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8023发布日期:2019-01-02 23:4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连接电池与电动汽车的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动汽车的电池安装方式一般分为固定式和可换式,其中固定式的电池一般固定在汽车上,充电时直接以汽车作为充电对象。而可换式的电池一般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电池可以随时取下,以进行更换或充电,在更换或充电完毕后,再安装到车体上。

现有可换式结构的电池一般是在车体的车身支架上设置相应的安装位,电池放入安装位后通过电池端电连接器与车体上的车端电连接器连接,再利用锁定装置进行固定。在该过程中,电池上的电池端电连接器的电极需要与车端电连接器上的电极接触,以保证电力输出。

但是,目前传统的车端电连接器均采用固定不动的极柱与电池端电连接器插接,在受到垂直方向的挤压力时,易损坏极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车端电连接器采用固定不动的极柱与电池端电连接器插接导致在受到垂直方向的挤压力时易损坏极柱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

车端电连接器,所述车端电连接器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高压组件、第一低压组件,所述第一高压组件和所述第一低压组件均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

电池端电连接器,所述电池端电连接器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高压组件、第二低压组件,所述第二高压组件和所述第二低压组件均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第一高压组件与第二高压组件可分离的浮动电连接,第一低压组件与第二低压组件可分离的平面电连接,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可拆卸的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相对设置。

在本方案中,车端电连接器的第一高压组件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第二高压组件浮动电连接,在两者之间具有沿其轴线方向的挤压时,具有一定的浮动位移,能够消除所产生的挤压力,避免第一高压组件与第二高压组件产生硬性损伤,且能够保证第一高压组件与第二高压组件之间的电接触的稳定性。

另外,车端电连接器的第一低压组件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第二低压组件之间为面接触,能够保证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低压组件电连接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两者电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可拆卸的密封连接,能够可以在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安装后两者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从而提高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防水性能。

较佳地,所述第一高压组件包括第一高压极柱,所述第一高压极柱具有电接触端和接线端,所述电接触端突出所述第一安装座中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相对设置的一表面,且所述电接触端的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高压极柱的轴向向内凹进,所述凹槽内嵌设有第一导电弹性件,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凸出于所述电接触端的端面;

所述第二高压组件包括第二高压极柱,所述第二高压极柱具有电接触端和接线端,所述第二高压极柱的所述电接触端平行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中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相对设置的一表面,所述第二高压极柱的所述电接触端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与所述第一高压极柱的所述电接触端可分离的浮动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压设于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高压极柱的所述电接触端之间。

在本方案中,车端电连接器的第一高压极柱的电接触端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内设置第一导电弹性件,在受到电池端电连接器的挤压时,第一导电弹性件会产生弹性变形,在消除挤压力的同时,还能够保持良好接触,从而实现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高压浮动连接,适应车体震动情形下两者稳定的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凹槽为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高压极柱的轴线重合;

和/或,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为导电簧;

和/或,所述第一高压极柱和所述第二高压极柱的所述电接触端的接触面均为平面。

在本方案中,第一高压极柱和第二高压极柱的电接触端的接触面为平面,能够保证车端电连接器的第一高压极柱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第二高压极柱电连接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两者电连接的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高压组件还包括:

柔性电连接件,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高压极柱的所述接线端浮动电连接;

高压插头,所述高压插头与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另一端浮动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柔性电连接件使得第一高压极柱的两端均能实现浮动连接,有效避免连接松动造成电连接失效或烧毁等异常,提高了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电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高压插头通过柔性电连接件与第一高压极柱浮动电连接,能够提高第一高压极柱与高压插头在轴向移动以及径向旋转时电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高电连接装置的安全性和电传导效果。

较佳地,所述第一高压极柱的所述接线端上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沿所述第一高压极柱的轴向向内凹进,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一端压接于所述接线槽,并与接线槽的内壁之间压设有第二导电弹性件。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第二导电弹性件实现第一高压极柱与柔性电连接件之间的浮动连接,提高了第一高压极柱与柔性电连接件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柔性电连接件包括:

第一电连接头,所述第一电连接头的一端压接于所述接线槽,并与所述接线槽的内壁之间压设有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

柔性腔体,所述柔性腔体的一端压接或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头的另一端,且所述柔性腔体位于所述第一高压极柱和所述高压插头外,并由柔性导电材料制成;

第二电连接头,所述第二电连接头的一端压接或焊接于所述柔性腔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连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高压插头浮动电连接;

