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显示屏的后基板修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7626发布日期:2018-09-04 22:5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等离子显示屏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屏的后基板修正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屏的电极制作过程中,为了降低显示电极的电阻,需要在透明电极上制作一层汇流电极。目前在业界内流行的汇流电极制作方法是光刻工艺,即用丝网印刷法在玻璃基板上印刷一层感光性银浆料后,通过干燥、曝光、显影等工序形成我们需要的汇流电极图形,然后通过烧结工序完成对汇流电极的制作。在这些工序的产品制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短路和断路缺陷。为控制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良品率,就需要对这些缺陷进行检查和修复。电极缺陷的检查修复系统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缺陷复查、缺陷修复及通断检查。外观检查是从外观上对图形进行缺陷检查,而通断检查则是从电气性能上对图 形进行缺陷检查,两者相辅相成,确保缺陷检出的效率和准确率。

在等离子平板显示屏的后基板制作过程中,后基板的电极及障壁等微米级结构会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在缺陷部分涂料以进行修正,最终达到将后基板上存在的小缺陷修正完好,电极导通、障壁完整的目的。目前,在修正装置,只有修正工具,需要先检测之后,再放在修正工具上修正,而且修正工具上并没有对修正针的清洗,以致于操作人员在进行缺陷寻找、使用修正工具、对缺陷部位进行涂料时,手不可避免地与后基板的表面大面积接触,导致后基板的表面污染进而产生新的缺陷,而且也大大的增加了后基板的修复时间,增加了显示屏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架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探针清洗装置、探针修正装置和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后,输送带向前运动,把检测后基板运输到探针修正装置对后基板之后,而且在需要对激光修复针进行修复时,可以对通过清洗装置对激光修复针进行清洗的降低了后基板的修复时间和显示屏的生产成本,对电极短路缺陷修复效果良好,不会对后基板造成污染 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后基板修正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等离子显示屏的后基板修正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传送带、固定安装在传送带上的检测台、支架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探针清洗装置、探针修正装置和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的探针清洗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架两侧的两个支撑板一、通过轴承横向左右并排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一之间的两个转轴、转轴上固定套设的海绵卷、以及驱动两个转轴转向相反的驱动机构,所述的探针修正装置包括支架的两侧对称设置的移动端沿支架左右移动的两个气缸一、垂直向上固定连接在气缸一的移动端上的两个气缸二、横向设置在两个气缸二的移动端之间的横杆、设置在横杆上的前后滑动的连接板、以及铰接在连接板上激光修复针,所述的横杆通过气缸二上下移动,所述的激光修复针通过软管连接有涂液桶,所述的涂液桶内设置有与软管端部连接的泵,所述的检测装置包括沿支架左右移动的U型框、和U型框上设置的沿U型框的横壁前后滑动的检测头,所述的U型框的开口向下,所述的两个海绵卷之间设置有与激光修复针相匹配的间隙,所述的两个转轴以相反的反向朝间隙转动,所述的支架的右端还安装有给后基板加压的加压电源,所述的控制系统控制探针清洗装置、探针修正装置和检测装置。

所述的两个气缸一做同步运动,所述的两个气缸二做同步移动。

所述的支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气缸三,所述的两个气缸三的移动端分别与U型框的两侧壁相连接,所述的两个气缸三做同步运动。

