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具备该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4812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及具备该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在将电缆连接于电子设备时使用的连接器及具备该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搭载于汽车的、作为对后方进行摄像的后方监控器的车载摄像机装置中,在收容于壳体内的电路基板上搭载有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等摄像元件。在壳体的前面侧配置有透镜等光学系统。通过该光学系统从壳体的外部导入到壳体内部的光被摄像元件接受,由此进行摄像机装置的摄像动作。

在电路基板上形成有对来自摄像元件的摄像信号等电信号进行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端子(以下称作“电路端子”)。电路端子与将壳体的一部分贯穿的连接器端子连接,连接器端子与设于电缆的对象连接器连接,由此,电路端子与车内的显示装置等摄像机装置外部的外部设备电连接。

在这样的车载摄像机装置中,有时对光学系统的光轴与在电路基板上安装的摄像元件的光轴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因此,构成为,通过在壳体内部利用使电路基板沿着与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平面移动的机构(公知的浮动机构)对电路基板进行支撑,来对摄像元件的光轴与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因此,在壳体内部,没能将电路基板的电路端子与连接器端子固定地连接,而是通过线束、ffc(flexibleflatcable,柔性扁平电缆)、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s,柔性印刷电路)等来连接,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示,通过块状的导电性弹性体来连接。

在专利文献1的摄像机装置中,在安装有摄像元件的电路基板的电路端子和作为外部端子的线束之间夹入导电性弹性体。导电性弹性体是将由金属细线构成的导体埋设于柱状的绝缘弹性体中而构成的,以露出到收容电路基板的收容部侧及收容外部端子的收容部侧这两个端面的方式,被嵌入而固定。由金属细线构成的导体在导电性弹性体中以位于收容电路基板的收容部侧的端面的端部与电路端子接触,电路端子与线束通过导体电连接。由此,在专利文献1中,即使具备电路端子的电路基板在壳体内沿着与光学系统的光轴垂直的平面移动,只要电路端子与连接于连接器端子的导体之间的位移相对微小,就能维持电路端子和连接器端子的连接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752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摄像机装置中期望着这样的结构:能够不像专利文献1那样使用埋设有金属细线的复杂结构的柱状的导电性弹性体,而以简易的结构在维持电路基板的电路端子与连接于外部端子的连接器端子的接触状态的同时,增加电路基板的浮动量(位置调整量)来容易地进行光学系统的光轴与电路基板上的摄像元件的光轴的位置调整的结构。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未进行公开相对于电路端子的金属细线的浮动、特别是向彼此的对置方向(接触方向)的浮动。另外,由于是柱状的导电性弹性体,所以基板的厚度方向的厚度比较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使可位移的电路基板容易地位移的同时,以简易的结构稳定而适当地将电路基板的电路端子与连接器端子连接,且能够有助于小型化轻量化的连接器及具备该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一个形态采用以下结构,其中,包括:

电路端子部,其安装于电路基板且包含与摄像元件连接的端子,所述电路基板用于安装所述摄像元件并且以能够位移的方式收容于壳体内;

面状的连接器套壳,其配置为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电路基板中安装有所述电路端子部的面对置,构成所述壳体的一壁部;以及

连接器端子,其是贯穿设置于所述连接器套壳的具有导电性的棒状体,且以所述电路基板侧的端面与所述电路端子部接触,

所述电路端子部具有接点部,该接点部被弹性变形部向所述连接器套壳侧推压,能够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位移,

所述接点部向所述连接器套壳侧按压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所述端面并与所述端面接触。

本发明的摄像机装置的一个形态具备上述结构的连接器,采用以下结构,其中,包括:

箱状的摄像机前壳,其收容包含透镜的光学系统、和保持所述光学系统的保持部;以及

箱状的摄像机后壳,其闭塞所述摄像机前壳的开口部,并且收容所述电路基板,

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器套壳构成为所述摄像机后壳的后面部,

所述电路基板配置为,与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正交且在所述光轴的外周侧与所述保持部抵接,

