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36063阅读:来源:国知局
滑动部上,设置省略图示的引导机构或者限制滑动范围的挡块。
[0040]在壳体9的内部,设置有臂13。臂13的一侧端部附近通过销23a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9上。臂13的另一侧端部附近通过连结部15a与接合在握持部件3上的连结杆16连结。在连结部15a上,通过形成在臂13上的长孔和形成在连结杆16上的销等,可转动地连结两者。
[0041]臂13的大致中央部(在销23a与连结部15a之间)通过连结部15b与连接器主体11连结。连结部15b为与连结部15a相同的结构。即,通过臂13的转动,则伴随臂13的转动,连接器主体11及握持部件3可以相对于壳体9在直线上移动。
[0042]在壳体9的内部,设置有锁定部件17。锁定部件17通过销23b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9上。在锁定部件17的前方侧的端部,朝向上方形成锁销17a。锁销17a配置在形成于壳体9上的孔的位置。
[0043]在锁定部件17的后方侧的端部,朝向下方设置有嵌合部17b。嵌合部17b为可以与嵌合部21嵌合的凸形形状。嵌合部21被固定在握持部件3侧。在通常状态下,嵌合部17b、21相互不嵌合,而是呈嵌合部17b的突起载置于嵌合部21的突起上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由于嵌合部17b被嵌合部21向上方推起,因此借助销23b,锁销17a不从壳体9 (设置在壳体9上的孔)突出,而保持在壳体9内。
[0044]在壳体9的内部设置有滑动件25。图2中的(a)是锁销17a及滑动件25 (25a、25b)附近的主视图,图2中的(b)是其俯视图。滑动件25的一侧端部向壳体9的前方突出。即,在壳体9的前方,形成有台阶,滑动件25从该台阶露出。滑动件25可以在轴向(壳体9的移动方向,且为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上滑动。
[0045]滑动件25在锁销17a的后方,锁销17a的两端附近设置有至少一对(滑动件25a、25b)。此外,对于作为缺损检测构件的滑动件25a、25b及与其连接的壳体内的结构,在图1等中以虚线表示,对于详细结构等在后面进行说明。
[0046]在握持部件3内部,设置有作为操作部的锁定杆7。锁定杆7通过销23c可转动地安装在握持部件3上。锁定杆7的后方侧的端部从握持部件3向外部突出,操作者可以从外部操作锁定杆7。在锁定杆7的前方,朝向下方设置有锁销7a。锁销7a与壳体9的一部分接触,通常呈被推起的状态。壳体9在通常状态下与锁销7a接触的部位的前方侧,设置有可以嵌入锁销7a的凹部19。
[0047]另外,在锁定杆7的后端侧附近,设置有弹簧8a。弹簧8a向上方推压锁定杆7的后端附近。即,以销23c为支点向下方按压锁销7a。
[0048]在锁定杆7上,通过连杆部件10a、1b连接有电磁螺线管22。图3为锁定杆7附近的放大图。在锁定杆7的销23c的更后方侧,通过销23d可转动地连接连杆部件1a的一侧端部。
[0049]连杆部件1a的另一侧端部,通过连结部15c与连杆部件1b的一侧端部可转动地连接。进而,连杆部件1b的另一侧端部与握持部件3通过销23e可转动地连接。此外,在通常状态下,连杆部件10a、1b被配置为相互具有角度,使得在连结部15c向前方侧弯折。
[0050]在连结部15c附近,电磁螺线管22被固定在握持部件3上。柱塞22贯通电磁螺线管22内部,通过使电磁螺线管22作动,可使柱塞22a动作。柱塞22a的端部与连结部15c连接。通常时,柱塞22a从连杆部件10a、10b的弯折部侧(前方)朝向后方来连接。
[0051]在电磁螺线管22上设置有弹簧8b。弹簧8b向拉回柱塞22a的方向对柱塞22a施加力。因此,通常时,柱塞22a被弹簧8b拉回前方侧,由此,连结部15c也被向前方拉拽。连杆部件10a、10b由于连结部15c被向前方拉拽,在相互的角度变小的方向上受力。此时,由于销23e被固定在握持部件3上,因此销23d呈被向下方拉拽的状态。
[0052]然后,对缺损检测构件进行说明。图4中的(a)是从一侧观察缺损检测构件的结构的图,图4中的(b)是从另一侧对其观察的图,图4中的(c)是图4中的(a)的0-0剖视图。在壳体9内部,滑动件25a、25b各自的端部分别与作为第一连杆部件的连杆部件41的两端附近的连结部49a、49b可转动地连结。此外,滑动件25a、25b在前后方向(图中为左右方向、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上可以滑行移动。另外,滑动件25a、25b被省略图示的弹簧部件向前方(从壳体9突出的方向)施加力。
