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8774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具有扣合装置的绝缘胶芯和导电端子,所述绝缘胶芯内有空腔并可完全嵌合在金属外壳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导电端子嵌合部和背部导体,所述背部导体的一侧缘上弯折延伸有卡持部;所述绝缘胶芯的扣合装置与所述绝缘胶芯安置所述导电端子的平面呈一大于直角的角度,所述绝缘胶芯设置的凸块上设置有贯通槽,用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适应性。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结构可靠,能适合自动化生产工艺。
【专利说明】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业界的线缆连接器,配接一同轴电缆形成电缆组件,通常具备:一金属外壳、一绝缘胶芯和一端子,金属外壳大致呈L形并具有容置空间以及压住同轴线的盖部,所述的绝缘胶芯设置于容置空间内,所述的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胶芯内,且具有一可与同轴线缆的芯线相电性连接的端接部,当绝缘胶芯和端子容置到所述金属外壳内后,则弯曲曲金属外壳的盖部将绝缘胶芯和端子固定,并将同轴电缆的芯线电连接并固定于其内部。
[0003]但是,通常电缆连接器需要通过人工来将同轴电缆的芯线焊接固定到焊接部上,由于加工程序复杂且费时,导致产量及良率皆无法提高。而采用另一种传统的压接方式,如果采用直接将端子与同轴电缆的芯线固定压制在一起的方式,会由于人工问题使工序复杂且耗、无法采用自动化生产工艺,甚至有可能使芯线无法有效接触且精确定位于端子上,大幅度降低电性接触的稳定性。
[0004]综上所述,传统的生产工艺复杂耗时,生产稳定性不高,无法自动化量产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芯线与端子电性接触可靠的一种线缆连接器。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实现一种能自动化生产的线缆连接器。本实用新的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胶芯和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具有一筒状接口,该筒状接口的一端缘连接有一盖板,所述绝缘胶芯安装于所述金属外壳的筒状接口内,所述绝缘胶芯内有空腔可通过其扣合装置扣合,所述导电端子安置于所述绝缘胶芯的空腔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导电端子嵌合部和背部导体,所述导电端子嵌合部的两侧缘弯折延伸有与对方连接器实现电连接的嵌合接头,所述背部导体的一侧缘上弯折延伸有与所述嵌合接头所在侧的相反方向设置的卡持部。
[0007]优选地,所述绝缘胶芯的空腔内设置有一抵靠所述卡持部的凸肋。
[0008]优选地,所述背部导体边缘设有与绝缘胶芯紧密挤压固定的凸起支脚,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凸起支脚与绝缘胶芯干涉固定,保证导电端子的韧性和弹性。
[0009]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的背部导体的侧缘上设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位于与所述卡持部相同位置且相反的侧缘上。
[0010]优选地,所述突起部具有两个,且分置于所述卡持部的两侧。
[0011]优选地,所述绝缘胶芯完全嵌合在金属外壳内;所述绝缘胶芯在所述金属外壳的筒状接口方向上有一用于嵌入导电端子嵌合部的中空结构。
[001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胶芯和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具有一筒状接口,该筒状接口的一端缘连接有一盖板,所述绝缘胶芯安装于所述金属外壳的筒状接口内,所述绝缘胶芯内有空腔可通过其扣合装置扣合,所述导电端子安置于所述绝缘胶芯的空腔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导电端子嵌合部和背部导体,所述导电端子嵌合部的正面具有沿两侧缘弯折延伸有与对方连接器实现电连接的嵌合接头,所述绝缘胶芯的扣合装置在扣合方向设置有用于压着到所述导电端子嵌合部背面的凸块。
[0013]优选地,所述绝缘胶芯的扣合装置与所述绝缘胶芯安置所述导电端子的平面呈一大于直角的角度。
[0014]优选地,所述凸块的中间沿扣合装置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槽。
[0015]优选地,所述绝缘胶芯的同轴电缆芯线进线部有U型槽用于固定进线的同轴电缆,所述U型槽优选地与绝缘胶芯的空腔的中心线呈不对称设置。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导电端子的相关结构,比如,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凸起支脚与绝缘胶芯点干涉固定,保证导电端子与世芯线接合时的韧性和弹性,使导电端子与同轴电缆芯线之间的电性接触牢固、可靠。另一方面,所述绝缘胶芯的扣合装置与所述绝缘胶芯安置所述导电端子的平面呈一大于直角的角度以及所述凸块的中间沿扣合装置长度方向设置的贯通槽,在自动生产组装时有效地避开了夹治具的干涉,从而实现一种能自动化生产的线缆连接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装配图;
