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充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620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充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磁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全自动充磁装置。



背景技术:

充磁,使磁性物质磁化或使磁性不足的磁体增加磁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地发展,电机、电子产品、通信等的技术日益发展,为满足功能要求,许多产品中运用到了磁化的部件;而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人工充磁,操作人员将待磁化的产品放置充磁器的充磁区中,等完成充磁后再取出,这过程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工作效率低,并且充磁器工作过程中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全自动充磁装置,实现了物料充磁的自动化过程,释放劳动力;该装置可以准确定位,保证了充磁质量;循环持续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充磁装置,包括机架和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循环导轨,所述循环导轨包括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以及第四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导轨的进料口对接,所述第二导轨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三导轨的进料口对接,所述第三导轨的出料口与所述第四导轨的进料口对接,所述第四导轨的出料口与所述第一导轨的进料口对接,构成所述循环导轨;在所述第四导轨上设有落料口;所述循环导轨上安装有多个载物滑块,所述载物滑块上设有载物孔,所述载物孔贯穿所述载物滑块,所述载物滑块可沿所述循环导轨移动;所述第四导轨出料口处设有向所述第一导轨进料口推送所述载物滑块的第一推送机,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将所述载物滑块往所述第二导轨的出料口方向推送的第二推送机,在所述第二导轨出料口处设有向所述第三导轨进料口推送所述载物滑块的第三推送机,在所述第四导轨上设有将所述载物滑块往所述第四导轨的出料口方向推送的第四推送机;还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底座和第一滑轨,底座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导轨或所述第二导轨上方,且所述第一滑轨上设有吸取机构;还包括充磁器,所述充磁器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充磁器的充磁区覆盖所述第三导轨;所述第一推送机、所述第二推送机、所述第三推送机、所述第四推送机以及所述充磁器均与控制器电联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吸取机构包括活动固定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以及驱动所述第一滑块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物料吸嘴;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控制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联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循环导轨中的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以及所述第四导轨相邻两条导轨相互垂直,形成“口”字型。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块侧壁上还设有限位扣,所述限位扣紧贴所述第二滑块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载物滑块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载物滑块每条棱边均设置有倒角。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载物滑块上所述载物孔的数量为2,所述落料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导轨上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载物孔之间的最大距离,且所述落料口的宽度大于所述载物孔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落料口距离所述第四导轨进料口的最短距离为所述载物滑块长度的整数倍。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落料口下方设有落料导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充磁装置,在工作台上设有循环导轨,载物滑块在四个推送机提供的动力下沿着循环导轨移动,实现了整个物料运送的自动持续循环工作过程;上料机构上的吸取机构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工作,循环吸取物料并且将物料准确放置载物滑块上,实现了上料的自动化;落料口的大小则是在不影响载物滑块移动的条件下最大化设置,满足物料在经过时能自动落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落料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循环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物滑块结构俯视图。

图中:

1、机架;2、工作台;3、充磁器;4、推送装置;41、第一推送机;42、第二推送机;43、第三推送机;44、第四推送机;5、循环导轨;51、第一导轨;52、第二导轨;53、第三导轨;54、第四导轨;55、载物滑块;551、载物孔;6、上料机构;61、底座;62、第一滑轨;63、吸取机构;631、第一气缸; 632、第一滑块;633、第二气缸;634、限位扣;635、第二滑块;636、物料吸嘴;7、落料导轨;71、落料口;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全自动充磁装置,包括机架1和工作台2,工作台2固定在机架1上;工作台2上设有循环导轨5,循环导轨5包括第一导轨51、第二导轨52、第三导轨53以及第四导轨54,第一导轨51的出料口与第二导轨52的进料口对接,第二导轨52的出料口与第三导轨53的进料口对接,第三导轨53的出料口与第四导轨54的进料口对接,第四导轨54的出料口与第一导轨51的进料口对接,构成循环导轨5;在第四导轨 54上设有落料口71;循环导轨5上安装有多个载物滑块55,载物滑块55上设有载物孔551,载物孔551贯穿载物滑块,载物滑块55可沿循环导轨5移动;在第四导轨54出料口处设有向第一导轨51进料口推送载物滑块55的第一推送机41,在第二导轨52上设有将载物滑块55往第二导轨52的出料口方向推送的第二推送机42,在第二导轨52出料口处设有向第三导轨53进料口推送载物滑块55的第三推送机43,在第四导轨54上设有将载物滑块55往第四导轨54的出料口方向推送的第四推送机44;还包括上料机构6,上料机构6包括底座61 和第一滑轨62,底座61固定在工作台2上,第一滑轨62与底座6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导轨51或第二导轨52上方,且第一滑轨62上设有吸取机构;还包括充磁器3,充磁器3安装在工作台2上,且充磁器3的充磁区覆盖第三导轨53;第一推送机41、第二推送机42、第三推送机43、第四推送机44以及充磁器3均与控制器8电联接。四条导轨形成的循环导轨5,为载物滑块55的循环移动提供了条件,载物滑块55在四个推送机的推送下实现了整个装置的循环运输。上料机构6实现了物料的全自动吸取与释放,并且使物料准确落在载物滑块上。充磁器3完成了最重要的磁化过程,实现产品的功能要求。贯穿载物滑块55的载物孔551方便物料在经过落料口71自动掉落。

