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668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轻量化的电子设备被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移动化的使用需求,上述电子设备中均配置有一定容量的电池;举例而言,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较为柔软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或称为软包电池),使得电子设备发生跌落等情况时,电子设备中的电池很容易发生形变。

同时,由于电池需要通过柔性连接线连接至电子设备内部的主板上,因而当电池发生形变时,往往对柔性连接线造成拉扯,导致柔性连接线与电池或主板之间的连接处断开,甚至柔性连接线被直接扯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结构,包括:

壳体,以及并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和保护电路板;

柔性连接线,所述柔性连接线包括延伸部和位于所述延伸部的任一端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保护电路板相连,且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壳体内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后从所述壳体上的预设开口伸出,以连接至外部设备;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保护电路板之间留有预设间隙。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保护电路板相分离。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沿所述预设开口的出入方向设置,且所述延伸部朝远离所述保护电路板的方向形成至少一次向后弯折后,伸出所述壳体。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沿所述预设开口的入方向延伸并朝远离所述保护电路板的方向形成一次向后弯折后,伸出所述壳体。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沿所述保护电路板的外侧壁缠绕,并形成至少一个与所述保护电路板之间留有预设间隙所述弯折部后,伸出所述壳体。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在所述保护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壳体内壁或所述电芯之间的空隙处,形成至少一个与所述保护电路板之间留有预设间隙的所述弯折部。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沿所述保护电路板的外侧壁缠绕至少一周后,伸出所述壳体。

可选的,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器,以连接至所述外部设备。

可选的,所述柔性连接线为fpc连接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电池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使柔性连接线的延伸部与电池结构中的保护电路板之间形成预设间隙,可以通过该预设间隙提供相应的冗余长度,从而在柔性连接线被拉扯时,该冗余长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柔性连接线受到的拉扯力,从而避免柔性连接线与保护电路板或电子设备的主板之间断开,或者柔性连接线被扯断,有助于延长电池结构和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a是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b是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一示出的一种电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一示出的另一种电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一示出的又一种电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二示出的一种电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二示出的另一种电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a是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a-1b所示,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结构可以包括壳体10和设置于该壳体10内部的电芯1、保护电路板2,其中保护电路板2可以准确监视电芯1的电压和充放回路的电流等,以确保电芯1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保护电路板2通过柔性连接线3与电子设备中的主板(图中未示出)实现连接。其中,柔性连接线3可以包括:与保护电路板2相连的连接部31和剩余的延伸部32。

由图1a-1b可知:在相关技术中,柔性连接线3上的延伸部32直接从壳体10上的预设开口101伸出,以连接至电子设备的主板(或其他外部设备)。所以,当柔性连接线3的连接部31与保护电路板2相连、延伸部32与主板相连的情况下,柔性连接线3已经处于完全伸展状态,那么当电池结构由于电子设备跌落等情况而发生形变时,柔性连接线3将直接受到电芯1造成的拉扯力的影响,从而导致柔性连接线3被扯断,或者连接部31与保护电路板 2之间的连接点脱落,或者延伸部32与主板之间的连接点脱落等。

因此,本公开通过对电池结构的改进,以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下面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之一示出的一种电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池结构可以包括:

壳体10,以及并列设置于该壳体10内的电芯1和保护电路板2;

柔性连接线3,该柔性连接线3包括延伸部32和位于该延伸部32的任一端的连接部31;该连接部31与该保护电路板2相连,且该延伸部32在该壳体10内形成至少一个弯折部4后从该壳体10上的预设开口101伸出,以连接至外部设备(图中未示出);其中,至少一个上述的弯折部4与保护电路板2之间留有预设间隙。

在上述实施例中,延伸部32上远离连接部31的一端可以设有图2所示的连接器5,从而通过该连接器5与电子设备的主板等外部设备相连。其中,柔性连接线3可以采用任意柔性线材制成,比如可以为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印刷线路板)连接线。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得延伸部32在壳体10内部形成弯折部4,且至少一个弯折部4与保护电路板2之间留有预设间隙,使得间隙处对应的弯折部4形成了柔性连接线3的部分长度冗余,那么当柔性连接线3受到因电芯1形变等原因而产生的拉扯力时,能够通过将该冗余部分拉出壳体10而消除该拉扯力,从而避免该拉扯力直接作用于连接部31与保护电路板2之间的连接点、延伸部32与主板之间的连接点以及柔性连接线3自身,有助于延长电池结构和应用该电池结构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长度冗余,柔性连接线3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下面对柔性连接线3的设置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例一:延伸部32与保护电路板2相分离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柔性连接线3的延伸部32与保护电路板2之间相互分离,以形成与保护线路板2之间存在预设间隔的至少一个弯 折部4,从而使柔性连接线3存在长度冗余。

