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35195发布日期:2019-05-11 00:21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仅有372mah/g,而硅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被人们广泛关注。但其较低电导率,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随着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硅体积发生300%的膨胀和收缩,是硅材料粉化,最终导致其与集流体脱离失活,大大降低电池循环性能。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将硅材料进行纳米化,以及制备硅基复合材料,通过包裹硅材料形成缓冲层,降低硅材料体积效应,提高其循环寿命。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和有机配体通过共价或离子-共价作用自组装而成的一种多孔晶体材料。mofs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多孔性、孔结构可调等突出优点,但是mofs材料的热稳定性差,根据其受热易分解的特点,将其高温煅烧碳化制备稳定多孔碳材料。例如专利(申请号201810773309.2)“憎水性双mof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专利(申请号201810036535.2)“一种mof衍生多孔碳/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和专利(申请号201710504003.2)“mof结构多孔碳材料、柔性超级电容器、其制备方法及用途”等均是通过mofs材料来制备多孔碳材料。

现阶段商业化的硅复合材料所采用的硅材料颗粒尺寸均在微米级别,主要原因:一是硅材料纳米化困难;二是纳米硅材料再团聚现象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硅碳复合技术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硅碳复合技术。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可形成碳层对纳米硅的单个连续包裹,避免纳米硅再团聚,同时碳层具有连续的孔道的硅碳复合材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以金属有机骨架zif-8膜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为前躯体,加入碳源碳化后获得碳层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通过控制碳源的量和炭化环境得到不同碳层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同时zif-8膜反向复制的碳层具有连续孔道。

进一步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将纳米硅进行表面修饰;

(2)修饰后的纳米硅分散于zif-8合成液,在其表面生长连续均匀的zif-8膜层,得zif-8膜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

(3)将zif-8膜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和碳源混合,炭化后获得硅碳复合材料,同时在炭化过程中通入碳源气体进一步化学气相沉积纳米碳。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硅为硅、硅氧化物和金属硅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采用pdda或/和pss来对纳米硅表面修饰。

进一步的,所述碳源为葡萄糖、蔗糖、酚醛树脂、糠醛树脂和高温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碳源气体为甲烷乙炔、丙烷、丙烯和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炭化过程,分四温度段实现,具体如下:

先从室温以x℃/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炭化温度y1℃,然后保温c1小时;

再以x℃/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炭化温度y2℃,然后保温c2小时;

后通入氮气/氩气惰性气体,再以x℃/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炭化温度y3℃,通入碳源气体,保温c3小时;

最后仍在氮气/氩气惰性气体下,再以x℃/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炭化温度y4℃,然后保温c4小时。

其中,3≤x≤10,150≤y1≤80≤y2≤300≤y3≤700≤y4≤1100,1≤c1,c2,c3,c4≤16。

本发明提供的方案通过合成zif-8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前躯体,碳源碳化后获得碳层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实现纳米级硅材料孤立,避免硅材料再团聚,有效缓解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膨胀、有效控制硅粉粉化失活,同时碳层具有连续的孔道有利于电解液/锂离子的传输,从而提高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硅碳复合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图;

图2为实施例1所得硅碳复合材料的在8.8ma/cm电流密度下,放电100个循环的容量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实例方案,以金属有机骨架zif-8膜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为前躯体,加入碳源炭化后获得碳层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通过控制碳源的量和炭化环境得到不同碳层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同时zif-8膜反向复制的碳层具有连续孔道。碳层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能够实现碳层对纳米硅的单个连续包裹,避免纳米硅再团聚,有效缓解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膨胀、有效控制硅粉粉化失活,同时碳层具有连续的孔道有利于电解液/锂离子的传输,从而提高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寿命。

以下依据此原理,来说明一下本实例制备硅碳复合材料的过程。

本实例,首先,对纳米硅进行表面修饰。

本实例中采用pdda和pss(邻苯二甲酸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聚苯乙烯磺酸钠)来对纳米硅进行表面修饰,这样能够有利于纳米硅分散,抑制纳米硅粉间的团聚效应。

另外,本实例中所采用的纳米硅为硅、硅氧化物和金属硅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该纳米硅的中值粒径优选为1-500nm。因为,纳米级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相对于本身的体膨胀效应不变,但是相对于几十到几百微米级别的电极而言,其体膨胀效应更小,有利于延长电池循环寿命。

接着,将修饰后的纳米硅分散于zif-8合成液,分别低温、常温搅拌后,在纳米硅表面生长连续均匀的zif-8膜层,得到zif-8膜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

最后,将得到的zif-8膜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和碳源混合,进行炭化后获得硅碳复合材料,同时在炭化过程中通入碳源气体进一步化学气相沉积纳米碳。

本实例中将zif-8膜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与碳源混合后进行炭化,分四温度段实现,具体如下:

先从室温以x℃/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炭化温度y1℃,然后保温c1小时;

再以x℃/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炭化温度y2℃,然后保温c2小时;

后通入氮气/氩气惰性气体,再以x℃/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炭化温度y3℃,通入碳源气体,保温c3小时;

最后仍在氮气/氩气惰性气体下,再以x℃/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炭化温度y4℃,然后保温c4小时。

其中,3≤x≤10,150≤y1≤80≤y2≤300≤y3≤700≤y4≤1100,1≤c1,c2,c3,c4≤16。

这里分四温段实现炭化,主要效果如下:温度段一y1,实现碳源的预聚合;温度段二y2,实现初步炭化;温度段三y3,实现碳源的炭化,同时进行一定时间c3的化学气相沉积;温度段四y4,高温下实现提高碳层的石墨化程度。

