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薄膜引线式金属杜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1788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外探测器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薄膜引线式金属杜瓦,适用于红外探测器芯片的杜瓦封装。



背景技术: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系统的主要组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微型金属杜瓦是红外探测器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主要用于封装红外探测器芯片,为红外探测器芯片提供稳定可靠的真空、低温工作环境。杜瓦引线的作用是输出探测器光敏元光电转换信号,它分布在杜瓦外壳和内管之间,引线的数目与光敏元的数量有关。杜瓦引线除了直接担负信号传输之外,还以固体导热的方式对杜瓦漏热有贡献。杜瓦引线的形式决定了引线在壳体结构中的装配方式,其装配质量将影响杜瓦的真空气密性;引线形式还限定了杜瓦的外部装配关系。因此杜瓦的引线是整个杜瓦设计制造的中心问题。用于封装多元红外探测器的微型杜瓦应满足元数(电极引线数)多,漏热小,小型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薄膜引线式金属杜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薄膜引线式金属杜瓦,该金属杜瓦的外壳1和内管3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外壳1套在内管3外部,两者之间形成真空夹层;在所述内管3的外表面设有绝缘玻璃/金属复合式薄膜引线4,在所述内管3的顶部设置红外探测器芯片2,所述薄膜引线4与红外探测器芯片2实现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薄膜引线4由绝缘玻璃内层和金属引线薄膜外层组成。

优选地,所述内管3、绝缘玻璃内层和金属引线薄膜外层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金属引线薄膜外层为均等分布在内管3外表面的金属引线图形。

优选地,所述金属引线薄膜外层为均等分布在内管3外表面的环形金属引线阵列。

优选地,所述内管3内部的中空结构,由下至上分为粗管径段31、渐变管径段32和细管径段33。

优选地,所述薄膜引线4与红外探测器芯片2通过金属丝7一一对应连接,实现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管3的底部带有金属底座,在所述金属底座上连接有绝缘瓷环5,所述外壳1的底部连接在绝缘瓷环5上。

优选地,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密封窗口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金属杜瓦的电极引线为绝缘玻璃/金属复合式薄膜引线,薄膜引线制备于内管的外表面,且与内管为一体,有利于探测器的抗振动性能。

2.复合薄膜引线外层为阻抗小、低热导的金属薄膜,传导漏热小,可降低金属杜瓦热负载,从而提高探测器低温工作性能。

3.利用三维激光刻蚀技术可实现薄膜引线在内管外表面高密度排列,从而实现多元芯片安装。

4.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杜瓦具有传热效率高,冷损小,抗振性高等特点,满足引线数多、漏热小、微型化、气密性好等要求,适用于多元红外探测器芯片的封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复合薄膜引线式金属杜瓦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1-外壳,2-红外探测器芯片,3-内管,4-薄膜引线,5-绝缘瓷环,6-密封窗口,7-金属丝,31-粗管径段,32-渐变管径段,33-细管径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薄膜引线式金属杜瓦,包括外壳1、红外探测器芯片2、内管3、薄膜引线4和绝缘瓷环5。

所述内管3为带有底座的旋转体结构,其内部的中空结构,由下至上分为粗管径段31、渐变管径段32和细管径段33;在底座以上的内管3,其外径随内径保持一致变化,并在顶端封口。

在内管3的外表面布置有薄膜引线4。所述薄膜引线4采用绝缘玻璃/金属复合式薄膜引线结构,首先将玻璃粉和磨加物混合成釉浆,涂覆在内管3的外表面制备成绝缘玻璃内层,厚度为50μm;再在绝缘玻璃内层的外表面制备金属薄膜,本实施方式采用金薄膜,厚度为0.5μm,然后通过三维激光刻蚀将金薄膜刻蚀成均等分布于内管3外表面的环形引线列阵,得到金属引线薄膜外层。将预先装配好的红外探测器芯片2安装在内管3的顶端中部,并通过金丝与薄膜引线4一一对应焊连,实现电连接,引出芯片信号。

将绝缘瓷环5设置在布有薄膜引线4的金属底座8上,通过热压密封与内管3连接成一体。

所述外壳1为圆筒状,并在顶端设有密封窗口6。将外壳1套在内管3外侧,其底端与绝缘瓷环5通过烧结成为一体从而实现密封,使外壳1与内管3之间形成真空夹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