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线束压接模的定位及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984发布日期:2018-10-19 22:2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线束压接模的定位及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压接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线束压接模的定位及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压接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生产工序,主要涉及接插件端子领域,其压接长度、压接平整度、以及压接精度等项目一般依靠人工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检测精度依赖于工人操作手法以及手法熟练度,无法保证质量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容易造成压接不良,线缆的压接长度无法保证,从而进一步影响压接后的实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线束压接模的定位及卸料装置,检测精度不再依赖于工人操作手法以及手法熟练度,保证质量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避免压接不良,保证线缆压接长度,提高压接后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线束压接模的定位及卸料装置,包括挡块、气缸、以及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一个侧面以与所述气缸的底面相贴合的方式固定设置于所述气缸的一侧下方,所述挡块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压片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气缸的缸径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为阶梯状挡块,所述阶梯状挡块中与气缸的底面相贴合的部分为第一阶梯挡块,所述阶梯状挡块中与气缸的底面相远离的部分为第二阶梯挡块,所述第一阶梯挡块和所述第二阶梯挡块之间通过圆弧挡块过渡段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气缸的底面的径向方向上,所述第一阶梯挡块位于比所述第二阶梯挡块更靠近所述缸径孔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为矩形通孔,所述矩形的长边方向与所述缸径孔的轴向方向平行,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为椭圆形通孔,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所述缸径孔的轴向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螺钉选用M4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螺钉与所述气缸的底面之间还设置有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压片为阶梯状压片,所述阶梯状压片中靠近与气缸的缸径孔固定连接的部分为第一阶梯压片,所述阶梯状压片中远离与气缸的缸径孔固定连接的部分为第二阶梯压片,所述第一阶梯压片和所述第二阶梯压片之间通过圆弧压片过渡段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呈底面为正方形的立方体状,所述正方形的四个顶角位置开设有轴向安装孔,所述立方体的侧面中远离所述压片的侧面上设置有两条安装槽,在所述两条安装槽的中间设置有若干个径向安装孔,所述立方体的其余侧面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条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通过所述正方形的四个顶角位置开设的轴向安装孔中的相邻两个固定设置于所述气缸的一侧下方。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检测精度不再依赖于工人操作手法以及手法熟练度,保证质量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避免压接不良,保证线缆压接长度,提高压接后的使用效果;

(2)通过气缸有效实现准确阻挡定位,通过将该定位及卸料装置安装在压接模侧面,通过气缸的上下限位来完成阻挡与卸料过程,再由压模上设置的限位接近开关控制电磁阀来实现定位及卸料过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实施例仅是作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之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结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结构后视图;

附图中:1-挡块、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一阶梯挡块、14-第二阶梯挡块、15-圆弧挡块过渡段、2-气缸、21-缸径孔、22-轴向安装孔、23-定位槽、24-安装槽、25-径向安装孔、3-压片、31-第一阶梯压片、32-第二阶梯压片、33-圆弧压片过渡段、4-螺钉、41-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线束压接模的定位及卸料装置,包括挡块1、气缸2、以及压片3,挡块1的一个侧面以与气缸2的底面相贴合的方式固定设置于气缸2的一侧下方,挡块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压片3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11并与气缸2的缸径孔21通过螺钉4固定连接。

具体地,挡块1为阶梯状挡块,阶梯状挡块中与气缸2的底面相贴合的部分为第一阶梯挡块13,从而有效增大与气缸2的接触面积,保证与气缸2的固定连接强度,阶梯状挡块中与气缸2的底面相远离的部分为第二阶梯挡块14,一方面减少自重,节约材料节省成本,另一方面增大内部线束的占用空间,在保证压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线束压接速度和数量,第一阶梯挡块13和第二阶梯14挡块之间通过圆弧挡块过渡段15进行连接,从而避免尖锐接触面对线束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具体地,在气缸2的底面的径向方向上,第一阶梯挡块13位于比第二阶梯挡块14更靠近缸径孔21的位置,以尽可能增到与气缸2底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连接强度,保证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通孔11设置为矩形通孔,矩形的长边方向与缸径孔21的轴向方向平行,第一通孔用于压片3的穿过,第二通孔12设置为椭圆形通孔,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缸径孔21的轴向方向垂直,第二通孔12用于工作人员从外部观测内部线束的压接状况,在保证整体强度的前提下,第二通孔12设置越长观察效果越好,减重效果越明显。

具体地,螺钉4选用M4螺钉,螺钉4的型号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具体地,螺钉4与气缸2的底面之间还设置有垫片41,以分散应力提高耐磨性。

具体地,压片3为阶梯状压片,阶梯状压片中靠近与气缸2的缸径孔21固定连接的部分为第一阶梯压片31,从而有效增大与螺钉4固定连接面的面积,增强连接强度,阶梯状压片中远离与气缸2的缸径孔21固定连接的部分为第二阶梯压片32,以减轻自重便于安装,同时节约成本,第一阶梯压片31和第二阶梯压片32之间通过圆弧压片过渡段33进行连接,避免安装时对人的手扶部位造成损伤。

具体地,气缸2呈底面为正方形的立方体状,正方形的四个顶角位置开设有轴向安装孔22,立方体的侧面中远离压片3的侧面上设置有两条安装槽24,用于在压接模侧面实现安装定位,在两条安装槽24的中间设置有若干个径向安装孔25,在内部通过螺钉固定件将该定位及卸料装置安装于压接模上,立方体的其余侧面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条定位槽23,用于工作人员在安装时凭借其确定该定位及卸料装置的位置是否偏斜。

具体地,挡块1通过正方形的四个顶角位置开设的轴向安装孔22中的相邻两个固定设置于气缸2的一侧下方,从而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使用时,将气缸2固定在挡块1上,压片3穿过挡块1上的第一通孔11与气缸2的缸径孔21使用M4螺丝连接紧固,从而将该定位及卸料装置安装在压接模侧面,通过气缸2的上下限位来完成阻挡与定位效果,上限位时,将气缸2向上放置并通过安装槽24及径向安装孔25安装于压接模侧面,下限位时,将气缸2向下放置并通过安装槽24及径向安装孔25安装于压接模侧面,并通过定位槽23确定该定位及卸料装置的安装位置是否偏斜。

在使用时,带有线束的压接头位于挡块1和压片3围成的空间中,工作人员可以从侧面第二通孔12观察到内部待卸料的插接头线束的状况,将线束贴紧压片3后通过气缸2实现上下限位,当所处位置达到预定位置后,通过压接模上设置的限位接近开关(例如传感器)控制电磁阀来实现卸料操作,卸料完成后,取走线束。

除以上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在此不作一一赘述。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