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3699发布日期:2018-07-11 00:0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请参中国专利第CN103457093A号揭露的一种固定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电连接器通过所述遮蔽壳体与所述电路板焊接连接来实现接地。制程效率低,有废气废液产生,不环保,且接地零件无法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程简单且环保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模组,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端子模组包括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固定所述导电端子的塑胶块,设置于塑胶块上方的电路板,所述遮蔽壳体局部向内弯折形成一抵持臂,所述抵持臂与所述电路板相抵持实现电性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遮蔽壳体包括左、右两侧壁,所述抵持臂自所述侧壁局部向内弯折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抵持臂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塑胶块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块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两让位缺口及与两定位块,所述抵持臂包括前部及根部,所述抵持臂的前部夹持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定位块之间,所述抵持臂的根部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让位缺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块还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上部,所述上部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耳部,所述耳部的左右边缘凸出于所述基部的左右边缘,所述让位缺口自所述耳部的局部向内凹陷形成。

进一步的,在左右方向上,所述两让位缺口不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抵持臂为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块设有前端面,所述前端面包括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相较于第一台阶面向内凹陷,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沿一定的运动轨迹运动,所述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设置于所述接触部的运动轨迹的延长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固定部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部,所述接触部倾斜设置,当所述接触部受力顺时针运动时,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依次靠近所述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所述接触部在运动过程中,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不接触所述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

进一步的,所述塑胶块还包括自所述前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的端子固定槽及位于两相邻所述端子固定槽之间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包括夹持于所述两相邻端子固定槽之间的分离壁及自所述分离壁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挡壁,所述挡壁的左右边缘凸出于所述分离壁的左右边缘,所述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设置于所述挡壁上。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将遮蔽壳体与电路板抵持接触来实现接地,省去了焊接过程,既方便制造又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7是图6中的端子模组分解图的放大图。

图8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9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A-A线剖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B-B线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绝缘本体 1 收容腔 10

电连接器 100 底端子槽 111

后端子槽 112 第一后端面 12

灯槽 13 定位孔 14

上抵持壁 15 收容缺口 16

端子模组 2 导电端子 21

弹性接触部 211 固定部 212

连接部 213 塑胶块 22

前端面 220 上部 221

耳部 2211 后部 2212

收容腔 2213 前部 2214

定位块 2216 让位缺口 2217

基部 222 定位部 223

限位部 224 端子固定槽 225

分隔壁 226 第一台阶面 2261

第二台阶面 2262 倾斜面 2263

挡壁 2264 分离壁 2267

电路板 23 线圈 231

固定孔 232 限位孔 234

导电片 235 LED灯 3

遮蔽壳体 4 上壁 41

两侧壁 42 抵持臂 421

限位脚 423 前壁 43

开口 431 灯孔 43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其所示为符合本发明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端子模组2、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LED灯3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4。本发明中,涉及方向均以图1为参照,图1中电连接器100的对接方向为前后方向,与对接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为横向,与对接方向垂直的上下方向为纵向。

请参图6至图8所示,端子模组2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21、固定导电端子21的塑胶块22及设置于所述塑胶块22上方的电路板23。导电端子21包括弹性接触部211,固定于所述塑胶块22内的固定部212及连接所述接触部211与固定部212的连接部213。在最佳实施例中,固定部212所在平面垂直于电路板23所在平面,连接部213所在平面与电路板23所在平面平行,接触部211倾斜向上延伸,接触部211与连接部213的夹角为锐角。

