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座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678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插座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座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适于大电流传输应用的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的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能耗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快速充电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中国专利CN201520619899.5揭露了一种一体式USBTYPE-C插座连接器,包括壳体及插入组件,该壳体包覆在插入组件外侧,该插入组件包括绝缘本体、金属屏蔽片、上排导电端子及下排导电端子。该金属屏蔽片、上排导电端子及下排导电端子与该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其中,该上排导电端子及下排导电端子各包括两根接地端子、两根供电端子和三根数据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对接部、连接部和焊接部。每个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包括接地基体和由该接地基体凸伸出的接地部。每个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包括自连接部向后延伸出的SMT部和自连接部向下延伸出的DIP部。其中该金属屏蔽片的中部向上突起以用作接地端子,这种连接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大电流传输以实现快速充电。但是这种连接器结构由于需要在金属屏蔽片的中部向上冲出接地端子构造,制作上较为困难且承载大电流的效果仍不够理想;另外这种连接器结构受限于USBTYPE-C规定的两对供电端子和两对接地端子来实现大电流传输,对于一些需要耐受稳定的大电流传输的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改进。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能够很好地适用于耐受稳定的大电流传输的应用场景。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插座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座体,其包括一基座和由该基座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多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包括暴露在该舌板上的一对接部、从该基座向外伸出的一焊接部以及位于该对接部与该焊接部之间的一连接部,这些导电端子分为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每排导电端子包括至少两个接地端子和至少两个供电端子;至少一接地卡钩,埋设在该绝缘座体并局部暴露于该舌板的两侧,并从该基座向外延伸出接地焊脚;以及一金属外壳,其固定在该绝缘座体上,并包围在该舌板的外周形成一对接腔;其中,该至少一接地卡钩被夹设在该上排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与该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之间,呈相互贴接的上下层叠式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排导电端子及该下排导电端子各自包括位于该舌板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与这两个接地端子相邻的两个供电端子,从而在该舌板两侧各形成一供电端子和接地端子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接地端子和供电端子的连接部及焊接部相对其对接部具有加宽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排导电端子及该下排导电端子各自还包括设置在其中至少一侧的该供电端子和接地端子组合之间的一辅助供电端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辅助供电端子的连接部及焊接部相对其对接部具有加宽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上排导电端子与该下排导电端子各自在其上的两个供电端子和接地端子组合之间设有多个信号端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插座连接器包括分别位于该绝缘座体两侧的两个独立的所述接地卡钩,每个接地卡钩具有暴露于该舌板侧缘的一钩扣部、从该基座向外延伸出的一接地焊脚以及连接在该钩扣部与该接地焊脚之间的一连接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接地卡钩的料厚与该接地卡钩上下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的料厚的三者之和与该舌板的厚度相一致。