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扩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36014阅读:19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扩散方法,属于半导体掺杂制结领域。



背景技术:

半导体材料具有相应的禁带宽度,半导体材料,尤其是硅材料是当今IC,IT,太阳能行业的基础。要使得半导体材料获得功能上的运用,基础就是形成PN结。PN结的性能是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目前,均是通过掺杂技术形成PN结。磷是一种V族元素,是常用的N型掺杂元素。随着技术的进步,对掺杂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对成本的要求、对掺杂区方块电阻均匀性的要求,尤其是太阳能行业对磷掺杂区域的成本以及电阻均匀性要求很高,同时要避免掺杂表面的死层现象,因为这些参数对产品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有着重要影响。

现有的磷掺杂技术往往是磷表面扩散技术,例如在温度700-900摄氏度之间的氮气氛围中,通入三氯氧磷气体,完成初步扩散;之后在进行推结工艺完成表面掺杂,然而,这种磷扩散工艺得到的掺杂区方块电阻往往不够均匀,磷吸杂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明一种磷扩散工艺。该工艺能够改善扩散时磷吸杂,提高磷掺杂区方块电阻的均匀性,并且成本不高,以现有的设备能够完成。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磷扩散方法,具体步骤为: (1)提供硅片,将硅片置于石英舟内,将石英舟固定安置于扩散炉内,封闭扩散炉的炉门;

(2)向扩散炉内通入大氮,氮气流量为20ml/min;通入10min后开始升温,并将炉内温度升温至950-1050摄氏度,之后恒温;

(3)然后进行扩散工艺,具体为:分段向扩散炉内通入携三氯氧磷气体和氧气;

(4)完成扩散工艺,停止通入携三氯氧磷气体和氧气,在大氮氛围中,将炉内温度降低至750-800摄氏度,并保温推进10min;

(5)降温出舟,取硅片。

其中,扩散工艺还可以具体为:通入携三氯氧磷气体和氧气进行扩散工艺,扩散总时间为30min;在整个所述扩散工艺中,氧气的流量始终为2L/min的气体流量;从所述扩散工艺开始计时,0-5min内通入流量为1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之后5-10min内通入流量为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之后10-15min内通入流量为1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之后15-20min内通入流量为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之后20-25min内通入流量为1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最后25-30min内通入流量为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

其中,硅片可以为单晶或多晶硅片,尺寸为4英寸、8英寸或12英寸。

附图说明

图1 扩散过程中气体通入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但注意其仅仅是本发明包括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是本发明的全部。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提供硅片,该硅片可以是成本高的单晶硅片也可以是成本低的多晶硅片,其尺寸可根据生产需要选取,是要设备允许,4英寸、8英寸、12英寸等等均可以。将硅片置于石英舟内,将石英舟固定安置于扩散炉内。封闭扩散炉的炉门。

向扩散炉内通入大氮,氮气流量为20ml/min;通入10min后开始升温,并将炉内温度升温至950摄氏度,之后恒温。

然后进行扩散工艺,具体为:向扩散炉内通入携三氯氧磷气体和氧气,三氯氧磷液体源温度为20摄氏度;参考图1,在整个扩散工艺中,氧气的流量始终为2L/min的气体流量;而携三氯氧磷气体的流量不是恒定的,是以分段的方式控制的,具体而言是分6段,共3个周期,每段持续的时间是5分钟。从扩散开始计时,0-5min内通入流量为1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之后5-10min内通入流量为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之后10-15min内通入流量为1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之后15-20min内通入流量为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之后20-25min内通入流量为1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最后25-30min内通入流量为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

完成扩散工艺,停止通入携三氯氧磷气体和氧气,在大氮氛围中,将炉内温度降低至800摄氏度,并保温推进10min。

降温出舟,取硅片。

实施例2

提供硅片,将硅片置于石英舟内,将石英舟固定安置于扩散炉内。封闭扩散炉的炉门。

向扩散炉内通入大氮,氮气流量为20ml/min;通入10min后开始升温,并将炉内温度升温至1000摄氏度,之后恒温。

然后向扩散炉内通入携三氯氧磷气体和氧气进行扩散工艺。其中,三氯氧磷液体源温度为20摄氏度,在整个扩散工艺中,氧气的流量始终为2L/min的气体流量;携三氯氧磷气体的通入方式为:从所述扩散工艺开始计时,0-5min内通入流量为1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之后5-10min内通入流量为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之后10-15min内通入流量为1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之后15-20min内通入流量为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之后20-25min内通入流量为1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最后25-30min内通入流量为5L/min的携三氯氧磷气体。

完成扩散工艺,停止通入携三氯氧磷气体和氧气,在大氮氛围中,将炉内温度降低至750摄氏度,并保温推进10min。

降温出舟,取硅片。

以上详细描述了基于本发明的两个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工艺的磷扩散方法的注意点进行一些说明:

在扩散工艺中,采取了分6段3个周期的类似脉冲式的通磷源气体的方式,其形成的效果是在硅片表面内形成类似的脉冲磷杂质分布。由于每段时间只有5分钟,为了在5分钟内体现出磷杂质在硅片表面内的分布作用,就需要提高扩散温度到950摄氏度或是以上一些。另外,6段扩散中总是高磷源气体后接一个低磷源气体,作为对比例,如果将其顺序交换为先通低磷源气体之后接高磷源气体,则最后的效果没有前者理想,实验数据中,后者的方块电阻在不同的深度下偏离可达20%以上,而前者为10%以内,其中原因可能与首次扩散时硅片表面具有一些氧化的杂质有关,首次扩散选用高流量能够抵消这些不利因数。由于采用了6段3个周期的扩散方式,在推进工艺中,需要将炉内的温度降低到800摄氏度或以下,在推进过程中磷杂质的浓度在硅片表面内的分布均衡,提高方块电阻的均匀性。因此,通过本发明的设计,能够改善扩散时磷吸杂,提高磷掺杂区方块电阻的均匀性,并且成本不高,以现有的设备能够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