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柔性腔体内,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头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头。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柔性电连接件在使用时,柔性腔体可拉长或压缩以及径向扭转,可适应与结构连接之间轴向、径向等各个角度的相对位移变化,避免因相对位移的变化而导致电连接性能变差,大大提高了车端电连接器电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所述柔性腔体压接或焊接于第一电连接头和第二电连接头,加强了柔性电连接件的结构连接强度,保证柔性电连接件的电连接稳定。

此外,弹簧能够有效加强柔性电连接件的结构强度,使得柔性腔体的两端在相对位移变化时也能够保证柔性电连接件的电连接效果。并且,弹簧具有导电功能,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电连接头和第二电连接头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高压插头包括插针,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插座与所述高压插头的所述插针浮动电连接,所述连接插座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孔,所述连接插座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插孔,所述柔性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压接于所述第一插孔内,所述插针浮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插孔内,且所述柔性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插孔的内壁和/或所述插针与所述第二插孔的内壁压设有第三导电弹性件。

较佳地,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有高压安装孔,所述第二高压极柱穿设于所述高压安装孔,所述第二高压极柱的外壁面上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高压极柱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沿所述高压安装孔的轴线方向的移动。

在本方案中,定位部的设置提高了第二高压极柱和第二安装座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定位部为凸点、凸环、楔形块或倒刺部,所述高压安装孔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定位部相匹配的凹陷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低压组件包括第一低压极柱,所述第一低压极柱具有电接触端和接线端,所述电接触端突出所述第一安装座中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相对设置的一表面;

所述第二低压组件包括第二低压极柱,所述第二低压极柱具有电接触端和接线端,所述第二低压极柱的所述电接触端平行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中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相对设置的一表面,所述第二低压极柱的所述电接触端与所述第一低压极柱的所述电接触端可分离的平面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安装座设有第一低压安装孔,所述第一低压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低压安装孔;

所述第一低压组件还包括旋转自洁机构,所述旋转自洁机构包括:

导向脚,所述导向脚设于所述第一低压极柱的外壁面上,且沿所述第一低压极柱的径向方向外延伸;

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第一低压安装孔的侧壁,当所述导向脚移动至导向槽内时,所述导向脚滑设于所述导向槽,所述导向脚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低压极柱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低压极柱的外壁面套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低压极柱沿所述导向脚和所述导向槽设置的旋转方向移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导向脚与导向槽配合限定第一低压极柱的旋转方向,并通过弹性部件带动第一低压极柱沿导向槽设置的旋转方向移动,从而到达清洁第一低压极柱的接触面的效果,提高第一低压极柱与第二低压极柱的电接触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电接触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低压极柱的中心轴线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为13-17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低压组件还包括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低压极柱的接线端,位于所述第一低压安装孔内的所述线缆的形状为螺旋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能够保证线缆在固定区域内活动自如,并且不会出现卡设现象。

较佳地,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有第二低压安装孔,所述第二低压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二低压安装孔,所述第二低压极柱的外壁面上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低压极柱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沿所述第二低压安装孔的轴线方向的移动。

在本方案中,定位部的设置提高了第二低压极柱和第二安装座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较佳地,所述定位部为凸点、凸环、楔形块或倒刺部,所述第二低压安装孔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定位部相匹配的凹陷部。

较佳地:

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

浮动板,所述浮动板与所述第二安装座可拆卸的密封连接,且所述浮动板上设有浮动板安装口;

第一极柱安装板,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浮动板并贯穿于所述浮动板安装口,且所述第一高压组件和所述第一低压组件均穿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浮动板可拆卸的密封连接,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板安装口;

第二极柱安装板,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并贯穿于所述固定板安装口,且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高压组件和所述第二低压组件均穿设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板。

较佳地,所述车端电连接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用于安装于车身支架上,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浮动板浮动连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较佳地,所述壳体包括浮动安装部和插件安装部,所述浮动安装部位于所述插件安装部的前端的外周缘,所述插件安装部形成有所述容纳腔,所述浮动板浮动连接于所述浮动安装部,并与所述浮动安装部密封连接。

较佳地,所述浮动板和所述浮动安装部通过导向件活动连接,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套和导向螺钉,所述导向套安装在所述浮动安装部上,所述导向螺钉穿过所述浮动板与所述导向套螺纹连接。

较佳地,所述浮动安装部中与所述浮动板相对设置的面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条,所述浮动板与所述密封条接触。

