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条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221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汇流条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汇流条定位装置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汇流条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汇流带在组件生产中起到汇集太阳能电池产生电量的作用,由于太阳能电池片排列紧密,且系统电压和电流较高,要求电池片、焊带和汇流带都要保持足够的距离来保证安全规定,因此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作业是保证质量的前提。[0003]现有的方法为人员依据所提供的材料按照长度按末端连接的方法进行连接,对于原材料尺寸错误等发生的错位、偏移无法矫正。[0004]除上述方法外,也可借助制作模板的方式,将图纸绘制在模板上,垫在组件下进行。但是存在定位不准,易磨损,材料污染产品,容易造成质量问题等缺点。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精确定位汇流条连接位置的汇流条定位装置。[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条定位装置,包括:光源部;支撑部,光源部设置在支撑部的第一侧;第一定位板,设置在支撑部的第一侧,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通孔;其中,光源部位于第一定位板的上方。[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定位板,设置在支撑部的第一侧并位于第一定位板的上方,其中,光源部设置在相向于第一定位板的第二定位板的第一面上。[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部,支撑部竖直地设置在底座部上。[0009]进一步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竖直地设置在底座部上,其中,第一定位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连接,第二定位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连接。[0010]进一步地,支撑部还包括第三支架,第三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三支架平行于底座部。[0011]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平行设置且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定位板均垂直于支撑部设置。[0012]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板与支撑部可拆卸地相连接。[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板,位于支撑部与底座部相连接的拐角区域并分别与支撑部与底座部相连接。[0014]进一步地,加强板的截面为三角形。[0015]进一步地,加强板为2块。[001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条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设置了光源部,光源部的下方设置有具有定位通孔的第一定位板。光源部的光束照射到第一定位板上,光束通过定位通孔,打到设置在第一定位板下方的组件敷设台上,此光点即为汇流条的连接位置,操作人员借此完成汇流条的连接工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汇流条位置偏移导致汇流条连接位置定位不准的问题,实现了精确定位汇流条连接位置的效果。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条定位装置的主视图;[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条定位装置的第一定位板的俯视图;以及[0020]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条定位装置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条定位装置。汇流条定位装置包括:光源部10、支撑部20和第一定位板30。具体地,光源部10设置在支撑部20的第一侧,光源部10用于提供光源。第一定位板30设置在支撑部20的第一侧,第一定位板30与光源部10在支撑部20的同一侧,且光源部10位于第一定位板30的上方,光源部10的光源能够较为集中的照射到第一定位板30上。第一定位板30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通孔31,定位通孔31为透光孔,光源部10提供的光源通过定位通孔31投射到设置在第一定位板30下方的组件敷设台上。汇流条敷设在组件敷设台上,待光源通过定位通孔31后在组件敷设台的汇流条上呈现光点,操作人员即可进行操作。[0023]汇流条定位装置设置了光源部10,光源部10的下方设置有具有定位通孔31的第一定位板30。光源部10提供的光束照射到第一定位板30上,光束通过定位通孔31,打到设置在第一定位板30下方的组件敷设台上,此光点即为汇流条的连接位置,操作人员借此完成汇流条的连接工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因为汇流条位置偏移导致汇流条连接位置定位不准的问题,实现了精确定位汇流条连接位置的效果。进而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汇流条定位装置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人工定位的劳动强度,提高准确率,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了定位失误造成的损失。[0024]优选地,光源部10的光束由强光光源提供。强光光源的亮度高于现有普通光强,强光光源是能轻易让人进行辨识的高强度发光体。采用强光光源打出的光点更为清晰可见。[0025]优选地,光源部10提供的光源的光束为平行光束,例如光源部10可以采用长条的灯管,长度与多个定位通孔31的总长度一致,这样光源部10的光源能垂直照射到第一定位板30上,平行光束通过定位通孔31打到组件敷设台上。这样呈现的光点更精准,不会出现失误的操作。[0026]优选地,第一定位板30与支撑部20可拆卸地相连接。根据不同的汇流条,连接的定位点不同,第一定位板30上定位通孔31的数量和间隔就不相同。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需要更换第一定位板30。为了便于更换或者维修第一定位板30,所以第一定位板30与支撑部20可拆卸地相连接。[0027]为了更好的固定光源部10,也为了使得光源部10提供的光源能从第一定位板30的正上方照射到第一定位板30上并通过定位通孔31后得到更清晰的光点,汇流条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板40。具体地,第二定位板40设置在支撑部20的第一侧,例如第二定位板40可以焊接在支撑部20的第一侧,第二定位板40与第一定位板30位于支撑部20的同一侧并且第二定位板40位于第一定位板30的上方,第一定位板30与第二定位板40之间具有间距。光源部10设置在相向于第一定位板30的第二定位板40的第一面上。[0028]汇流条定位装置还包括底座部50,支撑部20竖直地设置在底座部50上,例如支撑部20可以焊接在底座部50上,这样支撑部20更为稳固不容易产生晃动,光源部10也不会随着支撑部20而摇晃,投射的光点的位置更为精准不容易产生偏差。[0029]只要强度允许,支撑部20可以为支撑板,也可以为框架。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从考虑成本出发,优选地,支撑部20为框架。[0030]如图3所示,支撑部20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均竖直地设置在底座部50上,例如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可以焊接在底座部50上。