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及圆柱形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0489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及圆柱形锂电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及圆柱形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大容量、高功率的电池,目前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巴士,以及UPS电池等领域。刚制造出来的锂离子电池通常需要进行化成,即第一次小电流充电,以使锂离子电池的负极表面形成一层SEI膜,该层膜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大影响。然而,化成后产生的气体如果没有及时排除,会造成电芯界面差,并随着循环的进行界面进一步变差,从而导致圆柱电芯的循环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圆柱电芯的循环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圆柱电芯的循环性能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为开口端,用于与圆柱形锂电池的顶盖配合,其中,所述圆柱体的侧壁或者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用以连通所述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两侧的通孔。

上述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中,由于在圆柱体的侧壁或者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用以连通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两侧的通孔,因此,锂电池化成后产生的气体能够从上述通孔中排出,避免对圆柱电芯界面造成影响,从而提高了圆柱电芯的循环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开口形状为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形通孔的开口直径为0.5mm~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开口形状为椭圆形、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开口面积为1mm2~2mm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还包括用以封闭所述通孔的塞子,所述塞子可选择地与所述通孔扣合或者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塞子为塑料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个数为一个,所述一个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通孔分别分布在所述侧壁和所述第二端部上。

此外,还提供一种圆柱形锂电池,包括上述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

由于在圆柱体的侧壁或者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用以连通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两侧的通孔,因此,锂电池化成后产生的气体能够从上述通孔中排出,避免对圆柱电芯界面造成影响,从而提高了圆柱电芯的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的仰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的仰视图;

图5为实施例3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6为实施例3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的仰视图;

图7为实施例4的圆柱形锂电池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和图2,实施例1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100包括圆柱体110。圆柱体1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111和第二端部112。其中,第一端部111为开口端,用于与圆柱形锂电池的顶盖配合。

本实施例的圆柱体111的侧壁和第二端部112上各自设置有一个用以连通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110两侧的通孔,分别为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

其中,第一通孔113的开口形状为圆形。第一通孔113的开口直径为0.5mm。当然,第一通孔113的开口直径不限于此,亦可为0.5mm~3mm之间的任意数值,还可以为其他数值。

第二通孔114的开口形状为正方形。第二通孔114的开口面积为1mm2。当然,第二通孔114的开口面积不限于此,亦可为1mm2~2mm2之间的任意数值,还可以为其他数值。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通孔的开口形状不限于上述第一通孔113的圆形和第二通孔114的正方形。亦可为椭圆形或者长方形等其他任意形状,只要能够连通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100的两侧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中,由于在圆柱体的侧壁或者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用以连通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两侧的通孔,因此,锂电池化成后产生的气体能够从上述通孔中排出,避免对圆柱电芯界面造成影响,从而提高了圆柱电芯的循环性能。保证了更好的一致性、循环稳定性以及安全可靠性。

在另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还包括用以封闭通孔的塞子(未图示),塞子可选择地与设置在圆柱体的侧壁或者第二端部上的通孔扣合或者分离。即,当锂电池化成时,打开塞子,塞子与通孔分离,可将气体排出;完成化成之后,将塞子扣合在通孔中,能够避免外界的气体进入锂离子电池内部而对锂离子电池造成不良影响,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可靠性。

塞子可以为塑料塞,当然,塞子的材质不限于此。

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可以为铝壳、钢壳或者合金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100中,圆柱体111的侧壁和第二端部112上均设置有通孔,但不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中,亦可只在圆柱体的侧壁或者只在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用以连通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两侧的一个通孔。当然,通孔的个数亦或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当通孔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通孔分别分布在侧壁和第二端部上,有利于让化成产生的气体从各个方向快速排出。

实施例2

请参见图3和图4,实施例2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200包括圆柱体210。圆柱体2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211和第二端部212。其中,第一端部211为开口端,用于与圆柱形锂电池的顶盖配合。

与实施例1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100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200只在第二端部212上设置一个用以连通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200两侧的正方形通孔213。由于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200的第二端部212内部的位置空间较大,较容易在第二端部212上设置通孔,即方便操作。

实施例3

请参见图5和图6,实施例3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300包括圆柱体310。圆柱体3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311和第二端部312。其中,第一端部311为开口端,用于与圆柱形锂电池的顶盖配合。

与实施例1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100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300只在圆柱体310的侧壁上设置一个用以连通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300两侧的圆形通孔313。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圆柱形锂电池,包括上述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

由于在圆柱体的侧壁或者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用以连通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两侧的通孔,因此,锂电池化成后产生的气体能够从上述通孔中排出,避免对圆柱电芯界面造成影响,从而提高了圆柱电芯的循环性能。

实施例4

请参见图7,一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电池400包括顶盖410和实施例1的圆柱形锂电池的壳体结构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