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蓄电池架铝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984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型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蓄电池架铝型材。



背景技术:

铝合金因良好的力学性能、质地轻、易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用于制造生产汽车零部件替代其他材质。现有的蓄电池架防撞能力和缓冲能力都较弱,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车蓄电池架铝型材。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车蓄电池架铝型材,包括:横截面具有多个板面的多面型材,所述多面型材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并与底板一体成型的第一边板、第二边板,其中:

第一边板、第二边板相对布置,且第一边板与底板之间、第二边板与底板之间均具有大于90°小于180°的夹角a,第一边板、第二边板与底板的相接处均光滑过渡,第一边板靠近第二边板的一侧设有第一结构件,第二边板靠近第一边板的一侧设有第二结构件;

第一结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底板与第一边板相接处并与底板垂直;所述第二加强板位于第一加强板远离底板的一侧,且第二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加强板和第一边板连接使其在第一加强板和第一边板之间形成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第一腹腔;

第二结构件包括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第三加强板与第一加强板平行,且第三加强板位于底板与第二边板的相接处,第三加强板与第一加强板之间预留有间距形成置物槽;所述第四加强板位于第三加强板远离底板的一侧,且第四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三加强板、第二边板连接使其在第三加强板和第二边板之间形成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第二腹腔。

优选地,第二加强板为具有多个折弯面的折弯板。

优选地,第二加强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面、第二折弯面和第三折弯面,所述第一折弯面远离第二折弯面的一侧与第一加强板连接,且第一折弯面与第一加强板垂直;所述第二折弯面位于第一折弯面远离底板的一侧并与第一折弯面平行;所述第三折弯面远离第二折弯面的一侧与第一边板连接,第三折弯面与第二折弯面之间具有大于90°小于180°的夹角b,所述夹角b大于夹角a。

优选地,第一折弯面的厚度分别大于第二折弯面和第三折弯面的厚度。

优选地,第二折弯面和第三折弯面的厚度相同。

优选地,第四加强板为具有多个折弯面的折弯板。

优选地,第四加强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折弯面、第五折弯面和第六折弯面,所述第四折弯面远离第五折弯面的一侧与第三加强板连接,且第四折弯面与第三加强板垂直;所述第五折弯面位于第四折弯面远离底板的一侧并与第四折弯面平行;所述第六折弯面远离第五折弯面的一侧与第一边板连接,第六折弯面与第五折弯面之间具有大于90°小于180°的夹角c,所述夹角c大于夹角a。

优选地,第四折弯面的厚度分别大于第五折弯面和第六折弯面的厚度。

优选地,第五折弯面和第六折弯面的厚度相同。

优选地,夹角b等于夹角c。

优选地,夹角b为138°。

优选地,夹角a为125°。

优选地,第一边板的受冲压作用在其板面上形成与第一腹腔同向延伸的第一压型槽,所述第一压型槽由第一腹腔的外侧向其内侧凹陷并在第一腹腔内部形成凸起面。

优选地,第二边板的受冲压作用在其板面上形成与第二腹腔同向延伸的第二压型槽,所述第二压型槽由第二腹腔的外侧向其内侧凹陷并在第二腹腔内部形成凸起面。

优选地,第一压型槽、第二压型槽均为U形槽。

本发明中,通过对多面型材中的第一边板、第二边板与底板之间的角度进行设置,使第一边板、第二边板相对底板均具有一定斜度;同时,通过在第一边板靠近第二边板的一侧设置第一结构件,在第二边板靠近第一边板的一侧设置第二结构件;并使第一结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第二结构件包括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并通过对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以及第四加强板与底板、第一边板以及第二边板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进行设置,使第一加强、第三加强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置物槽,用于放置蓄电池;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与第一边板之间形成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第一腹腔,第三加强板、第四加强板与第二边板之间形成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第二腹腔,利用第一腹腔、第二腹腔的设置,以减缓外界冲撞力,避免对放置在置物槽内部的蓄电池造成损坏;且第一加强板设置在底板与第一边板的相接处,第三加强板设置在底板与第二边板的相接处,可以有效确保整个型材结构的稳固性,提高其抗变形、抗撞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动车蓄电池架铝型材的横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动车蓄电池架铝型材的横断面图。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动车蓄电池架铝型材,包括:横截面具有多个板面的多面型材,所述多面型材包括底板1和位于底板1两侧并与底板1一体成型的第一边板2、第二边板3,其中:

第一边板2、第二边板3相对布置,且第一边板2与底板1之间、第二边板3与底板1之间均具有125°的夹角a,第一边板2、第二边板3与底板1的相接处均光滑过渡,第一边板2靠近第二边板3的一侧设有第一结构件,第二边板3靠近第一边板2的一侧设有第二结构件。

