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507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连接件、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可采用柔性电路板制成的用于电池包的连接件、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连接件以实现不同电子元件之间的电连接。由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应用,连接件的相应参数存在着一定公差。而与连接件配合的对应电子元件也存在着相应的公差。在连接件与对应的电子器件组装配合过程中,相应的公差不断累积,极大困难造成公差超出运行范围而影响电连接性能或其他功能的实现,甚至造成连接件和/或电子器件的撕裂。另外,在某些特殊的应用场合中,譬如汽车上,相应的连接件需要具备一定的抗振动性能,以保持稳定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受到外力时能够发生偏移、形变以保持在公差允许范围内,且抗振动性能强的连接件、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包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本体及形变部。所述连接本体具有一对外侧边;所述形变部与所述连接本体连接,并由所述连接本体的所述外侧边向内横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形变部沿横向设置有尾端及头端。所述形变部的所述尾端与所述连接本体之间设置有横向间隙,以使得所述形变部沿着所述连接本体的横向具有形变空间。所述形变部的所述头端可与对配连接件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侧边沿所述连接本体的纵向延伸设置。所述形变部的所述头端在自由状态时与所述外侧边齐平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沿所述连接本体的纵向延伸,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本体及所述形变部的一个侧壁或两个侧壁连接,并在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形变部之间形成纵向间隙。

优选地,所述纵向间隙与所述横向间隙连通。

优选地,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外侧边齐平。

优选地,所述形变部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横向延伸至在所述尾端或所述头端形成一开口。

优选地,所述缺口与所述横向间隙连通。

优选地,所述缺口将所述形变部分割为形变本体及延伸臂。所述形变本体可与对配连接件电连接。所述延伸臂通过一连接臂与所述连接本体连接。所述连接臂沿纵向延伸设置,并在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形变本体之间形成纵向间隙。

优选地,所述延伸臂相对于所述连接本体的上表面倾斜延伸设置。

优选地,所述延伸臂自所述连接臂倾斜向下延伸。所述形变本体相对于所述连接本体的下表面下沉设置。

优选地,所述形变本体为平板状。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的弹性形变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柔性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电池包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对配连接件及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所述形变部与所述对配连接件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对配连接件可与电池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对配连接件具有突出连接端。所述突出连接端与所述形变部电连接。

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突出连接端的上表面与所述形变部的下表面重叠设置。

优选地,所述对配连接件为汇流排。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与所述形变部或所述连接本体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对配连接件及所述连接件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芯及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对配连接件与所述电池芯对应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具有较强抗振动性能,且结构设置紧凑。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设置有横向间隙,使得形变部能够沿横向发生形变、移动,以便利于组装,将公差保持在装配允许范围内,提升了抗振动性能,且能够减少所述连接件受到的应力以避免发生结构损伤。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通过设置纵向间隙,进一步增加形变部发生形变、移动的空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通过延伸臂的设置,从而实现上下方向的形变、移动,最终使得所述连接件在三维空间内均可以获得与对配电子器件稳定电连接及便利组装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连接件在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示出了形变部的一种变形结构的平面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连接件自上表面向下表面的投影示意图。

图5为图4的连接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5的连接件在N1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的连接件在N2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示出的对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连接组件在Z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101。所述连接件101包括连接本体10及形变部30。所述形变部30与所述连接本体10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连接本体10用于支撑所述形变部30,并传输相应电流或电信号。所述连接本体10的具体结构根据应用需求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本体10大致呈平板状。为了便利于实现所述连接件101的相对位置的限定,所述连接本体10上设置有限位孔15、15b。所述连接本体10具有纵向延伸的外侧边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侧边12即为板状的所述连接本体10的两侧壁部分。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形变部30自所述外侧边向内横向延伸设置,从而节省了空间及材料。所述形变部30的具体结构只要能够发生相应的形变,以抵消外部影响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内”与“外”为所述连接本体10上的相对方位。所述形变部30沿所述连接本体10的横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形变部30具有横向设置的尾端31及头端33。也即是,所述尾端31与所述头端33为沿所述连接本体10的横向延伸的两个端部。所述尾端31与所述连接本体10之间设置有横向间隙41、41b,以可在受力沿所述连接本体10的横向形变。所述横向间隙41、41b的具体尺寸及规格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间隙41大致为矩形通孔状。为了充分节省空间及材料,所述形变部30的头端33与所述外侧边12齐平设置,且可与下述对配连接件80电连接。根据上述设置,所述形变部30能够沿所述连接本体10的横向发生形变,也即是发生偏离移动,从而适应振动环境以克服相应部件上的公差带来的装配困难等影响。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形变部30适应公差、抗振动及稳固连接的性能,所述形变部30上设置有缺口45。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缺口45、45b(或45c)横向延伸至在所述头端33(或33b)形成一开口。请参阅图3,缺口45d横向延伸至在尾端31b形成一开口。

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缺口45、45b将所述形变部30分割成形变本体37及延伸臂39、39b。所述形变本体37可与对配连接件80电连接。所述延伸臂39、39b通过下述连接臂40与所述连接本体10连接。所述形变本体37具有大于所述延伸臂39、39b的纵向尺寸。所述形变本体37可与对配连接件80直接焊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形变本体37为平板状。所述形变本体37的底面与对配连接件80为面与面地接触,从而增强电传导性能。为了便利于实现与对配连接件80的连接且避免对配连接件80与所述连接件101的其他部分干扰,所述形变本体37相对于所述连接本体10下陷设置,也即是具有低于所述连接本体10的高度。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7,所述延伸臂39、39b的横向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臂40及所述形变本体37连接,该三者依次连接呈大致一“S”状。所述延伸臂39、39b具有小于所述形变本体37的纵向尺寸,从而更容易发生形变。为了增强所述形变本体37上、下方向形变性能及便利于所述形变本体37下陷至与所述连接本体10连接,所述延伸臂39、39b相对于所述连接本体10的上表面10a倾斜向下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臂39、39b自所述连接臂40倾斜向下延伸,即所述延伸臂39、39b自所述连接件101的外侧向内的方向逐渐下陷。也即是,所述延伸臂39、39b上的部分结构自上表面10a向下表面的方向延伸。相应地,所述延伸臂39、39b可以为台阶状。