塑胶块22包括基部222、自所述基部222向上延伸形成的上部221及自上部221向上延伸形成的限位部224。上部221包括位于两侧的两耳部2211、连接两耳部2211的前部2214与后部2212、由所述耳部2211、前部2214及后部2212围绕而成的收容腔2213。两耳部2211分别局部向内凹陷形成两让位缺口2217及两定位块2216。在本实施例中,在左右方向上,两让位缺口2217不在同一直线上,利用错位的方式,使得结构更加稳固。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让位缺口2217也可设置于同一直线上。在左右方向上,两耳部2211的左右边缘分别凸出于基部222的左右边缘。在前后方向上,前部2214与基部222的前边缘齐平,后部2212的后边缘凸出于基部222的后边缘。塑胶块22还包括前端面220、自前端面220向内凹陷形成的端子固定槽225、位于相邻两端子固定槽225之间的分隔壁226及自所述前端面220向前延伸形成的定位部223。分隔壁226包括夹持于所述端子固定槽225之间的分离壁2267及自所述分离壁2267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挡壁2264。挡壁2264的横向厚度大于分离壁2267的横向厚度,以便阻挡收容于端子固定槽225内的导电端子21向外运动,本实施例中,挡壁2264的左右边缘均凸出于分离壁2267的左右边缘。挡壁2264包括位于前端面220的第一台阶面2261、第二台阶面2262及连接第一台阶面2261与第二台阶面2262的倾斜面2263。第一台阶面2261凸出于第二台阶面2261,即第二台阶面2261相较于第一台阶面2261向内凹陷,以便给顺时针旋转运动的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1提供让位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面2263为倾斜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倾斜面2263也可为曲面或者水平面。电路板23组装于所述塑胶块22上,其上设有与限位部224相配合的限位孔234、供所述固定部212的尾部穿出的固定孔232、若干线圈231及与遮蔽壳体4电性连接的导电片235。

绝缘本体1包括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收容腔10、收容导电端子21的端子槽、收容LED灯3的灯槽13、与塑胶块22对接的第一后端面12、自第一后端面12向内凹陷形成的定位孔14、收容电路板23前部的收容缺口16及抵持电路板23上表面的上抵持壁15。端子槽包括底端子槽111及后端子槽112。

遮蔽壳体4包括上壁41、自上壁41两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两侧壁42、自上壁41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前壁43及连接两侧壁42后端的后壁44。前壁43上设有一开口431及供LED灯3穿出的灯孔432。遮蔽壳体4还包括若干竖直向下延伸形的限位脚423及由侧壁42局部向内弯折形成抵持臂421。抵持臂421包括前部及根部,所述抵持臂421的前部夹持于所述电路板23与定位块2216之间,所述抵持臂421的根部位于所述电路板23与所述让位缺口2217之间。

请参图1至图8及图10所示,组装时,端子模组2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1中,导电端子21的连接部213收容于绝缘本体1中的底端子槽111中,接触部211的尾部收容于后端子槽112中,塑胶块22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第一后端面12处,定位部223插入定位孔14中,电路板23的前部收容于收容缺口15中,LED灯3收容于灯槽13中。组装遮蔽壳体4前,遮蔽壳体4的抵持臂421为自侧壁42局部向下垂直延伸的弹片,将具有垂直向下弹片的遮蔽壳体4套设于绝缘本体1外,再将弹片向内弯折形成抵持臂421,抵持臂421塞入电路板23与塑胶块22之间,抵持臂421与电路板23抵持接触实现接地。抵持臂421与电路板23上的导电片235通过抵持实现电性连接。抵持臂421于让位缺口2217处向内弯折,让位缺口2217为抵持臂421预留了弯折空间,方便抵持臂2217的弯折,抵持臂421夹持于定位块2216与电路板23之间,且与电路板23过盈抵持实现接地。

请参图10所示,本发明中,遮蔽壳体4通过与电路板23抵持接触实现接地,不需要焊接,而且塑胶块22上设计了让位缺口2217为抵持臂421的弯折提供了让位空间,抵持臂421为弹片,弯折后,抵持臂421夹持于定位块2216与电路板23之间,且过盈抵持电路板23,实现稳定接地。整个组装过程简单,无焊接的方式,方便零件的二次利用,有利于环保。

请参图9所示,本发明中,当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1沿一定的运动轨迹运动,第一台阶面2261与第二台阶面2262设置于所述接触部211的运动轨迹的延长线。本实施例中,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1受力顺时针旋转运动,塑胶块22的前端面220设置第一台阶面2261及第二台阶面2262,因第二台阶面2262相较于第一台阶面2261向内凹陷,给顺时针旋转运动的导电端子21的接触部211提供让位空间。接触部211依次沿第一台阶面2261、倾斜面2263、第二台阶面2262所在轨迹运动,接触部211的自由端依次靠近第一台阶面2261、倾斜面2263及第二台阶面2262却不与之接触,使得在运动的过程中,接触部211不会被前端面220所阻挡。在不改变导电端子21长度的同时,将电连接器100的整体长度降到最短,实现电连接器100的小型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