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装置和电源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341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绝缘装置和电源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位于电源产品内部用于包裹线路板组件的绝缘装置,以及设置有该绝缘装置的电源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源产品,为了达到防水防潮、防尘、绝缘、散热、防腐蚀、防震等可靠性能,常常会在驱动器内部灌胶。灌胶是一种产品封装工艺,具体为,将液态胶状的灌封胶利用机器或人工方式灌入电子产品内部,待液态胶固化后,起到防水防潮、防尘、绝缘、导热、保密、防腐蚀、耐温、防震的作用。常见的胶种类有三类:环氧树脂灌封胶、硅树脂灌封胶、聚氨酯灌封胶。

下面以LED驱动器进行举例说明。

LED驱动器包括外壳和线路板组件,外壳内部与线路板组件之间的间隙需要灌胶处理。虽然胶体本身为绝缘体,但是根据安规要求,灌胶不能保证可靠的绝缘隔离。

此外,为了在体积比较小的间隙下实现线路板组件与外壳之间的电气绝缘,往往会在线路板组件与外壳之间加入绝缘装置,例如加入麦拉片。麦拉片(英文全称为mylar),其材质为PP(聚丙烯,英文全称为Polypropylene)、PC(聚碳酸酯,英文全称为Polycarbonate)、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全称为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塑料原料,在缩聚或共聚反应下,通过双轴拉伸得到的薄膜片,具有良好的耐破性和耐潮湿性,以及高绝缘性,常用于电子组件的包覆、隔绝。

如图1所示,麦拉片02包裹线路板组件01,位于外壳03的内部。但是,当包裹线路板组件01的麦拉片02放入外壳03的腔体内后,再往壳体03内部灌胶时,由于线路板组件01的位置放置偏差、晃动、胶体冲击或者其它因素,线路板组件01的一侧(假设为A侧)可能会完全贴合麦拉片02,而相对的另一侧(假设为B侧)则与麦拉片02留有较多间隙。这就会导致线路板组件01的A侧的胶体很稀薄,甚至没有灌入胶体,而线路板组件01的B侧的胶体会相对厚重,即发生灌胶不均匀的现象。从而影响产品整体的可靠性:胶体稀薄的一侧,防水和散热能力较差,影响线路板组件01的寿命。

此外,线路板组件01在外壳03内偏向某一侧,灌胶时,胶的流动会不顺畅,导致灌胶工序时间延长,甚至外壳内部出现没有胶的空腔。

因此,如何在灌胶时,保证麦拉片包裹的线路板组件始终位于外壳内的中间位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位于电源产品内部用于包裹线路板组件的绝缘装置,以及设置有该绝缘装置的电源产品,在灌胶时,能够保证绝缘装置包裹的线路板组件始终位于绝缘装置的中间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绝缘装置,位于电源产品的外壳内,包裹线路板组件,所述绝缘装置包括:

绝缘本体;

导流条,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内侧,以使所述线路板组件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间位置,防止所述线路板组件偏向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

优选地,在上述绝缘装置中,

所述绝缘本体为与所述外壳的内部腔体适配的多边形结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内底面以及位于所述内底面两侧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内底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交的棱边为第一棱边,所述内底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交的棱边为第二棱边;

所述第一棱边内侧和所述第二棱边内侧均贴覆有所述导流条,所述第一棱边内侧贴覆的所述导流条和所述第二棱边内侧贴覆的所述导流条具有相等的第一预设厚度值。

优选地,在上述绝缘装置中,所述导流条包括贴覆于所述第一棱边内侧的第一导流条,和贴覆于所述第二棱边内侧的第二导流条,所述第一导流条和所述第二导流条分别横跨所述第一棱边和所述第二棱边。

优选地,在上述绝缘装置中,沿所述第一棱边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导流条;沿所述第二棱边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导流条。

优选地,在上述绝缘装置中,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的外侧分别贴覆有垫片,所述垫片均具有第二预设厚度值。

优选地,在上述绝缘装置中,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供液态胶通过的溢胶口。

优选地,在上述绝缘装置中,所述溢胶口包括:

溢胶通孔,所述溢胶通孔开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侧的棱边上,且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部保持大于零的预设距离;

和/或,溢胶缺口,所述溢胶缺口开设在所述绝缘本体上侧的棱边端部。

优选地,在上述绝缘装置中,所述绝缘本体为麦拉片。

一种电源产品,包括外壳、线路板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外壳内包裹所述线路板组件的绝缘装置,该绝缘装置为上文中所述的绝缘装置。

优选地,在上述电源产品中,所述电源产品为LED驱动器。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绝缘装置,以及设置有该绝缘装置的电源产品,由于导流条位于绝缘本体的内侧,具有大于零的凸出厚度,从而,通过导流条可以对绝缘装置内的线路板组件起到限位作用,使线路板组件始终置于绝缘本体的中间位置,避免线路板组件的任何一侧更加靠近绝缘本体的相应侧面,从而保证灌胶均匀性(此处的“灌胶均匀性”是指线路板组件的两侧与绝缘本体的两侧保持相同的距离),并保证灌胶时液态胶流动顺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LED驱动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装置的平面展开图。

图1:01-线路板组件,02-麦拉片,03-外壳;

