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155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共面度较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用于数据传输、数据储存或图像显示等电子产品的接口规格繁多,从早期普遍应用的ATA(AdvancedTechnology Attachment)到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和较近期的SAS界面(串行SCSI,Serial Attached SCSI)。对许多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新兴应用来说,串行技术可解决传统并行技术所面临的性能瓶颈问题,串行附加式SCSI(SAS)即是并行SCSI基于串行技术的发展,除了有更高的讯号传输速率优点以外,SAS接口也能和SATA驱动器兼容,体积也较SCSI小很多。

当SATA接口在演变上遇到传输速率的瓶颈时,通过利用PCIe作为突破口,由此产生了SATA Express接口(SATA+PCIe);当SAS接口的发展遇上传输速率的瓶颈时,也使用PCIe进行突破,进而产生了U.2(SFF-8639),其为SAS接口与PCIe接口的组合,由于SAS接口本身就能兼容SATA,因此SFF-8639接口能兼容SATA、SAS、SATA Express、PCIe等规格的连接器。SFF-8639连接器主要支持高速串行讯号和电源,一般采用增强型设计,能够在紧凑型存储应用中实现更高的可靠性,然而SFF-8639连接器整体体积较小,端子数量较多,因此端子的焊脚共面度难以保证。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面度较好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主体部和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具有顶壁、底壁和形成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对接空间,所述底壁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且朝背离对接空间方向突伸的突伸部,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一固定于主体部的固定部、自固定部前端向前延伸的接触臂、位于其后端以与电路板相连的焊脚,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若干第二端子、若干第三端子和若干第四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臂并排设置于顶壁上并且突伸入对接空间,所述第二端子和第三端子的接触臂呈并排分别设置于底壁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第四端子的接触臂并排设置于底壁的突伸部上,所述第四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三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存在距离,第三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存在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至少一个第二端子固定部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注塑成型于若干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外的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具有与所述绝缘本体的主体部配合定位的定位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端子还具有位于所述固定部与焊脚之间且将两者相连的延伸部,所述第一端子的延伸部为自其固定部向下延伸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底壁上的所述导电端子的延伸部向上拱起设置,以向上突伸入所述绝缘块上设置的对应收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部具有位于后侧且向后开放设置的安装空间及位于安装空间两侧的安装壁,所述定位部为自向两侧突伸的定位突块,所述安装壁上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具有沿横向方向尺寸加宽的基体,所述基体的宽度大于其接触部和/或焊脚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两侧具有与前述绝缘本体干涉定位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基体前方。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设置于突伸部上的第四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二端子的固定部与焊脚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如此使得位于底壁上的导电端子能够具有较好的共面度,以平贴于电路板上,整体焊接质量更为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立体组装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5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组装图。

图6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第四端子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第四端子的侧视图。

图9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第二端子的侧视图。

图10是沿图1中线A-A的阶梯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以焊接至一电路板5上,且包括绝缘本体1及安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电连接器100通过插置于其绝缘本体1两侧的固定件4将其定位并锁固于电路板5上。

其中,请参阅图1至图5及图10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呈纵长型,其具有主体部11和自所述主体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所述对接部12具有顶壁101、底壁102和形成于顶壁101和底壁102之间的对接空间103,所述底壁102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部分121、第二部分122以及位于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之间且朝背离对接空间103方向突伸的突伸部123。

所述主体部11具有安装面110、位于安装面110后侧且向后开放设置的安装空间112及位于安装空间112两侧的一对安装壁113,每一所述安装壁113的内侧面向外凹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槽1131。所述安装面110与一对所述安装壁113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安装空间112。所述主体部11的安装面110向前凹陷形成一狭槽115,所述狭槽115呈纵长状且沿横向方向自一侧安装壁113延伸至另一侧安装壁113,所述定位槽1131与所述狭槽115相连通。

