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极管的切脚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207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极管的切脚成型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三极管的切脚成型机。



背景技术:

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它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在将三极管焊接固定在电路板之前,需要将三极管进行成型预处理,这一成型过程包括弯折和切脚,其中,弯折是将三极管的引脚弯折成预定形状,切脚过程是将三极管的引脚切短至预定长度。现有技术中,上述成型过程是通过工人手动完成,且整个成型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分散的,导致成型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极管的切脚成型机,解决现有三极管成型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三极管的切脚成型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侧面固定有成型组件和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两个转动轮以及套接在两个转动轮上的传送带,还包括驱动转动轮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传送带用于随转动轮的转动以输送三极管固定带,所述三极管固定带上固定有多个规则排列的三极管;所述成型组件包括两块相向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一固定座以及两块相向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二固定座,所述传送带沿三极管的输送方向顺次从两块第一固定座和两块第二固定座之间穿过;两块第一固定座和两块第二固定座上均开设有一个滑动槽,两块第一固定座的两个滑动槽内分别设有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两块第二固定座的两个滑动槽内分别设有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相连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在相应的滑动槽内滑动;所述第一夹块朝向第二夹块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凸块,所述第二夹块朝向第一夹块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凹槽,在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彼此相向运动时,所述凸块顶起三极管的引脚至所述凹槽以完成对三极管引脚的弯折;所述第三夹块和/或第四夹块上固定有切刀,在驱动组件驱动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彼此相向运动时,所述切刀切断三极管多余的引脚。

优选的,所述机体内设有驱动器,两块第一固定座的相对外侧端和两块第二固定座的相对外侧端均设有一个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杆以及与驱动器相连的偏心转动的转动轴,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铰接,另一端与相应的夹块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块上设有一个凸块,所述第二夹块上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一个凹槽,所述凸块顶起三极管三个引脚中的中间引脚以完成对三极管的中间引脚的弯折。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座或第二固定座上还固定有夹板,所述夹板和传送带用于夹持三极管固定带。

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过渡轮,所述过渡轮位于两个转动轮的一侧,所述传送带套接在两个转动轮和过渡轮上。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上固定有多个卡齿,所述卡齿可插接在三极管固定带的预留卡孔中。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侧面还固定有承接轨道,所述承接轨道用于承接三极管固定带,所述三极管固定带沿输送方向从所述承接轨道进入传送带。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侧面还固定有承接轴,所述承接轴用于承接三极管固定带且承接轴所在高度低于承接轨道所在高度,所述三极管固定带沿输送方向从所述承接轴进入承接轨道。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侧面还铰接有罩体,所述罩体可罩设在成型组件和输送组件外侧。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底端还固定有用于收集成型后的三极管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位于成型组件的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输送组件输送待加工的三极管,第一夹块朝向第二夹块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凸块,第二夹块朝向第一夹块的端面上设有与凸块相匹配的凹槽,第三夹块和/或第四夹块上固定有切刀,当三极管输送至相应位置时,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彼此相向运动,凸块顶起三极管的引脚至凹槽以完成对三极管引脚的弯折,驱动组件驱动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彼此相向运动时,切刀切断三极管多余的引脚,从而完成对三极管的成型操作,整个过程机器自动化实现,使成型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成型后的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三极管的切脚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成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之前,有必要对待加工的三极管和三极管固定带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所示,为一种实施例的经过成型操作后的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封装头101以及与封装头101相连的引脚,其中,其中间引脚102已被弯折。在未被弯折之前,三极管的三个引脚是处于同一平面并彼此平行设置的。三极管固定带100,如图2中的示例,其通常是由纸带组成,在纸带的一侧设置有三极管,具体的,三极管的引脚是固定在纸带上的,而三极管的封装头101则位于纸带之外。多个三极管呈单排规则的排列固定在所述三极管固定带100上,且相邻两个三极管之间间隔预定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三极管的切脚成型机,如图2所示,其包括机体1,机体1是中空结构,其内部设置有相应的驱动器以及与驱动器相连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内的存储器存储有相应的控制程序,驱动器在控制程序的控制下,在预定时间做出预定动作。机体1的上表面还设有相应的控制按钮11,通过操作控制按钮11来控制整个成型机的动作。

所述机体1的侧面(图中示例为前侧面)固定有成型组件2和输送组件3。具体的,所述输送组件3包括两个转动轮31以及套接在两个转动轮31上的传送带32,转动轮32还连接有相应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可以驱动至少一个转动轮32相对机体1转动,进而传送带32将跟随转动轮31动作,即可输送三极管固定带100。

如图3所示,所述成型组件2包括两块相向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一固定座201以及两块相向设置并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二固定座202,两块第一固定座201处于同一直线位置,两块第二固定座202也处于同一直线位置,且第一固定座201和第二固定座202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传送带32沿三极管的输送方向顺次从两块第一固定座201和两块第二固定座202之间穿过,从而可顺次将三极管固定带100顺次输送至第一固定座201和第二固定座202处。两块第一固定座201和两块第二固定座202上均开设有一个滑动槽203,滑动槽20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固定座201和两块第二固定座202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与传送带32的输送方向垂直。两块第一固定座201的两个滑动槽203内分别设有第一夹块211和第二夹块212,两块第二固定座202的两个滑动槽203内分别设有第三夹块213和第四夹块214。机体1的侧面还固定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块211、第二夹块212、第三夹块213和第四夹块214相连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夹块211、第二夹块212、第三夹块213和第四夹块214在各种相应的滑动槽203内滑动。