在本方案中,在密封槽内安装密封条,可以在浮动板与浮动安装部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从而避免外部积水进入插件安装部内部,提高高压插头的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车端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包覆于所述浮动安装部的外周壁和所述浮动板的整个外周壁,并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的密封连接。

在本方案中,第一密封圈的设置可以在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安装后两者之间形成弹性密封,从而提高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防水性能,并且能够在车体晃动时留出一定的活动量,提高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电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可在一定的压力下保持密封状态,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较佳地,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

带状环形圈体,所述带状环形圈体包覆于所述浮动安装部的外周壁和所述浮动板的整个外周壁;

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于所述带状环形圈体中与所述浮动安装部连接的一端的内壁面,且所述第一卡合部连接于所述浮动安装部中背离所述浮动板的一面;

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于所述带状环形圈体中与所述浮动板连接的一端的内壁面,且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于所述浮动板中背离所述浮动安装部的一面,并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的密封连接。

在本方案中,第一密封圈通过环抱式将浮动安装部和浮动板同时包裹在里面,防水效果更佳。

另外,通过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分别固定连接浮动安装部和浮动板,有效提高了第一密封圈与浮动安装部、浮动板之间结构连接的稳定性,防止第一密封圈脱落,且密封性良好,防水效果明显。

较佳地,所述第一卡合部中与所述浮动安装部连接的一面设有第一卡止部,所述浮动安装部中背离所述浮动板的一面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止部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

所述第二卡合部中与所述浮动板连接的一面设有第二卡止部,所述浮动板中背离所述浮动安装部的一面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止部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

在本方案中,第一卡止部卡设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止部卡设于第二卡槽,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一密封圈与浮动安装部以及第一密封圈与浮动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提高了第一密封圈和浮动安装部在连接和使用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卡止部和所述第二卡止部均为凸点、凸环或凸条;

和/或,所述第一卡止部和所述第二卡止部均为t型卡止部。

较佳地,所述电池端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密封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中与所述浮动板相对设置的一面的周缘。

在本方案中,第二密封圈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连接处的密封性,从而提高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防水性能。

较佳地,所述固定板中与所述浮动板相对设置的一面的周缘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沿所述固定板的厚度方向向内凹进;

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

环形密封本体,所述环形密封本体压设于所述固定板中与所述浮动板相对设置的一面的周缘,且所述环形密封本体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第二卡合部可拆卸地密封连接;

卡止部,所述卡止部从所述环形密封本体中与所述固定板相对设置的一面沿所述环形密封本体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且所述卡止部卡设于所述第三卡槽内。

在本方案中,卡止部卡设于第三卡槽内,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二密封圈与固定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提高了第二密封圈与固定板在连接和使用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所述卡止部为凸点、凸环或凸条;

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所述卡止部为t型卡止部。

较佳地:

所述车端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安装于所述浮动板上,且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中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突出所述浮动板;

所述电池端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且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中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嵌设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内。

在本方案中,车端电连接器的浮动板上设置的第一定位组件嵌设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固定座上设置的第二定位组件,这样能够避免车端电连接器的第一高压极柱和第一低压极柱分别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第二高压极柱和第二低压极柱接触时因定位不准确造成损伤,且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配合结构还能保护插接后的高压极柱和低压极柱受到径向方向上的力的影响。

较佳地,所述浮动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安装孔;

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中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嵌设并铆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安装孔内,且所述定位柱中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突出所述浮动板;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设置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定位柱中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嵌设于所述定位套内。

在本方案中,车端电连接器的浮动板上设置的定位柱嵌设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固定座上设置的定位套,这样能够使得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接触时车端电连接器的定位柱先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定位套定位,之后车端电连接器的第一高压极柱和第一低压极柱才与电池端电连接器上相对应的第二高压极柱和第二低压极柱接触,能够避免车端电连接器的第一高压极柱和第一低压极柱分别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第二高压极柱和第二低压极柱接触时因定位不准确造成损伤,且定位柱和定位套的配合结构还能保护插接后的高压极柱和低压极柱受到径向方向上的力的影响。

较佳地,所述定位柱的另一端呈锥形。

在本方案中,定位柱的另一端呈锥形,便于将定位柱插接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定位套。

较佳地,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安装孔,所述定位套埋设并铆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安装孔。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车端电连接器的第一高压组件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第二高压组件浮动电连接,在两者之间具有沿其轴线方向的挤压时,具有一定的浮动位移,能够消除所产生的挤压力,避免第一高压组件与第二高压组件产生硬性损伤,且能够保证第一高压组件与第二高压组件之间的电接触的稳定性;

