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250308阅读:来源:国知局
1的位置排列设置,使插头电连接器之上第二平板端子41可 对应接触到第一平板端子31及第二平板端子41进行传输电源或讯号。
[0042] 上述之实施例中,第一平板端子31或第二平板端子41为各别可符合传输USB3.0 讯号仅是举例。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用在传输USB2. 0讯号时,以第一平板端子31为例,第 一平板端子31可省略第一对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1 (TX1+-,差动讯号端子)、第二对 第一平板高速讯号端子3113(RX2+-,差动讯号端子),仅至少保留一对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 子3112(D+-,差动讯号端子)与第一平板电源端子312(Power/VBUS),作为传输USB2. 0 讯号使用。以第二平板端子41为例,第二平板端子41亦可省略第一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 端子4111 (TX2+-,差动讯号端子)、第二对第二平板高速讯号端子4113 (RX1+-,差动讯号 端子),仅至少保留一对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子4112(D+-,差动讯号端子)与第二平板电源 端子412(Power/VBUS),作为传输USB2.0讯号使用。
[0043] 参阅图2、图4、图6及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进一步设置 有接地片7,位于绝缘本体2,接地片7包含片体71、接脚72及扣钩结构73。片体71位于第 一接触段315与第二接触段415之间、以及第一连接段317与第二连接段417之间,亦即, 片体71前方成型在基座21与舌板22中而介于第一接触段315与第二接触段415之间,而 片体71后方定位在第一板体24及第二板体25之间而介于第一连接段317与第二连接段 417之间。另外,接脚72可自片体71两侧朝外延伸出基座21外,接脚72可接触屏蔽外壳 11或电路板的接点,另外,接脚72亦可自片体71后侧延伸而接触屏蔽外壳11。当第一接 触段315与第二接触段415在传输讯号时,可藉由接地片7的隔离,改善串音讯号干扰的问 题,同时,亦可利用接地片7位于舌板22而提升舌板22本身的结构强度。
[0044] 另外,扣钩结构73分别形成在片体71前方两侧朝外延伸而突出于舌板22两侧 (如图4所示)。当插头电连接器插接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 之两侧的卡扣弹片会扣住扣钩结构73,可避免插头电连接器之两侧的卡扣弹片摩擦到舌板 22之两侧而造成舌板22的磨损,此外,藉由突出状抵持部与屏蔽外壳11接触而提供卡扣弹 片进行传导而接地的作用。
[0045] 在本实施例中,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进一步设置有导电片,导电片为金属材 质之长条板件,以右方之导电片设置于基座21右方,以左方之导电片设置于基座21左方。 当插接于插头电连接器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屏蔽壳体的 前端会接触到导电片,使插头电连接器之屏蔽壳体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100之屏蔽外壳 11藉由导电片而有效作传导,进而可降低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 的问题。
[0046] 藉由第一平板端子与第二平板端子的排列方式,以各第一、第二平板端子由内向 外依序排列设置于绝缘本体两侧,且各第一、第二平板端子之第一、第二连接段长度自排列 于内部至排列于外部逐渐增长,各第一、第二弯角结构之弯角处受各第一、第二连接段逐渐 增长而朝第一、第二方向排列,让插座电连接器可呈现直立型的结合在电路板上,有别于一 般插座电连接器以水平横置于电路板上的使用方式,可以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安装在电子 产品内而有效因应不同电子产品的使用需求。并且,以第一板体上的结合槽与第二板体上 的结合块对应结合而限位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上、下、前、后的移动,增加稳固性。另外,以 第一和/或第二板体上形成镂空槽,可让第一和/或第二连接段裸露于空气中来改变端子 的阻抗值,提供良好的高频特性,同时,镂空槽可供治具插入并抵持端子,让端子稳固而避 免成型绝缘本体时,端子受到挤压而移动的问题发生。
[0047] 另外,藉由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之第一平板端子与第二平板端子呈右左颠倒,第 一平板端子的第一接触段之排列方式与第二平板端子的第二接触段之排列方式上下相反, 提供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插接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可与第 一接触段连接,而插头电连接器反向插接于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 之端子亦可与第二接触段连接,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具有不限制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或反向 插接的作用。
