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盒安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249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接线盒安装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工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线盒安装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光伏组件制备过程中,一般通过手动打胶和手动安装的方式对接线盒进行安装。上述方式需要极高的技术,操作过程打胶保证边缘平齐比较困难,操作不当会出现接线盒边缘溢胶参差不齐、边角缺胶、边缘翘角等技术问题,对接线盒密封性能造成损害,导致水汽等渗入造成盒内接线孔腐蚀、二极管失效等故障,严重影响组件使用寿命,特别是海岛等湿润气候盐雾严重地区,造成组件回报收益减少,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接线盒安装工装,已达到接线盒边缘不翘边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盒安装工装,接线盒安装工装包括:按压外壳,按压外壳的内表面能够与接线盒卡合;支撑外壳,与按压外壳的一端铰接,支撑外壳绕按压外壳的一端转动,并且支撑外壳能够与支撑接线盒的支撑板抵接。

进一步地,按压外壳包括连接部和按压部,连接部的一端与按压部的一端连接并形成卡合部,卡合部能够与接线盒的棱边卡合。

进一步地,支撑外壳的一端与连接部的另一端通过转轴铰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垂直于按压部,卡合部为直角状。

进一步地,支撑外壳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的一端与支撑外壳的一端铰接,第一支撑部能够相对于支撑外壳转动;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并且第二支撑部能够随第一支撑部转动。

进一步地,支撑外壳还包括第三支撑部,第三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撑部的下表面能够与支撑板贴合。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垂直于第一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垂直于第二支撑部。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多个溢胶孔。

进一步地,多个溢胶孔沿第一支撑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每个溢胶孔的孔径大小为2mm至5mm。

进一步地,接线盒安装工装还包括单独给接线盒打胶的打胶部件,打胶部件包括:外壳,外壳的内表面能够与接线盒的底座卡合;转向底壳,与外壳的一端铰接,转向底壳绕外壳的一端转动,并且转向底壳能够与接线盒的底座贴合;内壳,与外壳连接,内壳位于外壳的内表面一侧,内壳、外壳以及转向底壳之间围成注胶空间。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支撑外壳与支撑板抵接,并通过铰接的按压外壳对接线盒进行按压,由于按压外壳的整体性,在按压过程中可以不用考虑对称性问题,保证按压过程不会出现翘边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接线盒安装工装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接线盒安装工装实施例的打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按压外壳;2、转轴;3、支撑外壳;4、述溢胶孔;5、接线盒;6、密封胶;7、支撑板;11、连接部;12、按压部;31、第一支撑部;32、第二支撑部;33、第三支撑部;81、外壳;82、转向底壳;83、内壳;84、注胶空间;85、枢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盒安装工装,接线盒安装工装包括按压外壳1和支撑外壳3。按压外壳1的内表面能够与接线盒5卡合。支撑外壳3与按压外壳1的一端铰接,支撑外壳3绕按压外壳1的一端转动,并且支撑外壳3能够与支撑接线盒5的支撑板7抵接。

设置支撑外壳3与支撑板7抵接,并通过铰接的按压外壳1对接线盒5进行按压,由于按压外壳1的整体性,在按压过程中可以不用考虑对称性问题,保证按压过程不会出现翘边现象。

具体地,按压外壳1包括连接部11和按压部12。连接部11的一端与按压部12的一端连接并形成卡合部,卡合部能够与接线盒5的棱边卡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部11和按压部12相互垂直,在连接部11和按压部12的连接处形成卡合部,该卡合部为直角状,在装配状态时,接线盒5的底面朝上设置,接线盒5的底面与连接部11的下表面贴合,接线盒5的侧壁与按压部12贴合,接线盒5的棱边与卡合部卡合。

支撑外壳3的一端与连接部11的另一端通过转轴2铰接。支撑外壳3包括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和第三支撑部33。第一支撑部31的一端与支撑外壳3的一端铰接,第一支撑部31能够相对于支撑外壳3转动。第二支撑部32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31的另一端连接,并且第二支撑部32能够随第一支撑部31转动。第三支撑部33与第二支撑部3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撑部33的下表面能够与支撑板7贴合。

优选地,第二支撑部32垂直于第一支撑部31,第三支撑部33垂直于第二支撑部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1上设置有多个溢胶孔4。上述多个溢胶孔4沿第一支撑部31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每个溢胶孔4的孔径大小为2mm至5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溢胶孔4的轴线与第一支撑部31垂直,上述溢胶孔4的设置数量、设置位置、形状大小均可以根据不同工作情况进行选取。

在装配状态时,上述接线盒5设置在支撑板7上,接线盒5与支撑板7之间设置有密封胶6。接线盒5的底面朝上设置,上述接线盒5的底面与连接部11的下表面贴合,接线盒5的侧壁与按压部12贴合,接线盒5的棱边与卡合部卡合。转动支撑外壳3,使第一支撑部31与链接部11垂直连接,上述第二支撑部32垂直于水平方向,上述第三支撑部33与水平方向平行并与支撑板7贴合。

在第一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32、第三支撑部33与接线盒5侧壁之间形成溢胶空间,上述溢胶孔4均与溢胶空间联通。在按压过程中,按压部11受力向下按压接线盒5,接线盒5整体向下移动从而挤压密封胶6,使密封胶6向远离接线盒5的方向溢出至上述溢胶空间中,随着密封胶6的增多,溢胶空间被填充满,多余的密封胶6通过溢胶孔4溢出。该工装内壁整体与接线盒底座构成封闭的“回”字形框架结构,因此在按压时接线盒整体全部均受力,因此不会导致受力不对称而导致翘边。工装内壁与接线盒底座为相似的“回”字形结构,外侧四个边与内壁之间由动轴相连,四边的内外部分形成包围结构即可防止溢胶不均。

接线盒安装工装还包括单独给接线盒5打胶的打胶部件80,参见图2,打胶部件80包括外壳81、转向底壳82和内壳83,外壳81的内表面能够与接线盒5的底座51卡合,转向底壳82与外壳81的一端铰接,转向底壳82绕外壳81的一端转动,并且转向底壳82能够与接线盒5的底座51贴合,本实施例中,转向底壳82是通过枢转轴85与外壳81连接的,可以由图2中看出,转向底壳82呈板状并且可以摆动。内壳83与外壳81连接,图2中的虚线表示内壳和外壳之间连接结构,内壳83位于外壳81的内表面一侧,内壳83、外壳81以及转向底壳82之间围成注胶空间84。

使用时,将接线盒的底座51背面朝上,打胶部件80卡于接线盒之上,外壳81的内表面能够与接线盒5的底座51边缘平齐卡合,将转向底壳82由枢转轴进行转向,并与接线盒平行,垫于接线盒底座51之下,保证接线盒整体水平稳定。内壳贴于接线盒之上与外壳相对设置,内外壳之间形成梯型的注胶空间84,注胶空间在注胶过程中可以防止密封胶扭曲、外移,保证注入腔体的密封胶具备平齐均匀的特点,同时梯形空间可减少在去除腔体时粘接带走的密封胶量。打胶过程时,只需安装好该打胶部件,通过打胶枪向注胶空间84内注入密封胶即可,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提升打胶效率。

当然,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