本实例中采用的碳源优选为葡萄糖、蔗糖、酚醛树脂、糠醛树脂和高温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例中的进行化学气相沉积的碳源气体优选为甲烷乙炔、丙烷、丙烯和乙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上述方案所制备的硅碳复合材料,其采用zif-8连续包裹纳米硅,以其为模板炭化的碳层也连续包裹纳米硅,实现碳层对纳米硅的单个连续包裹,有效缓解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膨胀、有效控制硅粉粉化失活;同时zif-8反向复制的碳层具有连续孔道,有利于电解液/锂离子的传输。

针对上述方案,以下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来说明一下本方案。

实施例1

本实例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如下步骤来制备硅碳复合材料:

a)将100nm氧化亚硅粉末超声分散于水溶液中,与pdda水溶液混合搅拌20min,常温静置30min,用去离子水于8000r/min转速下离心清洗多次;再与pss水溶液混合搅拌20min后,常温静置30min,分别用去离子水、甲醇于8000r/min转速下离心清洗多次。

b)将步骤a)得到的修饰了pdda/pss的纳米硅分散于zif-8原液中,冰浴搅拌2h,常温搅拌1h;其中,原液的组成为2-甲基咪唑、硝酸锌和甲醇,原液的摩尔配比约为:2-甲基咪唑:硝酸锌:甲醇=10:1:810;由此实现在硅粉表面生长连续均匀的zif-8膜层,得到zif-8膜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将得到的zif-8膜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60℃真空干燥过夜。

c)将步骤b)得到的zif-8膜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加入到含有12ml糠醇、0.24g草酸及100ml1,3,5-三甲基苯的混合溶液ml,在室温下充分搅拌获得初润湿,然后将混合物在60和80℃空气中分别保温16h实现预聚合。

所得粉体氮气气氛下,150℃保温3h,然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到300℃,再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到700℃。待温度升到700℃时,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先将氮气通入乙腈溶液中,再将混杂有乙腈成分的氮气气体通入管式炉中,在700℃保温4h,再更换为氮气,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0℃并保温1h。

最后氮气保护下冷却获得硅碳复合材料1。

实施例2

本实例在实例1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实施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此处不加以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例包括如下步骤:

c)将步骤b)得到的40gzif-8膜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加入到含有12ml糠醇、0.24g草酸及100ml1,3,5-三甲基苯的混合溶液ml,在室温下充分搅拌获得初润湿,然后将混合物在60和80℃空气中分别保温16h实现预聚合。

所得粉体氮气气氛下,150℃保温3h,然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到300℃,再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到700℃。待温度升到700℃时,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先将氮气通入乙腈溶液中,再将混杂有乙腈成分的氮气气体通入管式炉中,在700℃保温2h,再更换为氮气,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0℃并保温1h。

最后氮气保护下冷却获得硅碳复合材料2。

实施例3

本实例在实例1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实施过程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此处不加以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例包括如下步骤:

c)将b)得到的40gzif-8膜包裹纳米硅核壳结构加入到含有12ml糠醇、0.24g草酸及100ml1,3,5-三甲基苯的混合溶液ml,在室温下充分搅拌获得初润湿,然后将混合物在60和80℃空气中分别保温16h实现预聚合。所得粉体氮气气氛下,150℃保温3h,然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到300℃,再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到700℃。待温度升到700℃时,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先将氮气通入乙腈溶液中,再将混杂有乙腈成分的氮气气体通入管式炉中,在700℃保温6h,再更换为氮气,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0℃并保温1h。

最后氮气保护下冷却获得硅碳复合材料3。

实施例4,

本实例在实例1的基础上进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例包括如下步骤:

a)将100nm纳米硅粉末超声分散于水溶液中,与pdda水溶液混合搅拌20min,常温静置30min,用去离子水于8000r/min转速下离心清洗多次;再与pss水溶液混合搅拌20min后,常温静置30min,分别用去离子水、甲醇于8000r/min转速下离心清洗多次。

本实例中其他的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此处不加以赘述,由此获得硅碳复合材料4。

针对实施例1-4所获得硅碳复合材料1-4,进行如下的试验测试。

电池组装:将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硅碳复合材料1-4分别与导电炭黑、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以重量比90:5:2:3混合、以去离子水为溶剂分散制成浆料,涂敷在9μm的铜箔上,烘干制成负极电极。

进行测试:以金属锂片作为正电极制作扣式半电池,进行测试,以电流密度8.8ma/cm2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结果列于表1中。

表1.硅碳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结果

同时,参见图1,其所示为实施例1所得硅碳复合材料1的充放电曲线图;

参见图2,其所示为实施例1所得硅碳复合材料的在8.8ma/cm电流密度下,放电100个循环的容量变化曲线图。

从图1中可看出,硅碳复合材料1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659mah/g,首次充电容量为1079mah/g,首效为65.0%。从图2中可看出硅碳复合材料1初期容量衰退明显,20次以后基本达到平衡,可实现常循环寿命。

从表1中可看出,对于100nm氧化亚硅复合材料,随着cvd时间的延长,从2h到4h到6h,其首效不断减少,从65.6%到65.0%到64.8%;cvd时间为2h时,100次循环寿命为85.4%,cvd时间4和6h时,100次循环寿命接近。而对于100nm硅粉复合材料,其首效高于氧化亚硅材料,但是100次循环寿命明显低于氧化亚硅材料。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