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2834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SMA连接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小型螺纹连接的同轴连接器。此种同轴连接器在接合时,往往需透过其中一端的对接连接器上之螺帽,以螺合的方式旋入另一端的同轴连接器上,借以使彼此相耦合而达到连接器的稳固接合。

然而,此种方式虽然可使同轴连接器达到稳固接合的目的,但在大量生产需要达到节省时间的考量上,则相对显得费时与不易。且在现有SMA系列的电连接器中,当前大部份系使用将螺纹车削去除的作法,但在实测上阻抗是有问题的,且特性极不稳定,目前SMA(F)快速插拔接头在市场上没有可以与原螺纹结构设计相媲美的优异电气特性产品,且受限于标准SMA本体之空间即共振腔体壁薄以及结合长度等限制因素所影响而增加设计的困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结构,其透过多个弹性臂以卡扣的方式,达到使同轴连接器可方便且快速地插拔之目的与功能,且可作较长时间的稳固结合作用,即使没有卡扣设计,也不减其原有电气特性的表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结构,所述同轴连接器用于与一个对接连接器耦合,且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一个与所述同轴连接器相接合的内螺纹壳体;所述同轴连接器包括:一个接头本体,具有沿着所述接头本体周缘向前延伸而出的多个弹性爪片,且多个弹性爪片围绕于所述接头本体前端处;以及一个端子,设于所述接头本体内;所述弹性爪片上设有一个向外突起之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用于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内螺纹壳体内部的螺纹相卡合。

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由金属材质制成。

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由一个第一套筒与一个第二套筒相套合而构成,且所述第二套筒由所述第一套筒前端套入而结合于所述第一套筒外。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外环设有一个第一结合部,而所述第二套筒内则环设有一个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相配合使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结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结合部为凸起的凸环,而所述第二结合部则为凹入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接头本体更具有一个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套筒后端处。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后端延伸有一个接线部。

优选地,所述端子沿所述第一套筒轴向配置于所述第一套筒内中心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内系设有一个包覆于所述端子外的绝缘体。

优选地,多个弹性爪片彼此间具有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与对接连接器相接合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接头本体-1;弹性爪片-10;间隙-100;卡合部-101;第一套筒-11;第一结合部-110;握持部-111;接线部-112;第二套筒-12;第二结合部-120;端子-2;绝缘体-3;对接连接器-4;内螺纹壳体-40;内螺纹-400;对接端子-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揭露本实用新型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及图2,系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的结构,该同轴连接器用于与一个对接连接器4(如图4所示)耦合,借以达到讯号传递之目的;该同轴连接器包括一个接头本体1、以及一个设于该接头本体1内的端子2;其中:

该接头本体1主要由金属材质制成;在本实施例中,该接头本体1可由一个第一套筒11与一个第二套筒12相套合而构成。请一并参阅图3所示,上述端子2沿该第一套筒11的轴向配置于该第一套筒11内的中心处,并且该第一套筒11内设有一个包覆于该端子2外的绝缘体3。该第二套筒12由该第一套筒11前端套入,以结合于该第一套筒11外;在本实用新型所举之实施例中,该第一套筒11外环设有一个第一结合部110,而该第二套筒12内则环设有一个第二结合部120,所述第一结合部110可为凸起的凸环,所述第二结合部120可为凹入的凹槽,第一、二结合部110、120相配合从而使第一、二套筒11、12能稳固结合。

再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接头本体1更可具有一个握持部111,该握持部111可供人手握持着该同轴连接器从而便于与所述对接连接器作耦接;在本实施例中,该握持部11位于该第一套筒11后端处。此外,该握持部11后端延伸有一个接线部112,用于供一缆线(图略)穿入该接线部112内而与上述端子2作电性接合。

再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4主要透过一内螺纹壳体40而与该同轴连接器相接合,以供所述对接连接器4的对接端子41与上述端子2作插接。本实用新型主要在该接头本体1上设有多个弹性爪片10,该弹性爪片10沿着该接头本体1周缘向前延伸而出,且该弹性爪片10彼此间具有间隙100而间隔地围绕于该接头本体1前端处,并且各该弹性爪片10上分别设有一个向外突起之卡合部101,各卡合部101位于各弹性爪片10的前端处;当所述对接连接器4与该同轴连接器相接合时,所述对接连接器4之内螺纹壳体40即可透过其内的内螺纹400而与该卡合部101相咬合、或使该卡合部101螺入内螺纹400内,借以达到所述对接连接器4与该同轴连接器相接合时之定位及结合所需,故可达到方便且快速地插拔的目的与功能,同时又可获得极佳之电气特性表现。

另外,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该第一、二套筒11、12可一体构成该接头本体1。而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主要系方便于将既有的第一套筒11等料件作修改(如切削既有的外螺纹),并组套该第二套筒12而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然若无库存料件,也可以如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直接将该接头本体1设计为一体成型。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透过多个弹性臂以卡扣的方式,达到使同轴连接器可方便且快速地插拔之目的与功能,且可作较长时间的稳固结合作用,即使没有卡扣设计,也不减其原有电气特性的表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