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锰电池的正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2478发布日期:2018-07-07 10:12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涉及锂锰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锰电池的正极。



背景技术:

现有锂锰电池的正极耳为铝箔或者铜箔,正极耳需要与正极片相连,现有的正极片的集流体为网状结构,因此当正极耳与集流体焊接时,由于正极耳与集流体之间是点接触,接触面积小,不便于焊接操作,导致集流体与正极耳的连接处出现虚焊的概率增大,从而导致正极耳与集流体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连接不稳定不仅影响锂锰电池的正常使用,还会导致锂锰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锰电池的正极,该锂锰电池中的正极耳与正极片为面与面接触,焊接较为方便且焊接后的正极耳与正极片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锰电池的正极,包括正极片和正极耳,所述的正极片包括相连的第一集流体区和第二焊接区,所述的第一集流体区包括基片,所述的基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还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侧分别设有二氧化锰层;所述的第二焊接区包括钢片,所述的正极耳包括铝箔,所述的铝箔与所述的钢片焊接在一起。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正极片上设置焊接区,使正极耳与正极片之间变成面与面接触,接触面积增大,便于焊接操作,降低出现虚焊的概率,同时能够有效保证正极耳与正极片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锂锰电池使用时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凹槽和所述的第二凹槽上下一一对应,所述的第一凹槽的底部和第二凹槽的底部相连通,该种结构下便于涂覆二氧化锰层,使集流区能够附着较多的二氧化锰,同时便于生产加工。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凹槽的底部和所述的第二凹槽的底部未连通,在该种结构下,位于集流区上表面的二氧化锰和位于集流区下表面的二氧化锰分别与基片连接,二氧化锰层与基片之间的连接力更强,不易脱落,同时基片自身的强度也较大,能够降低正极片被外力损坏的概率。

作为改进,所述的基片为钢丝网,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作为改进,所述的基片与所述的钢片焊接在一起,基片与钢片之间的焊接要求低于第一基片与正极耳之间的焊接要求,因此可以先将基片与钢片焊接在一起,再将钢片与正极耳焊接在一起。

作为改进,所述的基片与所述的钢片为一体成型。由于基片与钢片的材质相同,基片的生产过程为通过在钢板上冲压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因为可以直接在钢板的端部预留一定区域作为钢片,加工较为方便。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横截面相同且分别为矩形或菱形,冲压形成第一凹槽或者第二凹槽时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片的第一种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基片的第二种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正极片俯视图

图中所示,1、正极片,11、基片,111、第一凹槽,112、第二凹槽,12、钢片,2、正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锂锰电池的正极,包括正极片1和正极耳2,正极片1包括相连的第一集流体区和第二焊接区,第一集流体区包括基片11,基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还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凹槽111和多个第二凹槽112;在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上侧分别设有二氧化锰层;第二焊接区包括钢片12,正极耳包括铝箔,铝箔与钢片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的横截面相同,可以分别设置为矩形或者菱形。

如图2所示,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12上下一一对应,第一凹槽111的底部和第二凹槽112的底部相连通,该种结构下,可以直接采用钢丝网作为基片,生产加工较为方便。

如图3所示,第一凹槽111的底部和第二凹槽112的底部未连通,也就是在基片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多个凹槽,凹槽可以增大二氧化锰层附着在基片上的附着强度,增加二氧化锰层的填充率,提高锂锰电池的品质。

基片11与钢片12可以独立生产再通过焊接方式焊接在一起,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加工。尤其是当基片的材质采用钢时,此时基片的材质与钢片12的材质相同,同时基片11在加工时,可以直接先采用钢板进行加工冲压加工,再在钢板的端部预留一块区域作为焊接区的钢片12,此种结构下基片11与钢片12之间的无需焊接,生产工序少且连接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正极片上设置与正极耳相配合的焊接区,使正极耳与正极片之间变成面与面接触,增大接触面积,便于焊接操作,降低出现虚焊的概率,同时能够有效保证正极耳与正极片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锂锰电池使用时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