(2)车端电连接器的第一低压组件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第二低压组件之间为面接触,能够保证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低压组件电连接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两者电连接的可靠性;

(3)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可拆卸的密封连接,能够可以在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安装后两者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从而提高车端电连接器与电池端电连接器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车端电连接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沿b-b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沿c-c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车端电连接器的柔性电连接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车端电连接器的低压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车端电连接器的低压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的电池端电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连接装置:1

车端电连接器:3

壳体:30

浮动安装部:300

密封槽:3001

密封条:3002

第一卡槽:3003

插件安装部:301

防护套:3010

凸台:3011

容纳腔:302

第一安装座:31

浮动板:310

第二卡槽:3100

浮动板安装口:3101

第一定位安装孔:3102

第一极柱安装板:311

第一高压安装孔:3110

第一低压安装孔:3111第一高压组件:32

第一高压极柱:320

凹槽:3200

接线槽:3201

柔性电连接件:321

第一电连接头:3210

柔性腔体:3211

第二电连接头:3212

弹簧:3213

高压插头:322

高压外壳:3220

绝缘体:3221

插针:3222

锁扣:3223

连接插座:323

第一插孔:3230

第二插孔:3231

第二导电弹性件:324

第三导电弹性件:325

绝缘套:326

空腔:3260

固定套:327

第一低压组件:33

第一低压极柱:330

导向脚:331

导向槽:332

弹性部件:333

线缆:334

限位槽:335

导向件:34

导向套:340

导向螺钉:341

第一密封圈:35

带状环形圈体:350

第一卡合部:351

第二卡合部:352

第一卡止部:353

第二卡止部:354

定位柱:36

定位端:360

电池端电连接器:5

第二安装座:50

固定板:500

固定板安装口:5000

第三卡槽:5001

第二定位安装孔:5002

第二极柱安装板:501

第二高压安装孔:5010

凹陷部:50100

第二低压安装孔:5011

凹陷部:50110

第二高压组件:51

第二高压极柱:510

电接触端:5100

定位部:511

第二低压组件:52

第二低压极柱:520

电接触端:5200

定位部:521

第二密封圈:53

环形密封本体:530

第三卡止部:531

定位套: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3示出了一种电连接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该电连接装置1包括车端电连接器3和电池端电连接器5。结合图4-5予以理解,所述车端电连接器3包括壳体30、第一安装座31、第一高压组件32、第一低压组件33。第一安装座31包括浮动板310和第一极柱安装板311。所述浮动板310上设有浮动板安装口3101。第一极柱安装板311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于浮动板310并贯穿于浮动板安装口3101。第一高压组件32和第一低压组件33均穿设于第一极柱安装板311。且第一高压组件32和第一低压组件33间隔设置。

其中,壳体30用于安装于车身支架上,且所述壳体30采用铝合金一体式压铸形成。所述壳体30包括浮动安装部300和插件安装部301,插件安装部301形成有容纳腔302。浮动安装部300位于插件安装部301的前端的外周缘。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板31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302内。

结合图6予以理解,所述浮动板310浮动连接于浮动安装部300。所述浮动板310和所述浮动安装部300通过导向件34活动连接,所述导向件34包括导向套340和导向螺钉341,导向套340安装在浮动安装部300上,导向螺钉341穿过浮动板310与导向套340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四个导向件34,浮动安装部300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导向件34。

如图5所示,浮动板310与浮动安装部300密封连接。浮动安装部300中与浮动板310相对设置的面上设有密封槽3001,密封槽3001内安装有密封条3002,浮动板310与密封条3002接触。这样可以在浮动板310与浮动安装部300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从而避免外部积水进入插件安装部301内部,提高高压插头322的安全性。

如图3和10所示,所述电池端电连接器5包括第二安装座50、第二高压组件51、第二低压组件52。所述第二高压组件51和所述第二低压组件52均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50。第一高压组件32与第二高压组件51可分离的浮动电连接,第一低压组件33与第二低压组件52可分离的平面电连接。第一安装座31与第二安装座50可拆卸的密封连接,且第一安装座31与第二安装座50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座50包括固定板500和第二极柱安装板501。固定板500上设有固定板安装口5000,第二极柱安装板501固定于固定板500并贯穿于所述固定板安装口5000。所述第二高压组件51和所述第二低压组件52均穿设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板501。固定板500与浮动板310可拆卸的密封连接,且第二极柱安装板501与第一极柱安装板311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车端电连接器3的第一高压组件32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第二高压组件51浮动电连接,在两者之间具有沿其轴线方向的挤压时,具有一定的浮动位移,能够消除所产生的挤压力,避免第一高压组件32与第二高压组件51产生硬性损伤,且能够保证第一高压组件32与第二高压组件51之间的电接触的稳定性。

