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式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2444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缩短式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缩短式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屏蔽外壳、一第一讯号端子、一第二讯号端子、一第一ID端子、一第二ID端子以及两用于增加插拔力的插拔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基座、盖板以及于基座延伸出的舌板;该屏蔽外壳设置于绝缘本体上并与舌板围构形成插接空间;藉此,通过增设有ID端子,利用ID端子实现ID功能,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数据传输及侦测功能,取代了传统之无ID功能的方式,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多便利。以及,通过将各焊接部于对应之接触部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并配合将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形成一排,取代了传统之端子为垂直插入电路板无需折弯的方式,从而有效缩短产品长度,增加机构空间。
【专利说明】缩短式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缩短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如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MP3随身听等,这些设备通常需要依靠USB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实现与计算机的连接。
[0003]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直立式USB2.0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四个接触端子20'以及一屏蔽外壳30';该四个接触端子20'间隔并排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该屏蔽外壳30'包覆住绝缘本体10'外。然而,目前的USB2.0连接器的端子为垂直插入电路板无需折弯,从而导致产品总长较长,影响机构空间;以及,USB2.0连接器不含有ID端子,缺少ID功能,导致产品使用性能欠佳,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缩短式电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USB2.0连接器其端子为垂直插入电路板无需折弯导致产品总长较长以及缺少ID功能导致产品使用性能欠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种缩短式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屏蔽外壳、一第一讯号端子、一第二讯号端子、一第一 ID端子、一第二 ID端子以及两用于增加插拔力的插拔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基座、盖板以及于基座延伸出的舌板,该基座后方凹设有容置腔,该盖板封盖住容置腔的开口 ;该屏蔽外壳设置于绝缘本体上并与舌板围构形成插接空间;该第一讯号端子、第二讯号端子、第一 ID端子、第二 ID端子和两插拔端子均与一塑胶件镶嵌成型而间隔并排固定一起,该塑胶件嵌装于容置腔内,该第一讯号端子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部,该第二讯号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部,该第一 ID端子具有第三接触部和第三焊接部,该第二ID端子具有第四接触部和第四焊接部,每一插拔端子均具有第五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第四接触部和第五接触部悬伸于舌板上,该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第三焊接部和第四焊接部均呈L型,且第一焊接部于第一接触部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第二焊接部于第二接触部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第三焊接部于第三接触部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第四焊接部于第四接触部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第四接触部和第五接触部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该第三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两第五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沿竖直方向由上往下依次间隔排布,该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第三焊接部和第四焊接部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形成一排。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接触部的后方折弯形成有U型折弯部,该U型折弯部连接于第三接触部和第三焊接部之间。[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插拔端子的尾端均呈90度折弯并彼此连接一起。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板由下往上插装于基座上而封盖住容置腔的开口。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与舌板之间的连接处外围设置有固定槽,前述屏蔽外壳包覆于舌板外,屏蔽外壳的后端插入固定槽中固定。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屏蔽外壳的后端向外凸设有弹性扣片,该弹性扣片与基座扣合连接固定。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上向前延伸出有底板,该底板位于屏蔽外壳的底面下方。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5]一、通过增设有ID端子,利用ID端子实现ID功能,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数据传输及侦测功能,取代了传统之无ID功能的方式,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多便利。以及,通过将各焊接部于对应之接触部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并配合将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形成一排,取代了传统之端子为垂直插入电路板无需折弯的方式,从而有效缩短产品长度,增加机构空间。
[0016]二、通过将产品原二套端子模具改良一套端子模具,将位于最上方处之ID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的后方折弯形成有U型折弯部,以缩短端子展开长度,利用盖板方式扣入,可节省一套端子模具及降低成本费用。
[001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传统之USB2.0连接器的分解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2]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识说明:
[0025]10'、绝缘本体20'、接触端子
[0026]30'、屏蔽外壳
[0027]10、绝缘本体11、基座
[0028]12、盖板13、舌板
[0029]14、底板15、塑胶件
[0030]101、容置腔102、固定槽
[0031]103、插接空间20、屏蔽外壳
[0032]21、弹性扣片30、第一讯号端子 [0033]31、第一接触部32、第一焊接部
[0034]40、第二讯号端子41、第二接触部[0035]42、第二焊接部50、第一 ID端子
[0036]51、第三接触部52、第三焊接部
[0037]53、U型折弯部60、第二 ID端子
[0038]61、第四接触部62、第四焊接部
[0039]70、插拔端子71、第五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请参照图2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10、屏蔽外壳20、一第一讯号端子30、一第二讯号端子40、一第一 ID端子50、一第二 ID端子60以及两用于增加插拔力的插拔端子70。
[0041]该绝缘本体10具有基座11、盖板12以及于基座11延伸出的舌板13,该基座11后方凹设有容置腔101,该基座11与舌板13之间的连接处外围设置有固定槽102 ;该盖板12封盖住容置腔101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该盖板12由下往上插装于基座11上而封盖住容置腔101的开口。
