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731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发出色光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568434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印刷电路板及金属外壳,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通过印刷电路板上的线路获得电源,然而,该实用新型专利并未披露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线路的设置,且从其说明书附图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应该是单独布线,如此增大了电连接器的体积,不利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发展。

所以,希望设计一种新型的方案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体积较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及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具有第一正极连接部及第一负极连接部,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具有第二正极连接部及第二负极连接部,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有一条负极连接线,所述第一负极连接部及第二负极连接部均电性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负极连接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正极连接部、第一负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正极连接部、第二负极连接部在沿负极连接线延伸的方向上正、负颠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后端面及自所述后端面向前内凹有收容槽,所述印刷电路板收容在所述收容槽内且相对于所述后端面向前内缩。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自后向前凹设有收容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收容槽,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相对的前端面、后端面及前后贯穿所述前端面与后端面的定位孔,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自所述收容槽的内表面向后延伸入所述定位孔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向后凸伸出所述后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收容槽具有贯穿所述后端面的第一收容槽及自所述第一收容槽进一步内凹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大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印刷电路板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围在所述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后组装在一起的本体部及端子支架,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固定在所述端子支架的连接部,所述收容槽设置于所述端子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相对的前端面、后端面及贯穿所述前端面与后端面的贯穿孔,所述负极连接线设置在所述后端面上,所述第一负极连接部与第二负极连接部收容在所述贯穿孔内且可与所述负极连接线达成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具有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的两个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由透光材料制成,该两个插接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且均具有向前开口的插接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对应插接孔的正后方。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具有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由具有颜色的透光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发光元件与第二发光元件共用同一个负极连接线,使得印刷电路板的面积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金属外壳被去除。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去除金属外壳后的后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发出色光的电连接器100,该电连接器100可用以传输但不限于传输音频信号。

参图1及图7,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发光元件6、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插接部5、印刷电路板3、安装固定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上的导电模组7及包围在所述绝缘本体1外围的金属外壳4。所述插接部5由具有颜色的透光材料制成,一般而言,所述插接部5为组装固定至所述绝缘本体1,当所述透光材料为绝缘材料时,所述插接部5与所述绝缘本体1可以一体成型,所述插接部5具有向前开口的插接孔50,所述发光元件6设置在所述插接孔50的正后方。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前后组装在一起的本体部11及端子支架12,所述发光元件6及印刷电路板3前后设置在所述端子支架12内。所述金属外壳4包括前后设置在一起的前外壳41及后盖42,所述后盖42遮盖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的后方。

参图2至图5,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相对的前端面(未标示)、后端面14及自所述后端面14向前凹设的收容槽13,所述发光元件6及印刷电路板3均收容在所述收容槽13内,所述印刷电路板3相对于所述后端面14向前内缩。所述收容槽13具有贯穿所述后端面14的第一收容槽132及自所述第一收容槽132进一步内凹的第二收容槽133,所述第一收容槽132大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33,所述第一发光元件61与第二发光元件62分别以平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33内,所谓平贴的方式,即所述第一发光元件61与第二发光元件62的主体部分横截面最大的部分竖直设置以使所述第一、第二发光元件61、62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较小(图3至图5及图7参照),所述印刷电路板3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槽132内。所述发光元件6包括第一发光元件61与第二发光元件62,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61与第二发光元件62的两个插接部。所述第一发光元件61具有第一主体部610、第一正极连接部611及第一负极连接部612,所述第二发光元件62具有第二主体部620、第二正极连接部621及第二负极连接部622,所述第一发光元件61与第二发光元件62在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横向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印刷电路板3具有相对的前端面31、后端面32及前后贯穿所述前端面31与后端面32的定位孔36,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自所述收容槽13的内表面(未标示)向后延伸入所述定位孔36的定位柱131,所述定位柱131向后凸伸出所述后端面32,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131的后端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14平齐,所述定位柱131向后抵靠于所述后盖42。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前后组装在一起的本体部11及端子支架12,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固定在所述端子支架12的连接部(未标示),所述收容槽13设置于所述端子支架12上,所述第二收容槽133向前贯穿所述端子支架12的前端面(未标示)而与所述插接孔50对齐。所述导电模组7包括安装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的安装块71及固定于所述安装块71的导电针脚72。

参图3,所述收容槽13的内表面向后凸设有若干抵靠凸块134,所述抵靠凸块134抵靠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的前端面31。

重点参图6,所述印刷电路板3具有贯穿所述前端面31与后端面32的贯穿孔30,所述印刷电路板3在其后端面32上设置有第一正极连接线34、第二正极连接线35及一条负极连接线33,所述第一正极连接线34、第二正极连接线35及负极连接线33分别连接至所述导电模组7上的导电针脚72。所述第一正极连接部611与第二正极连接部621分别收容在对应的贯穿孔30内且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正极连接线34与第二正极连接线35达成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负极连接部612与第二负极连接部622收容在所述贯穿孔30内且可与所述负极连接线33达成电性连接。即所述第一负极连接部612及第二负极连接部622均可电性连接至所述负极连接线33,所述第一负极连接部612及第二负极连接部622可直接与所述负极连接线33连接,也可以通过在所述贯穿孔30的内表面设置金属层(未标示),通过所述金属层与所述负极连接线33连接。所述第一发光元件61与第二发光元件62分别设置在所述负极连接线33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正极连接部611、第一负极连接部612与所述第二正极连接部621、第二负极连接部622在沿负极连接线33延伸的方向上交错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主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插接部5由具有颜色的透光材料制成,如此,发光元件6仅需制造成发出同一种色光即可,而无需制造出发射不同色光的发光元件。

2、发光元件6设置在插接孔50的正后方,如此,发光元件6发射出来的色光可以通过所述插接部5更加充分的散射出来,电连接器100在使用时更加炫酷,可以更好的满足高端产品的需求。

3、发光元件6固定在端子支架12上,而无需额外设置依附的载体,可以有效的减小电连接器100的体积,尤其是将在端子支架12设置收容槽13,更加减小了电连接器100的体积。

4、印刷电路板3相对于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14向前内缩,可防止金属制的后盖42触碰到印刷电路板3上的正极连接线、负极连接线或者发光元件的正负连接部,可以有效的防止后盖42对发光元件6正常工作的影响。

5、定位柱131向后凸伸出印刷电路板3的后端面32,可以防止后盖42由于受到不当外力向前变形而触碰到印刷电路板3上的正极连接线、负极连接线或者发光元件的正负连接部。

6、第一正极连接部611、第一负极连接部612与第二正极连接部621、第二负极连接部622在沿负极连接线33延伸的方向上交错设置,有利于减小印刷电路板3的体积,进而进一步减小电连接器100的体积。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其他实施方式,此处不再一一赘述,任何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