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5524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通讯类电子设备的天线一般是采用FPC柔性线路材质,在加工过程中将其粘贴在设备的壳体内侧,后通过金属触点连接其他的部件。

在天线的粘贴过程中,需要将天线与设备壳体完整地贴合。现有的方式大多是通过人工进行粘贴,但是由于不同类型的设备形状各不相同,再加上工人的熟练度不同,导致人工很难把握粘贴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人工粘贴时对天线各部分的按压力度不一致,使得天线受力不均无法紧密地贴合在壳体上,出现翘起。同时,人工的工作效率低下,当需要大批量生产时无法满足需求。尽管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可以压合天线的机器,但是还需要人工进行大部分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天线自动压合装置,包括基座、固定于基座上的支撑架、上模和下模,还包括:

固定于支撑架上,与所述上模相连接的第一驱动件;

固定在基座上,与所述下模相连接的第二驱动件;

固定在基座上,用于固定产品的定位组件;

所述下模设于所述上模下方相对应的位置,固定于一底板并通过该底板与第二驱动件连接,并经由该第二驱动件实现水平移动;所述上模经由第一驱动件实现垂直移动,以将所述上模与下模压合。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于基座上,位于下模两端的第三驱动件与第四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配合将产品压紧,实现产品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接触产品的部位均设置有软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设有滑槽,所述底板下端设有与该滑槽配合的第一滑块,并通过该滑槽实现移动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底部设有用于感应产品的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通过一连接板与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二滑块,该第二滑块与设于支撑架上的滑轨配合实现上模的移动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均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自动压合装置通过上模和下模的配合,使得天线受力均匀,将天线紧密地粘贴到产品上,避免了天线的翘起,提高了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自动压合装置采用了感应器感应产品,只需人工取放产品,当感应到产品放入时装置即自动启动加工,省去了人工操作机器的环节,大大缩减了单个产品的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放置产品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自动压合装置中使用的驱动件均为气缸。其中,基座1位于底部,基座1上设有支撑架2。第一驱动件5固定于支撑架2,上方用于产品8加工的上模3通过一连接板51与第一驱动件5相连接。经由第一驱动件5的驱动,上模3可以实现垂直运动。连接板5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52,通过与设于支撑架2上的滑轨21配合,可以实现上模3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和定位。与上模3配合用于产品加工的下模4设于上模3下方的相对应位置,通过一底板61与固定于基座1的第二驱动件6相连接。底板61的底部设有第二滑块62,与设于基座1上的滑槽11配合,在第二驱动件6的驱动下可以实现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和定位。同时,在下模4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感应产品的感应器9。

固定组件7设于基座1上,包括分别设于下模两端的地三驱动件71和地四驱动件72,在工作时可以从两端将产品夹紧。因此为了避免对产品造成损坏,在地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接触产品的活塞杆末端均设有软性材料73。

工作时,第二驱动件6将下模推出,工人将预先上胶并放置有天线(附图中未表示)的产品放入下模,感应器9感应到产品后反馈信号到软件系统,启动加工程序。第二驱动件6复位,随后地三驱动件71与第四驱动件72启动,从两端将产品8夹紧。产品8定位完成后,第一驱动件5驱动上模3下压,与下模4压合,从而将天线紧密贴合到产品上。随后第一驱动件5复位,上模3与下模4分离。第三驱动件71与第四驱动件72复位,产品8被松开。随后第二驱动件将下模4推出,工人取走产品8,完成加工过程。接着重新放置未加工产品,重复加工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线自动压合装置通过上模和下模的配合,使得天线受力均匀,将天线紧密地粘贴到产品上,避免了天线的翘起,提高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采用了感应器感应产品,只需人工取放产品,当感应到产品放入时装置即自动启动加工,省去了人工操作机器的环节,大大缩减了单个产品的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所示的各部件的外形结构仅为了清晰地表达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各个组件的形状进行限定。例如,上模与下模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更换专用的模具。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