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141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极片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芯制备工序中,为了提升电芯的能量密度,用来制作电芯的极片的箔材越来越薄,也越来越软。在极耳生产工序到卷绕工序之间,由于箔材过薄过软,导致加工出来的极耳容易翘曲软塌,极易产生翻折折角现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加工设备,能够缓解极耳产生翻折和折角的情况。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加工设备,其包括:

第一成型装置,能够与极片配合以在所述极片的空白集流体上形成第一加强筋,沿所述空白集流体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加强筋相对所述空白集流体的一侧面凸出,并相对所述空白集流体的另一侧面凹入;

裁切装置,所述第一成型装置和所述裁切装置沿所述极片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裁切装置能够对所述空白集流体进行裁切,以裁切出多个间隔设置的极耳,各所述极耳具有所述第一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一成型装置包括第一工作辊和第二工作辊,

在所述空白集流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二工作辊位于所述空白集流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二工作辊能够相互啮合并对所述空白集流体进行滚压,以使所述空白集流体上形成所述第一加强筋。

优选地,

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二工作辊中的一者为齿轮辊,另一者为橡胶辊。

优选地,

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二工作辊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凸起,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优选地,还包括:

第二成型装置,所述第一成型装置和所述第二成型装置沿所述极片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成型装置能够在形成有所述第一加强筋的空白集流体上形成第二加强筋;

其中,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凸出方向相反。

优选地,

所述裁切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成型装置与所述第二成型装置之间,

所述第二成型装置能够在形成有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极耳上形成有所述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二成型装置包括第一冲压部及第二冲压部,

所述第一冲压部及所述第二冲压部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凸起,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在所述极耳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冲压部与所述第二冲压部相对运动并对所述极耳进行冲压,使得所述极耳上形成所述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

所述第二成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成型装置和所述裁切装置之间,所述裁切装置裁切后的各所述极耳具有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第二成型装置为滚压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工作辊和所述第二工作辊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所述第一工作辊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且各所述第二工作辊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极片加工设备,通过第一成型装置在空白集流体上形成第一加强筋,可加强空白集流体的强度,在使用裁切装置裁切极耳时,可缓解裁切出的极耳随着裁切装置发生卷翘的情况,从而降低该极耳与后续设备发生摩擦或碰撞,继而导致极耳产生翻折、折角及磨损的情况,提高了产品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极片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极片加工设备中,第一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极片加工设备中,第二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极片加工设备中的第一成型装置,加工出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极片加工设备中第一成型装置、裁切装置及第二成型装置,加工出的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成型装置;

100-第一工作辊;

101-第二工作辊;

11-裁切装置;

12-第二成型装置;

120-第一冲压部;

121-第二冲压部;

13-放卷装置;

14-张力控制装置;

15-过程纠偏装置;

16-浮动辊;

17-主驱动辊;

2-极片;

20-空白集流体;

200-极耳;

201-第一加强筋;

202-第二加强筋;

21-涂覆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加工设备,其包括第一成型装置10和裁切装置11,第一成型装置10和裁切装置11沿极片2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且此第一成型装置10能够与极片2配合以在极片2的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一加强筋201,如图4所示。其中,沿空白集流体20的厚度方向,第一加强筋201相对空白集流体20的一侧面凸出,并相对空白集流体20的另一侧面凹入。而裁切装置11能够对形成有第一加强筋201的空白集流体20进行裁切,以裁切出多个间隔设置的极耳200,各极耳200具有第一加强筋201,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中,首先通过第一成型装置10在极片2的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一加强筋201,以加强空白集流体20的强度,这样在后续使用裁切装置11对此空白集流体20进行极耳200裁切时,由于裁切出的极耳200具有第一加强筋201,因此可缓解裁切出的极耳200随着裁切装置11发生卷翘的情况,从而降低该极耳200与后续设备发生摩擦或碰撞,继而导致极耳200产生翻折、折角及磨损的情况,提高了产品质量。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极片2除了包括用于制作极耳200的空白集流体20,还包括涂覆有活性物质材料的涂覆部21,此空白集流体20从涂覆部21的一侧向外延伸。其中,该空白集流体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加强筋201的延伸方向均为极片2的宽度方向,此极片2的宽度方向可以为如图4和图5中所示的X方向。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第一成型装置10包括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在空白集流体20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位于空白集流体20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能够相互啮合并对空白集流体20进行滚压,以使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一加强筋201。

其中,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各第一工作辊100沿极片2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且各第二工作辊101沿极片2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具体地,在极片2沿其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均需要加工极耳200时,该第一成型装置10可包括两套相互配合的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通过这两套工作辊分别对极片2的相对两侧的空白集流体20进行滚压,以使极片2的相对两侧的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一加强筋201。

基于上述描述可知,此第一成型装置10为滚压装置,可通过滚压的方式在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一加强筋201,这种加工方式在保证空白集流体20与涂覆部21连接处的强度的同时,还可提高第一加强筋201的加工效率。另外,这种滚压加工方式对空白集流体20的厚度方向上的冲击较小,因此在使用该滚压装置形成第一加强筋201时,可使第一加强筋201的末端尽量靠近空白集流体20与涂覆部21的连接处,以提高空白集流体20的结构强度,从而可提高裁切后的具有此第一加强筋201的极耳200的结构强度。优选地,空白集流体20与涂覆部21的连接处与第一加强筋201的末端之间的距离可为1mm。