图2和图3:1-绝缘本体,2-导流条,3-垫片,4-折边,5-溢胶通孔,6-溢胶缺口,7-防反装标识,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13-内底面,14-棱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位于电源产品内部用于包裹线路板组件的绝缘装置,以及设置有该绝缘装置的电源产品,在灌胶时,能够保证绝缘装置包裹的线路板组件始终位于绝缘装置的中间位置。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装置的平面展开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装置,位于电源产品的外壳内,包裹线路板组件。该绝缘装置包括绝缘本体1和导流条2。其中,导流条2位于绝缘本体1的内侧,以使线路板组件置于绝缘本体1的中间位置,防止线路板组件偏向所述绝缘本体的任何一侧。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装置中,由于导流条2位于绝缘本体1的内侧,具有大于零的凸出厚度,从而,通过导流条可以对绝缘装置内的线路板组件起到限位作用,使线路板组件始终置于绝缘本体1的中间位置,避免线路板组件的任何一侧更加靠近绝缘本体1的相应侧面,从而保证灌胶均匀性(此处的“灌胶均匀性”是指线路板组件的两侧与绝缘本体1的两侧保持相同的距离),并保证灌胶时液态胶流动顺畅。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绝缘本体1为与外壳的内部腔体适配的多边形结构,绝缘本体1包括内底面13以及位于内底面13两侧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内底面13与第一侧面11相交的棱边为第一棱边,内底面13与第二侧面12相交的棱边为第二棱边;第一棱边内侧和第二棱边内侧均贴覆有导流条2,第一棱边内侧贴覆的导流条2和第二棱边内侧贴覆的导流条2具有相等的第一预设厚度值。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线路板组件包括线路板底板和各种电子元器件,当绝缘装置包裹线路板组件时,线路板底板的两个边缘处在导流条上,从而线路板底板和绝缘本体之间的横向距离至少为第一预设厚度值。此外,上述第一导流条的第一预设厚度是指凸出绝缘本体1的第一侧面11的高度,第二导流条的第一预设厚度是指凸出绝缘本体1的第二侧面12的高度。并且,2倍的第一预设厚度值,加上线路板底板的宽度,接近内底面13的宽度,最好略大于内底面13的宽度,从而达到对线路板底板进行限位的作用。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装置中,导流条2包括贴覆于第一棱边内侧的第一导流条,和贴覆于第二棱边内侧的第二导流条,第一导流条和第二导流条均为条形片状结构,分别横跨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

如图3所示,条形片状结构的导流条分别横跨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具体是指:

第一导流条上,与绝缘本体1的内底面13贴合的一端,与第一棱边保持大于零的第一预设距离A;同理地,第二导流条上,与绝缘本体1的内底面13贴合的一端,与第二棱边保持大于零的第一预设距离A。从而保证当绝缘本体1包裹线路板组件时,线路板底板的两个侧边均搭在导流条2上。

此外,第一导流条上,与绝缘本体1的第一侧面11贴合的一端,与第一棱边保持大于零的第二预设距离B;同理地,第二导流条上,与绝缘本体1的第二侧面12贴合的一端,与第二棱边保持大于零的第二预设距离B。从而保证线路板组件的两侧和绝缘本体1之间的距离分别至少为导流条2的厚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距离A和第二预设距离B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即便是线路板组件在绝缘装置内发生位置偏移(上下偏移、倾斜偏移等)的话,也不会跨出导流条2所在的位置,从而更有效地保证绝缘距离、保证灌胶均匀性。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装置中,绝缘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折边4,折边4的外侧分别贴覆有垫片3,垫片3均具有第二预设厚度值。并且,2倍的第二预设厚度值,加上内底面13的长度,略大于或等于外壳内部腔体的长度。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厚度是指垫片3凸出折边4外表面的高度;内底面13的长度是指,沿绝缘本体1的棱边14的轴向,绝缘本体1的内底面13所具有的长度;外壳内部腔体的长度是指,外壳两端的端盖之间的距离。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导流条2贴在绝缘本体1的内侧,相反地,垫片3贴在绝缘本体1的外侧。其中,绝缘本体1的内侧是指,绝缘本体1用于包裹线路板组件所构成的内腔所在的一侧;绝缘本体1的外侧是指,绝缘本体1背向线路板组件的一侧。垫片3的作用是保证包裹线路板组件后的绝缘装置,可以方便地、始终地位于外壳内的中间位置,具体为纵向的中间位置,防止绝缘装置和外壳之间的间隔不均匀导致胶的厚度不一,影响灌胶时液态胶的流动性。

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装置中,沿第一棱边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导流条,沿第二棱边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导流条;并且,每个折边4的外侧分别贴覆有两个垫片3。但是,本实用新型对数量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导流条、垫片3的数量进行具体设置。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绝缘本体1上设置有供液态胶通过的溢胶口。该溢胶口包括溢胶通孔5和溢胶缺口6。其中,溢胶通孔5开设于绝缘本体1上侧的棱边上,与绝缘本体1的端部保持大于零的预设距离;溢胶缺口6开设在绝缘本体1上侧的棱边端部。

在绝缘本体1上开设溢胶口,灌胶时,液态胶能够通过溢胶口流动到绝缘装置与外壳之间,如此能改善外壳内部灌胶时液态胶的填充流动性,使液态胶在固化前充满外壳内部,避免在外壳内部出现空腔。

进一步地,绝缘本体1的一端还设置有防反装标识7,该防反装标识7具体为设置于绝缘本体1的一端的折边4上的凹槽或凸起。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装置中的绝缘本体1为麦拉片。

具体实施时,麦拉片先冲裁成一片状结构(即绝缘本体1的雏形),然后在相应位置压出压痕(即棱边14),在麦拉片紧贴线路板底板两侧的棱边14上贴上导流条2,并在麦拉片两个折边4上贴上垫片3,然后折叠成一个包覆体(即如图2所示的绝缘本体1)。包覆体包住线路板组件后放入口型外壳内,外壳一端用端盖固定密封,另一端作为口子灌胶,灌满后也用端盖固定密封。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产品,该电源产品包括外壳、线路板组件,以及位于外壳内、包裹线路板组件的绝缘装置,该绝缘装置为上文中所述的绝缘装置。具体地,该电源产品可以为LED驱动器。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