车端电连接器3的第一低压组件3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第二低压组件52之间为面接触,能够保证车端电连接器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低压组件电连接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两者电连接的可靠性。

第一安装座31的浮动板310与第二安装座50的固定板500可拆卸的密封连接,能够可以在车端电连接器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安装后两者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从而提高车端电连接器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防水性能。

如图3-5所示,所述第一高压组件32包括第一高压极柱320。第一极柱安装板311上设有第一高压安装孔3110。第一高压极柱320贯穿于第一高压安装孔3110,并沿第一高压安装孔3110的轴向滑设于所述第一高压安装孔3110。第一高压极柱320的外壁面套设有弹性部件(图中未示出),弹性部件位于第一高压安装孔3110内。且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抵靠于第一高压安装孔3110,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抵靠于第一高压极柱320。

第一高压极柱320的外壁面套设有弹性部件,第一高压极柱320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第二高压极柱510接触后保持一定的伸缩弹性,能够提高接触点的接触效果,并且使得第一高压极柱320能够承受垂直方向的挤压力,即能够承受沿第一高压极柱320的轴向上的挤压力,避免受到硬性损伤,提高第一高压极柱320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高压极柱320具有电接触端和接线端。所述第一高压极柱320的电接触端突出第一安装座31的第一极柱安装板311中与所述第二安装座50的第二极柱安装板501相对设置的一表面。且所述第一高压极柱320的电接触端的端面上设有凹槽3200,所述凹槽3200沿第一高压极柱320的轴向向内凹进。所述凹槽3200内嵌设有第一导电弹性件(图中为示出),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凸出于所述第一高压极柱320的电接触端的端面。

如图3和10所示,所述第二高压组件51包括第二高压极柱510。所述第二高压极柱510具有电接触端和接线端。所述第二高压极柱510的电接触端5100平行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板501中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板311相对设置的一表面。所述第二高压极柱510的电接触端5100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与第一高压极柱320的所述电接触端可分离的浮动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电弹性件压设于凹槽3200与所述第二高压极柱510的电接触端5100之间。

车端电连接器3的第一高压极柱320的电接触端设置凹槽3200,并在凹槽3200内设置第一导电弹性件,在受到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挤压时,第一导电弹性件会产生弹性变形,在消除挤压力的同时,还能够保持良好接触,从而实现车端电连接器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高压浮动连接,适应车体震动情形下两者稳定的电连接。

结合图11予以理解,所述第二安装座50的第二极柱安装板501上设有第二高压安装孔5010,所述第二高压极柱510穿设于所述第二高压安装孔5010。所述第二高压极柱510的外壁面上具有定位部511,定位部511用于限制第二高压极柱510相对于第二极柱安装板501沿所述第二高压安装孔5010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这样提高了第二高压极柱510和第二安装座50的第二极柱安装板50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定位部511为凸点、凸环、楔形块或倒刺部。第二高压安装孔5010的侧壁设有与定位部相匹配的凹陷部50100。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高压极柱320的凹槽3200为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轴线与第一高压极柱320的轴线重合。第一导电弹性件为导电簧。所述第一高压极柱320和第二高压极柱510的电接触端5100的接触面为平面。这样能够保证车端电连接器3的第一高压极柱320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第二高压极柱510电连接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两者电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高压组件32还包括柔性电连接件321和高压插头322。柔性电连接件321的一端与第一高压极柱320的接线端浮动电连接,柔性电连接件321的另一端与高压插头322浮动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柔性电连接件321使得第一高压极柱320的两端均能实现浮动连接,有效避免连接松动造成电连接失效或烧毁等异常,提高了车端电连接器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高压插头322通过柔性电连接件321与第一高压极柱320浮动电连接,能够提高第一高压极柱320与高压插头322在轴向移动以及径向旋转时电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高电连接装置1的安全性和电传导效果。