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配合的一插座连接器和一插头连接器,其中该插座连接器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插头连接器包括与该插座连接器的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分别对应的上排导电端子和下排导电端子;其中,该插头连接器的上排导电端子及下排导电端子各包括位于该舌板两侧的两个接地端子、与这两个接地端子相邻的两个供电端子、以及设置在其中至少一侧的供电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的一辅助供电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插座连接器通过将上下两排的接地端子与中间的接地卡钩三者层叠式地贴接在一起,从而能够在有限的舌板厚度上增加导电端子的料厚,得到较小的阻抗以有利于提高接地回路的大电流承载能力并减少工作温升,能够很好地适用于耐受稳定的大电流传输的应用场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在图5基础上进一步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区别于图6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在图6基础上进一步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11是图10中B-B向的剖面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在图12基础上进一步的分解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插座连接器1绝缘座体2导电端子3接地卡钩4金属外壳11基座12舌板21上排导电端子22下排导电端子26对接部27连接部28焊接部A1-A12上排导电端子B1-B12下排导电端子36钩扣部37连接部38接地焊脚49对接腔;20插头连接器5塑胶本体6导电端子7塑胶件组合8屏蔽片9外壳59收容腔61上排导电端子62下排导电端子66对接部67连接部68焊接部71上塑胶件72下塑胶件81基板82卡钩83接地焊脚99插接腔A3a、B3a辅助供电端子。具体实施方式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大电流传输(8-10A)应用的USBtype-C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一插座连接器10和一插头连接器20。参见图2至图8,该插座连接器10包括:一绝缘座体1,埋设在该绝缘座体1上的多个导电端子2,埋设在该绝缘座体1两侧的两个接地卡钩3,以及固定在该绝缘座体1上的一金属外壳4。该绝缘座体1与这些导电端子2及两个接地卡钩3是通过夹物模压(Insertmolding)工艺结合在一起的。该绝缘座体1包括一基座11和由该基座11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12。这些导电端子2是采用金属材料一体冲压弯折成型的。每个导电端子2包括暴露在该舌板12上的一对接部26、从该基座11向后伸出的一焊接部28以及连接在该对接部26与焊接部28之间的一连接部27。这些导电端子2分为上排导电端子21和下排导电端子22。在本实施例中,从该插座连接器10的前方往后看去,这些导电端子2的排列如下表所示。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GND空VBUSVBUSCC1D+D-SBU1VBUS空空GNDGND空空VBUSSBU2D-D+CC2VBUSVBUS空GNDB12B11B10B9B8B7B6B5B4B3B2B1可见,这些导电端子2中,共有两对接地端子A1、A12、B1、B12和三对供电端子A3、A4、A9、B3、B4、B9,相对USBtype-C连接器规范的两对接地端子A1、A12、B1、B12和两对供电端子A4、A9、B4、B9而言,增加了一对辅助供电端子A3、B3。具体而言,上排导电端子21包括:分别位于该舌板12两侧的第一接地端子A12与第二接地端子A1,分别与这两个接地端子A12、A1相邻近的第一供电端子A9与第二供电端子A4,辅助供电端子A3以及四个用于传输数据及提供控制信号的端子A5、A6、A7、A8。其中,第一供电端子A9与第一接地端子A12在该舌板12的一侧形成一供电端子和接地端子组合,而第二供电端子A4与第二接地端子A1在该舌板12的另一侧也形成一供电端子和接地端子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接地端子A1、A12与这些供电端子A3、A4、A9的连接部27和焊接部28进行了加宽处理(即这些端子的连接部27及焊接部28相对其对接部26具有加宽的宽度),用于减少这些端子的阻抗,有利于大电流传输。值得指出的是,根据连接器供电规格的需要,在某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辅助供电端子A3可以被省略,从而为第二接地端子A1与第二供电端子A4提供更大的加宽空间。在第一接地端子A12和第一供电端子A9一侧,去掉了USBtype-C连接器规范的两个高速信号传输端子A10、A11;也就是说,该第一接地端子A12和第一供电端子A9占据了USBtype-C连接器规范的四个端子A9-A12的宽度位置,从而使得该第一接地端子A12和第一供电端子A9能够得到局部加宽。在第二接地端子A1、第二供电端子A4及辅助供电端子A3一侧,去掉了USBtype-C连接器规范的两个高速信号传输端子A2、A3,增设了辅助供电端子A3;也就是说,该第二接地端子A1、第二供电端子A4及辅助供电端子A3占据了USBtype-C连接器规范的四个端子A1-A4的宽度位置,从而使得该第二接地端子A1、第二供电端子A4及辅助供电端子A3能够得到局部加宽。新增辅助供电端子A3可以提高供电回路的电流,从而有利于大电流传输以提供快速充电。类似的,下排导电端子22包括:第一接地端子B12,第二接地端子B1,第一供电端子B9,第二供电端子B4,辅助供电端子B3以及四个用于传输数据及提供控制信号的端子B5、B6、B7、B8。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接地端子B12、B1与这些供电端子B9、B4、B3的连接部27和焊接部28进行了加宽处理(即这些端子的连接部27及焊接部28相对其对接部26具有加宽的宽度),用于减少这些端子的阻抗,有利于大电流传输。根据连接器供电规格的需要,在某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辅助供电端子B3可以被省略,从而为第二接地端子B1与第二供电端子B4提供更大的加宽空间。