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LED贴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984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LED贴片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贴片支架,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LED贴片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LED照明技术日益成熟和发展,LED已成为一种新型光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将LED芯片制作成具有实际照明效果的LED灯要经过一个比较复杂的工艺过程,其中要把LED芯片贴装在支架上,该支架称之为LED贴片支架。

LED贴片支架包括金属支架和塑胶主体,由于传统的金属支架和塑胶主体的结构强度相对弱,在加工过程容易出现损坏,造成提高加工难度高,或长久使用下强度容易出现脆化。此外在现有技术中,LED贴片支架在封装LED芯片后,LED芯片的出光角度通常为120度左右,灯珠光效较差;与此同时,在120度的出光角度下,塑胶主体的杯壁厚度通常比较薄,塑胶主体与金属支架基座的接触面积较小,支架防水性能较低,并且,较薄的杯壁的破断强度较小,不利于LED贴片支架后续工序的稳定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舞台灯变焦成像镜头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强度LED贴片支架,包括金属支架和塑胶主体,所述塑胶主体成型于金属支架上,所述塑胶主体包括杯口、杯壁、杯底焊盘及位于杯底焊盘上的河道,所述塑胶主体还包括突体,所述突体设于塑胶主体底部中心,所述突体与塑胶主体为一体结构;所述金属支架包括两对设置的引脚,所述引脚与金属支架基准面之间形成夹角为65至8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突体处于两引脚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突体与两引脚形成拱形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突体内设有沉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杯壁设置有反射坡面,该反射坡面包括沿支架长度方向的两对称的长反射坡面,以及沿支架宽度方向的两对称的短反射坡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两对称的长反射坡面之间形成夹角为35至65度,所述两对称的短反射坡面之间形成夹角为35至65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通过在塑胶主体设计一与其一体结构的突体,突体位于塑胶主体底部中心,进一步提升塑胶主体的结构强度,金属支架包括两对设置的引脚,所述引脚与金属支架基准面之间形成夹角为65至80度,改变了传统的四个引脚为两个引脚,增加了杯底焊盘的强度,降低了模具的加工难度和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塑胶主体与金属支架的接触面积加大,支架防水性能大大提升,并且,塑胶主体的杯壁较厚,破断强度增强,有效提升LED贴片支架后续工序的稳定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至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强度LED贴片支架,包括金属支架1和塑胶主体2,塑胶主体2成型于金属支架1上,塑胶主体2包括杯口21、杯壁22、杯底焊盘23及位于杯底焊盘23上的河道24,塑胶主体2还包括突体25,突体25设于塑胶主体2底部中心,突体25与塑胶主体2为一体结构,突体25处于两引脚11之间,突体25与两引脚11形成拱形面,突体25内设有沉头孔251;金属支架1包括两对设置的引脚11,引脚11与金属支架1基准面之间形成夹角为65至8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杯壁22设置有反射坡面221,该反射坡面221包括沿支架长度方向的两对称的长反射坡面2210,以及沿支架宽度方向的两对称的短反射坡面2211。两对称的长反射坡面2210之间形成夹角为35至65度,两对称的短反射坡面2211之间形成夹角为35至65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塑胶主体2设计一与其一体结构的突体25,突体25位于塑胶主体2底部中心,进一步提升塑胶主体2的结构强度,金属支架1包括两对设置的引脚11,引脚11与金属支架1基准面之间形成夹角为65至80度,改变了传统的四个引脚为两个引脚,增加了杯底焊盘的强度,降低了模具的加工难度和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塑胶主体2与金属支架1的接触面积加大,支架防水性能大大提升,并且,塑胶主体2的杯壁较厚,破断强度增强,有效提升LED贴片支架后续工序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