其中,第一加强筋201的首端可延伸至空白集流体20的边缘处,以进一步提高空白集流体20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筋201的末端指向第一加强筋201的首端的方向为空白集流体20的延伸方向。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中的一者为齿轮辊,另一者为橡胶辊。由于橡胶辊具有柔性,不仅能够保证齿轮辊上的齿条与橡胶辊相互啮合,以在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一加强筋201;而且还可缓解空白集流体20在齿轮辊与橡胶辊之间传送过程中的磨损情况。另外,在极片2传送的过程中,该齿轮辊与橡胶辊能够分别绕自身轴线转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齿轮辊与橡胶辊始终保持啮合状态,以连续的在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一加强筋201。

其中,上述齿轮辊可在电机等驱动结构的带动下进行转动,而橡胶辊可在极片2的传送过程中由空白集流体20带动其转动。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凸起,另一者设置有与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相啮合,不仅能够使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一加强筋201,而且还可保证第一加强筋201的凹入深度,从而保证第一加强筋201的加工效果。具体地,该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可为两个能够相互啮合的齿轮辊,在极片2传送的过程中,该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工作辊100与第二工作辊101始终保持啮合状态,以连续的在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一加强筋201。

其中,当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均为齿轮辊时,为了缓解空白集流体20在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之间传送过程中的磨损情况,可使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均在电机等驱动结构的带动下进行转动。

如图1所示,此极片加工设备还可包括第二成型装置12,上述第一成型装置10和第二成型装置12沿极片2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此第二成型装置12能够在形成有第一加强筋201的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二加强筋202;其中,第二加强筋20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加强筋201的延伸方向相同,但第二加强筋202的凸出方向与第一加强筋201的凸出方向相反,如图5所示。这样设计进一步提高了空白集流体20的结构强度,缓解裁切出的极耳200发生卷翘的情况,从而缓解该极耳200与后续设备(例如:过辊、卷绕设备)发生摩擦或碰撞,继而导致极耳200产生翻折、折角及磨损的情况,提高了产品质量。

基于上述结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裁切装置11可设置在第一成型装置10与第二成型装置12之间,该第二成型装置12能够在形成有第一加强筋201的极耳200上形成有第二加强筋202。也就是说,在对极片2的极耳200进行加工时,先通过第一成型装置10中的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相互啮合并对空白集流体20进行滚压,以使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一加强筋201;再经过裁切装置11对形成有第一加强筋201的空白集流体20进行裁切,以裁切出多个间隔设置的极耳200;然后通过第二成型装置12在形成有第一加强筋201的极耳200上形成第二加强筋202,进一步提高极耳200的结构强度,避免极耳200在传送过程中发生卷翘的情况,从而降低极耳200翻折、折角及磨损的概率,提高产品质量。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述第二成型装置12包括第一冲压部120及第二冲压部121,第一冲压部120及第二冲压部121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凸起,另一者设置有与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在极耳200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冲压部120与第二冲压部121相对运动并对极耳200进行冲压,使得极耳200上形成第二加强筋202。也就是说,该第二加强筋202可通过冲压加工的方式形成,这样可降低对极耳200上的第一加强筋201的影响。

其中,该第二成型装置12也可为滚压装置,该滚压装置的结构可与上述第一成型装置10的结构相同,因此,该第二成型装置12具有第一成型装置10所具备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成型装置12是对裁切后的极耳200进行滚压,所以当该第二成型装置12采用与第一成型装置10的结构相同的滚压装置时,为了缓解极耳200在第二成型装置12的两工作辊之间传送过程中的磨损情况,可使第二成型装置12中的两个工作辊均在电机等驱动结构的带动下进行转动。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成型装置12设置在第一成型装置10和裁切装置11之间,裁切装置11裁切后的各极耳200具有第一加强筋201和第二加强筋202。也就是说,在对极片2的极耳200进行加工时,先通过第一成型装置10中的第一工作辊100和第二工作辊101相互啮合并对空白集流体20进行滚压,以使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一加强筋201;再通过第二成型装置12在形成有第一加强筋201的空白集流体20上形成第二加强筋202,然后通过裁切装置11对形成有第一加强筋201和第二加强筋202的空白集流体20进行裁切,以裁切出多个间隔设置的极耳200,各极耳200均具有第一加强筋201和第二加强筋20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这种加工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空白集流体20的结构强度,缓解裁切出的极耳200随裁切装置11的移动发生卷翘的情况,提高了极耳200的结构强度,从而降低了极耳200产生翻折、折角及磨损的情况,提高了产品质量。

优选地,第二成型装置12可为滚压装置,通过该滚压装置可连续的形成有第二加强筋202,便于裁切后的各极耳200均具有第一加强筋201和第二加强筋202。其中,该第二成型装置12的结构可与上述第一成型装置10的结构相同,因此,该第二成型装置12具有第一成型装置10所具备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各极耳200上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201之间具有第二加强筋202。进一步地,第二加强筋202与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201之间的间距相等。这样设计可缓解极耳200在其厚度方向上发生错位的情况,从而可保证极耳200的结构强度及外观质感。

其中,如图1所示,该极片加工设备还可包括放卷装置13、张力控制装置14、过程纠偏装置15、浮动辊16及主驱动辊17。其中,该放卷装置13用于卷绕未裁切极耳200的极片2,张力控制装置14用于调节极片2传送过程中的张力,过程纠偏装置15用于防止传送过程中极片2发生较大的偏移,而浮动辊16进一步调节极片2传送过程中的张力,主驱动辊17用于带动极片2向收卷装置(图中未示出)所在的A位置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