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及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133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及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及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总成。



背景技术:

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必然选择。但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动力电池系统的技术突破。动力电池技术主要可分为成组技术、电气技术、控制技术及热管理技术。对于电池成组技术而言,电池成组的单元最小为单个电芯,其次为电池模组,然后是电池组,最后是电池系统。从电池模组到电池系统,模组的固定板起着关键作用。模组固定板的设计对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大影响。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模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同时参照图1和图2,若干个电池模组1,被模组固定板2侧压固定成为一体。但是,对于现有技术中模组固定板2的设计而言,其轻量化设计考虑不足,通过简单的开孔设计,易造成模组固定板2及系统整体重量和成本的上升。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模组固定板2采用平板式设计,其强度不足,容易开裂,可靠性差;另外,没有设计专门的线束和控制板固定点,造成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和系统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及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总成,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现电池组的轻量化,提高对电池模组的固定强度以及保证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其中,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拉杆孔;

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拉杆孔配合;

线束固定座,所述线束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如上所述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包括左固定板、中间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所述左固定板和所述右固定板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中间固定板的两端,所述拉杆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固定板和所述右固定板上。

如上所述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左固定板、所述右固定板和所述中间固定板为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线束固定座为U形,所述线束固定座上具有开口的一端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拉杆孔为腰形孔。

如上所述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如上所述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的边缘上设置有翻边。

如上所述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总成,包括电池模组和控制板,其中,所述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总成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所述主体与所述电池模组通过所述拉杆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与所述主体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总成,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主体上固定设置有螺柱,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主体和所述控制板通过所述螺柱和所述固定孔的配合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及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总成,实现了电池组的轻量化,提高了对电池模组的固定强度;同时,通过线束固定座的设计,实现了对电池组上线束的固定管理,保证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模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中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模组 2-模组固定板

10-主体 20-拉杆

30-电池模组 40-控制板

100-中间固定板 110-螺柱

200-左固定板 300-右固定板

400-翻边 500-减重孔

600-安装架 700-线束固定座

800-拉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同时参照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其包括主体10、拉杆20和线束固定座700;其中,主体10上设置有拉杆孔800,拉杆20与拉杆孔800配合;线束固定座700固定设置在主体10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预先将多个电池模组30按照规定的组合方式集合成电池组,再将两个主体10分别设置在电池组的两侧,将拉杆20从电池组一侧的主体10上的拉杆孔800中穿入,并进一步穿过电池模组30上的对应的孔后,从电池组另一侧的主体10上的拉杆孔800中穿出,以同时将两个主体10锁紧在电池组上,从而实现了对各个电池模组30的固定,然后可以将电池动力系统上的线束穿入线束固定座700中,从而实现了对电池动力系统上的线束的管理。

具体而言,主体10包括左固定板200、中间固定板100和右固定板300,左固定板200和右固定板300分别固定设置在中间固定板100的两端,拉杆孔800分别设置在左固定板200和右固定板300上,其中,左固定板200和右固定板300可以采用对称的结构,从而可以保证对两侧的电池模组30具有相同的固定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工艺加工,左固定板200、右固定板300和中间固定板100可以为一体成型。

具体地,线束固定座700可以为U形,线束固定座700上具有开口的一端与主体10固定连接,从而可以使线束固定座700与主体10之间形成可以用于穿设线束的孔,以便于固定线束。

进一步地,拉杆孔800可以为腰形孔,从而可以在实际固定过程中对主体10的位置进行调整,防止因孔位出现偏差而导致固定困难的问题。

进一步地,主体1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减重孔500,以降低该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的重量,进而实现电池组的轻量化。

进一步地,主体10的边缘上可以设置有翻边400,以提高该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整体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了对电池模组30的固定强度以及保证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其中,翻边400可以具体设置在左固定板200和右固定板300的侧边缘,以及设置在中间固定板100的上边缘,如图3所示。

为了便于将电池组整体固定到电池系统中,主体10上还可以固定设置有安装架600,安装架600上可以设置安装孔,以便将螺栓穿过安装孔以及电池系统中对应的孔来实现电池组的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总成,包括电池模组30和控制板40,其中,该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总成还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其中,主体10与电池模组30通过拉杆20固定连接,控制板40与主体1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主体10上可以固定设置有螺柱110,控制板40上可以设置有固定孔,主体10和控制板40通过螺柱110和固定孔的配合固定连接,从而方便了对控制板40的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模组固定架及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组总成,实现了电池组的轻量化,提高了对电池模组的固定强度;同时,通过线束固定座的设计,实现了对电池组上线束的固定管理,保证了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