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可靠型可正反插的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921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稳定可靠型可正反插的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稳定可靠型可正反插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源插头连接器和电源插座连接器是两个彼此配合对插以完成电源输送或数据传输的连接器,电源插头连接器广泛使用在手机数据线上,用于为手机充电或者数据的导出和导入。

现有技术中,电源插头连接包括有一绝缘座、一软舌板、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以及一屏蔽外壳,绝缘座由上绝缘体和下绝缘体组装形成,多个第一端子和多个第二端子分别设置于上绝缘体和下绝缘体上,软舌板夹设于上绝缘体和下绝缘体之间,屏蔽外壳外罩住绝缘座。上述结构虽然能够实现电源插头连接器的组装,并且可进行正插和反插,使用非常方便,然而,上述结构零部件多,组装繁琐,效率低,不利于批量生产组装,并且各个端子之间容易发生短接现象,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不佳。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电源插头连接器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可靠型可正反插的插头连接器,其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组装简便、稳定性和可靠性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稳定可靠型可正反插的插头连接器,包括有一第一绝缘体、一第二绝缘体、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以及一屏蔽外壳;该第一绝缘体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基座和两框条,两框条分别位于第一基座的两端,两框条之间形成有插槽;该第二绝缘体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二基座和隔板,第二基座与第一基座叠合固定在一起,该隔板悬于插槽中;该多个第一端子与第一绝缘体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多个第一端子左右间隔排布,多个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伸入插槽中并位于隔板的一表面上;该多个第二端子与第二绝缘体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多个第二端子左右间隔排布,多个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伸入插槽中并位于隔板的另一表面上;该屏蔽外壳外罩住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端子槽,该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位于对应的端子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板的前端面上边缘和下边缘均形成有导引斜面,该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分别位于对应导引斜面的后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的后端折弯延伸出有第一抵接部,第二端子的后端折弯延伸出有第二抵接部,该屏蔽外壳的后端套设有固定套环,该固定套环的后端嵌设有用于压抵并固定排线的压盖,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均抵压于排线上并与排线导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座的后端形成有卡槽,该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均位于卡槽中,排线卡于卡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盖为塑胶材质或金属材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座上设置有固定柱,该第二基座上设置有固定槽,该固定柱插入固定槽中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槽为两个,其分别位于第二基座的两侧,对应的,该固定柱也为两个,其位于第一基座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在第二绝缘体上一体成型出有隔板,取代了传统之另外组装软舌板的方式,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使得产品组装简便,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利于批量化生产组装,并且各端子之间不易出现短接现象,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通过于各端子的尾端折弯有抵接部,并配合设置固定套环和压盖,使得抵接部与排线紧密贴合而导通连接,实现了免焊接的目的,同时也杜绝了焊接带来的产品缺陷,使得产品品质更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第一绝缘体 11、第一基座

12、框条 101、插槽

102、固定柱 103、卡槽

20、第二绝缘体 21、第二基座

22、隔板 201、固定槽

202、端子槽 203、导引斜面

30、第一端子 31、第一接触部

32、第一抵接部 40、第二端子

41、第二接触部 42、第二抵接部

50、屏蔽外壳 60、固定套环

70、排线 80、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一第一绝缘体10、一第二绝缘体20、多个第一端子30、多个第二端子40以及一屏蔽外壳50。

该第一绝缘体10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一基座11和两框条12,两框条12分别位于第一基座11的两端,两框条12之间形成有插槽101。

该第二绝缘体20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第二基座21和隔板22,第二基座21与第一基座11叠合固定在一起,该隔板22悬于插槽101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11上设置有固定柱102,该第二基座21上设置有固定槽201,该固定柱102插入固定槽201中固定,并且,所述固定槽201为两个,其分别位于第二基座21的两侧,对应的,该固定柱102也为两个,其位于第一基座11的两侧。

该多个第一端子30与第一绝缘体10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多个第一端子30左右间隔排布,多个第一端子30的第一接触部31伸入插槽101中并位于隔板22的一表面上。

该多个第二端子40与第二绝缘体20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多个第二端子40左右间隔排布,多个第二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伸入插槽101中并位于隔板22的另一表面上。

该屏蔽外壳50外罩住第一绝缘体10和第二绝缘体20。

所述隔板22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端子槽202,该第一端子30的第一接触部31和第二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位于对应的端子槽202中,以防止各个第一接触部31和各个第二接触部41左右晃动。并且,所述隔板22的前端面上边缘和下边缘均形成有导引斜面203,该第一端子30的第一接触部31和第二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1分别位于对应导引斜面203的后侧。

所述第一端子30的后端折弯延伸出有第一抵接部32,第二端子40的后端折弯延伸出有第二抵接部42,该屏蔽外壳50的后端套设有固定套环60,该固定套环60的后端嵌设有用于压抵并固定排线70的压盖80,第一抵接部32和第二抵接部42均抵压于排线70上并与排线70导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11的后端形成有卡槽103,该第一抵接部32和第二抵接部42均位于卡槽103中,排线70卡于卡槽103中,所述压盖80为塑胶材质或金属材质,当采用塑胶材质时,可方便制作各种颜色和图案的压盖,以满足个性化定制。

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

将多个第一端子30和多个第二端子40分别置于成型模具中形成出第一绝缘体10和第二绝缘体20,使得多个第一端子30与第一绝缘体10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多个第二端子40与第二绝缘体20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然后,将第一绝缘体10和第二绝缘体20扣合固定在一起,接着,将屏蔽外壳50外罩住第一绝缘体10和第二绝缘体20;然后,将固定套环60由前往后套入,将排线70卡于卡槽103中,并使得第一抵接部32和第二抵接部42均抵压于排线70上并与排线70导通连接;最后,将压盖80嵌于固定套环60的后端压抵并固定住排线70即可。

使用的时候,当以正插方式与外部插座连接器对插时,该隔板22的前端向下翘曲,该第一端子30的第一接触部31与插座连接器内的端子接触导通;当以反插方式与外部插座连接器对插时,该隔板22的前端反方向翘曲,该第二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11与插座连接器内的端子接触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在第二绝缘体上一体成型出有隔板,取代了传统之另外组装软舌板的方式,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使得产品组装简便,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利于批量化生产组装,并且各端子之间不易出现短接现象,保证了产品质量,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通过于各端子的尾端折弯有抵接部,并配合设置固定套环和压盖,使得抵接部与排线紧密贴合而导通连接,实现了免焊接的目的,同时也杜绝了焊接带来的产品缺陷,使得产品品质更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