在第一接地端子B12和第一供电端子B9一侧,去掉了USBtype-C连接器规范的两个高速信号传输端子B10、B11;也就是说,该第一接地端子B12和第一供电端子B9占据了USBtype-C连接器规范的四个端子B9-B12的宽度位置,从而使得该第一接地端子B12和第一供电端子B9能够得到局部加宽。在第二接地端子B1、第二供电端子B4及辅助供电端子B3一侧,去掉了USBtype-C连接器规范的两个高速信号传输端子B2、B3,增设了辅助供电端子B3;也就是说,该第二接地端子B1、第二供电端子B4及辅助供电端子B3占据了USBtype-C连接器规范的四个端子B1-B4的宽度位置,从而使得该第二接地端子B1、第二供电端子B4及辅助供电端子B3能够得到局部加宽。新增辅助供电端子B3可以提高供电电流,从而有利于大电流传输以提供快速充电。参见图7和图8,这两个接地卡钩3相互独立地设置于该绝缘座体1的两侧。每个接地卡钩3包括暴露在该舌板12侧面的一钩扣部36、从该基座11向后伸出的一接地焊脚38以及连接在该钩扣部36与接地焊脚38之间的一连接部37。其中,该接地焊脚38可以焊接到电性地,因此通过这两个接地卡钩3,相当于增加了两个接地端子,有利于提高接地回路的电流承载能力。另外,接地卡钩3是金属材质制成,多次使用后不容易磨损,还可以增强插座连接器10的耐用性。并且,通过将通常采用的金属屏蔽片简化为两分离的接地卡钩3,有利于为中部的供电端子A3、A4、A9、B9、B4、B3腾出空间,从而有利于增加供电端子A3、A4、A9、B9、B4、B3的厚度。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该插座连接器10的两个接地卡钩3也可以设计为类似于图13所示的屏蔽片8的一体式卡钩元件。并且在某些实施例中,两个接地卡钩3其中之一还可能被省略。每个接地卡钩3较佳是分别被夹设在该上排导电端子21中的接地端子A12、A1与该下排导电端子22中的接地端子B1、B12之间,呈相互贴接的上下层叠式设置。具体请结合参见图4,上排导电端子21的接地端子A12、A1、下排导电端子22上的接地端子B1、B12的对接部26及连接部27与接地卡钩3的连接部37大体是上下层叠地贴接在一起的,从而可以在该舌板12的有限厚度上,最大程度地增加导电端子2的料厚,得到较小的阻抗;有利于提高接地回路的电流传输能力,并减少由于发热导致的连接器工作温度上升。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电端子2的料厚选择为0.25毫米,将接地卡钩3的料厚选择为0.20毫米,使得三者贴合到一起时,恰好与舌板12的遵照USBtype-C连接器规范的厚度0.70毫米一致。该金属外壳4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弯折成型。该金属外壳4罩设固定到该绝缘本座1的外周,并包围该舌板12的外部空间形成一对接腔49,以供该插头连接器20对应插置其中。前述的上排导电端子21与下排导电端子22在该对接腔49内,是旋转180度对称分布的,从而能够支持插头连接器20的正插和反插。参见图9至图13,该插头连接器20包括:一塑胶本体5,多个导电端子6,一塑胶件组合7,一屏蔽片8以及一外壳9。其中,该塑胶本体5采用塑胶材料一体注塑成型。该塑胶本体5具有前后贯通的一收容腔59。这些导电端子6、屏蔽片8以及塑胶件组合7的组合体是装设在该收容腔59中。该外壳9采用金属材料冲压弯折成型。该外壳9罩设固定到该塑胶本体5的外周。该插头连接器20具有与插座连接器10的舌板12相配合的插接腔99。这些导电端子6是采用金属材料一体冲压弯折成型的。每个导电端子6包括一对接部66、一焊接部68以及连接在该对接部66与焊接部68之间的一连接部67。这些导电端子6分为上排导电端子61和下排导电端子62。其中,上排导电端子61与下排导电端子62在该插接腔99外周,是旋转180度对称分布的,使得该插头连接器20能够正插和反插到该插座连接器10上,实现对接。具体地,该上排导电端子61与前述的上排导电端子21排列相同,该下排导电端子62与前述的上排导电端子22排列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相对USBtype-C连接器规范的两对接地端子和两对供电端子而言,这些导电端子6增加了一对辅助供电端子A3a、B3a,与前述插座连接器10中的辅助供电端子A3、B3相对应。该塑胶件组合7包括相互配合的一上塑胶件71和一下塑胶件72。其中,该上塑胶件71与该上排导电端子61是通过夹物模压(Insertmolding)工艺结合在一起的,构成一上端子模组。同样的,该下塑胶件72与该下排导电端子62是通过夹物模压(Insertmolding)工艺结合在一起的,构成一下端子模组。该屏蔽片8夹设在该上端子模组与下端子模组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屏蔽片8包括夹设在该上塑胶件71和下塑胶件72之间的一基板81,由该基板81的前端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出的两个卡钩82,以及由该基板81的后端向后延伸出的两个接地焊脚83。这两个接地焊脚83可以对应焊接到电性地。回参图1,当将该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10结合到一起时,插座连接器10上的舌板12会对应插置到该插头连接器20上的插接腔99内,这时,插头连接器20的上排导电端子61与插座连接器10的上排导电端子21一一对接并电性连接到一起;插头连接器20的下排导电端子62与插座连接器10的下排导电端子22一一对接并电性连接到一起;插头连接器20的两个卡钩82与插座连接器10上的两个接地卡钩3一一对接并电性连接到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通过将插座连接器10的上下两排的接地端子A1、A12、B1、B12与中间的接地卡钩3三者上下层叠地贴接在一起,这种设计方式通过简单且较容易实现的层叠式结构,能够在有限的舌板12厚度上最大程度地增加导电端子2的料厚,得到较小的阻抗以利于提高接地回路的大电流承载能力并减少工作温升;另外,在插座连接器10和插头连接器20上各增设一对辅助供电端子A3、B3、A3a、B3a,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供电回路的大电流承载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适用于耐久稳定的大电流传输的应用场景。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