其中,所述第一夹块211朝向第二夹块212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凸块,所述第二夹块212朝向第一夹块211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凹槽,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夹块211和第二夹块212彼此相向运动,第一夹块211和第二夹块212将夹持三极管固定带100上的三极管,具体是夹持三极管的引脚,而封装头101则处于第一夹块211和第二夹块212的外侧。在夹持过程中,所述凸块顶起三极管的引脚到所述凹槽内,从而将三极管部分或全部引脚的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折,该凸块的位置可以依据需要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对任意一个或多个引脚进行弯折。所述第三夹块213和第四夹块214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面上固定有切刀,相应驱动组件驱动第三夹块213和第四夹块214彼此相向运动,切刀即可切断三极管多余的引脚。具体的,切刀是切断固定在三极管固定带100上的引脚,从而成型后的三极管可从三极管固定带100上脱落。

机体1内的控制电路与上述转动组件和驱动组件相连,控制电路控制上述转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协调动作,使转动组件在适当时间输送三极管固定带100,驱动组件在适当时间对三极管进行成型操作,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内设有驱动器,驱动器具体可以是电机或者气缸等。如图3所示,两块第一固定座201的相对外侧端(即彼此远离的那一端)和两块第二固定座202的相对外侧端均设有一个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杆223、转动轴221以及套环222。转动轴221与驱动器相连并从机体1内伸出到机体1的外侧,且转动轴221是偏心转动。套环222套接在转动轴221上,所述连杆223的一端与所述套环222铰接,另一端与相应的夹块铰接,即第一夹块211处的连杆223与第一夹块211铰接,第二夹块212处的连杆223与第二夹块212铰接,第三夹块213处的连杆223与第三夹块213铰接,第四夹块214处的连杆223与第四夹块214铰接。由于转动轴221是偏心转动,可以拉动连杆223在图中的竖直方向上产生运动,继而可以带动相应的夹块在夹块相应的滑动槽203内滑动,实现对第一夹块211、第二夹块212、第三夹块213和第四夹块214的驱动。

类似的,转动轮31也可以与机体1内的驱动器相连,通过驱动器来驱动转动轮31转动。上述驱动器均设置在机体1内,从而可以省却对机体1外侧面的占用,减小设备的体积,使其结构更简洁。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块211上设有一个凸块,所述第二夹块212上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一个凹槽,所述凸块顶起三极管三个引脚中的中间引脚102以完成对三极管的中间引脚102的弯折,而其他引脚不做弯折处理。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三极管结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201或第二固定座202上还固定有夹板241,所述夹板241位于第一夹块211和第二夹块212夹持的位置,则夹板241和传送带32可以夹持三极管固定带100,使三极管固定带100在成型过程中保持平整,防止出现弯曲等现象。进一步的,夹板241的一端固定有过渡件242,过渡件242的下表面形成圆弧形的过渡面,该过渡面与夹板241的底面衔接,三极管固定带100从所述过渡件242的过渡面光滑过渡进入夹板241,防止在输送过程中三极管固定带100受损。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输送组件3还包括过渡轮33,所述过渡轮33位于两个转动轮31的一侧,即两个转动轮31和过渡轮33呈三角分布,所述传送带32套接在两个转动轮31和过渡轮33上。一个第一固定座201和第二固定座202位于两个转动轮31的传送带32之内,另一个第一固定座201和第二固定座202位于两个转动轮31的传送带32之外。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32上固定有多个卡齿34,该卡齿具体可以是从传送带32上凸出的圆柱体。三极管固定带100上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多个规则排列的卡孔110,所述卡齿34可插接在三极管固定带100的预留卡孔110中,可以更加稳定地运输三极管固定带100,防止三极管固定带100在传送带32上滑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的侧面还固定有承接轨道41,所述承接轨道41用于承接三极管固定带100,承接轨道41上设有若干可转动的滚轴,增强三极管固定带100输送的流畅性。承接轨道41上还设有夹持板42,承接轨道41和夹持板42夹持三极管固定带100,所述三极管固定带100沿输送方向从所述承接轨道42进入传送带32,进一步保证输送过程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1的侧面还固定有承接轴5,所述承接轴5用于承接三极管固定带100且承接轴5所在高度低于承接轨道41所在高度,所述三极管固定带100沿输送方向从所述承接轴5进入承接轨道41,承接轴5可以分担承接轨道41所受压力,承接轴5所在高度低于承接轨道41所在高度,使三极管固定带100在进入承接轨道41处产生一定弯折,可以拉紧三极管固定带100。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的侧面还铰接有罩体12,所述罩体12可罩设在成型组件2和输送组件3外侧,当然,罩体12上也开设有相应开口,使三极管固定带100可进入成型组件2和输送组件3。罩体12可以防止落入灰尘,也防止成型后的三极管散落。进一步的,所述机体1的底端还固定有用于收集成型后的三极管的收集箱13,所述收集箱13位于成型组件2的下方,则成型后的三极管将落入到收集箱13中。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