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808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适于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端子,端子包括固持部以及自固持部两端分别延伸的接触部和导接部,其中,固持部包覆于绝缘本体中,接触部和导接部则分别显露出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这种电连接器中,由于端子的固持部全部被绝缘本体包覆,绝缘本体的介电系数大,因而导致电连接器在传输高频信号时容易产生电容特性强及特性阻抗偏小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可减少端子被包覆的面积,降低端子周围介电系数以达到高频传输的需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开设有一收容孔,所述收容孔具有一壁面;一端子,具有一基部位于收容孔内,所述基部至少部分与所述壁面之间具有间隙;至少两个绝缘凸块,相互分离地设于收容孔内并固定所述基部,所述绝缘凸块与所述壁面干涉配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三个绝缘凸块分别位于基部的相对两侧,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绝缘凸块位于同一直线。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绝缘凸块到相对侧的另一个绝缘凸块之间的距离相等。三个绝缘凸块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进一步,所述收容孔贯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收容孔包括第一收容槽和自第一收容槽进一步凹设的第二收容槽,所述基部位于第一收容槽,所述绝缘凸块至少部分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相对于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呈倾斜设置,且第一收容槽与第二收容槽的倾斜度一致。进一步,所述基部镶埋于所述绝缘凸块,所述绝缘凸块组装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绝缘凸块具有一抵接部与收容孔的壁面呈点接触或者线接触。所述绝缘凸块的介电系数低于绝缘本体的介电系数。所述绝缘凸块为铁氟龙材料制成。所述绝缘本体还开设有一通孔位于所述收容孔旁,所述通孔贯穿绝缘本体的上下表面。可选地,所述基部设有凹陷,绝缘凸块至少部分对应收容于所述凹陷内。作为上述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基部通过四个绝缘凸块固定于收容孔内,其中两个绝缘凸块位于同一水平面,另外两个绝缘凸块位于另一水平面。两个绝缘凸块互连成围绕基部的一第一板体,另外两个绝缘凸块互连成围绕基部的一第二板体,第二板体位于第一板体下方,且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具有间隙。作为上述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通过一包覆部相连,所述包覆部包覆所述基部,且包覆部与收容孔的壁面之间具有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两个绝缘凸块将端子固定在收容孔中,可以减小端子被包覆的面积,使端子尽可能多地裸露,基部至少部分与所述壁面之间具有间隙,这些间隙内填充空气,可降低端子周围的介电系数,改善端子间电容特性和特性阻抗,使其符合传输高频信号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从另一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为图5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绝缘本体1收容孔10壁面100第一收容槽11第二收容槽12通孔13端子2基部20接触部21导接部22凹陷23绝缘凸块3抵接部30第一板体31第二板体32包覆部33【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元件例如芯片模块(未图示)至一第二电子元件例如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开设有多个收容孔10的一绝缘本体1、设置于收容孔10内的多个端子2,每个端子2通过相互分离的两个或者以上的绝缘凸块3固定在收容孔10内。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绝缘本体1由塑胶制成,其开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多个收容孔10,每一所述收容孔10具有一壁面100。所述收容孔10大致呈矩形,以其宽度方向为左右方向,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多个收容孔10呈矩阵排列。具体而言,所述收容孔10包括大致呈矩形的第一收容槽11和自第一收容槽11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凹设的两个第二收容槽12,第二收容槽12也大致呈矩形,且与第一收容槽11相互连通,因而第二收容槽12周围具有三个侧壁。第一收容槽11贯穿绝缘本体1的上下表面,第二收容槽12同样贯穿绝缘本体1的上下表面。第一收容槽11与第二收容槽12均相对绝缘本体1的上下表面呈倾斜设置,且二者倾斜角度一致。本实施例中,为减小塑胶材料所占体积,在同一排收容孔10中的相邻两个收容孔10之间还开设有一通孔13,位于最外侧两端的收容孔10外侧也开设有一通孔13,所述通孔13贯穿绝缘本体1的上下表面。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未图示),收容孔10内还设有相互分离的两个绝缘凸块3,所述两个绝缘凸块3分别位于基部20的相对两侧将端子2固定于收容孔10内,所述绝缘凸块3与收容孔10的壁面100干涉配合。为降低端子2周围介电系数,绝缘凸块3采用介电系数低于绝缘本体1介电系数的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凸块3为铁氟龙材料制成。