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4151发布日期:2019-01-16 00: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金属单板,所述第一金属单板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凸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台之间形成第一凹槽;

第二金属单板,所述第二金属单板与所述第一金属单板层叠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单板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凸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形成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凸台对应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凹槽;

多个所述第一凸台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布置,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凹槽均呈波浪状且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凸台的弯曲方向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弯曲方向相反,以使所述第一凸台和与所述第一凸台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交叉排布;所述第一凸台和与所述第一凸台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冷却液流场,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凸台均形成气体流场;

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开设有气体进口、气体出口、冷却液进口以及冷却液出口,所述气体进口和所述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气体流场,所述冷却液进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冷却液流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凸台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均沿第一方向间隔均匀布置,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凹槽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呈矩形,所述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气体进口以及气体出口开设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四周,所述冷却液进口和所述冷却液出口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气体进口和所述气体出口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单板上背离所述第二金属单板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单板上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单板的表面均设置有两个支撑柱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柱组靠近所述气体进口设置,另一个所述支撑柱组靠近所述气体出口设置,各所述支撑柱组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形成点流场,所述点流场与所述气体流场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单板上背离所述第二金属单板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单板上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单板的表面均设置有两个气体导引通道,其中一个所述气体导引通道连通所述气体进口和靠近所述气体进口的点流场,另一个所述气体导引通道连通所述气体出口和靠近所述气体出口的点流场;各所述气体导引通道由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条形板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进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气体进口分别为第一气体进口和第二气体进口,且所述第一气体进口和所述第二气体进口沿第一方向并排间隔布置;所述气体出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气体出口分别为第一气体出口和第二气体出口,且所述第一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出口沿第一方向并排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气体进口与所述第一气体出口呈对角分布并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单板上的气体导引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气体进口与所述第二气体出口呈对角分布并均与所述第二金属单板上的气体导引通道连通,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液出口呈对角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单板上面向所述第二金属单板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单板上面向所述第一金属单板的表面均设置有两个冷却液导引通道,其中一个所述冷却液导引通道连通所述冷却液进口和所述冷却液流场,另一个所述冷却液导引通道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和所述冷却液流场;各所述冷却液导引通道由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条形板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进口靠近所述气体进口设置,所述冷却液出口靠近所述气体出口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上开设有两个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呈对角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单板上背离所述第二金属单板的表面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单板上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单板的表面均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四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