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极管均匀泵浦聚光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6124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极管均匀泵浦聚光腔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单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极管均匀泵浦聚光腔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需要液体进行冷却,通过传导和风冷散热的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都存在因散热不好和泵浦不均匀而导致激光器输出模式差、光斑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极管均匀泵浦聚光腔结构,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二极管均匀泵浦聚光腔结构,所述结构包括:第一热沉、第二热沉、增益介质、多个二极管Bar条组、漫反射体、电极座和电极;固定增益介质的第一热沉与固定二极管Bar条的第二热沉相对设置,漫反射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热沉上且与二极管Bar条组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热沉的外壁上设置电极座,所述电极固定在所述电极座上与每个二极管Bar条组连接。

优选地,所述结构还包括两块挡板,所述第一热沉与所述第二热沉相对设置形成的通光通道的两端出口分别设置一块挡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沉的外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增益介质位于漫反射体和二极管Bar条组之间。

优选地,每个二极管Bar条组包括多个沿光轴斜向平行排列的二极管Bar条;所述沿光轴斜向平行排列具体为:所述第一热沉与所述第二热沉相对设置形成与光轴平行的通光通道,每个二极管Bar条长轴方向的中线与光轴之间设置夹角α,任意两个二极管Bar条平行排列且同一个二极管Bar条组中相邻两个二极管bar条之间无间隔。

更优选地,0°<夹角α<90°。

优选地,相邻两个二极管Bar条组之间设置与二极管Bar条组等长的空白区。

优选地,所述第一热沉与所述第二热沉相对设置形成与光轴平行的通光通道,所述第二热沉靠近所述通光通道两端出口的内壁上不设置二极管Bar条组。

优选地,任意一个二极管Bar条组A的长度与与二极管Bar条组A相对的漫反射体的长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增益介质为掺杂晶体的增益介质或掺杂玻璃基质的增益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腔结构在保持传导风冷散热的基础上,同时,解决因散热不好和泵浦不均匀而导致激光器输出模式差、光斑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腔结构面向无水风冷散热激光器,一方面满足了激光工作物质和二极管Bar条传导散热的要求;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中的二极管Bar条沿通光方向呈斜向平行排列经过特殊设计,使激光工作物质能够均匀泵浦。

附图说明

图1是二极管均匀泵浦聚光腔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图1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二极管均匀泵浦聚光腔结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所述二极管均匀泵浦聚光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第一热沉1、第二热沉2、增益介质3、多个二极管Bar条、漫反射体5、电极座7和电极8;固定增益介质3的第一热沉1与固定二极管Bar条的第二热沉2相对设置形成与光轴平行的通光通道,漫反射体(5)设置在所述第一热沉(1)上且与二极管Bar条组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热沉2的外壁上设置电极座7,所述电极8固定在所述电极座7上与每个二极管Bar条组连接。

更详细的解释说明

(一)所述结构还包括两块挡板,所述第一热沉1与所述第二热沉2相对设置形成的通光通道的两端出口分别设置一块挡板。所述第一热沉1的外壁上设置温度传感器9。

第一热沉1固定增益介质3的端面与第二热沉2固定二极管Bar条组的端面相对设置。所述增益介质3位于漫反射体5和二极管Bar条组之间,所述漫反射体5的数量与所述二极管Bar条组的数量相同。

每个二极管Bar条组包括多个沿光轴斜向平行排列的二极管Bar条;所述沿光轴斜向平行排列具体为:所述第一热沉1与所述第二热沉2相对设置形成与光轴平行的通光通道,每个二极管Bar条长轴方向的中线与光轴之间设置夹角α,任意两个二极管Bar条平行排列且同一个二极管Bar条组中相邻两个二极管bar条之间无间隔,0°<夹角α<90°。

相邻两个二极管Bar条组之间设置与二极管Bar条组等长的空白区。

所述第一热沉1与所述第二热沉2相对设置形成与光轴平行的通光通道,所述第二热沉2靠近所述通光通道两端出口的内壁上不设置二极管Bar条组。

任意一个二极管Bar条组A的长度与与二极管Bar条组A相对的漫反射体5的长度相等。

所述增益介质3为掺杂晶体的增益介质或掺杂玻璃基质的增益介质。

(二)各个结构的功能简介

第一热沉1是实现增益介质通过铟焊在铜质热沉上进行散热;第二热沉2是实现二极管Bar条焊接在铜质热沉上进行散热,两个热沉对在一起,构成整个模块。

所述增益介质3实现激光粒子数反转储能,为掺杂晶体的增益介质或掺杂玻璃基质的增益介质。

二极管Bar条4是泵浦源,实现对增益介质的泵浦储能,同时二极管Bar条沿光轴呈斜向平行排列,使整个增益介质截面泵浦均匀。

漫反射体5实现单次通过增益介质没有被完全吸收的光经过反射再次吸收,提高泵浦效率,同时漫反射实现泵浦均匀。

挡板6是防止封装完成后内部进入灰尘。电极座7实现固定二极管供电电极。电极8是二极管供电的正负极接口。温度传感器9是实现整个泵浦模块的温度采集反馈。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腔结构在保持传导风冷散热的基础上,同时,解决因散热不好和泵浦不均匀而导致激光器输出模式差、光斑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聚光腔结构面向无水风冷散热激光器,一方面满足了激光工作物质和二极管Bar条传导散热的要求;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中的二极管Bar条沿通光方向呈斜向平行排列经过特殊设计,使激光工作物质能够均匀泵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