另外,所述第一高压极柱320的所述接线端上设有接线槽3201,所述接线槽3201沿所述第一高压极柱320的轴向向内凹进。所述柔性电连接件321的一端压接于所述接线槽3201,并与接线槽3201的内壁之间压设有第二导电弹性件324。通过第二导电弹性件324实现第一高压极柱320与柔性电连接件321之间的浮动连接,提高了第一高压极柱320与柔性电连接件321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结合图7予以理解,所述柔性电连接件321包括第一电连接头3210、柔性腔体3211、第二电连接头3212和弹簧3213。第一电连接头3210的一端压接于接线槽3201,并与接线槽3201的内壁之间压设有所述第二导电弹性件324。

所述柔性腔体3211的一端压接或焊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头3210的另一端。且所述柔性腔体3211位于所述第一高压极柱320和高压插头322外,并由柔性导电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电连接头3212的一端压接或焊接于柔性腔体3211的另一端,第二电连接头3212的另一端与高压插头322浮动电连接。弹簧3213位于柔性腔体3211内,且弹簧32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电连接头3210和第二电连接头3212。柔性电连接件321在使用时,柔性腔体3211可拉长或压缩以及径向扭转,可适应与结构连接之间轴向、径向等各个角度的相对位移变化,避免因相对位移的变化而导致电连接性能变差,大大提高了车端电连接器3电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所述柔性腔体3211压接或焊接于第一电连接头3210和第二电连接头3212,加强了柔性电连接件321的结构连接强度,保证柔性电连接件321的电连接稳定。弹簧3213能够有效加强柔性电连接件321的结构强度,使得柔性腔体3211的两端在相对位移变化时也能够保证柔性电连接件321的电连接效果。并且,弹簧3213具有导电功能,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电连接头3210和第二电连接头3212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5和7所示,高压插头322设置于壳体30的插件安装部301并位于容纳腔302外。所述插件安装部301中远离浮动安装部300的一端的外壁面设有防护套3010,防护套3010的外壁面设有凸台3011。

高压插头322包括高压外壳3220、绝缘体3221和插针3222。绝缘体3221穿设并固定于高压外壳3220的内部。插针3222穿设并固定于绝缘体3221的内部。柔性电连接件321的第二电连接头3212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插座323与高压插头322的所述插针3222浮动电连接。所述连接插座323的一端设有第一插孔3230,所述连接插座32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插孔3231。所述柔性电连接件321的第二电连接头3212的另一端压接于第一插孔3230内。所述插针3222浮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插孔3231内。且柔性电连接件321的第二电连接头3212与第一插孔3230的内壁以及插针3222与所述第二插孔3231的内壁压设有第三导电弹性件325。优选地,第三导电弹性件325为导电簧。

在车端电连接器3中,所述插件安装部301中远离浮动安装部300的一端的外壁面设有防护套3010,所述防护套3010的外壁面设有凸台3011。高压外壳3220的一端插设于防护套3010内,且高压外壳3220的外壁面旋转连接有锁扣3223,锁扣3223卡设于所述凸台3011。这样能够非常方便地、可靠地将高压插头322固定于插件安装部301的防护套3010上,也能够便捷地将高压插头322从插件安装部301的防护套3010上拆卸。

另外,所述高压外壳3220的一端的外壁面与防护套3010的内壁面之间密封连接。这样可以在高压插头322与插件安装部301的防护套3010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从而避免外部积水进入插件安装部301和高压插头322的内部,提高高压插头322的安全性。

另外,所述车端电连接器3还包括绝缘套326,所述绝缘套326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极柱安装板311,所述绝缘套326的另一端连接有一固定套327。固定套327连接于壳体30的插件安装部301内,且固定套327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30的防护套3010内。连接插座323穿设于固定套327内。在本实施例中,高压插头322的高压外壳3220和绝缘体3221的底部设置于固定套327的外壁面与防护套3010的内壁面之间。

此外,所述绝缘套326具有一空腔3260,所述柔性电连接件321位于空腔3260内。绝缘套326对柔性电连接件321起到防护作用,对柔性电连接件321具有良好的绝缘、密封效果,提高了车端电连接器3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图3、5所示,所述第一低压组件33包括第一低压极柱330。第一安装座31的第一极柱安装板311设有第一低压安装孔3111,第一低压极柱330穿设于第一低压安装孔3111。所述第一低压极柱330具有电接触端和接线端,所述电接触端突出第一安装座31的第一极柱安装板311中与所述第二安装座50的第二极柱安装板501相对设置的一表面。

