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9770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自动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合装置,特别是一种自动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窗的密封装饰部件包括密封橡胶软条与不锈钢装饰硬条,在对汽车车窗的密封装饰部件进行组装的过程中需将不锈钢装饰硬条扣合至密封橡胶软条上。现有技术中,人工手动从两边逐步压合,作业周期长、投入人力多且组装质量不稳定。然而,采用简易工具辅助手动压合,自动化程度及压合效率低。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及压合效率高的自动压合装置。一种自动压合装置,用于将配件压合至工件上,该自动压合装置包括基座及设置于该基座上的压合机构,该压合机构包括传送轮组件、第一压合轮组件、第二压合轮组件及第三压合轮组件,该传送轮组件包括传送驱动件及与该传送驱动件相连接的传送轮,该传送驱动件能够驱动该传送轮转动,该传送轮能够带动该工件移动,该第一压合轮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设置于该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驱动件及与该第一驱动件相连接的第一压合轮,该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该第一压合轮移动以使该第一压合轮抵压于该配件上,该第二压合轮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设置于该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驱动件及与该第二驱动件相连接的第二压合轮,该第二压合轮位于该传送轮的一侧,该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该第二压合轮移动以抵压该配件,第三压合轮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架、设置于该第三支撑架上的第三驱动件及与该第三驱动件相连接的第三压合轮,该第三压合轮位于该传送轮的另一侧,该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该第三压合轮移动以抵压于该工件的一侧,该第一压合轮及该第二压合轮与该传送轮及第三压合轮相配合以将该配件压合至该工件上。进一步地,该基座包括机架及设置于该机架上的支撑板,该传送轮组件、该第一压合轮组件、该第二压合轮组件及该第三压合轮组件设置于该支撑板上。进一步地,该支撑板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传送轮组件还包括同步带,该传送驱动件设置于该支撑板的第二表面上,该传送轮转动架设于该支撑板的第一表面上,该同步带连接于该传送驱动件与该传送轮之间,该传送驱动件通过同步带驱动该传送轮转动从而带动该工件移动。进一步地,该第一压合轮的中心轴与该传送轮的中心轴平行。进一步地,该第一压合轮的周缘具有斜面,该斜面能够抵压该配件。进一步地,该第一压合轮组件还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固定架及第一缓冲件,该第一导轨设置于该第一支撑架上,该第一固定架滑动设置于该第一导轨上,该第一缓冲件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驱动件与该第一固定架上,该第一压合轮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架上,该第一缓冲件用于使该第一固定架与该第一驱动件弹性抵持从而使该第一固定架上的第一压合轮弹性抵压于该配件上。进一步地,该第二压合轮的周缘上设置有导槽,该导槽呈V形且沿第二压合轮的圆周方向延伸,该导槽能够与该配件相抵持。进一步地,该第二压合轮中心轴与该第三压合轮的中心轴平行,该第二压合轮中心轴及该第三压合轮的中心轴与该传送轮的中心轴的夹角均为钝角。进一步地,该自动压合装置还包括两个传送机构,该两个传送机构设置于该支撑板上且位于该压合机构相对的两侧,该传送机构用于将该工件及该配件传送至该压合机构或者将压合后的该工件及该配件传送至下一工站。进一步地,该每个传送机构包括两个相互的配合的托轮组件,每个该托轮组件包括支撑板、托轮驱动件、托架、弹性件及托轮,该支撑板设置于该支撑板上且靠近该压合机构,该托轮驱动件设置于该支撑板上,该托架滑动地设置于该托轮驱动件上,该弹性件设置于该托架与该托轮驱动件之间用于对该托架形成弹性缓冲以防止该托轮压伤该工件及该配件,该托轮转动设置于该托架上,该两个托轮组件的托轮相互配合形成传送空间,该托轮驱动件驱动该托架移动以带动该托轮移动并能够调节该传送空间的大小。