所述连接器端子沿着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配置,

所述电路端子部的接点部沿着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轴向所述连接器套壳侧按压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所述端面,从而在沿着所述光轴的方向上将所述电路基板压在所述保持部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连接于电缆的棒状的连接器端子的端面与安装于可位移的电路基板的电路端子在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抵接,使电路端子在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在与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和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使电路基板位移的同时,以简易的结构稳定而适当地将电路基板的电路端子与连接器端子电连接,并且能够整体上成为小型薄型的结构而实现小型化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要结构的摄像机装置的部分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电路端子部与连接器端子的接触位置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在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中使电路基板进行了位移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使同电路基板进行了位移的状态的主要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使同电路基板进行了位移的状态的主要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接触引脚的特性阻抗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变形例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的剖面图,另外,图2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作为摄像机装置10的一部分的连接器100的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正交坐标系(x,y,z),对与具有连接器100的摄像机装置10有关的方向进行说明。在摄像机装置10中,相对于连接器100将配置透镜等光学系统(在此是透镜部)的一侧设为前侧,将在连接器100上连接电缆的一侧设为后侧,将沿着光学系统(具体为透镜部31)的光轴l方向的方向设为z方向(也称作电路基板11的厚度方向),将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

摄像机装置10例如通过设置于构成车辆的前面、后面、左右侧面等的部位,来作为对车辆的外部景色进行摄像的前方监控器、后方监控器、侧面监控器等车载摄像机装置使用。优选车辆是汽车、火车等移动装置,例如,摄像机装置10在汽车中设置于前保险杠、后保险杠、前格栅等。摄像机装置10通过与电缆的端部连接的对象连接器50(参照图3)来与电源或车厢内的显示装置等外部的电子设备连接。在此,将电缆设为同轴电缆进行说明,其从摄像机装置10将所拍摄的数字信号输出。此外,摄像机装置也可以构成为能够连接对模拟信号进行输入输出的电缆。

摄像机装置10包括:具有连接器100的摄像机外壳15、安装有摄像元件12的电路基板11、透镜部31、对透镜部31进行保持的支架部35。

摄像机外壳15由前壳13和后壳14构成。这里,前壳13及后壳14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等构成。在此,摄像机外壳为从前侧观察时呈正方形的中空的壁厚较薄的长方体状。

前壳13为后面侧开口的箱状,在前面部的中央部开有透镜孔。透镜孔形成为将前壳13内部与前方连通,在该透镜孔中隔着垫圈(o型环)33内嵌有透镜部31的前部31a。由此,前壳13成为被透镜部31气密地闭塞的状态。

在前壳13中,面对前面侧的开口部的、透镜部31的前部31a将外部光向摄像机外壳15内的摄像元件12的受光面上导入。

支架部35为筒状,收容于前壳13内。支架部35具有:支架筒部351,包围透镜部(光学系统)的外周;支架凸缘352,一体地接合于支架筒部的后端侧,并从后端侧向放射方向突出;以及支脚部353。

支架筒部351对透镜部31进行支撑,通过支架凸缘352使透镜部31保持于前壳13。透镜部31的光轴l配置为与前壳13的轴一致。

支架凸缘352通过其外周面固定于前壳13,在内部的贯穿孔中以面对后方的方式配置透镜部31的后面部31b。

支脚部353从支架凸缘352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设置。在此,支架凸缘352的外形是,与光轴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为矩形(具体为正方形),因此设置于支架凸缘352的后表面的四个角部。

支脚部353的后端面是与光轴正交的面,电路基板11的一侧的面(前侧面)与该后端面抵接,由此,电路基板11配置为与光轴正交。

由此,支架部35使电路基板11的摄像元件12相对于在支架凸缘352的后表面露出的透镜部31,在光轴方向上空开规定间隔(支脚部353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量)而对置。此外,支脚部353例如通过粘接材料或树脂等固定于电路基板11。

后壳14在该后壳14的对象连接器50的嵌合处附近通过密封剂而被气密地闭塞。

电路基板11收容于前壳13及后壳14内。电路基板11配置为在透镜部(光学系统)31的光轴方向上与透镜部31对置。在电路基板11的一侧的面(前侧面)上与透镜部31对置地安装有ccd元件等摄像元件12。在此,电路基板11形成为俯视正方形,摄像元件12安装于电路基板11的中央部分,位于与透镜部31的光轴重叠的位置。优选摄像元件12的光轴位于俯视时的电路基板11的中心或中心附近。在该电路基板11上形成有与摄像元件12有关的电源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等。