[0019]图3a、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的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a、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绝缘胶芯的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绝缘胶芯的扣合装置闭合的状态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另一绝缘胶芯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3、绝缘胶芯2和导电端子1,所述金属外壳3具有一筒状接口 33,该筒状接口 33的一端缘连接有一盖板31,所述绝缘胶芯2安装于所述金属外壳3的筒状接口 33内,所述绝缘胶芯2内有空腔22,可通过其扣合装置21扣合,所述导电端子I安置于所述绝缘胶芯2的空腔22内。很明显地,所述筒状接口 33内由绝缘胶芯2的一部分绝缘地安装有导电端子嵌合部12,所述导电端子嵌合部12与对方连接器的相应的导电部分电连接,所述金属外壳3有一齿状接合装置32将绝缘胶芯2和导电端子I封闭于金属外壳3内。
[0027]如图3a、图3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外壳3包括:筒状接口 33和由该筒状接口33的一侧延伸有一伸出臂34以及与伸出臂34对称于筒状接口另一端可完全扣合筒状接口33的盖板31。所述伸出臂34内有用于卡接同轴电缆屏蔽层42时用以增加屏蔽层42与金属外壳摩擦力的凸起36 ;所述金属外壳3的盖板31上的齿状扣合装置32整体呈阶梯状排列,并与筒状接口 33外壁和伸出臂34相切扣合,金属外壳的盖板31的内壁在与伸出臂34扣合的位置上有多个柱状凸起35,其作用与伸出臂34内的凸起36作用相似,用于增强金属外壳3的与同轴电缆屏蔽层的摩擦力和压力。筒状接口 33上还有多个增加接口韧性的断口 37用于增强筒状接口与对方连接器配合插接时的连接适应性。
[0028]如图4a、图4b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绝缘胶芯2,所述绝缘胶芯2的扣合装置21与所述绝缘胶芯安置所述导电端子的平面所呈的夹角q为大约90度。所述绝缘胶芯2整体为可封闭的结构,用于隔离绝缘导电端子I与金属外壳3,绝缘胶芯2的上部整体为方形,下部为筒形,可安装于金属外壳3的筒状接口 33。
[0029]进一步参照图4a、图4b,所述绝缘胶芯2内设有空腔22 ;该空腔22可通过其扣合装置21扣合,以完全覆盖绝缘胶芯的空腔22(见图5),所述导电端子I安置于所述绝缘胶芯的空腔22内,所述绝缘胶芯2在所述金属外壳3的筒状接口 33方向上有一嵌入导电端子嵌合部12的中空结构24。
[0030]再者,所述绝缘胶芯2的扣合装置21在扣合方向设置有凸块25,用以限制或固定空腔22中安置的所述导电端子I的移动,所述凸块25的中间沿扣合装置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槽26,用以提供自动化生产夹治具将导电端子I铆压到绝缘腔芯空腔22内的铆压通道。所述绝缘胶芯2的同轴电缆芯线41进线部有U型槽27,所述U型槽27为与绝缘胶芯2的空腔22的中心线呈不对称设置,所述U型槽27用于提供同轴电缆4的进线通道,并限制同轴电缆4的进线位置,能有效保证进入的芯线41不会松散开,同时,通过不对称设置,保证生产作业时可以很方便地限位防呆。
[0031]另外,参照图4a、图4,结合图2所示所述绝缘胶芯2的空腔内壁的上还有凸肋23,抵靠所述卡持部14的根部位置,用以限制导电端子I的移动。
[0032]如图6所示,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绝缘胶芯2,所述绝缘胶芯2的扣合装置21与所述绝缘胶芯安置所述导电端子的平面所呈的夹角q’大于直角(90度)。这样的好处在于,当采用自动化工艺组装生产时,按预定要求制作的自动化生产夹治具可以在绝缘胶芯2的上部无障碍地将导电端子I铆压到绝缘腔芯空腔22内。
[0033]如图7,并参考图2所示,所述导电端子I完全嵌合于绝缘胶芯2的空腔22内;所述导电端子I包括相互连接的导电端子嵌合部12和背部导体11,所述导电端子嵌合部12的两侧缘弯折延伸有与对方连接器实现电连接的嵌合接头121a和121b,所述背部导体11的一侧缘上弯折延伸有与所述嵌合接头12所在侧的相反方向设置的卡持部14,该卡持部14与背部导体11呈一锐角。具体参照图2所示,同轴电缆的芯线41安装于导电端子I的所述卡持部14与背部导体11之间,并由所述卡持部14向着所述背部导体11弯折并接合固定,实现同轴电缆芯线41与导电端子I之间可靠稳定的电性连接。
[0034]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背部导体11边缘还有凸起支脚13,该凸起支脚13的尖端刺入与所述绝缘胶芯2空腔内壁的两侧内壁上,使导电端子I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2的空腔22内壁中,所述导电端子I固定于绝缘胶芯2的这种点干涉固定方式,保证了导电端子的韧性和弹性,使导电端子I在绝缘胶芯中的固定效果更加适应,保证导电端子I与同轴电缆芯线4具有良好的电性接合效果。