为了进一步增强所述形变部30适应公差、抗振动及稳固连接的性能,所述连接件101还包括连接臂40。所述连接臂40沿所述连接本体10的纵向延伸,且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本体10及所述形变部30的一个侧壁35a或两个侧壁35b连接,并在所述连接本体10与所述形变部30之间形成纵向间隙43、43b。所述连接臂40只要能够实现所述连接本体10与所述形变部30之间的连接即可。为了节省所述连接件101的横向空间,并使得所述连接件101的纵向边缘齐整以便利于与对应的对配连接件80配合,所述连接臂40与所述外侧边12齐平。

所述纵向间隙43、43b的具体形状及尺寸规格根据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间隙43、43b大致为矩形通孔状。为了进一步增大形变幅度及减小所述连接件101上的应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间隙43、43b与所述横向间隙41连通。相应地,两个所述纵向间隙43、43b与所述横向间隙41连通一体,并呈U形通孔状。所述纵向间隙43、43b与所述横线间隙41之间可以为倒角过渡。

请继续参阅图3,作为一种变形的形变部30b。所述形变部30b的形变本体37的一侧与所述连接本体10连接,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本体10之间设置有纵向间隔43c。也即是,所述形变部30b大致为悬臂状。相应地,所述形变部30b与所述连接本体10之间具有横向间隔41b。所述形变部30b在受到沿图3示中箭头F1、F2为纵向方向的外力的方向,发生纵向移动、形变。所述形变部30b在受到沿图3示出箭头F3、F4为横向方向的外力方向,发生横向移动、形变。

为了便利于多次应用及提升多个方向上的抗振动、适应公差的性能,所述连接件101为弹性形变结构,譬如金属一体件。为了增强机械稳固性能及便利于制造,所述连接件101为一体件。为了减轻重量及提升形变性能,所述连接件101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ed Board,简称FPC)。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01由一整块具有平行外侧边12的柔性电路板切割形成所述形变部3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形变部30的数量及具体分布根据需要而选择。所述形变部30可以仅设置在一个所述外侧边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形变部30设置在两个所述外侧边12。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组件102。所述连接组件102包括对配连接件80及如实施例一记载的所述连接件101。

请一并参阅图9,所述对配连接件80可与电池电连接,且与所述形变部30一一对应电连接。具体地,所述对配连接件80可与存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对配连接件80的具体规格、参数只要能够满足相应的连接需要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配连接件80为汇流排(英文名称为:bus-bar)。所述对配连接件80具有突出连接端81。所述突出连接端81横向突出设置,且与所述形变部3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突出连接端81与所述形变主体37电连接。具体地,为了增强连接稳固性能,所述突出连接端81与所述形变主体37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突出连接端81与所述形变主体37焊接一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突出连接端81与所述形变主体37激光焊接一体。为了便利于焊接及避免电腐蚀,所述突出连接端81与所述形变主体37采用相同的金属材质。在本实施中,所述突出连接端81与所述形变主体37均为铜材。所述对配连接件80还包括本体85。所述本体85用于直接与电池连接。所述本体85上设置有焊接通孔87。所述焊接通孔87用于容置电池电极,并与电池电极焊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成本及获得较大的强度,所述本体85为铝制一体件。

所述对配连接件80的数量根据具体连接需要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配连接件80为多个,且分为两排。每一排所述对配连接件80均沿纵向设置在所述连接件101的一侧。且,所述对配连接件80设置在下述安装支架90上。

请继续参阅图8,所述连接组件104包括安装支架90。所述对配连接件80及所述连接件101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90上。所述安装支架上具有突出设置的限位柱92、92b。所述限位柱92、92b与所述限位孔15、15b一一限位配合设置。所述限位柱92延伸至所述限位孔15内。所述限位柱92b延伸至所述限位孔15b内。为了进一步限制每一个所述形变部30的活动空间以避免多个所述形变部30公差累积过大,部分数量的所述限位柱92与所述形变部30一一横向正对设置。也即是,所述限位柱92与所述横向间隙41的中部正对设置,且靠近该横向间隙4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具体靠近距离,只要能够满足相应的限位要求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10,所述连接组件103还包括检测元件50。所述检测元件50与所述形变部30电连接。所述检测元件50可以为用于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或用于检测电流、电压的元器件。所述检测元件50的具体规格、种类根据相应的应用需求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元件50设置在所述形变本体30的上表面上,并与所述形变本体30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横向”与“纵向”、“上”与“下”、“顶”与“底”、“左”与“右”为相对概念,仅用于结合附图以便利于说明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无特殊说明,所述连接组件101的长度方向即为纵向,宽度方向即为横向。电池包(英文名称为:Battery Pack)。电池包,可以包括可作为储蓄电池的电池芯。如无特殊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及的“自由状态”指的是没有外力的状态。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如实施例二记载的所述连接组件103及电池芯(图中未示出)。所述对配连接件80与所述电池芯对应电连接。所述连接件101可以传输相应的电流、电压或电信号。所述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相应的支架、用于输出、输出、检测或其他功能的电子元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