另外,电路基板11从摄像机外壳15的内周面间隔开配置。为了对光学系统(透镜部31)的光轴l与摄像元件12的光轴l1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整,电路基板11以能够相对于摄像机外壳15在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上相对位移的方式被支撑。在此,电路基板11在组装时通过后述的接收器引脚16的推压力在z方向上向支架部35按压而被支撑。由此,电路基板11在摄像机外壳15内除了沿着与光轴l垂直的平面二维地移动以外,还在光轴l方向或沿着光轴l方向的z方向(也称为电路基板11的厚度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对其位置进行调整。

与电路基板11的另一侧的面(后侧面)对置地,配置有在后壳14中构成后侧的面的后面部141。

后壳14具有从后面部141的周缘部向前面侧突出的周壁部,为在前面侧端部开口的箱状,由前面侧的开口将前壳13的后面侧的开口(开口部)闭塞。例如,后壳14和前壳13的开口端面彼此隔着密封材料(图示省略)抵接,通过粘接剂或者螺丝等接合。由此构成由前壳13和后壳14气密地一体化的摄像机外壳。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要结构的摄像机装置的部分剖面图。另外,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及图4所示的摄像机装置10具有包含后壳14的后面部141的连接器100。通过该连接器100,对与未图示的电缆(在此为同轴电缆)的端部连接的对象连接器50进行嵌合。

连接器100具有:还作为摄像机外壳的后壳14的一部分发挥功能的后面部(面状的连接器套壳)141、接收器引脚16、接触引脚21、包壳22、套壳23。

接收器引脚(电路端子部)16通过接收器套壳(以下称作“接收器套壳”)17安装于电路基板11的另一侧的面(后侧面)。在此,接收器引脚16具有多个(例如三个)端子。电路基板11能够通过与接收器引脚(电路端子部)16接触的接触引脚21,接受来自外部的电力供给或者与外部之间进行电信号的发送接收。关于接收器引脚16的细节将后述。

接收器套壳17配置于电路基板11的后面侧的中央部分,分别对所安装的接收器引脚16进行支撑。

接收器套壳17由使接收器引脚16彼此绝缘的绝缘材料形成为筒状,将接收器引脚16的一端部与电路基板11的对应的电路分别连接。在此,接收器套壳17形成为角筒状,开口171的形状形成为正方形。接收器引脚16与同轴电缆的结构对应地具有:作为对主要由摄像元件12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输出的信号端子的接收器接触引脚16a、和与电路基板11的接地处及包壳22的接点片部22a1连接的接收器接地引脚16b。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的电路端子部(接收器接触引脚)16与连接器端子(接触引脚21、包壳22)的接触位置关系的图,是将后面部141取下并从后方对这些接触部分进行观察的图。

如图3~图5所示,接收器套壳17为矩形筒状,外周面和后端面(图4中为上侧面)被矩形框状的屏蔽体18覆盖。通过将该屏蔽体18的下端部的支脚部18a安装(在此通过焊锡来接合)于电路基板11,来将接收器套壳17固定于电路基板11。

如图4及图5所示,接收器引脚16(接收器接触引脚16a、接收器接地引脚16b)分别具有:基端部161,其通过焊锡与电路基板11中对应的电路图案连接;以及前端部162、168,其利用基于弹性变形的推压力将接触引脚21、和包壳22的一端部22a(特别是接点片部22a1)在z方向上推压的同时与其接触。此外,对于接收器引脚16的接收器接触引脚16a、接收器接地引脚16b,对同样的结构标以相同名称、相同符号来进行说明。此外,接收器引脚16在z方向上对固定于后面部141侧(也就是嵌合部143侧)的接触引脚21及包壳22的一端部22a(特别是接点片部22a1)进行推压,从而将电路基板11向支架部35按压以对电路基板11进行保持。

在此,接收器引脚16中,对细长板状的导电材料(铜板等)进行加工,使两端部分别形成为基端部161和前端部162、168。接收器引脚16中,在基端部161和前端部162、168之间,从基端部161侧至前端部162侧按顺序连续地形成有固定片163、可变形的弯曲部164、可弹性变形的臂部166、167。此外,在接收器引脚16中,对于接收器接触引脚16a和接收器接地引脚16b,在臂部166、167及前端部162、168的形状上不同。

固定片163形成为,从基端部161沿着z方向向后方(在此为后方的连接器侧)相对于电路基板11立起。固定片163在框状的接收器套壳17的周壁部中的一壁部内被固定。在固定片163的后方侧的端部连续有沿着一壁部的后端面向一壁部的内表面延伸的弯曲部164。