第一结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4和第二加强板5;所述第一加强板4位于底板1与第一边板2相接处并与底板1垂直;所述第二加强板5位于第一加强板4远离底板1的一侧,且第二加强板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加强板4和第一边板2连接使其在第一加强板4和第一边板2之间形成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第一腹腔6。第二结构件包括第三加强板7和第四加强板8,第三加强板7与第一加强板4平行,且第三加强板7位于底板1与第二边板3的相接处,第三加强板7与第一加强板4之间预留有间距形成置物槽9;所述第四加强板8位于第三加强板7远离底板1的一侧,且第四加强板8的两侧分别与第三加强板7、第二边板3连接使其在第三加强板7和第二边板3之间形成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第二腹腔10。

本发明通过对多面型材中的第一边板2、第二边板3与底板1之间的角度进行设置,使第一边板2、第二边板3相对底板1均具有一定斜度;同时,通过在第一边板2靠近第二边板3的一侧设置第一结构件,在第二边板3靠近第一边板2的一侧设置第二结构件;并使第一结构件包括第一加强板4和第二加强板5,第二结构件包括第三加强板7和第四加强板8,并通过对第一加强板4、第二加强板5、第三加强板7以及第四加强板8与底板1、第一边板2以及第二边板3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进行设置,使第一加强、第三加强板7与底板1之间形成置物槽9,用于放置蓄电池;使第一加强板4、第二加强板5与第一边板2之间形成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第一腹腔6,第三加强板7、第四加强板8与第二边板3之间形成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第二腹腔10,利用第一腹腔6、第二腹腔10的设置,以减缓外界冲撞力,避免对放置在置物槽9内部的蓄电池造成损坏;且第一加强板4设置在底板1与第一边板2的相接处,第三加强板7设置在底板1与第二边板3的相接处,可以有效确保整个型材结构的稳固性,提高其抗变形、抗撞击能力。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5为具有多个折弯面的折弯板,第二加强板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折弯面501、第二折弯面502和第三折弯面503,所述第一折弯面501远离第二折弯面502的一侧与第一加强板4连接,且第一折弯面501与第一加强板4垂直;所述第二折弯面502位于第一折弯面501远离底板1的一侧并与第一折弯面501平行;所述第三折弯面503远离第二折弯面502的一侧与第一边板2连接,第三折弯面503与第二折弯面502之间具有138°的夹角b。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第二加强板5为受力面不在一个平面上的波折面,从而使得第一边板2向第一加强板4方向传递的垂直冲力被分散成多个方向的力,使其力度得以大大削减,从而增强了对放置在置物槽9内蓄电池的保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弯面501的厚度分别大于第二折弯面502和第三折弯面503的厚度;所述第二折弯面502和第三折弯面503的厚度相同,以使冲撞力传递到第二折弯面502和第三折弯面503处时可以产生短暂的形变,阻挡冲撞力继续向置物槽10方向传递,以进一步增强对放置在置物槽9内蓄电池的保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四加强板8为具有多个折弯面的折弯板,第四加强板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折弯面801、第五折弯面802和第六折弯面803,所述第四折弯面801远离第五折弯面802的一侧与第三加强板7连接,且第四折弯面801与第三加强板7垂直;所述第五折弯面802位于第四折弯面801远离底板1的一侧并与第四折弯面801平行;所述第六折弯面803远离第五折弯面802的一侧与第一边板2连接,第六折弯面803与第五折弯面802之间具有138°的夹角c。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第四加强板8为受力面不在一个平面上的波折面,从而使得第二边板3向第三加强板7方向传递的垂直冲力被分散成多个方向的力,使其力度得以大大削减,从而增强了对放置在置物槽9内蓄电池的保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四折弯面801的厚度分别大于第五折弯面802和第六折弯面803的厚度;所述第五折弯面802和第六折弯面803的厚度相同,以使冲撞力传递到第五折弯面802和第六折弯面803处时可以产生短暂的形变,阻挡冲撞力继续向置物槽10方向传递,以进一步增强对放置在置物槽9内蓄电池的保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板2的受冲压作用在其板面上形成与第一腹腔6同向延伸的第一压型槽11,所述第一压型槽11由第一腹腔6的外侧向其内侧凹陷并在第一腹腔6内部形成凸起面。第二边板3的受冲压作用在其板面上形成与第二腹腔10同向延伸的第二压型槽12,所述第二压型槽12由第二腹腔10的外侧向其内侧凹陷并在第二腹腔10内部形成凸起面;第一压型槽11、第二压型槽12均为U形槽。以增强第一边板2和第二边板3强度的同时,使该型材可以与车体进行紧固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