为了能更好地固定端子2,防止端子2在收容孔10中发生偏摆,本实施例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收容孔10内设有三个绝缘凸块3,且所述三个绝缘凸块3分别位于相对两侧,其中两个绝缘凸块3位于右侧并部分收容于右侧的第二收容槽12内,剩下的一个绝缘凸块3位于左侧并部分收容于左侧的第二收容槽12内。所述绝缘凸块3收容于第二收容槽12内,会受到第二收容槽12的三个侧壁的限位,并与这三个侧壁干涉配合,使得绝缘凸块3的定位更牢固可靠。三个绝缘凸块3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且位于右侧的两个绝缘凸块3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二者间具有间隙,这两个绝缘凸块3位于同一直线,且这两个绝缘凸块3到左侧的绝缘凸块3之间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这三个绝缘凸块3在收容孔10内构成等腰三角形的排布,定位更稳定可靠。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凸块3大致呈圆柱状,其外侧具有呈圆弧形的一抵接部30与所述壁面100干涉配合,所述抵接部30与收容孔10的壁面100形成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如此可将绝缘凸块3体积最小化,尽量增大空气可填充的空间。多个端子2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0内。具体地,所述端子2由金属板材制成,其呈直线且相对于绝缘本体1上下表面倾斜设置,所述端子2的倾斜角度与第一收容槽11的倾斜度一致,如此使得端子2与收容孔10壁面100之间间距保持一致,防止端子2抵接到壁面100,保持端子2裸露面积最大化。每一端子2具有一基部20位于收容孔10内,自基部20向上延伸有一接触部21突出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自基部20向下延伸一导接部22凸伸出或者显露于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所述基部20位于第一收容槽11内,且基部20部分与第一收容槽11的壁面100之间具有间隙。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成型和组装,端子2与绝缘凸块3采用镶埋成型(insertmolding)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基部20镶埋于所述绝缘凸块3,所述绝缘凸块3组装于所述收容孔10内。绝缘凸块3与第二收容槽12的壁面100形成干涉,从而将端子2稳固地固定在第一收容槽11内。基部20的左右两侧分别由上述三个绝缘凸块3夹持固定,并在壁面100形成三个支撑点。基部20的前后两个表面均与第一收容槽11的壁面100相隔一定距离,左右两个表面与第一收容槽11的壁面100间也存在间隙,这些间隙内填充有空气,因而可以增加低介电系数的空气介质,以调整端子2间的电容特性及特性阻抗。如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收容孔10仅含一个第一收容槽11,未进一步设置第二收容槽12,所述基部20设有三个凹陷23,每个绝缘凸块3部分对应收容于所述凹陷23内,绝缘凸块3与收容孔10的壁面100干涉配合。由于绝缘凸块3部分进入端子2的凹陷23中,绝缘凸块3除了从水平侧向定位端子2,还能对端子2起上下限位的作用。如图5和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基部20通过四个绝缘凸块3固定于收容孔10内,其中两个绝缘凸块3位于同一水平面,另外两个绝缘凸块3位于另一水平面,四个绝缘凸块3夹持端子2的整体由下往上组装至收容孔10内。更具体地,两个绝缘凸块3互连成围绕基部20的一第一板体31,另外两个绝缘凸块3互连成围绕基部20的一第二板体32,第二板体32位于第一板体31下方,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的外缘与收容孔10的壁面100干涉配合。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二者间具有间隙,第一板体31的上方、第二板体32的下方以及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之间的空间均有空气填充,以此增加端子2裸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如图7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其与第三实施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板体31与所述第二板体32之间通过一包覆部33相连,所述包覆部33包覆所述基部20,且包覆部33与收容孔10的壁面100之间具有间隙。本实施例中,绝缘凸块3同样为低介电系数的铁氟龙材料制成,端子2周围的包覆部33体积小于收容孔10体积,因而第一板体31与第二板体32之间依然存在间隙供空气填充,且由于铁氟龙材料的介电系数低,因而本实施例同样可调节端子2间的电容特性和特性阻抗。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端子2是通过两个绝缘凸块3固定在收容孔10中,可以减小端子2被包覆的面积,使端子2尽可能多地裸露;由于基部20部分与所述壁面100之间具有间隙,这些间隙内填充空气,可降低端子2周围的介电系数,改善端子2间电容特性和特性阻抗,使其符合传输高频信号的需要。2.由于端子2通过三个绝缘凸块3固定,三个绝缘凸块3与收容孔10的壁面100形成干涉,并在壁面100形成三个支撑点的固定方式更稳固地固定端子2,防止端子2在收容孔10中发生偏摆。尤其是三个绝缘凸块3形成三角形甚至等腰三角形时,固定效果更可靠。3.由于所述绝缘凸块3收容于第二收容槽12内,会受到第二收容槽12的三个侧壁的限位,并与这三个侧壁干涉配合,使得绝缘凸块3的定位更牢固可靠。4.由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和第二收容槽12相对于绝缘本体1的上下表面呈倾斜设置,且二者倾斜度一致,可配合倾斜的端子2,使得端子2的基部20与收容孔10壁面100之间间距保持一致,防止基部20抵接到壁面100,保持端子2裸露面积最大化。5.由于绝缘凸块3部分进入端子2的凹陷23中,绝缘凸块3除了从水平侧向定位端子2,还能对端子2起上下限位的作用。6.抵接部30与收容孔10的壁面100形成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如此可将绝缘凸块3体积最小化,尽量增大空气可填充的空间。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