在弯曲部164中,与弯曲部164一起作为板簧发挥功能的臂部166、167形成为,向一壁部的下端侧(摄像机装置10的前方)延伸而弯曲,向一壁部的对置壁的上端侧(摄像机装置的后方)突出。

形成有臂部166、167的倾斜片的前端部162、168。

接收器接触引脚16a构成为,从弯曲部164连续的臂部166及前端部162分支为两股。

接收器接触引脚16a的前端部162形成为,能够以相对于臂部166的倾斜片的延伸方向弯曲的弯曲部分,在沿着z方向的方向上位移并按压接触引脚21的同时,接触接触引脚21。接收器接触引脚16a的前端部162中,相对于臂部166的倾斜片的弯曲部分构成了与接触引脚21的端面的接触面部212接触的接点部。

另外,接收器接地引脚16b的前端部168形成为,相对于臂部167的倾斜片的延伸方向弯曲设置,并能够在相对于倾斜片的弯曲部分在沿着z方向的方向上以变形的方式按压包壳22的一端部22a(特别是接点片部22a1)的同时,与该一端部22a接触。

前端部168的配置位置是与前端部162相同高度水平的位置。

这样构成的接收器接触引脚16a和接收器接地引脚16b的前端部162、168具有接点部,该接点部被臂部(弹性变形部)166、167向后面部141侧推压,且能够在电路基板11的厚度方向上位移。

另外,接收器引脚16中的接收器接触引脚16a以使弯曲部164、臂部166及前端部162位于接收器套壳17的开口部的大致中央的方式,被接收器套壳17支撑。

另外,配置为使接触引脚21的轴心位于前端部162的分支为两股的分支片之间。此外,优选配置为该接触引脚21的轴心与光学系统的光轴一致。

另外,接收器接地引脚16b、16b以使其前端部168、168位于将接收器接触引脚16a的前端部162空开等间隔地夹住的位置的方式,被接收器套壳17支撑。

接触引脚21及筒状的包壳22相当于连接器端子,贯穿设置于后壳14的后面部141。具体而言,接触引脚21及筒状的包壳22以使后方侧的端部(轴部前端部214a、另一端部22b)向后壳14的外部突出并且使前方侧的端部(接触面部212、一端部22a)露出到后壳14的内部的方式,固定于后壳14的后面部141。

在此,接触引脚21及筒状的包壳22配置于在后面部141的中央部分形成的贯穿孔内。

具体而言,接触引脚21的前方侧的端部(接触面部212)及筒状的包壳22的前方侧的端部(一端部22a)在摄像机外壳内以插入到安装于电路基板11的接收器套壳17的开口171内的状态配置。另一方面,接触引脚21的后方侧的端部(轴部前端部214a)及包壳22的后方侧的端部(另一端部)22b以在向后面部141的后侧的面(摄像机外壳的后表面)侧形成为凹状的嵌合部143内露出的状态配置。

接触引脚21是细长棒状体,由导电材料构成,具有导电性。接触引脚21例如是对铜制引脚、或者软铜等基材施加镀sn后的部件。

接触引脚21具有:接触面部212,其以面与接收器接触引脚16a接触;以及轴部214,其一体地设置于接触面部212,以通过接触面部212的中心轴(接触引脚21的中心轴)的方式延伸。在此,轴部214设置为,在与接触面部212垂直的方向上架设。

另外,如图3~图5所示,优选接触引脚21的外周面在与在延伸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方向垂直的剖面中,位于距中心轴等间隔的位置。若接触引脚21的外周位于距中心轴等间隔的位置,则即使接收器接触引脚16a在从接触面部212的中心向x轴y轴的任意方向错开的位置进行接触,都能够使由错位产生的阻抗变化尽可能成为同样的变化(相同的值)。具体而言,使接触引脚21形成为剖面为圆形,将接触面部212设为圆形,使从圆形的接触面部212垂直地延伸的轴部214形成为与接触面部212同一中心的圆柱状。由此,易于设定接触引脚21的特性阻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剖面圆形的接触面部212形成为从剖面圆形的轴部214的一端部的外周向放射方向垂直地伸出的凸缘状。即,接触面部212的外径比轴部214的外径大。