[0053]在连结部51,连杆部件41的大致中央部上可转动地连结有作为第二连杆部件的连杆部件43。此外,连结部51例如由形成在连杆部件41上的突起和形成在连杆部件43上的长孔构成。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孔的尺寸相对于突起充分大,连杆部件43相对于连杆部件41转动的同时,位置也可以变动。
[0054]连杆部件43为板状部件,其一部分通过销53可转动地固定在壳体9上。S卩,连杆部件43以销53为中心转动。连杆部件43的与连结部51相反侧的端部附近,通过连结部55可转动地连结有凸轮部件27。此外,连结部55也与连结部51同样,凸轮部件27相对于连杆部件43转动的同时,位置也可以变动。此外,凸轮部件27通过省略图示的引导件,可以在上下方向(与连接器的连接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滑动。另外,凸轮部件27通过省略图示的弹簧等被施加力,使其在通常时被向下方拉回。
[0055]在凸轮部件27的侧面设置有凹槽57。连结杆16的前端位于凸轮部件27的后方,且向侧方错开位置的部位上。在连结杆16的前端附近的侧面设置有凸部59。凸部59为对应凹槽57的形态。通常状态下,凹槽57与凸部59在高度方向上错位。
[0056]然后,对使供电连接器I动作的状态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使握持部件3移动的状态的供电连接器I的图,图5中的(a)是侧视图,图5中的(b)是侧面剖视图。
[0057]如上所述,通常状态下,由于握持部件3的连结杆16与壳体9内的凸轮部件27干涉,因此限制握持部件3相对于壳体9向前方滑动。此外,将该机构称为壳体锁定机构。由该状态,若滑动件25被推入(图中箭头A方向),则伴随滑动件25的移动,壳体锁定机构被解除。
[0058]图6是表示缺损检测构件的动作的图,图6中的(a)是从一侧观察缺损检测构件的图,图6中的(b)是从另一侧对其观察的图,图6中的(c)是对应图4中的(c)的图。若滑动件25(25a、25b)两个被推入壳体9内(图中箭头A方向),则滑动件25a、25b的另一侧端部(与连杆部件41的连结部49a、49b)分别被推入后方(图中箭头Q方向、R方向)。即,连杆部件41从通常状态大致平行地向后方移动。
[0059]若连杆部件41向后方移动,则与其连结的连杆部件43转动。具体地,以销53为中心,在其上方的连结部51随连杆部件41向后方侧转动(图中箭头S方向)。伴随连杆部件43的转动,连杆部件43的下端附近的连结部55以被向上方提起的方式移动。因此,凸轮部件27向上方移动(图中箭头T方向)。
[0060]如图6中的(C)所示,滑动件25a、25b被完全推入壳体9内时的凸轮部件27的向上方的移动量与上述凸轮部件27的凹槽57和连结杆16的凸部59的错开量大致一致。因此,通过凸轮部件27的移动,使凹槽57和凸部59的位置一致。即,凸轮部件27与连结杆16(握持部件3)间的干涉消除。因此,凸部59可以沿凹槽57向前方移动。因此,握持部件3相对于壳体9可以滑动。如上所述,壳体锁定机构被解除。
[0061]如图5中的(b)所示,在壳体9与握持部件3之间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下,若使握持部件3相对于壳体9向前方移动(图中箭头C方向),则与握持部件3 (连结杆16)接合的连结部15a被向前方推入。由于连结部15a向前方移动,因此臂13以销23a为旋转轴转动(图中箭头D方向)。由于臂13转动,通过连结部15b与臂13连结的连接器主体11向与握持部件3同一方向移动(图中箭头E方向)。
[0062]此外,由于对于臂13的连结位置在握持部件3和连接器主体11上是不同的,因此握持部件3相对于壳体9的移动距离与连接器主体11相对于壳体9的移动距离不同。具体地,若连结部15a、15b各自距销23a的距离的比为2:1,则当将握持部件3相对于壳体9的移动距离设为2时,连接器主体11移动I的距离。S卩,臂13等机构发挥减速机构的作用。通过设置减速机构,能够以小的力进行连接器的插拔操作。
[0063]另外,由于握持部件3相对于壳体9向前方移动,因此嵌合部17b与嵌合部21相互啮合嵌合。因此,锁定部件17以销23b作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即,由于向下方按压嵌合部17b侧,因此锁定部件17转动,向上方推起另一侧端部的锁销17a。因此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