所述的U型框的横壁上设置有与检测头相匹配的滑槽一,所述的检测头匹配滑动设置在滑槽一内。

所述的横杆上设置有与连接板相匹配的滑槽二,所述的连接板匹配滑动设置在滑槽二内,所述的激光修复针通过销轴铰接在连接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先把后基板放在传送带上的检测台上,然后加压电源给加压,气缸三带动U型框和检测头左右移动,检测头可以沿着滑槽二前后移动,对所检测的后基板进行扫描检测,若出现不发光区域,则亮暗交接点即是电极线的完全断线点处,若是发现某处发光偏弱,即该电极线的发光线条有凹陷等,则凹陷处即为该电极线的不完全断线缺口处,控制系统给出提示,进一步确定断线性质,以确定是需修补的不完全断线还是不影响显示效果而不需要修补的不完全断线,并在控制系统中记录断线点的位置,为后道的切断修补程序提供指令,并在控制系统中记录断线缺点的位置,然后用修补机对断线点进行修补。检测之后,传送带往前走,把后基板运送到探针修正装置下,然后控制系统发出信号,将激光修复针移动到需要修复的位置,对后基板进行填料修复,当激光修复针需要修复的时候,将激光修复针移动到海绵卷之间设置有与激光修复针相匹配的间隙,驱动机构驱动转轴和海绵卷转动,对激光修复针进行清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工人对后基板上的缺陷进行寻找、涂料等操作时与后基板的大面积接触,进而避免了对后基板的污染,提高了对后基板的修正质量,且能对激光修复针进行清洗,降低了后基板的修复时间和显示屏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2和图3,图中序号:1为支架、2为控制系统、3为支撑板一、4为轴承、5为转轴、6为海绵卷、7为气缸一、8为气缸二、9为横杆、10为连接板、11为激光修复针、12为软管、13为涂液桶、14为泵、15为U型框、16为检测头、17为加压电源、18为气缸三、19为滑槽一、20为滑槽二、21为销轴、22为传送带和23为检测台。

本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显示屏的后基板修正装置,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的传送带22、固定安装在传送带22上的检测台23、支架2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探针清洗装置、探针修正装置和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系统3,所述的探针清洗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架1两侧的两个支撑板一3、通过轴承4横向左右并排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一之间的两个转轴5、转轴5上固定套设的海绵卷6、以及驱动两个转轴5转向相反的驱动机构,所述的探针修正装置包括支架1的两侧对称设置的移动端沿支架1左右移动的两个气缸一7、垂直向上固定连接在气缸一7的移动端上的两个气缸二8、横向设置在两个气缸二8的移动端之间的横杆9、设置在横杆9上的前后滑动的连接板10、以及铰接在连接板10上激光修复针11,所述的横杆9通过气缸二8上下移动,所述的激光修复针11通过软管12连接有涂液桶13,所述的涂液桶13内设置有与软管12端部连接的泵14,所述的检测装置包括沿支架1左右移动的U型框15、和U型框15上设置的沿U型框15的横壁前后滑动的检测头16,所述的U型框15的开口向下,所述的两个海绵卷6之间设置有与激光修复针11相匹配的间隙,所述的两个转轴5以相反的反向朝间隙转动,所述的支架1的右端还安装有给后基板加压的加压电源17,所述的控制系统2控制探针清洗装置、探针修正装置和检测装置。

所述的两个气缸一7做同步运动,所述的两个气缸二8做同步移动。

所述的支架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气缸三18,所述的两个气缸三18的移动端分别与U型框15的两侧壁相连接,所述的两个气缸三18做同步运动。

所述的U型框15的横壁上设置有与检测头16相匹配的滑槽一19,所述的检测头16匹配滑动设置在滑槽一19内。

所述的横杆9上设置有与连接板10相匹配的滑槽二20,所述的连接板10匹配滑动设置在滑槽二20内,所述的激光修复针11通过销轴铰接在连接板10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时候,先把后基板放在传送带22上的检测台上,然后加压电源17给加压,气缸三18带动U型框15和检测头16左右移动,检测头16可以沿着滑槽二20前后移动,对所检测的后基板进行扫描检测,若出现不发光区域,则亮暗交接点即是电极线的完全断线点处,若是发现某处发光偏弱,即该电极线的发光线条有凹陷等,则凹陷处即为该电极线的不完全断线缺口处,控制系统2给出提示,进一步确定断线性质,以确定是需修补的不完全断线还是不影响显示效果而不需要修补的不完全断线,并在控制系统2中记录断线点的位置,为后道的切断修补程序提供指令,并在控制系统2中记录断线缺点的位置,然后用修补机对断线点进行修补。检测之后,传送带22往前走,把后基板运送到探针修正装置下,然后控制系统2发出信号,将激光修复针11移动到需要修复的位置,对后基板进行填料修复,当激光修复针11需要修复的时候,将激光修复针11移动到海绵卷6之间设置有与激光修复针66相匹配的间隙,驱动机构驱动转轴5和海绵卷6转动,对激光修复针11进行清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工人对后基板上的缺陷进行寻找、涂料等操作时与后基板的大面积接触,进而避免了对后基板的污染,提高了对后基板的修正质量,且能对激光修复针进行清洗,降低了后基板的修复时间和显示屏的生产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