接触引脚21插入(在此为压入)到圆筒形状的套壳23的中心孔中。

套壳23由绝缘材料料构成,其外周面被包壳22覆盖。

由此,在包壳22内隔着套壳23而内嵌有接触引脚21,包壳22配置为与接触引脚21之间隔着绝缘材料并且将接触引脚21包围,作为针对接触引脚21的电磁屏蔽体发挥功能。

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加工来形成筒状的包壳22。筒状的包壳22的一端部22a具有相对于中心轴向放射方向伸出的凸缘状部分。在一端部22a的凸缘状部分形成有向放射方向突出的接点片部22a1。接点片部22a1形成于与接收器接地引脚16b对应的位置。

此外,如图3所示,在后面部141的内表面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框状部141a,该框状部141a与嵌合部143的开口连续地开口,且从后面部141的内表面突出。

包壳22被从后面部141的内侧压入到框状部141a内,以一端部22a的凸缘状部分与框状部141a的前端面卡合,使另一端部22b在后壳14的嵌合部143露出。

包壳22的一端部22a配置于接收器套壳17内,一端部22a的凸缘状部分中的后方侧的面配置为与接收器套壳17的开口面成为一个面或者大致一个面。另外,在包壳22的一端部22a的外周缘和接收器套壳17的开口缘之间,在四周形成有间隙s(参照图3)。

如图3所示,嵌合部143具有将后面部141贯穿的开口,在该开口中嵌合有包壳22。嵌合部143在后面侧形成为凹状,与连接于电缆的端部的对象连接器50的凸状的被嵌合部52嵌合。

在嵌合部143的开口缘部以包围开口部的方式安装有填密材料60,其在与对象连接器50嵌合时使电连接部分的气密性提高。

对象连接器50在与后面部141的圆形的后面抵接的抵接部51上突出设置有被嵌合部52。被嵌合部52为圆筒状,在被嵌合部52内配设有:连接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对象接触引脚54、和包围对象接触引脚54的筒状的对象包壳56。

对象接触引脚54由细长筒状的导电材料构成,例如是对铜制引脚、或者软铜等基材施加镀sn后的筒状部件。

对象接触引脚54以一端部侧连接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且另一端部侧突出设置于被嵌合部52内,被插入接触引脚21而外嵌并电连接。

对象包壳56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对象包壳56以一端部侧与电缆的导体(在此为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编织铜线))连接。

对象包壳56在被嵌合部52内以对象接触引脚54为中心等间隔地配置,且与包壳22嵌合而电连接。在此,对象包壳56沿着被嵌合部52的内周面配设,外嵌于包壳22。

通过将这样构成的摄像机装置10、与对象连接器50嵌合而连接,从而作为电路端子的接收器引脚16、与作为接触端子的接触引脚21、包壳22接触并电连接。由此,摄像机装置10通过与对象连接器50连接的电缆与外部设备连接。

在此,对接收器接触引脚16a、接收器接地引脚16b、与接触引脚21、包壳22的一端部22a(特别是凸缘状部分的接点片部22a1)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优选接触引脚21配置为,使轴心与透镜系的光轴l、进而与在电路基板11的中央部安装的摄像元件12的光轴l1(参照图1)一致。

另外,接收器接触引脚16a中的前端部162的接点部也同样地,优选配置为位于在电路基板11的中央部安装的摄像元件12的光轴l1上,进而优选前端部162的接点部配置为以其大致中心与透镜系的光轴l重叠。

由此,接触引脚21的接触面部212以由其中心与接收器接触引脚16a接触的方式,在xy轴方向上具有比接收器接触引脚16a的前端部162的接触区域更宽的区域。电路基板11的xy方向上的可动区域为,能够在各个方向上位移间隙2s的量。在此如图3及图5所示,接收器接触引脚16a的前端部162配置为与轴部214的剖面形状重叠,前端部162的接点部配置为位于接触引脚21的中央。

另外,如图5所示,包壳22的一端部22a构成为,配置在使接收器接地引脚16b的前端部168与接点片部22a1的xy方向上的中心部接触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摄像机装置10中,使借助于支架部35、垫圈33而安装有透镜部31的前壳13、和具有接触引脚21、包壳22、套壳23的后壳14,夹住具有摄像元件12和接收器引脚16的电路基板11来进行组装。

