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736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设有安装弹片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考2013年5月1日公开的中国第CN202917709U号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改良结构,其包括绝缘座体、线路板、电子零组件及电子基座。所述电连接器安装弹片的第一弯折部的长度小于第二弯折部的长度,固持力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增大安装弹片固持力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外壳、收容于外壳内的绝缘本体以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外壳包括贴覆于绝缘本体顶部的顶壁、贴覆于绝缘本体两侧的侧壁、贴覆于绝缘本体前部的前壁以及冲压形成于外壳两侧的安装弹片,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贯穿前壁的收容腔,所述安装弹片包括由前壁延伸出的第一弹性部和自第一弹性部进一步延伸的第二弹性部,所述安装弹片的第一弹性部与外壳两侧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在30°到50°之间。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安装弹片的第一弯折部分别与外壳两侧的侧壁所形成的夹角在30°到50°之间,增大了安装弹片固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外壳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外壳 1 电连接器 100

顶壁 11 狭孔 111

侧壁 12 凸肋 121

前壁 13 对接口 131

弹片 1311 延伸部 132

通孔 1321 安装弹片 14

第一弹性部 141 第二弹性部 142

绝缘本体 2 收容腔 21

导电端子 3 弹性接触部 31

固持部 32 弯曲部 33

防RJ11plug误插弹片4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其包括外壳1、收容于所述外壳1内的绝缘本体2、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2内的导电端子3及防RJ11plug误插弹片4。

所述外壳1包括贴覆于绝缘本体2顶部的顶壁11、贴覆于绝缘本体2两侧的侧壁12、贴覆于绝缘本体2前部的前壁13及贴覆于绝缘本体2后部的后壁15。绝缘本体2凹设有对接腔21,所述对接腔21向前贯穿所述外壳1的前壁13形成对接口131以供一RJ45插头连接器(未图示)插入所述收容腔21。所述对接口13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弹片1311,所述弹片1311收容于收容腔21内,用来卡持所述RJ45插头连接器。

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收容于收容腔21内的弹性接触部31、固持部32及连接固持部32与弹性接触部31的弯曲部33,所述弹性接触部31沿插入方向向后延伸,所述弯曲部33提供弹性接触部31的弹性回复力。为防RJ11plug误插入所述收容腔21内对所述端子造成损坏,所述防误插弹片4收容于所述收容腔21的一侧,当RJ11误插入后,所述防误插弹片4挡止所述RJ11连接器以使其不能深入所述收容腔21而无法使弹性接触部31压缩。

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于卡持于一装置(未图示)中。所述外壳1与所述装置(未图示)之间卡持配合,所述外壳1设有冲压形成于外壳1两侧的安装弹片14,顶壁11亦设置有弹片111,所述安装弹片14与所述弹片111卡持于所述装置(未图示)中。所述外壳1两侧的侧壁12为不具有孔洞的完整的金属材料,如此可增强外壳1的整体EMI屏蔽效果。所述安装弹片14自所述所述前壁13延伸而出,较佳地,所述前壁13设有弯折于外壳两侧的延伸部132,所述延伸部132贴靠于所述侧壁12上,所述安装弹片14设置于延伸部132上并自前向后延伸而出,所述延伸部132设有若干通孔1321,所述侧壁12设有若干卡持于所述通孔1321内以使所述前壁11可靠贴靠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前部的凸肋121。如此,可使所述前壁11与所述侧壁13在前后方向上不具有间隙而加强ECI屏蔽效果,同时,外壳1能够可靠的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2外。

为了增强所述外壳与所述装置(未图示)件的卡持力,所述安装弹片14包括由延伸部132延伸出的第一弹性部141和自第一弹性部141进一步延伸的第二弹性部142。所述安装弹片14的第一弹性部141与第二弹性部142通过一弧度连接。所述安装弹片14的第一弹性部141与外壳1两侧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在30°到50°之间,如此,可增强安装弹片14的固持力。优选地,所述安装弹片的第一弹性部141与外壳1两侧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5°。所述安装弹片14的第一弹性部141的长度大于第二弹性部142的长度。所述安装弹片14的第二弹性部142平行于外壳1两侧的侧壁12。所述顶壁11与前壁13的连接处设有若干狭孔111,如此,可便于所述前壁12自所述顶壁11向下折弯。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