【主权项】
1. 一种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包括: 一屏蔽外壳,包含一本体与一形成于该本体内部之容置槽; 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设置于该屏蔽外壳之该容置槽,该绝缘本体包含一基座、一舌 板、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该舌板自该基座一侧延伸,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相接而 设置在该基座另一侧; 第一平板端子,该些第一平板端子包含第一平板讯号端子、至少一第一平板电源端子 及至少一第一平板接地端子,且各该第一平板端子由内向外依序排列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一 侦牝各该第一平板端子包含位于同一共平面之一第一接触段、一第一连接段及一第一焊接 段,各该第一连接段包含一设置于该第一板体之第一弯角结构,且各该第一连接段长度自 排列于内部至排列于外部逐渐增长,各该第一接触段自各该第一连接段一端延伸而位于该 舌板之一面,各该第一焊接段自各该第一连接段另一端延伸至该第一板体外部,各该第一 弯角结构之弯角处受各该第一连接段逐渐增长而朝一第一方向排列;及 第二平板端子,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二平板端子包含第二平板讯号端子、至少一第二平 板电源端子及至少一第二平板接地端子,且各该第二平板端子由内向外依序排列设置于该 绝缘本体另一侧,各该第二平板端子包含位于同一共平面之一第二接触段、一第二连接段 及一第二焊接段,各该第二连接段包含一设置于该第二板体之第二弯角结构,且各该第二 连接段长度自排列于内部至排列于外部逐渐增长,各该第二接触段自各该第二连接段一端 延伸而位于该舌板之另一面,各该第二焊接段自各该第二连接段另一端延伸至该第二板体 外部,各该第二弯角结构之弯角处受各该第二连接段逐渐增长而朝一第二方向排列。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讯号端子 包括对分别位于各相邻之各该第一平板电源端子及各该第一平板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一平 板高速讯号端子,以及一对位于两个该些第一平板电源端子之间的第一平板低速讯号端 子。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板讯号端子 包括对分别位于各相邻之各该第二平板电源端子及各该第二平板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二平 板高速讯号端子,以及一对位于两个该些第二平板电源端子之间的第二平板低速讯号端 子。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包括一第 一主体及一自该第一主体侧边朝外延伸而卡掣该基座之第一固定块。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包括一至 少一第一镂空槽,该至少一第一镂空槽贯穿该第一主体而对应该第一连接段位置设置。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包括一第 二主体及一自该第二主体侧边朝外延伸而卡掣该基座之第二固定块。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包括一至 少一第二镂空槽,该至少一第二镂空槽贯穿该第二主体而对应该第二连接段位置设置。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之一面包 括至少一结合槽,该第二板体之一面包括至少一结合块,该至少一结合块对应插入该至少 一结合槽而固定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接地片,位于该 绝缘本体,该接地片包含一片体及扣钩结构,该片体位于该些第一接触段与该些第二接触 段之间、以及该些第一连接段与该些第二连接段之间,该些扣钩结构分别自该片体前方两 侧朝外延伸而突出该舌板两侧。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讯号端子 位于该舌板之一面而传输一组第一讯号,该些第二平板讯号端子位于该舌板之另一面而传 输一组第二讯号,该组第一讯号之传输规格为符合该组第二讯号之传输规格,该些第一平 板端子与该些第二平板端子以该容置槽之中心点为一对称中心而彼此点对称。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段之排列 位置对应于该些第二接触段之排列位置。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电路板,各该 第一焊接段与各该第二焊接段垂直该电路板而焊接该电路板上。
【专利摘要】一种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外壳、绝缘本体、第一平板端子及第二平板端子;屏蔽外壳内之绝缘本体结合有第一平板端子及第二平板端子,各第一与第二平板端子由内向外依序排列设置于绝缘本体两侧,各第一与第二平板端子长度自排列于绝缘本体内部至排列于外部逐渐增长,而各第一与第二平板端子的焊接段穿出绝缘本体的底部而焊接在电路板,让插座电连接器直立型的结合在电路板上。
【IPC分类】H01R13/6477, H01R12/51, H01R13/26, H01R13/514
【公开号】CN104966916
【申请号】CN201510336121
【发明人】蔡侑伦, 侯斌元, 廖崇甫, 高雅芬, 陈龙飞
【申请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