[0042]该屏蔽外壳20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并与舌板13围构形成插接空间103,在本实施例中,该屏蔽外壳20包覆于舌板13外,屏蔽外壳20的后端插入固定槽102中固定,且,该屏蔽外壳20的后端向外凸设有弹性扣片21,该弹性扣片21与基座11扣合连接固定。以及,该基座11上向前延伸出 有底板14,该底板14位于屏蔽外壳20的底面下方。
[0043]该第一讯号端子30、第二讯号端子40、第一 ID端子50、第二 ID端子60和两插拔端子70均与一塑胶件15镶嵌成型而间隔并排固定一起,该塑胶件15嵌装于容置腔101内固定,该第一讯号端子30和第二讯号端子40用于传输讯号,该第一 ID端子50和第二 ID端子60用于实现ID功能,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数据传输及侦测功能。
[0044]具体而言,该第一讯号端子30具有第一接触部31和第一焊接部32,该第二讯号端子40具有第二接触部41和第二焊接部42,该第一 ID端子50具有第三接触部51和第三焊接部52,该第二 ID端子60具有第四接触部61和第四焊接部62,每一插拔端子70均具有第五接触部71 ;该第一接触部31、第二接触部41、第三接触部51、第四接触部61和第五接触部71悬伸于舌板13上,该第一焊接部32、第二焊接部42、第三焊接部52和第四焊接部62均呈L型,且第一焊接部32于第一接触部31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第二焊接部42于第二接触部41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第三焊接部52于第三接触部51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第四焊接部62于第四接触部61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如此可缩短产品长度,增加机构空间。
[0045]该第一接触部31、第二接触部41、第三接触部51、第四接触部61和第五接触部71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该第三接触部51、第一接触部31、两第五接触部71、第二接触部41和第四接触部61沿竖直方向由上往下依次间隔排布,如此形成直立式连接器;该第一焊接部32、第二焊接部42、第三焊接部52和第四焊接部62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形成一排。并且,该第三接触部51的后方折弯形成有U型折弯部53,该U型折弯部53连接于第三接触部51和第三焊接部52之间,以缩短端子展开长度,利用盖板12方式扣入,可节省一套端子模具及降低成本费用。以及,两插拔端子70的尾端均呈90度折弯并彼此连接一起,该两插拔端子70无需焊板,仅用于增加插拔力。[0046]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
[0047]组装时,首先,通过冲压的方式一次性制作一第一讯号端子30、一第二讯号端子40、一第一 ID端子50、一第二 ID端子60以及两插拔端子70 ;接着,将该些端子与塑胶件15镶嵌成型而固定一起;然后,将第一焊接部32、第二焊接部42、第三焊接部52和第四焊接部62 一起折弯90度后而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形成一排(如图4至图6所示);接着,将塑胶件15由后往前安装于容置腔101内,使得第一接触部31、第二接触部41、第三接触部51、第四接触部61和第五接触部71悬伸于舌板13的一侧面上;然后,将该盖板12由下往上插装于基座11上而封盖住容置腔101的开口,从而固定塑胶件15 ;接着,将屏蔽外壳20由前往后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使得屏蔽外壳20包覆于舌板13外,屏蔽外壳20的后端插入固定槽102中固定,组装完毕(如图1和图2所示)。
[0048]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增设有ID端子,利用ID端子实现ID功能,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数据传输及侦测功能,取代了传统之无ID功能的方式,从而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给使用者带来更多便利。以及,通过将各焊接部于对应之接触部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并配合将各焊接部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形成一排,取代了传统之端子为垂直插入电路板无需折弯的方式,从而有效缩短产品长度,增加机构空间。其次,通过将产品原二套端子模具改良一套端子模具,将位于最上方处之ID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的后方折弯形成有U型折弯部,以缩短端子展开长度,利用盖板方式扣入,可节省一套端子模具及降低成本费用。
[00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缩短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绝缘本体、屏蔽外壳、一第一讯号端子、一第二讯号端子、一第一 ID端子、一第二 ID端子以及两用于增加插拔力的插拔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基座、盖板以及于基座延伸出的舌板,该基座后方凹设有容置腔,该盖板封盖住容置腔的开口 ;该屏蔽外壳设置于绝缘本体上并与舌板围构形成插接空间;该第一讯号端子、第二讯号端子、第一 ID端子、第二 ID端子和两插拔端子均与一塑胶件镶嵌成型而间隔并排固定一起,该塑胶件嵌装于容置腔内,该第一讯号端子具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一焊接部,该第二讯号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和第二焊接部,该第一 ID端子具有第三接触部和第三焊接部,该第二 ID端子具有第四接触部和第四焊接部,每一插拔端子均具有第五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第四接触部和第五接触部悬伸于舌板上,该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第三焊接部和第四焊接部均呈L型,且第一焊接部于第一接触部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第二焊接部于第二接触部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第三焊接部于第三接触部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第四焊接部于第四接触部的后方呈90度折弯延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短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第四接触部和第五接触部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该第三接触部、第一接触部、两第五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沿竖直方向由上往下依次间隔排布,该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第三焊接部和第四焊接部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形成一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缩短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部的后方折弯形成有U型折弯部,该U型折弯部连接于第三接触部和第三焊接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缩短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插拔端子的尾端均呈90度折弯并彼此连接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短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由下往上插装于基座上而封盖住容置腔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短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舌板之间的连接处外围设置有固定槽,前述屏蔽外壳包覆于舌板外,屏蔽外壳的后端插入固定槽中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缩短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外壳的后端向外凸设有弹性扣片,该弹性扣片与基座扣合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短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向前延伸出有底板,该底板位于屏蔽外壳的底面下方。
【文档编号】H01R12/58GK203491421SQ201320579037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8日
【发明者】姚玲, 林威志, 郑焯耀, 蒋武向 申请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