上述自动压合装置通过传送轮带动工件及配件移动,并配合第一压合轮、第二压合轮抵压于配件上及第三压合轮抵压于工件上,从而将配件压合于工件上,进而实现了压合的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动压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工件及配件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自动压合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自动压合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自动压合装置的第一压合组件的立体分解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的自动压合装置的第二压合轮组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自动压合装置100基座10机架11支撑板12第一表面121第二表面122传送机构20托轮组件21支撑板211托轮驱动件212托架213弹性件214托轮215传送空间22压合机构30传送轮组件31传送驱动件311传送轮312同步带313第一压合轮组件32第一支撑架321第一驱动件322第一导轨323第一固定架324第一缓冲件325第一压合轮326斜面3261第二压合轮组件33第二支撑架331第二驱动件332第二压合轮333导槽3331第三压合轮组件34第三支撑架341第三驱动件342第三压合轮343工件200凹槽210卡槽220配件300卡合部31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使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使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压合装置100。自动压合装置100用于将配件300压合至工件200上。工件200与配件300均大致呈长条状。工件200开设有凹槽210及两个卡槽220。凹槽210沿工件2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卡槽220位于工件200相对的两侧且沿工件200的长度方向延伸。配件300包括两个卡合部310。两个卡合部310位于配件300相对的两侧且沿配件3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卡合部310能够分别卡合于工件200相应的卡槽220内。自动压合装置100包括基座10、两个传送机构20,及压合机构30。本实施例中,基座10包括机架11及设置于机架11上的支撑板12。支撑板12包括第一表面121及与第一表面121相对的第二表面122。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两个传送机构20设置于支撑板12上且位于压合机构30相对的两侧。传送机构20用于将工件200及配件300传送至压合机构30或者将压合后的工件200及配件300传送至下一工站(图未示)。每个传送机构20包括两个相互的配合的托轮组件21。每个托轮组件21包括支撑板211、托轮驱动件212、托架213、弹性件214及托轮215。支撑板211设置于支撑板12上且靠近压合机构30。托轮驱动件212设置于支撑板211上。托架213设置于托轮驱动件212上。弹性件214设置于托架213与托轮驱动件212之间用于对托架213形成弹性缓冲以防止托轮215压伤工件200或配件300。托轮215转动设置于托架213上。托轮215大致呈哑铃状。托轮驱动件212驱动托架213移动以带动托轮215移动。两个托轮组件21的托轮215相互配合形成传送空间22。两个托轮组件21通过托轮驱动件212调节两个托轮215之间的距离以调节传送空间22的大小从而使传送机构20能够传送不同的工件200与配件300。本实施例中,托轮驱动件212为气缸,弹性件214为弹簧,但不限于此。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6,压合机构30包括传送轮组件31、第一压合轮组件32、第二压合轮组件33及第三压合轮组件34。传送轮组件31、第一压合轮组件32、第二压合轮组件33及第三压合轮组件34设置于支撑板12上。第一传送轮组件31包括传送驱动件311、传送轮312及同步带313。传送驱动件311设置于支撑板12的第二表面122上。传送轮312转动架设于支撑板12的第一表面121上。传送轮312的中心轴大致与托轮组件21的托轮215的中心轴相垂直。传送轮312的周缘能够卡合于工件200的凹槽210内以带动工件200移动。同步带313连接于传送驱动件311与传送轮312之间。传送驱动件311通过同步带313驱动传送轮312转动从而带动工件200移动。本实施例中,传送驱动件311为伺服电机,但不限于此。第一压合轮组件32包括第一支撑架321、第一驱动件322、第一导轨323、第一固定架324、第一缓冲件325及第一压合轮326。第一支撑架321设置于支撑板12的第一表面121上且靠近传送轮312。第一驱动件322与第一导轨323设置于第一支撑架321上,且第一驱动件322靠近第一导轨323的一端。第一固定架324滑动设置于第一导轨323上。第一缓冲件325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驱动件322与第一固定架324上。第一压合轮326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架324上。第一压合轮326的中心轴与传送轮312的中心轴平行。第一压合轮326的周缘(未标示)具有斜面3261。斜面3261大致呈弧形。第一驱动件322驱动第一固定架324移动以使第一压合轮326靠近或者远离传送轮312。第一缓冲件325用于使第一固定架324与第一驱动件322弹性抵持从而使第一固定架324上的第一压合轮326能够弹性抵压于配件300上。