比如,柔性连接线3可以沿预设开口101的出入方向设置,且该延伸部32朝远离该保护电路板2的方向形成至少一次向后弯折后,从预设开口101伸出该壳体10。当然,柔性连接线3也可以沿其他方向设置并形成弯折部4,只要能够提供相应的冗余长度,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预设开口101位于壳体10的上方,则柔性连接线3可以沿该预设开口101的入方向(即图2所示的下方向)设置,且由于柔性连接线3在图2中位于保护电路板2左侧,因而延伸部32从连接部31的下方伸出后,首先继续向下方(下方偏左,即远离保护电路板2的方向)伸出,再经过一次向后弯折而形成弯折部4,并使得延伸部32转而向上方延伸,最终从预设开口101伸出壳体10。

其中,弯折部4与保护电路板2之间留有预设间隙,可以理解为:由于弯折部4与保护电路板2之间隔着连接部31,因而弯折部4与保护电路板2之间的间隔宽度应当至少大于连接部31的厚度,以确保该弯折部4能够使柔性连接线3存在一定的冗余长度;当然,根据壳体10内部的空间大小和实际所需的冗余长度,可以对“预设间隔”的规格进行合理配置,比如当该预设间隔越大时,柔性连接线3可以具备更大的冗余长度,从而实现更佳的防护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

一方面,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仅形成一个弯折部4;实际上,还可以形成更多的弯折部4,以充分利用壳体10的内部空间,并相应提供更大的冗余长度。比如图3所示,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延伸部32可以依次向后弯折,以分别形成弯折部4a、弯折部4b和弯折部4c后,再从预设开口101伸出壳体10。当然,正如上文所述,对于弯折部的数量和每一弯折部的长度规格等,均可以根据壳体10的内部空间大小、实际所需的冗余长度等进行合理配置。

另一方面,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31在连接至保护电路 板2的左侧壁后,均沿预设开口101的入方向(即向下)伸出以形成延伸部32;而实际上,在预设开口101的出入方向上,连接部31还可以向上伸出后形成延伸部32。比如图4所示,延伸部32连接于连接部31的顶端,并通过依次形成弯折部4d和弯折部4e,从而增加了柔性连接线3的长度、实现了柔性连接线3的长度冗余。

实施例二: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延伸部32的一端(任一端)连接至连接部31时,延伸部32的另一端可以沿保护电路板2的外侧壁缠绕,并形成至少一个与该保护电路板2之间留有预设间隙的弯折部4后,伸出壳体10,从而使柔性连接线3存在长度冗余。

比如,该延伸部32可以在该保护电路板2分别与壳体10内壁或该电芯1之间的空隙处,形成至少一个与该保护电路板2之间留有预设间隙的弯折部4。当然,延伸部32还可以在其他空间形成留有预设间隙的弯折部4,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图5所示,延伸部32可以沿预设开口101的出方向(即上方)延伸并向右弯折,以通过弯折部4f形成对保护电路板2的外侧壁的缠绕;其中,延伸部32可以在保护电路板2的底部向左侧延伸并向上弯折,从而形成与保护电路板2之间留有预设间隙的弯折部4g。由于弯折部4g位于保护电路板2的下方、电芯1的右上方,因而可以认为该弯折部4g位于保护电路板2与电芯1之间的空隙处。同时,由于弯折部4g与保护电路板2的底部外壁之间不存在遮挡物,因而弯折部4g与保护电路板2的底部外壁之间的间隙只需要大于0或其他预设数值即可;而当延伸部32对保护电路板2形成多层缠绕时,弯折部4g与保护电路板2的外壁之间,可能存在n(n≥1)层延伸部32,则“预设间隙”应当对该n层延伸部32的厚度加以考虑,比如原本所需的间隙大小为a时,弯折部4g与保护电路板2之间的“预设间隙”应当为a+n×b(b为延伸部32的厚度),以确保弯折部4g能够带来相应的冗余长度。

类似地,如图6所示,延伸部32可以沿预设开口101的入方向(即下方)延伸并向右弯折,以形成与保护电路板2的底部外壁之间存在预设间隙的弯折部4,从而确保柔性线路板3存在相应的冗余长度;其中,延伸部32可以在保护电路板2的底部继续向右侧延伸并向上弯折,以完成对保护电路板2的外侧壁的缠绕,然后从预设开口101伸出壳体10。

当然,虽然图5-6所示的实施例中,延伸部32仅对保护电路板2形成了一周缠绕,但实际上,该延伸部32也可以沿该保护电路板2的外侧壁缠绕多周,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