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定位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2645阅读:1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材定位治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自动化生产线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材定位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气、通信等行业迅速发展,线材自动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线材一般分为单芯线、多芯线和复合线,多芯线因柔软耐折、连接可靠而得到广泛应用。

在线材端部焊接在电路板之前,内芯线需要与不同的端子进行连接,需要进行处理,比如芯线的排序、剥皮、沾锡、去编织等,现有都是依托人工进行处理,费时费力,成本又高,而且处理效率低,产品品质低,严重增加了生产成本,尤其是需要处理的线材端部具有两排或两排以上的芯线,极易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材定位治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费时费力,效率低,产品合格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材定位治具,包括:

定位部,其包括定位座和均匀间隔开设在所述定位座上表面的多个定位槽,用于定位校直线材;

分层部,其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底板、隔板和顶盖,所述底板与所述定位部固定,正对每个所述定位槽设置一个所述隔板和一个所述顶盖,所述隔板和顶盖均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铰接,并且所述隔板和顶盖的铰接轴重合;

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所述底板与隔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容置部,所述隔板与顶盖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容置部,所述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均用于分层并容置内芯线。

其中,所述第一容置部包括:

第一凹槽,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正对每个所述定位槽处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

第一凸起,其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下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

其中,所述第二容置部包括:

第二凹槽,于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上正对每个所述定位槽处间隔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凹槽;

第二凸起,其设置于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容置部的出线端设置有与所述铰接轴处贯穿的第一通腔,用于下排芯线穿出。

其中,所述第一通腔包括上半腔和下半腔,所述下半腔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出线端,所述上半腔设置于所述隔板上与所述下半腔对应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容置部的出线端设置有与所述铰接轴处贯穿的第二通腔,用于上排芯线穿出。

其中,所述第二通腔包括上凹槽和下凹槽,所述下凹槽设置于所述隔板上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出线端,所述上凹槽设置于所述顶盖上与所述下凹槽对应位置。

其中,所述顶盖的自由端和所述底板通过磁铁吸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圆形第一磁铁,所述顶盖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磁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线材定位治具,通过定位部对线材进行定位校直,多个定位槽可同时处理多个线材,提高生产效率且对线材进行隔离,避免相互干扰,采用分层部对内芯线分层固定,将内芯线分别放在第一容置部和第二容置部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材定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材定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材定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定位部;2、分层部;3、第一容置部;4、第二容置部;

11、定位座;12、定位槽;21、底板;22、隔板;23、顶盖;

31、第一凹槽;32、第一凸起;41、第二凹槽;42、第二凸起;

5、第一通腔;6、第二通腔;7、第一磁铁;8、第二磁铁;

51、上半腔;52、下半腔;61、上凹槽;62、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至图3,一种线材定位治具,包括定位部1、分层部2、第一容置部3和第二容置部4。

定位部1包括定位座11和均匀间隔开设在定位座11上表面的多个定位槽12,用于定位校直线材。多个定位槽12可同时处理多个线材,提高生产效率且对线材进行隔离,避免相互干扰。

分层部2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底板21、隔板22和顶盖23。底板21与定位部1一体成型。正对每个定位槽12设置一个隔板22和一个顶盖23,隔板22和顶盖23均与底板21远离定位部1的一端铰接,并且隔板22和顶盖23的铰接轴重合。

隔板22可以转动盖在底板21上,同时顶盖23可以转动盖在隔板22上。底板21与隔板22之间设置有第一容置部3,隔板22与顶盖23之间设置有第二容置部4,第一容置部3和第二容置部4均用于分层并容置内芯线。在本实施例中,将内芯线分为两排。

采用分层部2对多芯线分层固定,将芯线分别放在第一容置部3和第二容置部4里,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

第一容置部3包括第一凹槽31和第一凸起32。在底板21的上表面上正对每个定位槽12处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31,在隔板2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31配合的第一凸起32。第一凹槽31和第一凸起32的数量相同,当隔板22转动盖在底板21上时,第一凸起32嵌入第一凹槽31压紧内芯线。

第二容置部4包括第二凹槽41和第二凸起42。在隔板22的上表面上正对每个定位槽12处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凹槽41,在顶盖2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凹槽41配合的第二凸起42。第二凹槽41和第二凸起42数量相同,当顶盖23转动盖在隔板22上时,第二凸起42嵌入第二凹槽41压紧内芯线。

第一容置部3和第二容置部4均采用分体结构,便于放置内芯线,节省时间同时避免损坏内芯线的外皮,消除安全隐患。

当芯线位于第一容置部3和第二容置部4之后,需要从后端穿出。在第一容置部3的出线端设置有与铰接轴处贯穿的第一通腔5,用于下排芯线穿出。在第二容置部4的出线端设置有与铰接轴处贯穿的第二通腔6,用于上排芯线穿出。第一通腔5由上半腔51和下半腔52盖合而成,下半腔52设置于底板21上于第一凹槽31的出线端,下半腔52与多个第一凹槽均相通,上半腔51设置于隔板22上与下半腔52对应位置。第二通腔6由上凹槽61和下凹槽62盖合而成,下凹槽62设置于隔板22上于第二凹槽41的出线端,下凹槽62与多个第二凹槽41均相通,上凹槽61设置于顶盖23上与下凹槽62对应位置。

当隔板22转动盖在底板21上,同时顶盖23转动盖在隔板22上时,顶盖23的自由端和底板21通过磁铁吸附。在底板21上设置有圆形第一磁铁7,在顶盖23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磁铁8。生产成本低,持久耐用。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2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凹槽31的数量为四个,第二凹槽41的数量为两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使用时,将线材放置于定位槽12中,使线材的头部正好位于第一凹槽31的进线端;将内芯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置于第一凹槽31内,并穿过下半腔52伸出,旋转隔板22盖在底板21上;将上层置于第二凹槽31内,并穿过下凹槽62伸出,旋转顶盖23盖在隔板22上,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吸附紧固。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