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电缆表面印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6610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线电缆表面印字装置。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上需要印上生产标准规定的识别标志,以保证电线电缆能够被正确连接使用。在生产时电线电缆需要通过生产线上设置的印字机在电线电缆绝缘层上印刷上识别标志。目前一般都是采用设有印字轮的印字装置进行印刷,采用印字轮进行印刷时,由于印字轮在工作时不断转动,导致许多油墨都印字轮被甩出,致使印字装置中的油墨损耗比较大,容易导致印字轮上的油墨不均匀,使印字轮在电线电缆表面印刷的识别标志深浅不一,甚至有些会印不清晰,影响产品质量。

另外,由于油墨腐蚀性比较强,被印字轮被甩出的油墨不易清洁,油墨没有可靠收集的话容易影响设备及环境安全及卫生,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墨连续稳定、油墨浪费少,不会污染环境、印字稳定可靠的电线电缆表面印字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线电缆表面印字装置,包括一个密闭的印字盒体,所述印字盒体中设有与电线电缆配合的印字轮,所述印字轮上设有一个能够将电线电缆压合紧贴印字轮字模的弹性压轮,所述印字轮的一侧设有一个连续供墨装置,所述连续供墨装置中设有一个油墨筒和一个供墨针嘴,所述供墨针嘴靠近所述印字轮中的字模设置,所述油墨筒和供墨针嘴之间设有能够调节供墨量的调节机构,所述供墨针嘴的前侧设有一个使印字轮上的油墨更加均匀的刮墨机构,所述刮墨机构的下方设有油墨承接槽,所述油墨承接槽与设于所述印字轮底部的辅助油墨槽相连。

所述印字盒体的顶部设有一个油墨废气收集罩,所述印字盒体的正面设有一个透明的观察窗。

所述油墨筒连接一个能够利用压缩气体恒压供墨的气压调节装置。

所述供墨针嘴的出口设有扁平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印字盒体中设置一个能够调节供墨量的连续供墨装置,连续供墨装置中设置油墨筒、调节机构和供墨针嘴,供墨针嘴输出到印字轮上的油墨能够通过刮墨机构刮布均匀,多余的油墨落到油墨承接槽后再聚集到印字轮底部的辅助油墨槽中进行收集,采用连续供墨装置使暴露在印字盒体中的油墨尽量少,印字轮不会将多余的油墨带起甩出,不会污染环境,而且连续供墨更加均匀稳定,不会像原来的印字机一样受油墨槽中油墨液面高度影响,印刷时油墨浪费少,电线电缆印字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线电缆表面印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线电缆表面印字装置包括一个密闭的印字盒体1,所述印字盒体1中设有与电线电缆配合的印字轮2,所述印字轮2上设有一个能够将电线电缆压合紧贴印字轮2字模的弹性压轮3,所述印字轮2的一侧设有一个连续供墨装置4,所述连续供墨装置4中设有一个油墨筒41和一个供墨针嘴42,所述供墨针嘴42靠近所述印字轮2中的字模设置,所述油墨筒41和供墨针嘴42之间设有能够调节供墨量的调节机构43,所述供墨针嘴42的前侧设有一个使印字轮2上的油墨更加均匀的刮墨机构5,所述刮墨机构5的下方设有油墨承接槽6,所述油墨承接槽6与设于所述印字轮2底部的辅助油墨槽7相连。

所述印字盒体1的顶部设有一个油墨废气收集罩11,所述印字盒体1的正面设有一个透明的观察窗。

所述油墨筒41连接一个能够利用压缩气体恒压供墨的气压调节装置44。

所述供墨针嘴42的出口设有扁平的开口4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