若干所述导电端子2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每一导电端子2具有一固定于所述主体部11的固定部21、自固定部21前端向前延伸至所述对接部12的接触臂22、位于其后端以与电路板相连的焊脚24。所述导电端子2还具有位于所述固定部21与焊脚24之间且将两者相连的延伸部23。

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第一端子201、若干第二端子202、若干第三端子203和若干第四端子204,所述第一端子201的延伸部23为自其固定部21向下延伸形成;位于所述底壁102上的所述导电端子2(至少为第二、第三、第四端子202、203、204中的一组)的延伸部23向上拱起设置,以向上突伸入所述绝缘块3上设置的对应收容槽33内。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底壁102上的导电端子2的延伸部23的顶面平齐。

所述第一端子201的接触臂22并排设置于顶壁101上并且向下突伸入对接空间103,所述第二端子202和第三端子203的接触臂22呈并排分别设置于底壁102的第一部分121和第二部分122上,第四端子204的接触臂22并排设置于底壁的突伸部123上。所述第二端子202、第三端子203及第四端子204的接触臂22向上突伸入对接空间103内,且与第一端子201的接触臂22沿绝缘本体1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于对接空间103的两侧。所述第二端子202与第三端子203的接触臂22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一端子201的接触臂22在高度方向上位于第二端子202的接触臂22上方,所述第四端子204的接触臂22在高度方向上位于第二端子202的接触臂22下方。

所述第二、第三、第四端子202、203、204的焊脚24平齐设置且沿横向方向排成一排,并且位于所述第一端子201的焊脚24前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端子204的延伸部23及焊脚24为自其固定部21的后端撕破形成,且该固定部21于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其对应的延伸部23和/或焊脚24的宽度。

请参图6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01的固定部21具有沿横向方向尺寸加宽的基体211,所述基体211的宽度大于其接触部22和/或焊脚24的宽度。同时,所述第一端子201的固定部21两侧具有位于安装面110前方且与前述绝缘本体1干涉定位的突出部212,所述突出部212位于所述基体211的前方。

请参照图8、图9所示,于高度方向上,所述第四端子204的焊脚24位于其固定部21的上侧,具体地,所述第四端子204的固定部21与焊脚24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L1,第二端子202的固定部21与焊脚24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L2,第三端子203的固定部21与焊脚24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L3,其中L1大于L2,且L1大于L3。

所述第二端子202的固定部21与焊脚24在高度方向上的距离L2不为零,也即所述第二端子202的固定部21与焊脚24在高度方向上必存在一定的距离,且该距离L2为至少一个第二端子202的固定部21的高度。同第二端子202类似,第三端子203的固定部21与焊脚24在高度方向上必然存在一定距离,也即L3不为零。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还具有注塑成型于若干第一端子201的固定部21外的绝缘块3,所述绝缘块3具有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主体部11配合定位的定位部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31为自绝缘块3的两侧向外侧突伸的定位突块,该定位突块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前端具有削尖的导引部311,以利用定位部31向绝缘本体1内的插入。所述定位部31自后向前插入所述主体部11后侧设置的对应定位槽1131内并与之配合,所述绝缘块3前侧设置的插入部32伸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狭槽115内,位于所述插入部32后侧的阻挡面30向前抵接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安装面110。

所述绝缘块3的底部设有若干向上凹陷且沿横向方向排列的所述收容槽33,所述收容槽33由绝缘块3底部设置的若干导引凸块34间隔形成,位于所述底壁102上的所述导电端子2的所述延伸部23与收容槽33一一对应,且被两侧的导引凸块34限位,以保证位于底壁102上的导电端子2的位置度及正位度,在绝缘块3组装到绝缘本体1时,前端削尖的导引凸块34可方便对应延伸部23的插入。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100为沉板型,其通过注塑成型于若干第一端子201外的绝缘块3,有效保证端子数目众多的第一端子201焊脚的共面度,且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脚24位于同一高度以平贴、焊接于所述电路板5上,导电端子2的插入及组装定位较为简单。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