结合图8-9予以理解,所述第一低压组件33还包括旋转自洁机构和线缆334。其中,旋转自洁机构包括导向脚331和导向槽332。导向脚331设于第一低压极柱330的外壁面上,且沿第一低压极柱330的径向方向外延伸。导向槽332设置于第一低压安装孔3111的侧壁。

当所述导向脚331移动至导向槽332内时,导向脚331滑设于导向槽332,导向脚331与导向槽332配合用于限定第一低压极柱330的旋转方向。第一低压极柱330的外壁面套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333用于带动第一低压极柱330沿所述导向脚331和所述导向槽332设置的旋转方向移动。

通过导向脚331与导向槽332配合限定第一低压极柱330的旋转方向,并通过弹性部件333带动第一低压极柱330沿导向槽332设置的旋转方向移动,从而到达清洁第一低压极柱330的接触面的效果,提高第一低压极柱330与第二低压极柱520的电接触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车端电连接器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电接触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导向槽33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低压极柱330的中心轴线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为13-17度。优选地,所述夹角为15度。这样,可以通过该夹角限定第一低压极柱330的旋转方向,实现清洁第一低压极柱330的端子接触面的目的。

另外,所述线缆334的一端插设于第一低压极柱330的接线端,位于第一低压安装孔3111内的所述线缆334的形状为螺旋形。这样能够保证线缆334在固定区域内活动自如,并且不会出现卡设现象。

进一步优选地,导向脚331和导向槽332的数量均为若干,若干导向脚331沿第一低压极柱330的周向间隔设置,若干导向槽332沿第一低压安装孔3111的周向间隔设置,若干导向槽332与若干导向脚331一一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脚331和导向槽332的数量均为三个。这样,通过设置导向脚331的数量为三个以及导向脚331的位置,使第一低压极柱330在旋转过程中运动更为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脚331和导向槽332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四个或者其他数值,该些所述导向脚331沿第一低压极柱330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335,所述限位槽335的一端与导向槽332邻接且连通,所述导向脚331卡设于所述限位槽335。这样,通过设置限位槽335,对常态下导向脚331进行限位,保证导向脚331往复旋转移动后,仍保持回到相同的固定位置,提高低压极柱的每次往复旋转移动的精准性。

当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第二低压极柱520与车端电连接器3的第一低压极柱330电连接时,由于电连接而产生沿接触面向第一低压极柱330传递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对初始状态的弹性件进行压缩,同时带动第一低压极柱330沿该作用力方向移动,而通过在第一低压极柱330上设置导向脚331,并在第一低压安装孔3111的侧壁对应导向脚331设置导向槽332,通过导向槽332的设置方向以及导向脚331与所述导向槽332配合,引导并限定第一低压极柱330边移动并边旋转;另一方面,当该作用力撤销时,弹性部件333得到释放,在恢复至初始状态的过程中,带动第一低压极柱330沿导向槽332设置的旋转方向反向移动,从而完成往复旋转移动,到达使第一低压极柱330的端子接触面相互产生摩擦,从而到达清洁第一低压极柱330的端子接触面的效果,提高第一低压极柱330的电接触的稳定性。

如图3和10所示,所述第二低压组件52包括第二低压极柱520。所述第二安装座50的第二极柱安装板501上设有第二低压安装孔5011,第二低压极柱520穿设于第二低压安装孔5011。

第二低压极柱520具有电接触端和接线端,第二低压极柱520的电接触端5200平行于第二安装座50的第二极柱安装板501中与所述第一安装座31的第一极柱安装板311相对设置的一表面。所述第二低压极柱520的电接触端5200与所述第一低压极柱330的电接触端可分离的平面电连接。

结合图12予以理解,所述第二低压极柱520的外壁面上具有定位部521,所述定位部521用于限制第二低压极柱520相对于第二安装座50的第二极柱安装板501沿所述第二低压安装孔5011的轴线方向的移动。这样提高了第二低压极柱520和第二安装座50的第二极柱安装板50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定位部521为凸点、凸环、楔形块或倒刺部。第二低压安装孔5011的侧壁设有与定位部相匹配的凹陷部501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高压极柱320可以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极柱安装板311的两端,第一低压极柱330可以设置多个且分布在两个第一高压极柱320之间;该第二高压极柱510可以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二极柱安装板501的两端,第二低压极柱520可以设置多个且分布在两个第二高压极柱510之间。