另外,电路基板11通过接收器引脚16与接触引脚21、包壳22电连接,该接收器引脚16在与接触引脚21、包壳22接触的同时对接触引脚21、包壳22进行推压。另外,在由前壳13和后壳14构成的摄像机外壳15(参照图1)内,电路基板11由于接收器引脚16的推压力而在摄像机外壳15内被向前侧(具体而言为支架部35的支脚部353)压靠。并且,电路基板11通过接收器引脚16与接触引脚21、包壳22的电连接,来和与接触引脚21、包壳22连接的外部设备电连接。

由此,连接器100相对于电路基板11而处于,将电路基板11在xyz轴方向上可自由移动(浮动)地进行保持并且电连接的、具有浮动功能的位置状态,在对摄像机装置10进行了安装之后,即使为了使摄像元件12的光轴l1与透镜部31的光轴l一致而使电路基板11在xyz方向上位移,也能够追随其位移而维持可靠的接触状态。

图6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中使电路基板11位移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及图8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中使电路基板11位移后的状态的主要结构的剖面图。

在图6中,表示使电路基板11在z方向上向-方向(-的浮动方向)位移后的状态。具体而言,与图1所示的光轴方向(在此为z方向)上的位置相比,使电路基板11更向后面部141侧(对象连接器侧)位移(比m短的n的长度的量、在此为n=1/2m位移)。这样,即使使电路基板11向z轴-方向(朝向接触引脚21侧的方向)位移,电路基板11的接收器接触引脚16a也以前端部162的接点部在接触引脚21的接触面部212上滑动,并且通过臂部166的弹性变形而与接触面部212可靠地接触。

在图7中,表示使电路基板11在x轴和z方向上分别向+方向(+的浮动方向)位移后的状态。这样,即使使电路基板11向x轴+方向(图中右方向)及z轴+方向(朝向接触引脚21侧的方向)位移,电路基板11的接收器接触引脚16a也以前端部162的接点部在接触引脚21的接触面部212上滑动,并且通过臂部166的弹性变形而与接触面部212可靠地接触。

另外,在图8中,表示使电路基板11向x轴+方向(浮动方向)位移后的状态。这样,即使使电路基板11向x轴+方向(图中右方向)位移,电路基板11的接收器接触引脚16a也以前端部162的接点部与接触引脚21的接触面部212可靠地接触。这样,也可以在使电路基板11位移而对透镜部31的光轴l与摄像元件12的光轴l1的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将支架部35的支脚部353和电路基板11通过粘接剂或者树脂等来固定。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中的接触引脚21的外径可以是任意的外径,而特性阻抗根据外径不同而不同。

能够适用于简易阻抗公式来计算特性阻抗。

图9是用于说明接触引脚的特性阻抗的图,图9a是用于说明简易阻抗公式的图,图9b及图9c是表示接触引脚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使用于图9a的简易阻抗公式如下述式1所示。

[式1]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引脚21那样的图9b所示的钉子形状的接触引脚21a的特性阻抗的一例,能够在上述式1所示的简易阻抗公式中适用销直径(轴部214的外径)d=0.5mm、外部导体内径d=2.9mm、绝缘体介电常数ε=3.7,来进行计算。此外,将接触面部的外径设为d=1.3mm。于是,特性阻抗为54.8ω。另外,如图9c所示,对于由与接触引脚21a的接触面部212的外径相同的外形的轴部214a构成的接触引脚21b的特性阻抗的一例,能够适用销直径(轴部214a的外径)d=1.3mm、外部导体内径d=2.9mm、绝缘体介电常数ε=3.7,来进行计算。于是,特性阻抗为25.0ω。

一般地,对信号进行传输的同轴电缆的阻抗约为50ω,因此通过设为图9b的形状能够使传输损耗尽可能衰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一根接触引脚21,使同轴电缆与在摄像机外壳内由浮动机构支撑的电路基板11电连接,但是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设为具有两根以上的接触引脚21c的连接器。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变形例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0中,在矩形框状的包壳22c内,多根(在此为6根)接触引脚21c以与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10(参照图3)中的接触引脚21的安装结构同样的结构安装于后壳14的后面部141。

