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装置以及具有该线圈装置的电子膨胀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8116发布日期:2018-06-30 06:1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圈装置以及具有该线圈装置的电子膨胀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电子领域,具体涉及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等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及节流装置组成;随着对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降低能耗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电子膨胀阀因为能够有效的控制制冷剂的流量且控制精度较高,可以使空调系统与实际需求配合度较高,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电子膨胀阀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但传统的电子膨胀阀基本应用于家用空调中,相比于家用空调,车用空调的工况较为复杂,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就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工况,对于电子膨胀阀耐高温耐腐蚀的要求更为严格,而且车辆是处于行驶中,还有较高的耐振动性能要求。传统的家用电子膨胀阀内部电连接多为锡焊连接,工艺繁琐,且稳定性差,因此,传统的家用电子膨胀阀并不能完全应用于车用空调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膨胀阀,包括有:阀体、阀座总成、线圈装置。所述线圈装置,包括线圈组件、第二插针、第一插针和线路板组件,所述第一插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插针电连接,所述第一插针的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线圈装置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插针和所述第二插针的连接处,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脚部和第二脚部,所述第一脚部和所述第二脚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所述第一脚部包括第一脚部第一分部和第一脚部第二分部,所述第二脚部包括第二脚部第一分部和第二脚部第二分部,所述第一脚部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脚部第一分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脚部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二脚部第二分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配合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脚部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脚部第一分部之间的空间,并且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过盈配合,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的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插针与所述第二插针电连接。

所述第一配合部的深度至少部分包裹住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径向柱体。

所述第一脚部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脚部第一分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脚部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二脚部第二分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插针的一端,所述第一插针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插针插接部,所述第一插针还包括纵向延伸的柱体,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一插针插接部分别位于所述柱体的两端,所述第一插针插接部具有通孔,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二插针的一端,所述第二插针的另一端具有弯折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为柱状体。

所述线圈装置还包括第三插针,所述第三插针包括弯折柱体,第三插针的两端设置有第三插针插接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三插针插接部和所述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弯折柱体的两端,所述第三插针插接部具有通孔。

所述线路板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插针插接部和所述第三插针插接部配合连接的通孔,所述第一插针插接部和所述第三插针插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插针插接部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三插针插接部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

所述第一插针为多个,且所述多个第一插针注塑为一个整体注塑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和插针座,所述插针座具有插针孔,所述第二插针穿过所述插针孔。

所述第一脚部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脚部第一分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脚部第二分部与所述第二脚部第二分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二插针的一端,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插针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线圈装置。

采用上述连接结构,一方面,通过过盈配合代替锡焊,装配简便,提高了装配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过盈配合并非完全的刚性连接,受力时连接不会失效,减少因受力产生的断开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膨胀阀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膨胀阀中的线圈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3为注塑件12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插针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一插针主视图;

图6为图2中第二插针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5中U形第一配合部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第二插针第二配合部22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第三插针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线路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插针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线圈装置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电子膨胀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膨胀阀包括线圈装置8、阀座总成9、阀体10。

图2是所示电子膨胀阀中的线圈装置立体示意图,由图1和图2可知,本实施例中,线圈装置8包括四根第一插针1、四根第二插针2、四根第三插针3、线路板组件4、线圈组件5、壳体6、盖板7。

如图3所示,四根第一插针1可以注塑为一个整体注塑件12。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有利于第一插针1的安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第一插针1的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插针1发生移动而导致电子膨胀阀无法正常工作。

由图1和图2可知,线圈组件5包括线圈51和插针座52,插针座52上包括四个插针孔53,四根第二插针2分别安插在插针座52上的四个插针孔53内,第二插针2的一端与线圈组件5内部的线圈5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插针1的一端电连接。第一插针1的一端与第二插针2电连接,另一端与线路板组件4电连接。第三插针3的一端与线路板组件4电连接。

图4是第一插针1的立体示意图,第一插针1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如图所示,第一插针1包括纵向延伸的柱体11,第一插针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11和第一插针插接部112,第一配合部111和第一插针插接部112分别位于柱体11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11为U形结构,第一插针插接部112具有通孔113。

图5是第一插针1的主视图。如图所示,第一配合部111包括第一脚部 114和第二脚部115,第一脚部114包括第一脚部第一分部116和第一脚部第二分部117,第一脚部第一分部116相对靠近柱体11,第一脚部第二分部117 相对远离柱体11。第二脚部115包括第二脚部第一分部118和第二脚部第二分部119,第二脚部第一分部118相对靠近柱体11,第二脚部第二分部119 相对远离柱体11。第一脚部第一分部116与第二脚部第一分部118相对设置,第一脚部第二分部117与第二脚部第二分部119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脚部第一分部116与第二脚部第一分部118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脚部第二分部117与第二脚部第二分部119之间的距离。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第一插针1与第二插针2之间安装时的定位,也能够实现第一插针1与第二插针 2之间的过盈配合。

图6是第二插针2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插针2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第二插针2包括第二配合部22和弯折部21,第二插针2的第二配合部22为柱状体。第二插针2的第二配合部22插入第一插针1的U形第一配合部111,且第二配合部22的横截面的最小高度大于U形第一配合部111中第一脚部第一分部116与第二脚部第一分部118之间的距离,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配合部22的横截面的最小高度h大于U形第一配合部111中第一脚部第一分部116与第二脚部第一分部118之间的距离L,使得第二配合部22与U 形第一配合部111之间为过盈配合。U形第一配合部111的深度至少部分包裹第二配合部22的径向柱体。

这里应当说明,第一配合部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匚形、V形、半椭圆形结构等,只要满足第一配合部111和第二配合部22能够实现过盈配合即可。

图9是第三插针3的结构示意图,第三插针3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第三插针3为弯折插针,第三插针3包括弯折柱体31,第三插针3的两端设置有第三插针插接部312和连接部311,第三插针插接部312和连接部311分别位于弯折柱体31的两端,第三插针插接部312具有通孔313,连接部311 外接电缆。

图10是线路板组件4的结构示意图,线路板组件4可以为一般的PCB 板,所述线路板组件4具有与所述第一插针插接部112和第三插针插接部312 配合连接的通孔41。第一插针插接部112和第三插针插接部312的宽度大于通孔41的直径,使得第一插针插接部112和第三插针插接部312与通孔41 之间为过盈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配合部111包括第一脚部114和第二脚部115,第一脚部114包括第一脚部第一分部120和第一脚部第二分部121,第一脚部第一分部120相对靠近柱体11,第一脚部第二分部121相对远离柱体11。第二脚部115包括第二脚部第一分部122和第二脚部第二分部123,第二脚部第一分部122相对靠近柱体11,第二脚部第二分部123相对远离柱体11。第一脚部第一分部120与第二脚部第一分部122 相对设置,第一脚部第二分部121与第二脚部第二分部123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脚部第一分部120与第二脚部第一分部12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脚部第二分部121与第二脚部第二分部123之间的距离。这种设置方式使第一插针1与第二插针2之间的配合更加牢固,从而提高配合的稳定性,也能够实现第一插针1与第二插针2之间的过盈配合。第二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二插针2的第二配合部22可以为第一插针1的第一配合部111的U形结构,第一插针1的第一配合部111可以为第二插针2的第二配合部22的柱状体结构,第一插针1的柱状体结构可以插入第二插针的U形结构的第一配合部,且第一插针1的柱状体结构与第二插针的U形结构的第一配合部之间过盈配合。这样也能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第三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子膨胀阀线圈装置内部连接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