[0035]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导电端子I的背部导体11的侧缘上设置有两个突起部15,所述突起部15位于与所述卡持部14相同位置且相反的侧缘上,且分置于所述卡持部14的两侧。参照图2所示,该突起部15与所述绝缘胶芯的凸肋23位于相同的横向位置的两侧,共同限制并固定所述背部导体11,从而使导电端子的安装位置更加可靠。
[0036]进一步参照图2所示,将绝缘胶芯2安装于金属外壳3后,利用自动化生产的夹治具通过贯通槽26将导电端子3和同轴线缆4的相应部分安装固定于绝缘胶芯2的空腔22内的预定位置,所述同轴电缆4通过U型槽27进入到预定位置,即所述芯线41置于所述卡持部14与背部导体11之间,所述同轴电缆4的屏蔽层42位于所述金属外壳3的伸出臂34内,所述金属外壳3的盖板31继续向下折弯并使绝缘胶芯的扣合装置21压入所述空腔22内,此时所述凸块25压着到所述导电端子嵌合部12的背面,进一步限制并固定所述导电端子I,使安装到绝缘胶芯2中的导电端子I更加可靠,所述卡持部14向着所述背部导体11弯折并与芯线41接合固定在一起,并通过金属外壳3的齿状扣合装置32扣合包覆到伸出臂34上,所述屏蔽层42与金属外壳3(具体地为伸出臂34)形成电性接触,最终实现组装成电性连接可靠的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
[00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端子I的卡持部14与背部导体11的夹持接合方式将同轴电缆芯线41嵌合固定于导电端子I上,并完全封闭于绝缘胶芯2内,形成稳定的电气接触;通过述导电端子I通过凸起支脚13与绝缘胶芯2点干涉固定,保证导电端子I与芯线41接合时的韧性和弹性,使导电端子I与同轴电缆芯线41之间的电性接触牢固、可靠。,绝缘胶芯2上的凸块25将导电端子嵌合部位12无缝隙地挤压顶住防止在与另一同轴电缆芯线41结合时导电端子I产生移动。另一方面,所述绝缘胶芯2的扣合装置21与所述绝缘胶芯2安置所述导电端子I的平面呈一大于直角的角度以及所述凸块25的中间沿扣合装置长度方向设置的贯通槽26,在自动生产组装时有效地避开了夹治具的干涉,从而实现一种能自动化生产的线缆连接器。
[0038]以上所述,只列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与此类似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发明所揭示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胶芯和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具有一筒状接口,该筒状接口的一端缘连接有一盖板,所述绝缘胶芯安装于所述金属外壳的筒状接口内,所述绝缘胶芯内有空腔可通过其扣合装置扣合,所述导电端子安置于所述绝缘胶芯的空腔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导电端子嵌合部和背部导体,所述导电端子嵌合部的两侧缘弯折延伸有与对方连接器实现电连接的嵌合接头,所述背部导体的一侧缘上弯折延伸有与所述嵌合接头所在侧的相反方向设置的卡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芯的空腔内设置有一抵靠所述卡持部的凸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导体边缘设有与绝缘胶芯紧密挤压固定的凸起支脚,所述导电端子通过凸起支脚与绝缘胶芯干涉固定,保证导电端子的韧性和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背部导体的侧缘上设置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位于与所述卡持部相同位置且相反的侧缘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具有两个,且分置于所述卡持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芯完全嵌合在金属外壳内;所述绝缘胶芯在所述金属外壳的筒状接口方向上有一用于嵌入导电端子嵌合部的中空结构。
7.—种线缆连接器,包括金属外壳、绝缘胶芯和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具有一筒状接口,该筒状接口的一端缘连接有一盖板,所述绝缘胶芯安装于所述金属外壳的筒状接口内,所述绝缘胶芯内有空腔可通过其扣合装置扣合,所述导电端子安置于所述绝缘胶芯的空腔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相互连接的导电端子嵌合部和背部导体,所述导电端子嵌合部的正面具有沿两侧缘弯折延伸有与对方连接器实现电连接的嵌合接头,所述绝缘胶芯的扣合装置在扣合方向设置有用于压着到所述导电端子嵌合部背面的凸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芯的扣合装置与所述绝缘胶芯安置所述导电端子的平面呈一大于直角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所述凸块的中间沿扣合装置长度方向设置有贯通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芯的同轴电缆芯线进线部有U型槽用于固定进线的同轴电缆,所述U型槽优选地与绝缘胶芯的空腔的中心线呈不对称设置。
【文档编号】H01R13/213GK204118310SQ201420490668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8日
【发明者】赖小林, 任俊江, 尹绪引 申请人: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