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连接组件和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810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电路板连接组件和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路板连接组件和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当终端内需要安装多个电路板时,常常采用线连的方式,而采用线连方式连接两个电路板时,连接线的长度通常至少需要50至60毫米,可能比电路板本身的尺寸还大,因而线连方式需要占用过多空间;但相关技术中的设备越来越小巧,安装空间通常也越来越小,因而这种连接方式并不适宜在狭小的空间内安装,且这种连接方式也不方便安装人员在狭小的空间内完成电路板的组装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电路板连接组件。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电路板;

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固定件之间;

所述固定件,用于与所述导电连接件相连接,并固定所述第一电路板和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配合工作的第二电路板;

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接,且与所述导电连接件分别位于所述固定件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中间区域,其中,所述导电连接件嵌入所述安装槽后与所述导电连接件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内侧设置有锯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固定底座和第一安装针,所述第一安装针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的上底面;

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针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针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后所述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还包括固定孔,

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固定轴,设置在所述固定件的四周,与所述固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针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同时,所述固定轴插入所述固定孔,以固定所述第一电路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底座的下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针,所述第二安装针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与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所述固定件相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安装针底座,所述第二安装针安装在所述安装针底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针上设置有稳定件,用于稳定所述第二安装针,并将所述第二安装针分别第一段安装针和第二段安装针,所述第一段安装针位于所述安装针底座与所述稳定件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安装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段安装针的长度,且所述第二段安装针的长度小于预设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主板电路,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电源板电路或者按键板电路;

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公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连接组件。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连接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时,通过借助导电连接件和固定件相连接,使得两个电路板可通过层状结构相连接,而这种连接方式相比于线连方式而言,由于不需要使用连接线,使得对空间的占用基本等于电路板本身的尺寸,因而可有效地节省对终端内部空间的占用,方便在较小的安装空间内连接多个电路板,同时由于节省了对空间的占用,因而这种层状结构的连接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安装人员对电路板进行组装操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路板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路板连接组件中第一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路板连接组件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路板连接组件中第二电路板的主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电路板连接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电路板连接组件,

10第一电路板、101第一安装孔、102固定孔,

20导电连接件、201固定底座、202第一安装针,

30固定件、301安装槽、3011锯齿、302固定轴,

40第二电路板、401第二安装针、4011稳定件、402安装针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至5所示的电路板连接组件1,包括:

第一电路板10;

导电连接件2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0相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0与固定件30之间;

所述固定件30,用于与所述导电连接件20相连接,并固定所述第一电路板10和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0配合工作的第二电路板40;

所述第二电路板40,与所述固定件30相连接,且与所述导电连接件20分别位于所述固定件30的两侧。

在连接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40时,通过借助导电连接件20和固定件30相连接,使得两个电路板可通过层状结构相连接,而这种连接方式相比于线连方式而言,由于不需要使用连接线,使得对空间的占用基本等于电路板本身的尺寸,因而可有效地节省对终端内部空间的占用,方便在较小的安装空间内连接多个电路板,同时由于节省了对空间的占用,因而这种层状结构的连接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安装人员对电路板进行组装操作。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30包括安装槽301,所述安装槽301设置在所述固定件30的中间区域,其中,所述导电连接件20嵌入所述安装槽301后与所述导电连接件20相连接。

固定件30的正中间区域可设置安装槽301,这样导电连接件20即可嵌入该安装槽301内,以通过嵌套的方式与导电连接件20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301内侧设置有锯齿3011。

通过在安装槽301内侧设置锯齿3011,可使得导电连接件20与固定件30的连接更加稳固,避免由于导电连接件20的尺寸略小于该安装槽301而使得导电连接件20在该安装槽301内发生松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件20包括固定底座201和第一安装针202,所述第一安装针202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201的上底面;

其中,固定底座201的材质可以是塑料、尼龙等不导电材质,而第一安装针202的材质可以是铜等金属导电材质。

所述第一电路板10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针202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101,所述第一安装针202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101后所述导电连接件2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0相连接。

导电连接件20上的第一安装针202插入第一电路板10上与第一安装针202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101导电连接件2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10相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10还包括固定孔102,

所述固定件30还包括固定轴302,设置在所述固定件30的四周,与所述固定孔10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针202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101同时,所述固定轴302插入所述固定孔102,以固定所述第一电路板10。