支撑部20还包括第三支架23,第三支架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第三支架23平行于底座部50。例如,第三支架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焊接。即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和第三支架23首尾相连的设置在底座部50上,形成稳定的具有支撑作用的框架结构。[0031]其中,第一定位板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相连接,第二定位板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相连接。优选地,第一定位板30与第二定位板40平行设置且均垂直于支撑部20设置。为了连接更为稳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可以选用焊接的方式。[0032]汇流条定位装置还包括加强板60,加强板60位于支撑部20与底座部50相连接的拐角区域并分别与支撑部20与底座部50相连接,例如焊接。由于第一定位板30和第二定位板40都设置在支撑部20的第一侧,所以支撑部20的第一侧受力较大,优选地,加强板60设置在支撑部20的第一侧,对支撑部20起到加强和支撑的作用。[0033]加强板60的截面为三角形,加强板60的第一直角边与支撑部20相连接,加强板60的第二直角边与底座部50相连接,对支撑部20起到了支撑的作用,防止了支撑部20的晃动。[0034]优选地,加强板60为2块。2块加强板60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21与底座部50相连接的第一拐角区域和第二支架22与底座部50相连接的第二拐角区域。[0035]上述实施例中,各个部件的尺寸优选如下:[0036]支撑部20的高度为1 500mm至2000mm,宽度为1000mm至1200mm,厚度为50mm。优选地,支撑部20的高度为1800mm,宽度为IOOOmm ;[0037]第一定位板30和第二定位板40的长度为IOOOmm至1200mm,宽度为400mm至800mm,厚度为30mm。优选地,第一定位板30和第二定位板40的长度为1000mm,宽度为500mm。第一定位板30与第二定位板40之间的距离为300mm。其中,第二定位板40距离支撑部20的顶端面为Omm至200mm,在第一定位板30上的定位通孔31的直径为30mm。[0038]底座部50的长度为IOOOmm至1200mm,宽度为700mm,厚度为50mm。[0039]截面为三角形的加强板60,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均为100mm,厚度为50mm。[0040]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0041 ] 1、能够精确定位汇流条连接位置;[0042]2、降低人工定位的劳动强度,提高准确率,避免了定位失误造成的损失。[00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汇流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部(10); 支撑部(20),所述光源部(10)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0)的第一侧; 第一定位板(30 ),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0 )的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一定位板(30 )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通孔(31); 其中,所述光源部(10)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30)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定位板(40),设置在所述支撑部(20)的所述第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板(30)的上方,其中,所述光源部(10 )设置在相向于所述第一定位板(30 )的所述第二定位板(40 )的第一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座部(50 ),所述支撑部(20 )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底座部(50 )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所述第一支架(21)和所述第二支架(22)均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底座部(50)上,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板(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21)和所述第二支架(22)相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40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21)和所述第二支架(22 )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汇流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20)还包括第三支架(23 ),所述第三支架(23 )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1)和所述第二支架(22 ),所述第三支架(23 )平行于所述底座部(50 )。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30)与所述第二定位板(40 )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板(30 )与所述第二定位板(40 )均垂直于所述支撑部(20)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30)与所述支撑部(20 )可拆卸地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板(60),位于所述支撑部(20)与所述底座部(50)相连接的拐角区域并分别与所述支撑部(20)与底座部(50)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汇流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60)的截面为三角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汇流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60)为2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汇流条定位装置,包括光源部;支撑部,光源部设置在支撑部的第一侧;第一定位板,设置在支撑部的第一侧,第一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通孔;其中,光源部位于第一定位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的汇流条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设置了光源部,光源部的下方设置有具有定位通孔的第一定位板。光源部的光束照射到第一定位板上,光束通过定位通孔,打到设置在第一定位板下方的组件敷设台上,此光点即为汇流条的连接位置,操作人员借此完成汇流条的连接工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汇流条位置偏移导致汇流条连接位置定位不准的问题,实现了精确定位汇流条连接位置的效果。
文档编号H01R43/00GK202957439SQ20122067707
公开日2013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张贺超 申请人: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