启动充磁器3,并使充磁器3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然后第一推送机41、第三推送机43同时启动,推动载物滑块55移动设定距离后复位,控制器8控制上料机构6完成一次上料,然后第二推送机42、第四推送机44同时启动,同时启动可避免了载物滑块55之间的错位碰撞,损坏设备,推动载物滑块55移动设定距离后复位,完成一块载物滑块55距离的推送;控制器8控制上料机构6 完成一次上料,然后第一推送机41、第三推送机43再次同时启动,推动载物滑块55移动设定距离后复位,控制器8控制上料机构6完成一次上料,然后第二推送机42、第四推送机44同时启动,推动载物滑块55移动设定距离后复位,完成第二块载物滑块55距离的推送;如此循环,当载有物料的载物滑块55经过第三导轨53时,在充磁器3的磁化作用下完成充磁,载物滑块55在推送机的作用下继续移动,进入第四导轨54,当载物滑块55经过第四导轨上54的落料口71时,载物滑块55上的物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掉落,完成整个物料的自动充磁过程,而载物滑块55沿着循环导轨5一直循环移动,作为物料的载体进行整个循环运输,实现了物料的完全自动化充磁过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可选的,上料机构6上的第一滑轨62可在第一导轨51或第二导轨52上方,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在所需位置。

进一步地,吸取机构63包括活动固定在第一滑轨62上的第一滑块632,以及驱动第一滑块632的第一气缸631;第一滑块632上设有第二气缸633,第二气缸633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635,第二滑块635与第一滑块632滑动连接,且第二滑块635上设有物料吸嘴636;第一气缸631、第二气缸633的控制装置均与控制器8电联接。上料的时候,物料吸嘴636吸取物料,第二气缸633驱动第二滑块635上升,然后第一气缸631驱动第二滑块635伴随第一滑块632移动,定位在第一导轨51上方,第二气缸633驱动第二滑块635下降,最后物料吸嘴636将物料放置在载物滑块55上,如此反复运动,实现了上料的自动化,准确高效,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循环导轨5中的第一导轨51、第二导轨52、第三导轨53以及第四导轨54相邻两条导轨相互垂直,形成“口”字型。节省了空间的利用,并且实现了导轨的循环运转,是实现自动化的基础条件。

进一步地,第一滑块632侧壁上还设有限位扣634,限位扣634紧贴第二滑块635侧壁;限定了第二滑块的移动方向,保证了吸取物料和释放物料的位置准确。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载物滑块55为长方体结构,载物滑块55每条棱边均设置有倒角。载物滑块55在多个推送机的作用下移动的同时相互碰撞,还需满足转角过程,倒角后避免了因碰撞或转角过程中出现卡在导轨上的问题,保证了载物滑块55在运动过程的流畅与稳定。

进一步地,载物滑块55上载物孔551的数量为2,落料口71的长度大于第四导轨54上任意相邻两个载物孔551之间的最大距离,且落料口71的宽度大于载物孔551的宽度;落料过程是物料在载物滑块55运动过程中同时进行的,为了防止在物料掉落过程中卡在载物滑块55与导轨之间,必须经保证落料口71 的长度大于第四导轨54上的任意两个载物孔551之间的最大距离,且落料口71 的宽度大于载物孔551宽。

可选的,载物滑块55选用铝材质或者其他不易被磁化的材质,避免了载物滑块55在充磁区被磁化,影响物料的运输与落料过程。

进一步地,落料口71距离第四导轨54进料口的最短距离为载物滑块55长度的整数倍;保证了落料过程中,载物滑块55在第四导轨54移动时准确停止在落料口71上方,实现物料顺利掉落。

进一步说明,第一导轨51、第三导轨53的长度是载物滑块55宽度的整数倍,第二导轨52、第四导轨54的长度是滑块长度的整数倍;避免了载物滑块 55之间存在缝隙,相互推动时造成位置的偏差,尤其在上料段的载物滑块55必须定位准确,物料才能准确放置到载物孔551。

进一步地,落料口71下方设有落料导轨7;物料沿着落料导轨7滑落,方便物料最后的收集与搬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