在底座3上,不易脱落,散热鳍片1与底座 3的铆合方式采用铆点硬挤压底座材料的铆合技术,只要使底座表面材料微量流动,就能实现散热鳍片1与底座3的紧密结合,另外底座3与散热鳍片1配合面的背面,即底座3的下表面,平面度很高,使用时整个散热模组与芯片的结合面增加,使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再一次得到提高。在每片散热鳍片1的一端,利用冲压模具成型出散热鳍片的双料厚折边1-2 ;在底座3的上表面开出许多用于放置散热鳍片1的双料厚折边1-2的U形沟槽3-1,将散热鳍片 1的双料厚折边1-2,平齐地放入底座3的U形沟槽3-1内,此后,利用冲压铆合模具的铆合冲头4,压入底座3的两U形沟槽3-1之间的材料内,使底座3的两U形沟槽3-1之间的材料向两侧U形沟槽3-1内流动,从而挤压散热鳍片1的双料厚折边1-2,使散热鳍片1得以紧紧夹持在底座3上。因底座3上的两U形沟槽3-1之间的材料受到挤压后,同时流向等距离的U形沟槽3-1内,故每片散热鳍片1都是受到等同的挤压力,所以散热鳍片1在被夹紧的同时,不会产生歪斜现象,另外在挤压过程中,材料流入散热鳍片1的U形沟槽3-1上的缺口 1-3内后,使散热鳍片1受到向下挤压的力,从而使散热鳍片1紧紧的贴死在底座3 的U形沟槽3-1的底部,同时都均勻等高,且无松脱现象。每片散热鳍片1,可通过其双料厚折边1-2的扣点1-4,在冲压模具内自动扣合好后,再整组散热鳍片组一起放入底座3的U型槽3-1内,再通过铆合模具的铆合冲头4,如同上述方法,将散热鳍片组与底座3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在带有导热管的模组中,散热鳍片1,在模具内自动扣合成鳍片组后,将导热管 2从鳍片组的贯穿翻孔1-1中穿过。再将贯穿有导热管2的鳍片组的反折压平端1-2,平整地放入底座3的U行沟槽3-1内,再利用冲压模具铆合冲头4,将带有导热管2的鳍片组,紧紧的与底座3结合在一起。铆合的同时,模具将导热管2镶进底座3内,并使导热管2的导热管平面2-1与底座的下表面3-2平齐。使用时将底座的下表面3-2与芯片贴合,将热量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散热鳍片组的每一散热鳍片1上,再通过其他散热辅助设备(主要为风扇),将散热鳍片1上的热量传递出去,从而实现散热的功能。由于散热鳍片1的贯穿孔 1-1的孔径比导热管2的直径小,使得散热鳍片1与导热管2形成过盈配合,所以散热鳍片 1与导热管2结合非常牢靠,热量在其间可迅速传递。如图8所示每片散热鳍片1亦可与导热管2串接后再与底座3进行铆合,方法与前述方法相同。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模组,包括散热鳍片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U形沟槽,而所述的散热鳍片底端折弯后压平形成双料厚折边,双料厚折边通过材料挤压固定在上述的U形沟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料厚折边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口处的双料厚折边的高度低于U形沟槽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鳍片为多个单片散热鳍片独立形成的散热鳍片组或者相邻的单片散热鳍片连接形成的散热鳍片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散热鳍片上端分别设置有弯折边和扣爪,扣爪扣接在设置在弯折边上的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鳍片上还设置有贯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鳍片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导热管,所述的导热管设置在上述的贯穿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的下部设置有导热管槽, 所述的导热管穿过散热鳍片后弯折固定在导热管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管槽内的导热管的下表面为一平面,其与底座的下表面齐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组,包括散热鳍片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U形沟槽,而所述的散热鳍片底端折弯后压平形成双料厚折边,双料厚折边通过材料挤压固定在上述的U形沟槽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散热鳍片与底座结合牢固,导热性能大幅提高;且产品生产工序少、环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H01L23/367GK202189776SQ20112023638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6日
发明者钱建芳 申请人:钱建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