第一电路板10的四个角落还可以设置固定孔102,而固定件30的四周还可以设置与固定孔102数目相同且位置相对应的固定轴302,这样,第一安装针202插入第一安装孔101的同时,固定轴302也可插入该固定孔102,以稳固该第一电路板10,以尽可能避免导电连接件20与第一电路板10相连接后,第一电路板10出现晃动。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底座201的下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上述图1至图5并未示出);

所述第二电路板4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针401,所述第二安装针401插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后所述第一电路板10和与所述第二电路板40通过所述固定件30相固定,其中,第二安装针401可以是杜邦针。

导电连接件20的固定底座201的下底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这样第二电路板40上的第二安装针401插入其第二安装孔后,由于导电连接件20又嵌入了固定件30的安装槽301内并与第一电路板10相固定,因而,第一电路板10和与所述第二电路板40可通过该固定件30相固定。

其次,由于第二电路板40与固定件30、固定件30与导电连接件20、以及导电连接件20与第一电路板10的连接非常紧凑,因而,本公开的这种层状连接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路板的连接高度、提高了电路板的连接稳定性,同时,由于这种紧凑的层状连接方式使得相邻部件之间并没有形成层间空隙,因而,这种电路板连接组件中相邻部件之间并不会形成空气流,这就避免了对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进行噪声干扰,如由于电路板连接组件本身不会形成空气流,因而可避免对电路板上的喇叭造成噪声干扰等。

另外,由于这种电路板连接方式属于层状结构连接,因而,当各部件位置摆放好之后,组装人员从一头直接轻轻一推即可完成电路板的组装(如从第一电路板10侧轻轻一推,第二电路板40上的第二安装针401就会插入嵌入该固定件30的安装槽301中的导电连接件20的固定底座201的下底面的第二安装孔内,而导电连接件20上的第一安装针202也会插入第一电路板10上的第一安装孔101内,同时,固定件30上的固定轴302也会插入第一电路板10上的固定孔102中以固定第一电路板10),因而,这有利于提高电路板的组装效率,方便组装人员在较小的空间进行电路板组装。

最后,由于导电连接件20的作用为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40相固定后能够使两者形成电连接、相互导通以配合工作,且导电连接件20又与第一电路板10相连接,因而,导电连接件20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10与固定件30之间相比于导电连接件20位于第一电路板10一侧(如上侧)且固定件30同时位于该第一电路板10的另一侧(下侧)而言,可以减少第一电路板10上的第一安装孔101的数目,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一电路板10的复杂度,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40包括安装针底座402,所述第二安装针401安装在所述安装针底座402上。

第二电路板40上还可以设置有安装针底座402,这样,第二安装针401可安装在所述安装针底座402上。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针401上设置有稳定件4011,用于稳定所述第二安装针401,并将所述第二安装针401分别第一段安装针和第二段安装针,所述第一段安装针位于所述安装针底座402与所述稳定件4011之间。

为了避免第二安装针401过长而易折、稳固性不好,可在第二安装针401上安装稳定件4011,这样,就将第二安装针401分为了两段,而稳定件4011也有利于增强每段安装针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安装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段安装针的长度,且所述第二段安装针的长度小于预设长度。

第二段安装针是用来插入导电连接件20的固定底座201的,因而第二段安装针的长度不用过长,可以小于预设长度,只要足以插入该固定底座201以传递电信号即可,如该第二段安装针的长度可以略大于固定底座201厚度;

另外,由于导电连接件20的作用为在第二安装针401插入导电连接件20的固定底座201后,第一电路板10和第二电路板40能够形成电连接、相导通,因而,导电连接件20位于第一电路板10和固定件30之间相比于位于第一电路板10分别位于导电连接件20和固定件30两侧(即导电连接件20和固定件30同时位于第一电路板10的相同侧,如下侧)而言,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二安装针401的长度,尤其是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二段安装针的长度,有利于进一步节省电路板连接组件对空间的占用,且由于电路板连接组件整体高度降低了,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路板连接组件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10包括主板电路,所述第二电路板40包括电源板电路或者按键板电路;

所述导电连接件20可以包括:公座。

对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电路板连接组件1,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连接组件1。

该终端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而该终端可以是小型音箱等。

本领域技术用户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