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谐振电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6214阅读:10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心谐振电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心谐振电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关电源的使用已经遍及各个领域。在设计大功率开关电源时,一般会选择谐振电路拓扑,而谐振电感对于谐振电路的设计至关重要。现有技术的谐振电感通常选用铁氧体材质的磁芯,形状一般是EE、EI、PQ型等有中柱的磁芯,再通过磨气隙取得合适的电感量。如图示意了EI形状的磁芯,即组成磁芯的部件11’均E字形,部件12’呈I字形,部件11’具有中柱111’,中柱111’与部件12’之间形成气隙2’。

这种有中柱的谐振电感,绕线需要避开磁芯中柱的气隙,否则磁力线会在绕线上产生涡流,绕线发热严重。且磁芯损耗大,当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和工作频率等条件变化时,谐振电感的磁感应强度变化量ΔB变化大,甚至磁芯有可能饱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空心谐振电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空心谐振电感,包括磁芯和绕组,所述磁芯套设于所述绕组外,所述磁芯具有一与所述绕组的匹配的空心结构,所述绕组安装于所述空心结构后所述绕组内部沿所述绕组的轴线方向形成气隙。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谐振电感中,所述磁芯由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拼合而成,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拼合后形成所述空心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谐振电感中,所述第一部件由一柱状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垂直弯折形成的两条柱状的第二连接部组成,所述第二部件呈柱状且两端分别与第一部件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谐振电感中,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对称,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均由一柱状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垂直弯折形成的两条柱状的第二连接部组成,所述第一部件的两个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部件的两个第二连接部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谐振电感中,所述磁芯呈圆筒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谐振电感中,所述绕组为由骨架以及绕于所述骨架外的绕线形成的线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谐振电感中,所述绕线呈盘旋状绕于所述骨架外,或者所述绕组由多层平板状的线圈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心谐振电感中,还包括底座,所述磁芯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空心谐振电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作为开关电源的谐振电感时,设计更简单,不需要考虑磁芯饱和的问题,绕制工艺也更简单,不需要磨气隙,且可以用更小的磁芯,减少重量和成本,当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和工作频率等条件变化时,此空心谐振电感的一致性更好,磁感应强度变化量ΔB变化小,磁芯的损耗变化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谐振电感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心谐振电感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素,但是这些构成要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定。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仅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他构成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前提下,第一构成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类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

本实用新型总的思路是:谐振电感中的磁芯无中柱,相当于是在EE、EI、PQ型等有中柱的磁芯的基础上把中柱磨平。所述磁芯直接套设于所述绕组外,具体的,所述磁芯具有一与所述绕组的匹配的空心结构,所述绕组安装于所述空心结构后所述绕组内部沿所述绕组的轴线方向形成气隙。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2-3,较佳实施例中的空心谐振电感包括磁芯1、绕组3、底座4,所述磁芯1套设于所述绕组3外,所述磁芯1设置于所述底座4上。

参考图3,具体的,所述绕组3为由骨架31以及绕于所述骨架31外的绕线32形成的线包。本实用新型的绕线32可以是多股细线。

其中,绕线的形状以及绕制方式并不做限制。例如,所述绕线可以是呈盘旋状绕于所述骨架外,绕线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或者矩形;所述绕线还可以是所述绕组由多层平板状的线圈组成。

参考图3,具体的,所述磁芯1具有一与所述绕组3的匹配的空心结构,所述绕组3安装于所述空心结构后所述绕组3内部沿所述绕组3的轴线方向形成与所述绕组3等高的气隙2。

其中,磁芯1的形状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口”状结构,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圆筒形结构,还可以是由两个部件拼合而成,两个部件拼合后形成所述空心结构。

较佳实施例中,磁芯1由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拼合而成。具体的,所述第一部件11由一柱状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垂直弯折形成的两条柱状的第二连接部组成,具有与印刷体字母“U”相类似的形状。所述第二部件12呈柱状,具有与印刷体字母“I”相类似的形状,所述第二部件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部件11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的拼接方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是上下拼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左右拼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还可以是对称结构,例如上下对称或者左右对称。例如,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均由一柱状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部两端垂直弯折形成的两条柱状的第二连接部组成,即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均具有与印刷体字母“U”相类似的形状,第一部件的两个第二连接部与第二部件的两个第二连接部对接。

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空心谐振电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作为开关电源的谐振电感时,设计更简单,不需要考虑磁芯饱和的问题,绕制工艺也更简单,不需要磨气隙,且可以用更小的磁芯,减少重量和成本,当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和工作频率等条件变化时,此空心谐振电感的一致性更好,磁感应强度变化量ΔB变化小,磁芯的损耗变化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