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模电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664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模电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滤波的共模电感。



背景技术:

线圈的匝数是决定电感器感量大小的重要参数,匝数越多,电感器的感量越大,但同时也将产生更大的寄生电容。较大感量的共模电感,因为存在较大的寄生电容,对高频噪声的滤除效果较差;同时,共模电感对差模干扰的滤除效果也不好。在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对高频噪声以及差模干扰的同时滤除,通常采用2个或多个共模电感同时使用的技术方案。例如使用双共模电感进行滤波,其中一个共模电感的线圈匝数较大,其感量及寄生电容较大,主要用于滤除中低频噪声,另外一个共模电感的线圈匝数较小,其感量及寄生电容较小,主要用于滤除高频噪声。双共模电感或多共模电感组合使用的技术方案,存在成本较高,电感器所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模电感,实现对高频噪声以及差模干扰的滤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共模电感组合使用成本较高,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包括磁芯,以及围绕磁芯绕制的线圈,共模电感的线圈使用绝缘层比普通漆包线厚的导线绕制。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绝缘层比普通漆包线厚的导线包括:双层绝缘线或三层绝缘线。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共模电感为分槽绕制。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共模电感分槽绕制包括:根据共模电感的磁芯长度,将共模电感等距离分成四个槽,即槽一,槽二,槽三和槽四,槽一与槽四分别位于磁芯的两端,槽二位于槽一与槽三之间,槽三位于槽二与槽四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共模电感为不对称绕组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槽一内的线圈为第一绕组,槽二内的线圈为第二绕组,槽三内的线圈为第三绕组,槽四内的线圈为第四绕组,共模电感的不对称绕组结构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以及第四绕组的线圈匝数不全相同。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以及第四绕组的线圈匝数不全相同包括:第一绕组的线圈匝数与第三绕组的线圈匝数相同,第二绕组的线圈匝数与第四绕组的线圈匝数不同;或者,第二绕组的线圈匝数与第四绕组的线圈匝数相同,第一绕组的线圈匝数与第三绕组的线圈匝数不同。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串联,第三绕组与第四绕组串联;或者第二绕组与第三绕组串联,第一绕组与第四绕组串联。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共模电感用于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滤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通过使用绝缘层比普通漆包线厚的导线绕制共模电感的线圈,可有效增大共模电感内的导线间距,从而降低线圈内部的寄生电容,提高共模电感的滤波带宽;进一步地,通过对共模电感进行分槽绕制,各槽内绕组的线圈匝数不全相同,将共模电感设置为不对称绕组结构,增大共模电感的漏感,从而提升共模电感对差模干扰的滤除效果;通过可选方案种的两种绕组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增大共模电感内的等效差模电感,以及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之间的寄生电容,从而提升共模电感对差模干扰的滤除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共模电感,对高频噪声以及差模干扰均有较好的滤除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降低了成本,并减小了共模电感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共模电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使用的导线与普通漆包线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模电感,包括磁芯11,以及围绕磁芯绕制的线圈12,线圈使用绝缘层比普通漆包线厚的导线绕制。如图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共模电感的线圈使用普通漆包线21进行绕制,普通漆包线的绝缘层厚度通常为0.01~0.05mm,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使用绝缘层比普通漆包线厚的导线22绕制共模电感的线圈,可增大导线间距,从而降低线圈内部的寄生电容,提高共模电感的滤波带宽。

可选的,绝缘层比普通漆包线厚的导线包括:双层绝缘线或三层绝缘线。在本技术领域中,常规种类的绝缘层比普通漆包线厚的导线有双层绝缘线或三层绝缘线,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绝缘层比普通漆包线厚的导线包含绝缘层厚度大于0.05mm的其他规格的导线,且导线的绝缘层层数亦不受限制。

可选的,共模电感分槽绕制。

可选的,共模电感分槽绕制包括:根据共模电感的磁芯长度,将共模电感等距离分成四个槽,即槽一,槽二,槽三和槽四,槽一与槽四分别位于磁芯的两端,槽二位于槽一与槽三之间,槽三位于槽二与槽四之间。

可选的,共模电感为不对称绕组结构。

可选的,槽一内的线圈为第一绕组,槽二内的线圈为第二绕组,槽三内的线圈为第三绕组,槽四内的线圈为第四绕组,共模电感的不对称绕组结构包括: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以及第四绕组的线圈匝数不全相同。

可选的,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以及第四绕组的线圈匝数不全相同包括:第一绕组的线圈匝数与第三绕组的线圈匝数相同,第二绕组的线圈匝数与第四绕组的线圈匝数不同;或者,第二绕组的线圈匝数与第四绕组的线圈匝数相同,第一绕组的线圈匝数与第三绕组的线圈匝数不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共模电感进行分槽绕制,各槽内绕组的线圈匝数不全相同,将共模电感设置为不对称绕组结构,增大共模电感的漏感,使得共模电感所产生的等效差模电感增大,从而提升共模电感对差模干扰的滤除效果。

可选的,第一绕组与第二绕组串联,第三绕组与第四绕组串联;或者第二绕组与第三绕组串联,第一绕组与第四绕组串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上述绕组串联方式,使得共模电感所产生的等效差模电感以及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之间的寄生电容增大,从而提升共模电感对差模干扰的滤除效果。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适用于EMI滤波。但这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其他具体技术领域的使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实现了单个共模电感对高频噪声以及差模干扰的同时滤除,可代替现有技术中使用双共模电感或多共模电感滤波的技术方案,降低电路成本,减少共模电感所占用的体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