如图3、5所示,所述车端电连接器3还包括第一密封圈35,所述第一密封圈35包覆于所述浮动安装部300的外周壁和所述浮动板310的整个外周壁,并与固定板500可拆卸的密封连接。这样可以在车端电连接器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安装后两者之间形成弹性密封,从而提高车端电连接器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防水性能,并且能够在车体晃动时留出一定的活动量,提高车端电连接器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电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可在一定的压力下保持密封状态,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其中,第一密封圈35包括带状环形圈体350、第一卡合部351和第二卡合部352。带状环形圈体350包覆于浮动安装部300的整个外周壁和浮动板310的整个外周壁。第一密封圈35通过环抱式将浮动安装部300和浮动板310同时包裹在里面,防水效果更佳。

另外,第一卡合部351设置于带状环形圈体350中与浮动安装部300连接的一端的内壁面,且第一卡合部351连接于浮动安装部300中背离浮动板310的一面。第二卡合部352设置于带状环形圈体350中与浮动板310连接的一端的内壁面,且第二卡合部352连接于浮动板310中背离浮动安装部300的一面,并与固定板500可拆卸的密封连接。通过第一卡合部351和第二卡合部352分别固定连接浮动安装部300和浮动板310,有效提高了第一密封圈35与浮动安装部300、浮动板310之间结构连接的稳定性,防止第一密封圈35脱落,且密封性良好,防水效果明显。

此外,所述第一卡合部351中与浮动安装部300连接的一面设有第一卡止部353。浮动安装部300中背离浮动板310的一面设有第一卡槽3003,所述第一卡止部353卡设于第一卡槽3003。第二卡合部352中与浮动板310连接的一面设有第二卡止部354,浮动板310中背离浮动安装部300的一面设有第二卡槽3100,所述第二卡止部354卡设于第二卡槽31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止部353卡设于第一卡槽3003以及第二卡止部354卡设于第二卡槽3100,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一密封圈35与浮动安装部300以及第一密封圈35与浮动板310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提高了第一密封圈35和浮动安装部300在连接和使用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止部353和第二卡止部354均为凸点、凸环或凸条。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卡止部353和第二卡止部354均为t型卡止部。

如图3和10所示,电池端电连接器5还包括第二密封圈53,第二密封圈53密封连接于固定板500中与浮动板310相对设置的一面的周缘。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车端电连接器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连接处的密封性,从而提高车端电连接器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防水性能。

另外,所述固定板500中与浮动板310相对设置的一面的周缘设有第三卡槽5001,所述第三卡槽5001沿固定板500的厚度方向向内凹进。所述第二密封圈53包括环形密封本体530和第三卡止部531。环形密封本体530压设于固定板500中与浮动板310相对设置的一面的周缘,且环形密封本体530与第一密封圈35的第二卡合部352可拆卸地密封连接。第三卡止部531从环形密封本体530中与固定板500相对设置的一面沿环形密封本体530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且第三卡止部531卡设于第三卡槽5001内。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强第二密封圈53与固定板500之间的连接强度,有效提高了第二密封圈53与固定板500在连接和使用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圈53的第三卡止部531为凸点、凸环或凸条。进一步优选地,第三卡止部531为t型卡止部。

如图3和5所示,所述车端电连接器3还包括定位柱36。浮动板310上设有第一定位安装孔3102。所述定位柱36中远离固定板500的一端嵌设并铆接于第一定位安装孔3102内。且定位柱36中靠近固定板500的一端突出浮动板310。优选地,定位柱36的定位端360呈锥形。这样便于将定位柱36插接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定位套54。

所述电池端电连接器5还包括定位套54,所述定位套54安装于固定板500。固定板500上设有第二定位安装孔5002,所述定位套54埋设并铆接于第二定位安装孔5002。定位柱36中靠近固定板500的一端嵌设于定位套54内。

车端电连接器3的浮动板310上设置的定位柱36嵌设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固定座上设置的定位套54,这样能够使得车端电连接器3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接触时车端电连接器3的定位柱36先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定位套54定位,之后车端电连接器3的第一高压极柱320和第一低压极柱330才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上相对应的第二高压极柱510和第二低压极柱520接触,能够避免车端电连接器3的第一高压极柱320和第一低压极柱330分别与电池端电连接器5的第二高压极柱510和第二低压极柱520接触时因定位不准确造成损伤,且定位柱36和定位套54的配合结构还能保护插接后的高压极柱和低压极柱受到径向方向上的力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柱36可以设置两个,且分别安装在安装座12的两端,并位于高压极柱130的外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