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7930发布日期:2020-07-07 14:19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系统中,电池工作产生多余热量,热量通过电池或者模组与水冷板表面接触的方式传递,最终被器件内部流道中通过的冷却液带走。水冷板表面通常设置有导热材料,帮助电池散热。导热材料一般为导热硅胶加背胶或者直接使用导热胶。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及含有该水冷板的电池包”,其公开号cn208939114u,包括进水转接管、出水转接管和换热器芯体,换热器芯体包括进水集流管、出水集流管和口琴管,进水转接管与进水集流管连通,出水转接管与出水集流管连通,口琴管一端与进水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出水集流管连通,其特征在于:口琴管的上端面胶接有用于传导电池热量的导热垫,口琴管的下端面胶接有用于吸收水冷板平面度误差及隔热的缓冲垫。其不足之处是,水冷板与导热垫通过背胶粘接,而背胶的导热系数一般低于导热硅胶,背胶会降低导热硅胶垫的整体导热性能,从而降低散热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水冷板与导热材料通过背胶粘接,从而降低导热性能,影响了电池的散热效果;或导热胶与水冷板接触面较小,导热性能受限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增大与导热材料接触面,与导热材料直接连接,增强导热性能,从而增加水冷板结构的散热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包括水冷板和导热材料,水冷板内部设有流道,所述水冷板至少一面为曲折面,所述导热材料连接在水冷板的曲折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在水冷板表面变平面为曲折面,通过曲折面增大与导热材料的接触面,以增加散热性能;或者通过曲折面与导热材料直接快速连接,省去背胶,避免背胶导致的导热率下降的问题,增强导热性能,且连接快捷方便;当导热材料寿命到了需要更换时,易在水冷板表面留下残胶,较难清理,而省去背胶后,更换快捷方便,且无需清理。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胶垫,所述导热硅胶垫上设有与水冷板曲折面贴合的贴合面。

其中一种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胶垫,通过在导热硅胶垫上设置贴合面,使导热硅胶垫与水冷板紧密贴合,通常导热硅胶垫通过背胶与水冷板粘接,通过曲折面增大与导热材料的接触面,以增加散热性能;曲折面防止导热材料在水冷板上移动,省去背胶,避免了导热率下降的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水冷板与导热材料的连接面上设有凸出的筋条,所述导热材料与筋条表面贴合。

筋条结构简单,既能增加水冷板的表面积,增强散热性能,又能对导热材料进行定位,防止导热材料在水冷板表面产生位移,省去背胶,连接快捷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筋条共设置多条,所述若干筋条平行设置在水冷板上。

进一步增加水冷板表面积,且加工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流道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流段,所述若干流段之间通过隔板隔开,所述筋条与隔板共面。

如此设置的流道可减小水冷板的长度,提升水冷板的冷却效率,而如此设置的筋条,可看作隔板向外部的延伸,方便了对筋条的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材料上设有与筋条配合的长槽,所述筋条表面和长槽表面贴合。

筋条对导材料增加定位,使导热材料能更好的固定在水冷板上;筋条与长槽贴合,省去背胶;在导热材料上开槽比较方便,且不会造呈材料的过多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长槽为卡槽,所述筋条与卡槽卡接。

卡接进一步增强筋条与卡槽的连接强度,进一步防止导热材料的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筋条横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卡槽为燕尾槽。

燕尾连接结构连接牢固,减少导热材料与水冷板之间的缝隙,增加导热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胶,所述导热胶与水冷板的曲折面粘接。

另一种导热材料为导热胶,导热胶直接涂覆在水冷板表面,由于水冷板表面积增大,增大了导热胶和水冷板的接触面积,使导热胶的附着力增加,且使水冷板能带走导热胶上更多热量,使电芯能更快的降温。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曲折面,增加导热材料和水冷板的接触面,增强附着力以及散热面积,增强散热性能;(2)筋条增强导热硅胶垫的定位能力,省去背胶,避免导热率下降,避免清洁;(3)筋条结构简单,连接快捷方便;(4)卡槽、筋条结构加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冷板,11、流道,12、筋条,13、隔板,2、导热硅胶垫,21、长槽,22、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包括水冷板1和导热硅胶垫2,水冷板1和导热硅胶垫2通过导热材料连接结构连接。水冷板1整体呈长方体,水冷板1内部沿长度方向设有流道11,流道11被若干平行的隔板13分隔为若干平行的流段,水冷板1上表面向下凹,凹面内设有若干平行的向外凸起的筋条12,筋条12与隔板13共面,筋条12表面设有圆角。导热硅胶垫2设在水冷板1凹面内,导热硅胶垫2与水冷板1接触的一面设有若干平行、与筋条12配合的长槽21,导热硅胶垫2与水冷板1贴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改变筋条12和长槽21的形式,如图4所示,筋条12为燕尾结构,长槽为燕尾槽22,筋条12与燕尾槽22卡接以增强二者的连接。

导热材料连接结构增强导热硅胶垫的定位能力,省去背胶,避免导热率下降,在更换导热材料时避免清洁步骤。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2中,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包括水冷板1和导热胶,水冷板1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似,水冷板1上表面为波浪面,导热胶直接涂敷在水冷板1的上表面。

通过设置导热材料连接结构,增加导热材料和水冷板的接触面,增强附着力以及散热面积,增强散热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包括水冷板(1)和导热材料,水冷板(1)内部设有流道(11),其特征是,所述水冷板(1)至少一面为曲折面,所述导热材料连接在水冷板(1)的曲折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胶垫(2),所述导热硅胶垫(2)上设有与水冷板(1)曲折面贴合的贴合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水冷板(1)与导热材料的连接面上设有凸出的筋条(12),所述导热材料与筋条(12)表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筋条(12)共设置多条,所述若干筋条(12)平行设置在水冷板(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流道(11)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流段,所述若干流段之间通过隔板(13)隔开,所述筋条(12)与隔板(13)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热材料上设有与筋条(12)配合的长槽(21),所述筋条(12)表面和长槽(21)表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长槽(21)为卡槽,所述筋条(12)与卡槽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筋条(12)横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卡槽为燕尾槽(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胶,所述导热胶与水冷板(1)的曲折面粘接。


技术总结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水冷板结构,包括水冷板和导热材料,水冷板内部设有流道,所述水冷板至少一面为曲折面,所述导热材料连接在水冷板的曲折面上。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水冷板与导热材料通过背胶粘接,从而降低导热性能,影响了电池的散热效果;或导热胶与水冷板接触面较小,导热性能受限的问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曲折面,增加导热材料和水冷板的接触面,增强附着力以及散热面积,增强散热性能;(2)筋条增强导热硅胶垫的定位能力,省去背胶,避免导热率下降,避免清洁;(3)筋条结构简单,连接快捷方便;(4)卡槽、筋条结构加工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坤传;蔡建军;强心双;谢勇磊;李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3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