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板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5458阅读:1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板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冷板以及应用该水冷板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电动汽车市场将会是以后最大的趋势,尽管油价低迷,在车型增加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电动汽车销售仍将创造新纪录。鉴于中国和欧洲的强劲增长,2016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bev+phev)将达到约55万辆,2015年第四季度的全球电动汽车累计销售量已达100万辆,而下一个百万辆销售业绩,大约将在18个月后实现,电动汽车已经开始走向大市场,而且又环保又便宜,但是电动车是需要电池的,因为功率较大,电池的发热量也很大所以必须给电动车的电池配上散热系统。现有的水冷板大多是单独的一层通道结构,散热需求不够,电池在运行时若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出,会造成电池的燃烧甚至爆炸,危害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冷板,采用双层结构,双面散热,提高散热效率,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冷板,包括板本体、与板本体前端连接的前堵头以及与板本体后端连接的后堵头,所述板本体内设有若干条处于上层的上水流通道和若干条处于下层的下水流通道,后堵头内设有用于连通上水流通道和下水流通道的连通腔,前堵头内设有与上水流通道连通的上腔和与下水流通道连通的下腔,前堵头的两侧设有与上腔连通的上接头和与下腔连通的下接头。

优选地,板本体与前堵头采用摩擦焊方式连接。

优选地,板本体与后堵头采用摩擦焊方式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将电池设置在相邻两个水冷板之间,多个水冷板同时对电池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延长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水冷板,所述水冷板之间采用连接管串联和/或并联方式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板,在板主体内设置双层水流通道,双面散热,提高散热效率,节省材料,减轻重量;前堵头和后堵头采用摩擦焊方式焊接,保证气密性;将多个水冷板采用串联、并联以及串并混合方式连接组成冷却系统对新能源汽车散热,及时将电池的热量散出,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冷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冷板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冷板中前堵头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冷板中板本体的剖视图a-a;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做具体说明。

图1至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冷板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所示,该水冷板100包括板本体10、与板本体10前端连接的前堵头20以及与板本体10后端连接的后堵头30,所述板本体10内设有若干条处于上层的上水流通道11和若干条处于下层的下水流通道12,后堵头30内设有用于连通上水流通道11和下水流通道12的连通腔31,前堵头20内设有与上水流通道11连通的上腔21和与下水流通道12连通的下腔22,前堵头20的两侧分别设有与上腔21连通的上接头23和与下腔22连通的下接头24,从上接头23进入的水流,先进入上腔21,再从上腔21分流进入处于上层的上水流通道11内,从水流通道11出来的水流聚集汇入连通腔31中,再从连通腔31进入处于下层的下水流通道12,从下水流通道12流出的水进入下腔22,最后从与下腔22连通的下接头24流出,这样水流在水冷板100的两面内进行流动,双面散热,提高散热效率,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板本体10与前堵头20采用摩擦焊方式连接;板本体10与后堵头30采用摩擦焊方式连接,减少了焊疤位置,外观更好看,使用空间更大,气密性更能保证。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水冷板100,水冷板100之间采用连接管200串联和/或并联方式连接,每个电池300处于两个水冷板100之间,对电池进行双面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延长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水冷板1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且本发明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发明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冷板,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板本体、与板本体前端连接的前堵头以及与板本体后端连接的后堵头,板本体内设有若干条处于上层的上水流通道和若干条处于下层的下水流通道,后堵头内设有用于连通上水流通道和下水流通道的连通腔,前堵头内设有与上水流通道连通的上腔和与下水流通道连通的下腔,前堵头的两侧设有与上腔连通的上接头和与下腔连通的下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水冷板在板主体内设置双层水流通道,双面散热,提高散热效率,节省材料,减轻重量;前堵头和后堵头采用摩擦焊方式焊接,保证气密性;将多个水冷板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混合方式连接组成冷却系统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及时将电池热量散出。

技术研发人员:王相彬;周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迈泰热传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21
技术公布日:2017.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