第一压合轮326与传送轮312相配合以使第一压合轮326的斜面3261抵压配件300的卡合部310以将配件300压合至工件200上。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22为气缸,第一缓冲件325为弹簧,但不限于此。第二压合轮组件33与第三压合轮组件34均设置于支撑板12的第一表面121上且分别位于传送轮组件31的传送轮312相对的两侧。第二压合轮组件33包括第二支撑架331、设置于第二支撑架331上的第二驱动件332及与第二驱动件332相连接的第二压合轮333。第二支撑架331设置于支撑板12的第一表面121上且位于传送轮组件31的传送轮312的一侧。第二驱动件332用于驱动第二压合轮333移动。第三压合轮组件34包括第三支撑架341、设置于第三支撑架341上的第三驱动件342及与第三驱动件342相连接的第三压合轮343。第三支撑架341设置于支撑板12的第一表面121上且位于传送轮组件31的传送轮312的另一侧。第三驱动件342用于驱动第三压合轮343移动以使第三压合轮343弹性抵压于工件200的一侧。第二压合轮组件33与第三压合轮组件34的结构与第一压合轮组件32的结构相似,其内部结构不在赘述,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压合轮333的周缘(未标示)上设置有导槽3331。导槽3331大致呈V形且沿第二压合轮333的圆周方向延伸。导槽3331能够与配件300的一个卡合部310相抵持。本实施例中,第二压合轮333中心轴与第三压合轮343的中心轴平行,第二压合轮333中心轴及第三压合轮343的中心轴与传送轮312的中心轴的夹角均为钝角,但不限于此。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6,组装时,将传送轮312转动架设于支撑板12的第一表面121上,并将传送驱动件311设置于支撑板12的第二表面122上。将同步带313连接于传送驱动件311与传送轮312之间。将第一支撑架321设置于支撑板12的第一表面121上且靠近传送轮312,并将第一驱动件322与第一导轨323设置于第一支撑架321上。将第一固定架324滑动设置于第一导轨323上,并将第一缓冲件325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驱动件322与第一固定架324上。将第一压合轮326转动设置于第一固定架324上。将第二压合轮组件33与第三压合轮组件34均设置于支撑板12的第一表面121上,且分别位于传送轮组件31的传送轮312相对的两侧。将两个传送机构20分别设置于压合机构30的相对的两侧,且使两个托轮组件21的托轮215形成的传送空间22与传送轮组件31的传送轮312相对应,完成了对整个自动压合装置100的组装。使用时,将工件200穿过位于压合机构30一侧的传送机构20的传送空间22,且使工件200的凹槽卡合至传送轮312的周缘(未标示)上。将配件300的两个卡合部310部分对应卡合至工件200的两个卡槽220内。第一压合轮组件32的第一驱动件322驱动第一固定架324移动以使第一压合轮326的弧形斜面3261弹性抵持配件300的一个卡合部310上。第二压合轮组件33的第二驱动件332驱动第二压合轮333移动以使第二压合轮333的导槽3331弹性抵压于配件300的另一个卡合部310,且第三压合轮组件34的第三驱动件342驱动第三压合轮343以使第三压合轮343弹性抵压于工件200的一侧。传送驱动件311通过同步带313驱动传送轮312转动以带动工件200移动,从而使配件300在第一压合轮326与第二压合轮333的弹性抵压下并配合传送轮312及第三压合轮343逐渐完全压合至工件200上。同时,压合后的工件200及配件300穿过位于压合机构30另一侧的传送机构20的传送空间22传出,完成了工件200与配件300的组装。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压合装置100包括基座10、两个传送机构20及压合机构30,但不限于此,两个传送机构20可以去除,并不影响压合机构30将配件300压合至工件20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送轮组件31包括传送驱动件311、传送轮312及同步带313,但不限于此,同步带313可以去除,传送轮312直接连接于传送驱动件311上,并不影响传送驱动件311驱动传送轮312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压合轮组件32包括第一支撑架321、第一驱动件322、第一导轨323、第一固定架324、第一缓冲件325、及第一压合轮326,但不限于此,第一导轨323、第一固定架324及第一缓冲件325可以去除,第一压合轮326直接与第一驱动件322相连接,并不影响第一驱动件322驱动第一压合轮326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托轮组件21包括支撑板211、托轮驱动件212、托架213、弹性件214及托轮215,但不限于此,如弹性件214可以去除,并不影响托轮驱动件212驱动托轮215移动的移动。上述自动压合装置100通过传送轮312带动工件200及配件300移动,并配合第一压合轮326、第二压合轮333弹性抵压于配件300上及第三压合轮343弹性抵压于工件200上,从而将配件300压合于工件200上。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