另外,这些接触引脚21c的每一个的接触面部在被与接收器引脚16同样的端子沿z方向按压的状态下进行抵接,该接收器引脚16安装于由浮动机构支撑的电路基板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装置10中,对于一端部接合于对象连接器50的对象接触引脚54的接触引脚21,在以其另一端部的端面(接触面部212)直接在z方向上与作为电路端子部的接收器接触引脚16a压合的状态下,进行电连接。因此,不需要在摄像机外壳内确保线束、ffc、fpc等的收容空间,能够以简易的结构适当地将可位移的电路基板11的接收器接触引脚16a(电路端子部)与接触引脚(连接器端子)21连接,并且整体上成为小型薄型的结构。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于电缆的棒状的接触引脚(连接器端子)21的接触面部(端面)212与安装于可位移的电路基板11的接收器引脚16(具体而言,接收器接触引脚16a(电路端子部))在电路基板11的厚度方向上抵接,使接收器接触引脚16a(电路端子部)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在与电路基板11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和电路基板11的厚度方向上使电路基板11位移的同时,以简易的结构稳定而适当地将电路基板11的电路端子部(接收器引脚16)与连接器端子(接触引脚21)电连接,并且能够整体上成为小型薄型的结构而实现小型化轻量化。

即,形成电缆的端部的电缆端子(特别是对象接触引脚54)、与作为摄像机装置10的电路基板11的电路端子部的接收器接触引脚16a仅通过接触引脚21以简易的结构进行电连接。

例如,即使为了对光学系统(透镜部31)的光轴l和摄像元件12的光轴l1进行调整而使安装摄像元件12的电路基板11相对于接触引脚21位移,电路基板11侧的接收器引脚16也能够在z方向上被接触引脚21、包壳22的一端部22a(特别是接点片部22a1)的每一个压靠的同时在xy方向上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摄像机外壳15内,电路基板11通过与接触引脚21、包壳22接触的接收器引脚16的沿着z方向(在此也可称为光轴l方向)的弹性变形,成为在xy方向(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可移动,且在沿着光学系统的光轴l的方向上被向透镜部31侧(具体而言为支架部35)压靠而定位的状态。

由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电路基板11与电缆始终电连接的状态。

另外,根据该结构,仅利用一张电路基板11,使浮动的电路基板11在x轴y轴这样的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自由移动自不必说,还能够使电路基板11也在z方向上位移的同时将电路基板11的接收器引脚16与连接器侧的连接器端子适当地电连接。另外,接收器接触引脚16a在与安装于电路基板11的摄像元件12的光轴l1一致的位置配置有前端部(接点部)162,在接收器接触引脚16a的前端部(接点部162)的周围配置有接收器接地引脚16b的前端部(接点部)168。具体构成为,将与接触引脚21接触来传输信号的接收器接触引脚16a的臂部166设为二分割结构,将包壳22的接点片部22a1配置在直径方向上的两处,在该两处与接收器接地引脚16b接触。由此,将信号端子(接触引脚21、接收器接触引脚16a)及接地端子(包壳22、接收器接地引脚16b)稳定地连接。并且,通过在中央配设用于传输信号的接收器接触引脚16a并在其周围的两处配设接收器接地引脚16b,从而成为也能抗噪声的结构。

应该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并非由上述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并且还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此外,以上的说明是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的例证,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关于上述装置的结构或各部分的形状的说明是一例,显然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这些例子进行各种变更和追加。

在2015年2月2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5-039027号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及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连接器及具备该连接器的摄像机装置具有能够使可位移的电路基板位移的同时,以简易的结构适当而稳定地将电路基板的电路端子与连接器端子电连接的效果,作为在具备由浮动机构支撑的电路基板的电子设备中使用的部件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摄像机装置

11电路基板

12摄像元件

14后壳(连接器套壳)

15摄像机外壳

16接收器引脚(电路端子部)

16a接收器接触引脚(电路端子部)

16b接收器接地引脚

17接收器套壳

18屏蔽体

18a支脚部

21、21a、21b、21c接触引脚(连接器端子)

22、22c包壳

22a一端部

22a1接点片部

22b另一端部

23套壳

35支架部(保持部)

50对象连接器

51抵接部

52被嵌合部

54对象接触引脚

56对象包壳

60填密材料

100连接器

141后面部

141a框状部

143嵌合部

161基端部

162、168前端部(接点部)

163固定片

164弯曲部

166、167臂部(弹性变形部)

212接触面部(端面)

214、214a轴部

214a轴部前端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